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并购案

合集下载

“汇源并购案”深度报道

“汇源并购案”深度报道

3月18日,商务部就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案反垄断审查做出裁决,声明表示,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

这也是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通过的并购案例。

从2008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并购汇源至今,在整个反垄断审查过程中,民族品牌的存亡、本土饮料企业的反弹、“垄断标准”的认定等,始终纠结其中。

并且,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也同时打击了交易的双方。

如今,并购被否,可口可乐得以顺利抽身,而汇源则需独自面对“欲嫁不能”的后果。

“汇源并购案”深度报道
“汇源并购案”
半年停摆始末
朱新礼曾将汇源高管分为两拨,但年初购并有变后即重新归拢;达能在并购消息一出,即已撤离人员,如今三员大将已去其二。

文龙丽杨颢3月24日,北京顺义,身处舆论风口浪尖的汇源集团,表面一片平静。

但事实上,汇源集团内部早已忙得一团火热。

就在商务部宣布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当晚,汇源高层就召开紧急会议,对公司既有战略计划做出重大调整。

从2008年9月3日至今,在“等待出售”的半年里,汇源果汁(1886.HK)自身的业务扩张几近停滞,如今,朱新礼和汇源集团必须忘记可口可乐,重新上路。

而最强大的挑战,将来自昔日的求购者——放弃汇源的可口可乐,并不会放弃中国的果汁饮料市场。

本期关注Focus。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

• ⑥出于经营协同效应的目的:如果收购成功,可 口可乐公司将会利用其跨国饮料公司得国际专业 优势,进一步发展汇源果汁品牌以配合中国消费 者不断转变的需求。这次收购预料可以提升运作 效益,尤其是通过利用汇源在全国的生产设备, 及可口可乐得分销网络和原材料采购能力,将带 来协同效应。
2.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的理由 • ①保护农民的利益至关重要。“三农”产业是中 国的民生产业,汇源也正是基于此,才能够得到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可口可乐成功收购汇 源,果农利益将难以得到足够的保护。 • ②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在产业中数量有限、作用 突出,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健 康发展。如果可口可乐成功收购汇源,必将影响 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产业布局。
• ④引进外资,海外上市必须防止长远隐患。在宏 观调控、资金紧张的形势下,更多企业视海外引 资为救命稻草,但也有可能给当事者埋下致命隐 患。并购时还应该考虑风险问题,可口可乐是外 资身份,要获得完全土地使用权,必须考虑相关 法律风险因素。
• ②战略调整动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 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可口可乐想急切进入非碳酸饮料市场,以缓解碳 酸饮料的低迷和衰退。 • ③收购汇源可于可口可乐现有果汁形成良好互补 效应:因为汇源在中国有良好的消费者基础、较 高的知名度以及良好的果汁原汁基地、分销渠道 等。
• ④获得特殊资产的动机,汇源兼具品牌影响力和 行业战略资源:多年来,汇源始终关注于果汁市 场,年销售额超过50亿,已经成为果汁市场第一 品牌,凝聚了一大批忠诚得消费者。更可贵的是, 汇源近年来加紧控制上游产业,已经在全国多个 省份建立了大型水果基地,设立了30多家加工厂, 形成了对行业战略性资源——原料的垄断性控制, 从而使汇源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 ⑤可口可乐在华战略大调整:2007年开始,中国 果汁饮料等健康饮品无论是从生产还是消费方面 都已经超过了碳酸饮料,饮料市场正在进入健康 时代。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可口可乐今年以来 迅速调整了其在华的市场战略,全方位发展碳酸 饮料、果汁、茶饮料、水等业务性狂跌所吓倒,只要公司的基 本面不变就具有投资的价值。可口可乐看到了汇 源果汁得公司基本面,在中国果汁得半壁江山, 才愿意出高价收购它,实行强强联合。 • ②外资并购民营企业的同时,有必要得到政府扶 持,可以是财政的,也可以是服务性、融资上予 以支持,加大技术投入。在企业遭遇经营上的困 难时予以一定支持。 • ③ 保护农民利益至关重要,“三农”产业是中国 民生产业。民族品牌发展需要突破瓶颈。市场竞 争、资金、技术、管理、创新、产业链。因此依 赖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是最直接的方式。民营企 业做大品牌要自我创新,突破瓶颈,积极寻求国 内资本的支持。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2013年7月,可口可乐宣布计划以22亿美元全面收购中国第二大果汁生产商汇源集团。

