【新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沸腾》【创新教案】
科学《沸腾》教案

第四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教材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并附上表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注意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记录沸腾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教材后面是讲解沸腾的知识,联系实际列出了几种液体的沸点,并用图解的形式说明了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最后提出了问题,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完全可以联系上一节的知识解决.教学目标: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记录并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
3.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
教学准备: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等教学过程:一、以生活小事导入新课,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二、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1.实验准备谈话:为了给同学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实验器材老师已经为同学们组装好了,待会儿,同学们点燃酒精灯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2、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谈话:同学们做好实验记录,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份记录表,一份是这样的: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交流共同解决.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温馨小提示:(1)注意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
(2)小组注意分工合作,认真记录和分析现象。
(3)尤其注意水开了以后要继续加热2—3分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实验开始,教师要巡回指导,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a、在烧杯里装小半杯水,再将烧杯放在三角架上的石棉网上。
b、点燃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同时把温度计液泡浸入烧杯的水中,观察烧杯内的水及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c、水烧开后,继续加热2—3分钟,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PPT 课件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PPT 课件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全册 PPT 课件下载页面: http:/// 21 沸腾教学目标:1.会用表格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给水加热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能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3.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靳教具准备:带有两个铁圈的贼铁架台、石棉网、烧杯、凉功水、酒精灯、温度计、计语时的钟表一块。
教学过程:疤、演示导课:用酒精灯小给试管里的水加热引出探究忙学习的主题。
从开始加依热到水烧开,看到什么现象创 ?(温度逐渐升高,有大量御气泡在水中产生,并且很快仍冲出水面,水烧开了,过一埔会儿,水明显的减少)。
1 / 3水酶烧开了,也称为水沸腾了,柑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沸腾板书轧:《沸腾》提出问题你们想贼研究沸腾的什么问题呢?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洁值,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剧问题。
、猜想假设探究沸腾奄的秘密、实验预测老师蓝给每人准备了一张表,我发腿给你们,每人把自己的想法达记录下来。
给水加热过程中严我预测的现象问题我裕的预测水的温度的变化黑趋势先快后慢均匀上升先慢趟后快水的沸点 100o 俺c高于 100oc低于 10 游 0oc水沸腾后,继续裳加热,水温度的变化继续升真高下降保持不变学生填好后,老师收齐] 、制订方案莫实验设计与探究我已把星实验用的材料准备好,每小矛组都有两两个铁圈的铁架台观、石棉网、烧杯、凉水、酒穴精灯、温度计、计时的钟表孕一块,小组在组装时注意:梢温度计的野泡正好进入水中谨,不要触及烧杯壁及杯底。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沸腾的概念,了解沸腾现象的发生原因和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沸腾的概念和条件,了解沸腾现象的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沸腾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
三、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沸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物质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并询问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进而引出本节课将学习的沸腾现象。
2. 讲授1.引导学生猜想什么情况下水会沸腾,并引导学生形成对沸腾现象的初步认识。
2.讲解沸腾的概念:指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增加,热能储存达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的汽涌现象。
讲解完毕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沸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沸腾现象。
3.探究沸腾的条件:导电性、热传导、物质的特性等。
4.进一步讲解沸腾的应用。
3. 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探究沸腾现象的原因,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
实验步骤:1.先让学生把热水倒在一个大容器中。
2.把酒精灯放在底部,加热或降低酒精灯的高度,让火焰直接加热干净的试管底部。
3.用一根小木棍轻轻地搅拌一下试管底部,热水就会沸腾。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问一些探究性问题,如:1.试管底部为什么会沸腾?2.加热试管底部的酒精火焰对热水产生了什么影响?3.沸腾的现象和热传导、导电性有什么关系?4. 总结1.询问学生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总结沸腾现象的概念和条件。
2.引导学生思考沸腾现象的应用。
5. 作业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沸腾现象的认识:1.沸腾现象是什么?2.实验中你发现了哪些规律?3.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和沸腾有关?五、板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2. 能力目标3. 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1. 单元2. 课程## 教学过程1. 导入2. 讲授3. 实验4. 总结5. 作业## 板书- 沸腾的概念和条件- 沸腾现象的应用六、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
【教学实录】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

