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研究
2011版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2011版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角度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考题直击参考答案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野夕答孙郎擢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2008·四川卷延考区)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
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2010·全国卷Ⅰ)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011高考语文命题角度及解题模式(诗歌鉴赏)

2011高考语文命题角度及解题模式(诗歌鉴赏)一、考点解析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
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二、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例析:1、形象:身份+性格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2011年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一、检测语言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解析】A项“是日惊秋老”解释为“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是错误的说法,应理解为:重阳节这一天,作者被暮秋时节的衰败景象所震惊,想到自己也业已衰老,悲从中来。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4分)【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意思接近即可)【解析】该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①顾炎武是日惊秋老②,相望各一涯③离杯销浊酒④,愁眼见黄花⑤。
天地存肝胆⑥,江山阅鬓华⑦。
多蒙千里讯⑧,逐客已无家⑨。
[注释]①酬:以诗文相赠答。
王处士:王炜暨。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一、主题思想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主题、思想意义以及诗歌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见解和态度。
考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等手法,分析诗歌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以《登鹳雀楼》为例,这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
作者通过描绘雄鹰飞翔、河山秀丽的景象,传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从中可以提炼出主题思想是: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短暂有限的思考。
二、艺术特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韵律、押韵、格律、修辞、形象等方面,以及作者在这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揭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江雪》为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韵律优美,节奏流畅。
而且诗人通过运用寓言手法,将江雪与人生相联系,发人深思。
这些都是该诗的艺术特色。
三、词语用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从词语的意义、搭配、运用等方面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考生需要通过对具体词句的解读,揭示诗歌的细腻之处。
以《春晓》为例,诗人用“窗”、“花”、“鸟”等词语来描绘早晨的景象,寓意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前景。
通过婉约细致的词语选择,诗歌所表达的温馨和美好感受得以突显。
四、修辞手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分析其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意义。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揭示诗歌的修辞之美。
以《七步诗》为例,诗人通过用“红”,“酒可酒”、“君可贵”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友谊的珍重,以及作者对友谊的真诚之情。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抽象、深远。
五、情感体验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所传递的情感体验,以及这些情感体验对读者的启迪和感召。
考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腻的描写、对情感变化的抒发等方面来解读诗歌的情感体验。
以《乌衣巷》为例,诗人通过对乌衣巷的描写,表达对人生悲欢离合、患难与共的感慨。
这些情感体验使诗歌更贴近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高考诗歌鉴赏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一种模式:2.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其次种模式: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三种模式: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第四种模式: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五种模式: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练习1】练习】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一)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提问方式: 怎样的意境? 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感情? 解答分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境三个方面. 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一不行.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①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舒适美丽,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舒适美丽,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留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③ 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要答具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5.答题示例: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其一)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 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步骤三) 的心境(步骤三).高考诗歌鉴赏其次种模式: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练习2】练习】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格外明. 星斗阑干格外明. 孤独小桥和梦过, 孤独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效果? 效果?高考诗歌鉴赏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提问方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何效果? 解答分析: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精确答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需熟识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题,必需熟识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三大类. 修辞手法三大类修辞手法三大类.高考诗歌鉴赏其次种模式: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不得快乐颜就是直抒胸臆. 不得快乐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 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墨梅》石灰吟》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咏物诗;托物寓理,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般是哲理诗.高考诗歌鉴赏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主要有衬托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 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寂衬, 日出惊山鸟, 以乐景衬哀情, 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联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对比. 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 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白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一讲 古诗鉴赏基本答题模式·分析意象

第一讲 古诗鉴赏基本答题模式·分析意象一、答题示例1、【分析意象内涵题型】(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答案】(1).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思念故土,常夜鸣,声音凄切。
(表层属性)(2)故作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探求深层含义)2、【分析意象作用题型】(上饶二模)20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摩挲:用手抚摸。
钓舟:指行舟。
【问题】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
(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
(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二、牛刀小试1、(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分析意象含义),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2)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分析意象含义),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表情达意方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②间接抒情(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2011高考为例研究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技巧*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全国新课标卷】(陕西、海南、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等8省市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参考答案】14.(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清明○1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参考答案】14.(8分)(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参考答案】22.(4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答:(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参考答案】(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参考答案】14.(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清明○1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8分)(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四川卷】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参考答案】(2)答案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5分)*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 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