这是可口可乐自2009年以来在中国投资的最大交易,被称为“2013年度最大的并购案件”。

这个交易背后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增加其在中国果汁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健康饮料市场需求。

此外,该交易还为可口可乐提供了在中国的垂直整合机会,可以加强其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流通渠道。

然而,由于汇源集团一直购买农产品,使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水平高,并且该公司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些管理和财务问题。

尤其是在2012年6月,汇源集团在香港市场上公开发行新股时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导致有关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报告的疑虑。

这引起了市场和投资人的担忧,影响了汇源集团的股价。

鉴于上述情况,可口可乐需要做出深入调查,确保其能够购买一家有良好资产、管理和财务历史的公司。

可口可乐需要评估汇源集团的经营稳健性、财务状态、渠道网络和品牌声誉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做出最终决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口可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首先,可口可乐组建了一个由内部和外部专业人士组成的尽职调查团队,以对汇源集团的经济、财务、税收和法律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其次,可口可乐和汇源集团进行了反复磋商,包括价值、业务结构和所有权等方面的问题,并签署了一系列保护交易双方利益的协议,以确保交易的成功完成。

尽管可口可乐在并购汇源集团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最终成功完成了交易。

这次交易是对可口可乐全球战略的明确体现,表明公司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业务,并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次交易不仅对可口可乐和汇源集团有很大的意义,也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影响,为中国食品和饮料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1、资金支撑力度不足 2、业务扩张不足 3、公司内部不稳定 4、企业文化不能与时俱进 WO战略(弥补型战略) 1、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健 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开拓融资渠道,创新营销手 段提高产品的口味和质量,增 加顾客认可度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1、与竞争对手适当的合作共同 获取利润 2、选择被跨国企业收购,导入 外力解决汇源的内部治理难题
案例背景
二、果汁饮料市场
从统一鲜橙多和来自可口可乐的酷儿 在饮料市场抢尽风头开始,果汁饮料在中国 饮料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升,发展到今 天,果汁饮料大有百花齐放之势,分析中国 的果汁饮料市场,有如下特点: (一)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二)新老品牌正面交锋 (三)市场开拓尚未完成,上升空间较大
三、双方公司介绍
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于1892年,目前总 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 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在中国软饮料市场 上占主导地位,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是 最受欢迎的软饮料。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 中国市场有超过50种不同饮料。
汇源公司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年,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 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汇源商标被评为“中国驰 名商标”,汇源果汁饮料为“中国名牌产品”, 汇源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荣获国家质检总 局“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资格”。汇源集团成立 以来,带动了中国果汁行业的发展,引领了中 国果汁健康消费的新时尚,促进了水果种植业、 加工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百万农 民奔小康。
三、建议
1、要明确界定外资并购中国企业 行业范围 2、在引进外资并购的同时切实维 护国家经济安全 3、不断完善外资引进和外资并购 相关的法律政策 4、实际应用我国民族品牌发展的 策略
END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725.4
689.5 696.4 704.53 673.9 675.25 670 653.24 667
汇源于1992年创立,汇源果 汁是目前中国纯果汁市场的“龙 头老大”。2007年,汇源果汁销 售额达到26.56亿元,同比增长 28.6%。 “汇源”商标被认定为中 国“驰名商标”。
可口可乐强势品牌的缔造
收购优质企业,有助于产品结构改善 收购汇源,有利于提高其在中国果汁市场的市场份额 全球战略,有利于企业全球扩张和长远发展
创办人朱新礼
经营业绩回顾
汇源品牌发展
收购前瞻
一方面,经营汇源十六年半, 眼看汇源的摊子越大,战线 越长,风险也就越大,担心 也就越多,朱新礼身心俱疲, 而汇源的家族化管理使得他 并不信任职业经理人,但兄 弟、儿女都没有接班人的合 适人选。 而且朱新礼长于战略,很敏 锐,但在管理上,很多地方 他不能完成对自己的超越。 这其实也是中国企业家的共 同问题,他们并不擅长做品 牌。
收购情况介绍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全资收购 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若收购被批准,汇源果汁将 成为可口可乐全资子公司, 24亿美元的总收购价,是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外资并购案。
现阶段民族品牌被收购的争论
民族品牌
VS
商业行为
可口可乐八年蝉联全球最佳 年份 可口可乐全球品牌价值 (单位:亿美元)
面对多元化竞争 环境,汇源急需 新的品牌管理团 队对其进行管理 营销,可口可乐 的入主可发挥大 品牌的优势及经 验对其改造,引 入新的品牌理念, 盘活汇源品牌
从 汇 源 看 收 购
2006-2008年被收购的龙头品牌在其行业及中国所有品牌价值排名
(资料来源:《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2006-2008))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集团案例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集团案例