“水的沸腾”课堂实录一、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师:汽化现象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现在同学都知道了。
那么在你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时候,有没有亲眼看过并且印象深刻的汽化现象?生:烧开水。
水开了,烧的时间长水会越来越少,因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师:很好。
物理学科中,水开了称为沸腾,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所感知到的沸腾现象的特点?众生:会冒许多的白气;有许多气泡,水上下翻滚;温度很高,很烫手。
点评: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是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探索的兴趣的基础。
师:沸腾是平常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和最熟悉不过的一种现象,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见大家对水沸腾时的特点还是很了解的。
那么关于烧开水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学生讨论、思考、猜想,老师将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
)(1)怎样水才算真的沸腾了?怎样比较准确地描述这一现象?(2)水沸腾时的温度到底是多少?(3)为什么水沸腾时会冒出很多气泡?他们是哪里来的?……师:大家发言很热烈,问题提得不少,很好。
归纳起来,主要是要认识沸腾前、沸腾后水中的气泡情况和温度情况。
要了解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做呢?生:实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师:对。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需要哪些仪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设计实验(1)学生讨论,说出仪器的选择要求: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
(2)讨论和总结实验中要观察什么、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①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和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包括上升的气泡数目的变化及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②观察水的动态变化,沸腾前水面是什么形状,沸腾之后水面又出现什么情况。
③观察可分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酒精灯之后。
观察的方法可以从侧面透过水面观察,也可以从斜上方透过水面观察。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沸腾》教学设计

《沸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不变,需要不断吸热。
2.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用录像的形式了解水的沸腾现象。
3.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培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沸腾教学难点:明白沸腾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沸腾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课件出示蒸气图)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幅图片的内容师描述:这幅图是不是云雾缭绕的如同仙境一般?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生讨论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师总结:这实际上是吃火锅时给水加热后出现的蒸气,因为水加热会加速水的蒸发随之形成蒸汽,如果我们继续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出示课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看烧水的视频课件出示视《植物的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植物叶和不同种植物叶。
3.发展学生研究植物的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植物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马上要开始科学探究了,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好。
首先请你们欣赏几张图片。
(出示课件)师:美吗?生:美。
这些图片的美是谁点缀它们,才使它们那么美呢?(主要是植物的叶)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植物的叶》[设计意图:课伊始就让学生欣赏老师精心搜索到的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
明白本节课的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植物的叶。
“叶子的秘密”更是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认识植物的叶相同和不同(一)给叶子分类师:接下来我们把树叶宝宝请出来,(课件出示)谁来说一说,这些叶子宝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沸腾教案

一、教学背景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科: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课时:1课时课题:《沸腾》版本:青岛版二、教学目标: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
3、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
三、教材分析:本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探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现象的引领下展开探究活动。
本课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为载体,让学生采用记录数据的方式收集信息,使学生经历一个把数据整理为直观可视形式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演示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秒表六、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回答吗?师:老师想大家肯定都喝过开水吧,但是老师觉得咱们同学们有烧开水经历的并不多,哪些同学完全是自己动手烧开水?生:……师:那么有过这种经历的同学,不知道你们在烧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水被烧开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生:……师:看来烧开水这一生活中的小事里也包含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水被烧开的秘密。
2.猜想:刚才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说出了水被烧开时的部分现象,例如: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老师看的出来,有许多同学还没有烧开水的经验,请同学们想一想:(出示表) (1)我们将盛有水的壶放在火上烧,随着时间的变化水温变化的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先快后慢呢?还是均匀上升?还是先慢后块?(2)你认为水被烧开时的温度会是多少?是100摄氏度?还是高于100摄氏度?还是低于100摄氏度?(3)水烧开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发生变化吗?是继续升高?还是保持不变?还是会下降?(4)请将你的猜测记录下来。
【教学设计】_沸腾_科学_小学_于春娇_3702820405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沸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沸腾》一课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蒸发现象后,继续指导学生认识液体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沸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五年级的学生都应该熟悉它,但是,对于水的沸腾过程中伴随的热量的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等问题却没有做深入的思考。
本课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为载体,引领学生经历猜想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全过程,既能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关于沸腾的直接认识,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熟视无睹”的沸腾现象,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东西,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
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2、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给水加热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认识到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3、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体验合作探究的愉悦感。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烧杯、水、酒精灯、火柴、酒精、温度计学生:铁架台、烧杯、水、酒精灯、火柴、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记录单、水温变化记录表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他非常喜欢探索科学知识,(出示小问号图片)他就是“小问号”,你们打算怎样来招待这位小客人?(两生说)沏茶招待客人是我们的传统做法,要沏茶就要先(烧水),你们烧过水吗?(烧过)2、板书课题:(出示水开了的图片)看,水怎么了?(开了)水烧开了在科学上就叫沸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沸腾现象(板书课题21 沸腾)二、探究活动1、猜想实验现象: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2生说)水烧开时的温度会是多少摄氏度?(请你回答,谁想的和他不一样?)水开了以后,如果我们不停下来而是继续给水加热,你认为水的温度会变化吗?(你的意见是?谁有不同意见?)看来,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沸腾》教案设计

