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推荐教案
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位数乘三位数优质教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填空20+20+20+20+20=()×()=()400+400+400+400+400+400=()×()=()在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计算.[点评:复习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形式变为用乘法表示的形式,对本节课学习要用到的以前的知识作一个回顾,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新课的学习作好认知方面的准备.]二、探究新知1.估算卖出T恤的件数出示:欣欣商场5~9月份平均每个月卖82件T恤,帮售货员阿姨算算这5个月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T恤?学生用82×5≈400估算出5个月一共大约卖出T恤400件,在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出来的.2.估算卖出冬衣的件数教师:看来欣欣商场T恤的销售量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本商场12月份冬衣销售的情况:种类毛衣大衣羽绒服夹克其他数量(件)7270687069教师:你能很快算出大约销售了多少件衣服吗?在教师提出此问题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问题的要求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关键?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得出:“很快”这两个字比较关键.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很快”呢?根据前面的经验,学生可能会想到“估算”.因为估算比精确计算要快得多.分析至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的方和不同的的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这两个问题相同的的方都是需要估算;不同的的方是估算卖T恤的件数时,用到的是乘法,而估算卖冬衣的件数时用的却是加法.大多数学生都可能想到用加法来进行估算,教师可以像如下进行教学:教师:你准备怎样来估算这道题呢?学生先在草稿本上自己用加法进行估算,然后全班展示汇报.可能学生大多数都会写成:72+70+68+70+69≈350(件).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把每个加数都看成了哪个整十数?这样做是怎样想的?在学生想到这一步时,教师继续追问:这样估算肯定要比精确计算要快.但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估算方法呢?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到用70×5得350这个方法来估算,教师则引导:刚才在加法估算时,我们把每个加数都看做了70,也就是把5个70相加,这样的加法我们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来算呢?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到用70×5得350这个方法来估算更快,教师就按如下组织教学:教师:你是怎样想到用乘法的呢?如果学生能说清楚,就先让学生说,教师再作补充.如果学生知道算法但表述有困难,教师就引导学生说清楚:因为刚才在估算时,“72”,“68”,“69”都很接近“70”,所以把“72”,“68”,“69”都看成“70”.还有两个数本来就是整十数“70”.所以把它们5个数相加实际上就是求5个70是多少,这样用乘法就更简便.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法边板书边提问:你们的这种方法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估计学生有两种表示方式:方式一:70×5≈350(件).方式二:70×5=350(件)学生有两种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里该用“=”还是“≈”呢?引导学生说清楚:不是所有的估算都要用到“≈”,70×5的精确结果就是350,所以它们之间要选择等于的关系符号.但是“70”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它是把“72”,“68”,“69”看成的“70”,所以用70×5=350算出的结果也不是这道题的精确结果.这道题虽然用的是“=”,但是它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在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教师继续提问:现在你能再把这道题和估算卖T恤件数那道题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引导学生明白:这两题都要用到乘法的估算.教师:那后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什么呢?有了前面的研究,学生应该不难发现:如果在一组数中,每一个加数都同时接近某一个整十数,那么它就可以转化成乘法的形式来估算,这样会更简便、更快一些.[点评:用“很快”两个字来作为激发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探讨的线索,突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从想到用加法的估算比精确计算要快,再到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形式,转化成乘法计算来估算更快.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层层深入,易于学生接受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练习巩固教师:你们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场7月份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服装吗?(出示下表)短裤西裤休闲裤连衣裙短裙其他29730030530030030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汇报.汇报时说清楚: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像这样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号?特别要说到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300.学生完成这道题后,教师把卖冬衣和卖服装的两个表格和相应的估算方法用课件展示出来,组织学生思考:在估算卖出服装的总数时和估算卖出冬衣的总数时的方法是一样的吗?教师:它们的方法都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出:它们都是要先找到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或整百数,然后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形式转化成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出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估算得更快,而且也同样可以达到估算的目的.4.小结估算方法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本节课学习的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几个都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相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的整理和小结:到底该怎样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呢?引导学生主要讨论出:一、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灵活运用;二、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数来进行估算;三、本来就是乘法的就直接按照以上的方法来估算;是求几个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的数的和时,要先找出它们都同时接近哪个整十、整百数,再用乘法来估算.[点评:在学生学习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及时组织学生小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三、巩固练习练习三第5,6,7,9,10题,思考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略)四、全课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估算?五、拓展延伸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要用到估算的的方?举一、两个例子写在你的作业本上.。
西师大版数学三上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整理与复习教案

西南师大202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整理和复习(一)教材分析《整理和复习》是西南师大2021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它既是表内乘法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内容包括四道习题和练习七,通过这些内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计算方法。
并侧重于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
经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查漏补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学情分析我执教的班级是城乡结合部的孩子,由于大部分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来自课堂、来自学校。
因此一定要在课堂中,让孩子们熟练运用计算算理、算法,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家练习时减少阻碍。
而且三年级孩子,正处在小学阶段的过渡期。
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是这个阶段孩子普遍特点,但这些孩子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有利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塑造。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
如小组合作学习、微视频教学、闯关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从此,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设计思路整理与复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单元内容进行整理;二是结合习题复习,巩固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法的算理、算法及问题解决中计算方法的选择;三是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能力。