汇源在08年市场占有率情况
汇源汇源果汁2008年半年报显示,汇源在市场份额方面继续 稳居老大地位:100%纯果汁中,汇源市场占有率43.8% ;中浓度 果蔬汁中,汇源占42.4%;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从鲜桃汁、鲜橙汁、 猕猴桃汁、苹果汁到野酸枣汁、野山楂汁、果肉型鲜桃汁、葡萄 汁、木瓜汁、蓝莓汁、酸梅汤等,加上多种形式的包装,给汇源 更添魅力。
二经济因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在低迷中向前发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因金融危机而起但大的经济环境对并购案的生发有着关键的作用从汇源的角度看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公司目标战略的转变催生了这次收购案我们可以从收购事件期间汇源的股价看出其中的端倪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公司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分 分析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一、政治因素
1、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是市场经济体系,但仍处于 起步阶段,在结构和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有良性的竞争 来促进企业以及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如果收购汇源成功,可口 可乐在中国果汁市场所占份额将达到30%左右,这样会形成一种垄断 的局面,不利于其他饮料企业的发展。 2、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对外贸易 中的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多,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也越来 越大,反垄断法在这样的大背景应运而生。 3、从国家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和态度上看,扶植和统筹监督是主要 的管理方法,为了让民族企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建立一个好 的投资和运行环境。基于对市场竞争的考虑,为了维护我国果汁饮料 市场的有效竞争,促进和保障果汁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促 进果汁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收购案最终 以失败告终。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

一: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简介2008年9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将以每股报价12.2港元,合计197.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以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可口可乐现已取得汇源三大股东签署的接受要约不可撤销承诺,法国达能,朱新礼和华平投资三大股东共同拥有汇源66%的股份。

2008年9月6日,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在位于北京顺义的总部召开小范围的新闻发布会,首次正面回应收购事件:这是汇源最大一笔招商引资,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

并表示此桩收购不存在被迫无奈。

特别是随后的“我觉得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词语一出,更是引发各界争论。

2008年12月5日,可口可乐与汇源对外公布,并购案已经进入到商务部审批阶段,同时称,双方最终签署的收购协议有效期为200天,若200天内没有得到商务部的回复,协议自动解除。

同日商务部首次表态已经立案受理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

2009年1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商务部正在对该案进行反垄断审查。

3月11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透露案件最新进展情况,并表示对该案件的审查不会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3月18日,经历了长达半年的马拉松式调查评估后,商务部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的反垄断审查做出裁决,依法否决了该申请,这是《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事后,汇源方面发表声明尊重商务部的批复,可口可乐方面虽觉得可惜但是也表示放弃收购汇源的计划。