21 沸腾教学目标: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
3.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
教学准备:酒精灯、方座支架、石棉网、小烧杯、温度计、火柴、秒表、实验记录表、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描述:一、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家烧过开水吗?那你仔细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吗?生1:水烧开了会冒热气。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生2:如果烧得太久,就会把水烧干。
师:对,水就快速的蒸发掉了。
师:没有仔细观察过烧水过程的同学也不要失望,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请你们亲自在课堂上烧一杯水,同学们可要用心观察呀,看看你会在烧水的过程中发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水的“沸腾”。
(板书)二、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1.师:同学们做好实验记录便于我们观察实验过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份记录表,一份是这样的。
时间(分钟)温度发生的现象12345……表中共有三部分内容:发生的现象时间(分钟)、温度℃、发生的现象。
其中0 1 2 3 中的0分钟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0分钟就是在没加热之前,先把水的温度测量记录下来。
然后再开始加热。
加热到1分钟时记录下水的温度,2分钟又记录下水的温度。
一直记录下去。
(出示媒体课件)2.出示第二张表(曲线图)这张表是专门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假如0分钟也就是没加热之前水的温度是16摄氏度,就在0往上16位置上点点记录,依次类推。
然后,把所获得的点用折线或曲线连结起来就可以了。
通过这个曲线就可以知道水的温度变化了。
【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记录学会观察实验,知道该从哪方面观察,记录哪些东西,养成会观察懂记录的好习惯】2.实验注意的事项如果我们现在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来给水加热,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沸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
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烧杯、水、火柴,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准备材料的过程。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查阅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过程及其利用,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
只有活动过程属于课堂集体探究学习的内容。
本课只有一个活动,由一个问题引出,即“我们给水加热,会有什么发现?”以此让学生进入给水加热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给水加热后发生的现象,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水的沸点。
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两种记录表:一种是“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体现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另一种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主要记录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
教科书力图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表使学生学会搜集记录观察实验中的信息,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解读数据,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发现新问题,使学生能以新问题为切入点和导火索,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蒸发现象后,继续指导学生认识液体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沸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五年级学生都熟悉它,但是对于水的沸腾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等问题却没有做深入的思考。
学习目标
1.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给水加热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认识到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的验证的,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评价任务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教学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现象,并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疑问。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生活中,你们亲自烧过开水吗?(出示一杯水)如果我们要把这杯水烧开,你认为在开水烧开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发生?没烧过开水的同学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一猜。
2.学生回答后师导入新课,板书:沸腾。
3.关于沸腾,你想探究什么?
二、自主探究
1.猜想:你认为水烧开时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在整个过程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水开了之后,如果我们不停下来而是继续给水加热,你们认为水的温度会怎样?
3.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
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张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究竟是什么?
给水加热过程中我预测的现象(用√表示)。
4.同学们的预测对不对呢?要想揭开烧开水的秘密,就必须亲自去烧一烧,仔细观察,解开其中的秘密。
5.小组讨论,根据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汇报设计实验方案。
6.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小组合作):
(1)小组长分好工:(观察、记录、操作、计时)。
(2)按步骤操作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3)不讲与实验无关的话,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4)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别碰到酒精灯或水等以免烫伤自己。
(5)汇报交流。
7.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并完成讨论问题:
(1)水为什么翻腾?
(2)水中的气泡可能是什么物体?从哪来的?
(3)这些气泡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
8.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沸腾?
9.师出示“沸腾”定义后,请学生齐读加深理解。
10.提问: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还会上升吗?生自由回答。
(板书:液体的沸点)。
11.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三、拓展延伸
1.课后继续在不同天气、不同地点做水沸腾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实验要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阅读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故事。
板书设计
沸腾
沸腾的现象: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膨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汽,
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水的沸点:100℃
教学反思
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理念,因而教师比较容易把握教材。
我在设计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遵循了教材的思路,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
特别注意了尊重学生观察实验的事实,使学生能将自己获得的事实证据与科学的说法相比较,从而使学生产生新问题、新思考,让学生带着探究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点燃课后持续探究活动的导火索。
因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产生的新问题恰好可以作为拓展活动的主题。
因此,可将本课的拓展活动改为“利用同种器材,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地方做同样的实验,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