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推荐】.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案新版

第1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2)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几乎寸步难行。
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中P29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蚊子可以把口器插入人的皮肤,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2、进行新课[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生]蚊子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人的皮肤中?[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
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
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压力的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压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压力、压强的存在,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能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影响压强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压力、压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压路机、跳板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力、压强的存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吗?”让学生思考压力、压强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通过PPT展示压强的定义,讲解公式P=F/S,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同时,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如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
3.操练(15分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力、压强的变化。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请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1-4节)教案

第九章9.1节《压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
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七章力及第八章运动和力的基础上,学习压强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能力。
压强同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中的速度及第六章的质量一样,都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的概念,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很容易理解压强的概念,且压强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冰面场景引入新课,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重点:压强的概念,以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归纳法教具:压力小桌、海绵、钩码、削尖的铅笔、铁钉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看左面的图片,消防官兵在寒冷的冬天,趴在冰面上救人的场景,请问消防官兵为什么要趴在冰面上救人呢?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生仔细阅读课本29---32页,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阅读完教材,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压力,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_。
⑵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在物理学中用字母____表示压强,____表示压力,_____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压强有一个专用名称叫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1Pa=______N/m2(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生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探究体验,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探究情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示范教案1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力和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理解压强概念打下基础;
2.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加强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应用。
学生实验并交流思考:
1.此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泡沫塑料(海绵)而不用木板等其他材料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此实验中,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什么物理方法?
3.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有关,需比较哪两个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需比较哪两个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通过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讨论,感悟科学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教学重点
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9.1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计算压强:教授如何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以及如何根据压强计算压力和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的因素:探讨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4. 应用实例:分析生活中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胎、铁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涉及到压强的知识。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 教授计算压强的方法:通过公式讲解和例题演示,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以及如何根据压强计算压力和受力面积。
4. 探讨影响压强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5.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8下物理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9.1 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压强计、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例,如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教师利用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些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计算公式:P = F/S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实例: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答案:1.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其计算公式为P = F/S。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和受力面积。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气球、海绵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压力锅、气垫船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问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6.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情况下压强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大的因素:1. 压力: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2. 受力面积: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2)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9章第1节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压强的存在,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计算压强。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海绵、尺子、重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图片,如高跟鞋、跳板等,让学生感受到压强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压强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压强的变化,学会使用尺子、海绵等器材进行压强测量。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生活中的压强问题,如计算人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活动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压强的存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回顾课堂上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压强问题,如自行车轮胎的压强、水坝的设计等,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生活实例我在引入环节选择了与压强相关的生活实例,如高跟鞋、跳板等。
这些实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压强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0 m2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D.10Pa=10m2/N
2.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下的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
D.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小,压强就越小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⒊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
⑴增大压强的方法:
Ⅰ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例:细线可以切割皮蛋、图钉头很尖、刀口磨得很锋利;Ⅱ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例:打桩机的气锤很重;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B练习:
1.关于压强10Pa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学法
指导
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教学过程
导入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什么是重力,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新
授
1.放映图片: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教材分析
重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
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 结论.
教具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海绵等.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没有?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请同学们想想: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对桌面的作 用力的情况.
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 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⑵减小压强的方法:
Ⅰ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例:铁轨铺在枕木上、载重汽车轮多而宽、石雕像有宽大的底座、坦克有履带、螺丝放垫圈、宽带的书包、人坐沙发与坐硬凳
Ⅱ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例如:书包中的书太多时,对肩的压强很大,这时可取出几本书,减小书包对肩的压力从而改变压强。
C压强练习:
1.下面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
②公式中的"S"为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公用的面积。
③P=F/S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
⑸单位:1Pa=1N/m2。1m2=102dm2=104cm2=106mm2
⑹物理意义:在面积为1m2的物体上受到的压力为多少牛。例如:一张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是0.5Pa,表示在面积为1m2的桌面上受到的压力为0.5牛。
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 )
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B.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C.压力减半,压强不变D.压力、压强都不变
5、一个质量为2t的四轮轻型吉普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5m2,求吉普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对面产生压强。(g=10N/kg)
四、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练习: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表面
C.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有时可以不垂直于物体表面
二,探究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 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有力就有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力.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 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⑷理解:①公式中的"F"表示压力而不是重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被压物体所受压 力才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此时:P=F/S=G/S=mg/S。当物体为规则的柱状物体(例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放在水平面上时:(适用于填空、选择题中的柱状的固体时可直接用P=ρ物gh)
P=F/S=G/S=mg/S=ρ物Vg/S=ρ物Shg/S=ρ物gh (P=ρ物gh)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四、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强调]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板书1. 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与被压物体(即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指向被压物体。
(3)作用点:在被压物体表面
(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的大小才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即F压=G物。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3.思考:甲、丙可不可以比较?
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三,压强
[生]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物理学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
⑴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实验过程:1.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图甲);(注意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2.再在桌面上方一个砝码(图乙);(注意泡沫塑料被压深浅的变化)
3.把小桌翻过来(图丙);(注意被压泡沫塑料被压深浅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1.比较甲、乙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比较乙、丙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A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