通过单元整理复习,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课堂始终,例如:在课开始时,利用教学助手手机拍照上传功能,将学生作品上传至白板上,更直观的展示学生作品;在教育云平台直接下载微课,方便快捷,缩短备课时间,通过微课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设计闯关环节,使用教学助手小组加分工具,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西师大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养训练,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依据本册的详细内容及班级同学的实际状况,特制定如下教学方案:一、教材简析:(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育同学的数感。
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同学的感受和体验。
空间和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加强估测意识和力量的培育。
供应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学问的形成过程。
逐步进展同学综合运用学问的力量,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
详细内容包括:克、千克、吨的熟悉,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东西南北、旋转与平移现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周长、分数的初步熟悉、年月日。
(二)学问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
2.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意识。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详细情境中,感受并熟悉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
4.结合实例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熟悉周长的含义,并能计算周长。
5.把握年、月、日。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7、熟悉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奇怪心和兴趣,能主动参预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觉错误并准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趣味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一、趣味数学故事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
有一次,曹操率兵来犯,刘备问诸葛亮:“军师,曹操带领大军来犯,该怎么办?”诸葛亮与刘备一起登上高处,只望了一会儿,就对刘备说:“主公莫怕,曹军的人数我已经知道了,我自有妙计退兵!”果然,曹军很快战败而逃。
小朋友,你知道诸葛亮是如何算出曹军的人数的吗?
二、趣味数学题
小明1分钟能打48个字,一篇400字的作文,他8分钟能打完吗?过程解答:48≈5050×8=400(字)答:8分钟能打完。
小学-数学-打印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2教案 西师大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参与进程中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 难点:估算的应用。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题直观放大图。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预习提示1. 预习课本第13页例1,14页例2,你从例1和例2记录表格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 为什么要估算?怎样估算?估算时应注意什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说出最接近下面各数的整十数、整百数。
43 38 98 31291 203 32 897二、走进生活,探索新知。
〈一〉梨园中的数学1. 出示例1直观放大图(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有8棵梨树,其中1棵梨树的梨的重量是91千克。
2:8棵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3:1棵树上的梨能卖197元,8棵树上的梨大约能卖多少元?(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老爷爷又有什么建议?(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2.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1)出示第1个问题:这8棵树大约能摘多少千克梨?(2)学生列式,小组讨论算法(3)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1:列式91×8,估算时应将91看作90,9×18看作908×,90×8=720,所以918×≈720。
这8棵梨树大约能摘720千克梨。
方法2:列式91×8,估算时应将91看作100,91×8看作100×8,100×8=800,所以91×8≈800,这8棵梨树大约能摘800千克梨。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说课教学课件

年级
四
人数(人) 207
五六 205 209
(1)五年级每人植树2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205 × 2 =__
返回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2)
205 × 2 =_41_0(棵) 205
×2 41 0
答:五年级一共植树410棵。
返回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2)
东城小学四至六年级参加植树人数如下表:
返回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1)
学校一共购买了多少本《学生安全常识》?
112 × 3 =_33_6(本)
112 ×3
336
答:一共购买了336本《学生安全常识》。
返回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1)
课堂小结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1. 数位要对齐。位数多的写在上边。 2.从个位依次乘起。 3.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返回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1)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西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2课时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2)
课前导入
请你先口算,再比算
218 × 6 =__
返回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2)
218 × 6 = 1308
口算: 200×6=1200 10×6=60 8×6=48
1200+60+48=1308
返回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2)
218 × 6 = 1308 218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优秀教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8课时: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
3.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笔算(指名学生板演):24×2=213×3=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灰天鹅:48只;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
白天鹅有多少只?(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48×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
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
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
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第13~18页)1教学内容剖析本节内容包括2个例习题、一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三。
它是在学生会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来算,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不是整十、整百数的计算问习题,提高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水平,又可以从中掌握估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背景材料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
这局部内容都很强调估算背景,强调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例1是用摘下的1棵梨树的梨的质量估算8棵梨树的梨的质量,这种问习题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教科书通过这样一个情景图引发学生的估算需求,对话框中的“并不须要”,既体现了解决问习题策略的多样化,又提醒了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例2是估计十二月份服装的销售量,它的估算需求集中在“很快”两个字上,要到达这一要求,准确计算显然是不行的,而估算恰好能到达这个要求。
生活中要求“很快”知道结果的事例有很多,这就说明估算应用的范围很广,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可以开展学生的应意图识。
例1是由两个连续的、有联络的问习题组合而成的,一个问习题是估算8棵树大约能摘多少千克梨,另一个问习题是估算8棵树上的梨大约能卖多少钱。
这两个问习题都带有明确的估算要求,这是因为每棵树上摘的梨只能大抵相等,不能完全相等,所以这里准确计算的意义不大,采用估算。
由于梨的质量不准确,所以卖的钱也不可能准确,这里只需要用估算的方法知道一个接近准确数的近似数就行了。
在估算方法上,教科书要求把91看作90算,这不单单是因为学习没学过91×8,要把91×8转化为90×8来做,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为了很快算出接近于准确结果的需要,为了“快”而采取的这个“看作”的措施,是进行估算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这种估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填空
20+20+20+20+20=()×()=()
400+400+400+400+400+400=()×()=()
在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估算卖出T恤的件数
出示:欣欣商场5~9月份平均每个月卖82件T恤,帮售货员阿姨算算这5个月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T恤?