沸沸扬扬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终于落下帷幕。

以下是商务部作出否决的三点原因: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并购重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并购重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 2007年中国果(蔬) 汁及果(蔬)汁饮料 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 分别是:统一企业(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可 口可乐装瓶商生产(东 莞)有限公司、北京汇 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 公司(汇源果汁所属 的汇源集团),市场 份额在分别是18。 69%,15。04%与13。 95%。收购完成后, 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 28。99%,超过目前 位居第 各方对并购案的回应 • 并购的反垄断审查 • 各方对并购失败的反应 • 可口可乐并购案被禁的三大焦点: • 启示与反思
• 3月1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规 定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自此,备受关注的可口可乐 收购汇源案终于有了结果。以下为整理的可口可乐并购 汇源案大事记: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二十四 亿美元收购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 司。 受此消息刺激,汇源股价当日复牌后股价飙升,收 盘报10.94港元劲升1.64倍,成交24.8亿港元名列港股 成交榜首。 2008年9月4日,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四万余 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 达82.3%。 2008年9月5日,媒体报道称,中国本土有几个果汁 企业准备一同呼吁审查该宗并购案的有关国家机构能够 将汇源品牌拿出来拍卖。 2008年11月3日,汇源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并购汇 源案目前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 年底前出台。
• 可口可乐公司赶超我国本土品牌的最好手段, 除了利用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就是凭借其经济 实力和娴熟的资本运作,并购知名的本土品牌, 加速本土化的布局。而汇源果汁?-公司的吸 引力就在于,它是我国最大的果汁供应商和出 口商,在纯果汁和中浓度果汁市场稳居领导地 位,所占份额分别高达42.6%和39.6%。其汇 源品牌又是我国果汁行业的第一品牌,被评为 “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 品牌”、“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第一名”等。 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公司将取得汇源果汁 公司引以为傲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市场潜 力和营销网络,再加上可口可乐公司在低浓度 果汁市场上的优势,二者的产品将形成良性互 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与政府关系案例分析
—汇源并购案
背景:
汇源:汇源家族色彩并不浓厚,朱新礼的特种兵儿子和已经为人母的女儿都不愿意接手自己的企业,汇源内部却由于员工多是山东籍贯,形成了所谓的“山东帮”。

他们多是出身行伍的创业元老,大都赞成被可口可乐并购,因为“干了很多年,很疲惫”。

不赞成的是担心可口可乐进入后调整现有高管层的外省高管群体。

朱新礼曾在内部对员工表示,如果并购成功,无须替公司的前景所担忧,也无须为一个品牌的归属而牵挂。

他表示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建立新的品牌。

并许诺,很多员工将能在国际一流的大公司工作,并获得可口可乐的培训机会,中层会得到更大的实惠,提前获得股权、期权,汇源上游业务进入可口可乐全球采购系统,管理团队不变。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打汇源的主意很长时间了,碳酸饮料被医学证明是对人体有害的,果汁饮料是碳酸饮料的克星,可口可乐发现这片蓝海的时候,汇源已经在海里游了很长时间,这一领域的国家标准、市场网络和产业链条已经被汇源建设得非常健全,这也是为什么可口可乐愿意以高价喝下汇源的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口可乐美国总部对于这单买卖的合理性出现分歧。

交易的坚定支持者、可口可乐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批评——交易价格溢价过高,交易条件越来越不利(商务部提出多项限制性条件——商务部发言人证实了这一点,使得交易条件相比收购之初变坏),且中国国内针对交易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收购成功后汇源的品牌可能会遭遇抵制。

事件进展
2008年09月03日荷银将代表可口可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

2008年09月08日国内企业欲联名上书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2008年09月15日商务部将召开有关此次收购的听证会,而以牵手为首的国内饮料企业将向商务部递交三个替代方案,以避免“品牌流失”及“市场垄断”的出现。

2008年09月20日可口可乐称已交反垄断审查申请
2008年12月05日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经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申请进行立案受理,但具体立案日期及何时结果揭晓均对外保密。

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八月一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各方面的影响
可口可乐:在内部反对力量的压力下,可口可乐通过消极应对商务部的限制性条件来放弃收购。

汇源:朱新礼启动战略转型,同时解决山东帮受到严重打击的士气问题,协调并收拾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

汇源计划大力推广的“柠檬me”产品,还会陆续推出其他低浓度果汁产品。

汇源将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果汁产业上游。

而“跟农民打交道、控制原料、找基地”等发展果汁上游的关键因素都是朱新礼的强项。

达能:汇源第二大股东达能对于商务部如此快速的裁决结果,达能内部也深感惊讶
统一:统一集团2005年早于达能和可口可乐,曾以3030万美元入股汇源果汁5%,后来受限于台湾当局投资大陆40%上限,被迫取消交易。

