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阅读跟踪检测二十二“古代诗歌比较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5节 文言句子翻译和断句课件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
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 “近臣”。
附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1)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
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
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 (2)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
他丝绢?
参考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 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 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 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
(1)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
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 (2)我听说,君பைடு நூலகம்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二)

“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仿真综合练(二)宋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②,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①翠微:山上的小亭。
②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解析:选B B项,“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错。
“江涵”“秋影”是一幅画面,是说秋景倒映在江水里。
(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6分)答:解析:“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表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不必感伤,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感情。
文末用齐景公的典故说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这是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来表达作者的生死观。
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白话诗歌]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
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头上要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2文章怎么读课件

高考原文 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 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 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 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 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 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 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贼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 “如今被拿下了。”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 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 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 杀害了。来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薄财利,不经营产业。 至于出征用兵,计谋很多,每次阅览兵书,说:“这难道 也是异于常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部署处置纪律严 明,所以士兵都愿以死为他效力。
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
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
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
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
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5 分) 解析:军旅,军队。咨,叹息。怨,怨恨。游幸,指皇帝 外出巡游。 参考答案: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 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译出大意给 2 分; “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文言文”传记类阅读读文示范] 高考原文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 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 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 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 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3备考怎么学6文言文客观题之三概括

一、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 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 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 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2015·江苏高考)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
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
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
兵予甫,听其召募。
(选项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
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
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分析:从时序错位角度设误,原文中是“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
之”。
参考 译文
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
有误。
(2014·安徽高考)先生(指传主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
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选项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
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选项 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
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
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分析:从地点混乱角度设误,“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不是在“滑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1 第4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
查,主要为《考试大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考查着眼于运用,主要是在句子翻译中考查。
考点攻略
一、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 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
子。
[典例解析] (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解析 ]
大破之”。
省略主语,应该是“廉颇为赵将, ( 廉颇 ) 伐齐,
(《鸿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门宴》) [解析]
省略宾语,应该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之)以事”。
[技巧攻略] 掌握省略句的几种形式: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④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 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 同其蔑蔑 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 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 其安以为苞策哉!
⑥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 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 云: . “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 ⑤
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 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
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 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 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1高考怎么考课件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 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 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 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 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杀二宦者”错,原文为“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 之”,杀的是长得像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 分) 解析:“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皇帝,称帝;“死” 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参考答案: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 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译出大意给 2 分; “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孙傅被征召为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奏折请求恢复祖宗 的法律制度,钦宗问他为什么,孙傅说:“祖宗的法律对百 姓有好处,熙、丰年间的法律对国家有好处,崇、观年间的 法律对奸恶的人有好处。”当时的人称他的话是名言。十一 月,被授予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 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飞石防御。金兵分四路呼喊着进攻, 宋军失败后退,掉到护龙河里,河里填满尸体,城门也急忙 关闭。这一天,金兵最终攻进城里。第二年正月,钦宗到金 兵元帅营中,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 宗二十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来。等到废除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

综合提能练(一) 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时间:40分钟满分:99分)1. [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注]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谩嗟:空叹。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5分)答:(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2. [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注]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 霜禽:冷天的鸟。
(1)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试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6分)答:(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5分)答:3. [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踏莎行贺铸[注]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贺铸:北宋词人。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人以为近侠。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所咏为何物?“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表现其什么特点?(5分)答:(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
(6分)答:4. [羁旅思乡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项强化练(二十一)古诗歌语言题

专项强化练(二十一) 古诗歌语言题(时间:40分钟满分:55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5分)自常州还江阴①途中作[唐]李嘉祐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②初临郡,陶潜③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注] ①江阴:唐朝江阴县,诗人时任江阴令。
②黄霸:汉代大臣,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治为当时第一。
③陶潜:东晋诗人,为彭泽令时,“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第二联两句中的“惨”和“寒”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6分)拟古(其三)陶渊明仲春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②石,君情定何如。
[注] ①遘(ɡòu):遇。
②匪:非。
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的妙处。
答:甬江夜泊[清]阮元[注]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注] 阮元(1764—1849):时任浙江巡抚,政绩颇多,尤其是平定海盗。
简要赏析颔联中的“连”与“接”。
答: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4分)清平乐[唐]韦庄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前人对“小窗风触鸣琴”一句备加赞赏,请赏析其妙处。
答: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栀子花诗[明]沈周[注]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 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答:[双调]大德歌·夏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简析本曲的语言特色。
答:题组二综合练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二十二)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项强化练
(时间:40分钟满分:44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11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 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
答:
(2)简要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的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6分)
答:
参考答案:(1)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
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和临镜等。
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相同点: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对光阴虚掷的感伤。
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的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2)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1)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
(2分)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3分)
(2)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
(3分)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3分)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韩愈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注] ①本诗写于842年,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
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1)杜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2)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的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理的意图所在。
(6分)
答:
参考答案:(1)①用典。
(1分)诗人引用汲黯的典故,暗示自己因直言被排挤外放,表达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
(1分)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1分)诗人客居他乡,在清冷的冬夜里秉烛自饮,孤寒苦闷之心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1分)此时,凭栏而立,门外的纷纷暮雪,又加重了诗人流转不定的困苦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1分)
(2)杜诗中的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1分)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1分)其目的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
(1分)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1分)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繁盛之貌,(1分)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1分)
4.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11分)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忙杀看花人。
(1)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参考答案:(1)由实及虚,虚实结合。
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暗引出下文的梦境;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但又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
(答出“由实及虚,虚实结合”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2)皇甫词中,“梦”中的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由消散的情感;(3分)李词中,“梦”中的故园的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之感。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