学生用82×5≈400估算出5个月一共大约卖出T恤400件,在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出来的。
2.估算卖出冬衣的件数
教师:看来欣欣商场T恤的销售量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本商场12月份冬衣销售的情况:
种类毛衣大衣羽绒服夹克其他
数量(件)7270687069
教师:你能很快算出大约销售了多少件衣服吗?
在教师提出此问题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问题的要求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关键?
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得出:“很快”这两个字比较关键。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很快”呢?
根据前面的经验,学生可能会想到“估算”。
因为估算比精确计算要快得多。
分析至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这两个问题相同的地方都是需要估算;不同的地方是估算卖T 恤的件数时,用到的是乘法,而估算卖冬衣的件数时用的却是加法。
大多数学生都可能想到用加法来进行估算,教师可以像如下进行教学:
教师:你准备怎样来估算这道题呢?
学生先在草稿本上自己用加法进行估算,然后全班展示汇报。
可能学生大多数都会写成:72+70+68+70+69≈350(件)。
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把每个加数都看成了哪个整十数?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在学生想到这一步时,教师继续追问:这样估算肯定要比精确计算要快。
但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估算方法呢?
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到用70×5得350这个方法来估算,教师则引导:刚才在加法估算时,我们把每个加数都看做了70,也就是把5个70相加,这样的加法我们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来算呢?
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到用70×5得350这个方法来估算更快,教师就按如下组织教学:教师:你是怎样想到用乘法的呢?
如果学生能说清楚,就先让学生说,教师再作补充。
如果学生知道算法但表述有困难,教师就引导学生说清楚:因为刚才在估算时,“72”,“68”,“69”都很接近“70”,所以把“72”,“68”,“69”都看成“70”。
还有两个数本来就是整十数“70”。
所以把它们5个数相加实际上就是求5个70是多少,这样用乘法就更简便。
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法边板书边提问:你们的这种方法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估计学生有两种表示方式:
方式一:70×5≈350(件)。
方式二:70×5=350(件)
学生有两种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里该用“=”还是“≈”呢?
引导学生说清楚:不是所有的估算都要用到“≈”,70×5的精确结果就是350,所以它们之间要选择等于的关系符号。
但是“70”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它是把“72”,“68”,“69”看成的“70”,所以用70×5=350算出的结果也不是这道题的精确结果。
这道题虽然用的是“=”,但是它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
在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教师继续提问:现在你能再把这道题和估算卖T恤件数那道题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引导学生明白:这两题都要用到乘法的估算。
教师:那后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有了前面的研究,学生应该不难发现:如果在一组数中,每一个加数都同时接近某一个整十数,那么它就可以转化成乘法的形式来估算,这样会更简便、更快一些。
3.练习巩固
教师:你们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场7月份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服装吗?(出示下表)短裤西裤休闲裤连衣裙短裙其他
29730030530030030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汇报。
汇报时说清楚: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像这样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号?特别要说到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300。
学生完成这道题后,教师把卖冬衣和卖服装的两个表格和相应的估算方法用课件展示出来,组织学生思考:在估算卖出服装的总数时和估算卖出冬衣的总数时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教师:它们的方法都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讨论出:它们都是要先找到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或整百数,然后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形式转化成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出结果。
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估算得更快,而且也同样可以达到估算的目的。
4.小结估算方法
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本节课学习的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几个都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相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小结:到底该怎样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呢?
引导学生主要讨论出:一、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灵活运用;
二、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数来进行估算;三、本来就是乘法的就直接按照以上的方法来估算;是求几个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的数的和时,要先找出它们都同时接近哪个整十、整百数,再用乘法来估算。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5,6,7,9,10题,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略)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估算?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要用到估算的地方?举一、两个例子写在你的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