这次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被叫停,台湾也放宽投资上限,为统一打开再度入股汇源的良好契机。

统一觊觎汇源已久,基于汇源品牌的良好形象与预期,统一入股汇源将能带来直接的效应。

政府: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可口可乐兼并汇源案被否决,不代表中国投资政策有变化,应把中国对外投资的开放和一个特殊的经营集中度案例区分开。

可口可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国公司,这两个外资企业兼并不涉及到中国投资政策,只涉及到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审核的结果表明,这种兼并会造成过高的集中度,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和弱小企业的利益,所以给予否定。

陈德铭重申了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基本内容。

中国制造业投资领域几乎全部向外商开放,在服务业方面也按入世的承诺,开放了WTO分类中100多个类别。

未来一两年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将放在改善投资软环境和加强服务方面。

比如健全法律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跟进咨询服务等。

股价
汇源果汁:开盘价10.3 收盘价8.3下跌19.42%,后连续两日下跌。

2009年上半年,汇源净利润同比下降近九成,朱新礼个人的身家也缩水了30多亿港元。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股价小幅低开于41.35美元,开盘后迅速上扬,随后快速回落,午后出现一波反弹,截至北京时间3月19日4点收盘小幅上涨0.48%,报41.65美元。

后续影响
华平基金全面撤出汇源抛售价格不及汇源发行价2009年06月10日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已经完全退出对汇源果汁的投资,这成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计划告吹后首个撤出汇源的投资人。

抛售价格不及汇源发行价汇源第四大股东荷兰银行同日也相应减持汇源6.74%股权。

汇源董事长回应可口可乐或将重启并购2010年06月08日随着可口可乐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穆泰康当选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长,曾于2009年被中国商务部否决的可口可乐汇源并购案再
度被提起。

又燃起了可口可乐重拾收购汇源果汁的希望。

可口可乐正在与汇源果汁进行商讨,商讨内容包括购入汇源所属资产的少数股权。

光明乳业前董事长洽购被拒汇源现金流可能吃紧2009年05月27日
光明乳业集团前董事长王佳芬加入的私募基金纪源资本曾经接触过汇源果汁,希望通过增发扩股方式进驻汇源,但被朱新礼拒绝。

随后,市场传出消息,黑石集团、凯雷投资集团和TPG在内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都在寻求购买汇源果汁的少数股份。

债权银行高抬贵手汇源资金链危局暂缓2010年09月28日汇源果汁在10年8月底公布5年来首份亏损的半年报之后,九月中再度被债务违约消息所纠缠,终于舒了一口气。

汇源半月以来一直寻求银行放宽贷款条件,以免因违约而被迫提早偿还3 .06亿美元的债项,双方的磋商已有初步结果。

以渣打和工银亚洲为首的18家贷款银行基本上同意暂时豁免,但汇源须支付较高的豁免费用或更高的贷款利息,直至负债比率重新达标为止,同时还存在提早偿还小量贷款的可能性。

贷款银行一连两日参观汇源厂房,出现分歧,其中9家台资银行认为汇源明知财务状况逆转,却不予以通知,并在短时间内悉数提走贷款,轻易豁免未免鼓励了此种缺乏诚信的行为。

但最后协商认为,若短期内还款无疑将令之陷入财务困难,对贷款行本身并无益处,因此只是象征性地提出一些额外要求。

荷兰退休基金成汇源果汁新股东2009年06月17日
汇源果汁获得荷兰退休基金购入一批可换股债券,相当于汇源果汁的6.3%股权。

这一交易是在09年5月23日发生的,正好在华平基金从汇源果汁撤出之后。

所以,荷兰退休基金接盘的可换股债券很可能来自于华平基金的减持。

汇源董事长回应可口可乐或将重启并购2010年06月08日随着可口可乐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穆泰康当选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长,曾于2009年被中国商务部否决的可口可乐汇源并购案再度被提起。

又燃起了可口可乐重拾收购汇源果汁的希望。

可口可乐正在与汇源果汁进行商讨,商讨内容包括购入汇源所属资产的少数股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