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练习苏轼《喜雨亭记》
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抃.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记载B.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名:命名C.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山的北面D.农夫相与抃.于野抃:鼓掌,表示欢喜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举匏尊以.相属B.以为休息之.所/唯江上之.清风C.官吏相与庆于.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五日不雨,可乎./相与枕藉乎.舟中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B.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C.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D.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引经据典,借古代周公、汉武、叔孙等历史名人的史实说明以喜名物古已有之,表示不忘的用意。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
篇一:喜雨亭记苏轼的阅读答案
篇一:喜雨亭记苏轼的阅读答案
篇二:喜雨亭记苏轼的阅读答案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
④荐饥:连年饥荒。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②是岁之春()
③以属客而告之()
④五日不雨则无麦()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以怪之矣b.以啮人,无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喜雨亭记①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
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
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
③扶风:即凤翔府。
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雨麦于岐山之阳雨:天上落下B.既而弥月不雨弥月:不足一月C.农夫相与忭于野忭:惊恐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繁兴:繁荣兴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①其占为有年②其可得耶B.①忧者以喜,病者以愈②始旱而赐之以雨C.①雨麦子峻山之阳②属客而告之D.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②五日不雨则无麦3.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B)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喜雨亭记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阅读答案喜雨亭记苏轼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注】①忭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二三子:你们④优游:悠闲自得。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③以属客而告之(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越三月,乙卯乃雨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1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
[答案]10、①第二年②下雨③通“嘱”,劝酒 11、C 1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么? 13、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醉翁亭记》。
初三文言文专项练习(《喜雨亭记》)教师版

(林康泽)课外文言文拓展练习《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 )A.一童子烧酒炉/ 正沸(《湖心亭看雪》)B.使吾与二三子/ 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喜雨亭记》)C.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岳阳楼记》)D.今天/ 不遗斯民(《喜雨亭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 )A.民以为未足(《喜雨亭记》)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越明年(《岳阳楼记》)越三月(《喜雨亭记》)C.亭以雨名(《喜雨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D.官吏相与庆于庭(《喜雨亭记》)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翻译: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②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翻译: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开始干早就赐给他们雨。
(4)明代杨慎评论此文,认为“此篇题小而语大”,请你说说,本文“小”在何处,又“大”在何处。
游褒禅山记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游褒禅山记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于是余有叹焉。
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喜雨亭记苏轼阅读答案,一起看看吧!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
④荐饥:连年饥荒。
荐,重。
7.(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予至扶风之明年()②是岁之春()③以属客而告之()④五日不雨则无麦()(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固以怪之矣B.以啮人,无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2分)今天不遗斯民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0.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7.(1)第二年。
这。
同“嘱”,嘱托,劝酒。
(2)C8.今天不遗斯民9.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像老鹰飞到天上追名逐利的人,看到这样的山峰,就会平息那颗追名逐利的心。
10.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10—13题。
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10.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修建。
B.亭以雨名,志喜也。
名:命名。
C.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山的南面。
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狱:监狱答案:选D项。
狱,诉讼案件。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惟江上之清风C.忧者以喜,病者以愈故为之文以志D.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选B项,皆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A项,才,副词;竟然,副词。
C项,因为,介词;来,目的连词。
D项,在,介词;从,介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喜雨亭记》一反亭台游记的通常写法,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交错并用,可谓运笔生辉,出手不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 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 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 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 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第四段:以歌咏作结
苏轼轻财重农,认为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大雨连降三日,苏轼能够不迷信天子和造物主,敢于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实属难能可贵。
随堂 小测
解释下列标红字的含义 1、以为休息之所 2、民方以为忧 3、民以为未足
把……当做 因此 认为
随堂 小测
解释下列标红字的含义
第二段:修亭的经过及万民喜雨的情景
zhǔ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
属:通“嘱”,劝酒。
当时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
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出麦子了。”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喜雨亭记
苏轼(北宋)
诗人
一门父子三词客
说说看,你对苏东坡了解多少?
唐宋八大家
吃货
作者 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 表,合称“苏辛”。
诗歌:北宋诗坛代表性人物, 黄庭坚并称“苏黄” ,又与陆游并称 “苏陆” 。
之:的。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 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 其示不忘一也。
第一段:亭名的由来
引用历史上三件重要的事例做铺垫,说明古人有喜事常以此命名,以示纪念。
予:我。
明年:第二年。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 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文意梳理
喜:值得庆贺的事。
亭以雨名,志喜也。
志:记。
判断句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乙卯:农历四月初二。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越:到了。
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
以为:认为。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
mǎo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
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gǔ
官 吏 相 与 庆 于 庭 ,商 贾 相 与 歌 于 市 , 倒装句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 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 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 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 耶?”
我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
chì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狱 讼 繁 兴 ,而 盗 贼 滋 炽 。
荐饥:连续饥荒。
滋:增多。 炽:旺盛。
“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优游:安闲舒适、无忧无虑的神态。
1、亭以雨名
用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因此
3、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用来
随堂 小测
解释下列标红字的含义 1、予至扶风之明年 2、弥月不雨 3、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 4、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第二年 下雨 “属”通“嘱”,这里指劝酒。 命名
随堂 小测
翻译下列句子
1、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
有年:丰收、年成好。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是岁:这一年。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占:占卜。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的结果认为今年有个好收成。
弥月:一整月。 yù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既而:一会儿。 雨:下雨。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得:能够。
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
伊:语助词,无意。
一雨三日, 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
不:通“否”,意为不然。
造物:造物主,指上天。
太 守 不 有 , 归 之 天 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
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
今:如今。
斯:这些。
赐:给予。 倒装句(状语后置)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开始干旱就赠送白百姓雨水。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
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
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冥冥:高远渺茫。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 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 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 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第三段:设问——探讨为何喜雨
体现 “民以食为天”的民本思想,反映作者与民同忧同乐的思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
曰:“ 使 天 而 雨 珠 , 寒 者 不 得 以 为 襦 ; 省略句
使:假使。
襦:本意短衣,此处代表所有的衣服。
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衣服;
汉武帝元狩七年(前 116),得一宝鼎,于 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
胜:战胜、打败
名:命名。
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 作为他儿子的名字。
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抵抗北 狄入侵,取胜并俘获北狄 国君侨如。叔孙得臣遂更 其子名为“侨如”。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其:代词,上文提到的古人。
其 喜 之 大 小 不 齐 , 其 示 不 忘 /一 也 。
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 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 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 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
作业:朗读并翻译全文,在微信群中语音打卡。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 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 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写作 背景
写作 背景
因为当地旱性严重,禾苗枯焦,苏轼被派了一项紧 急差事:赴太白山求雨。
当时人们救灾只靠求神。苏轼极认真地做这件事, 求神祝祷,甚至向皇帝写疏奏,请求把太白峰龙神的爵 位由“侯”改为“公”,因为唐代就封“公”,如今降 了级恐怕龙神闹情绪,不下雨。皇帝也真的降旨,改封 为“公”。
过了些日子,阴云密布,雷声轰轰,下了一场透雨。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扶风:凤翔府。
治:修建。
záo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为:建造。 倒装句
倒装句+省略句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 才开始造官邸。
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 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
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以为:把……作为。 所:地方、场所。
引来流水,种上树木, 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相与:相与:汇聚。 官吏们相聚在院子里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
biàn
农夫相与忭于野,忧 者 以 喜 ,病者 以 愈,
忭:欢乐、喜悦。 野:田野。
以:因为。
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高兴,生病的人因此痊愈,
而吾亭适成。
适:恰巧。 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 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 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名:命名 省略句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名:命名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
周成王得一种“异禾”, 转送周公,周公遂作 《嘉禾》一篇。
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
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