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考题(函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doc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5x2=10分)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0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x1=30分)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界、是—、统。
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二、泥盆纪、志留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O三、选择题(10x2=20分)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A.沉积风化作用B.搬运作用C.物理风化作用D.岩浆作用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搬运作用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d )。
A.氧和铝B.铝和硅C.铁和镁D.氧和硅5、石油和天然气与(c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火山岩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d )oA.火成岩B.变质岩C.粘土岩D.沉积岩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b )o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b )。
石油地质试题

现河采油厂“金钥匙”技术竞赛理论考试试题(石油地质专业)单位姓名成绩 _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专用纸上,并注明题号。
答案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和。
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和。
3.油气藏储量分为、和三级。
5.注水方式分为、和。
6.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
7.圈闭是指,它由、、和三部分组成。
8.有利于生油岩发育的沉积相带主要有、、和等三类。
9.按储集层的形态和特点,构造圈闭可分为、、及等四大类。
10.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三大阶段。
11.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和两个基本特性。
12.油层敏感性评价包括、、、、等五种基本评价,目的在于找出油气层发生敏感的条件和由敏感引起的油气层伤害程度。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注水方式:2.储集单元:3.井网密度:4.递减率:5.基础井网: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答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2.简答弹性驱动方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开采特征。
3.简答剩余油饱和度与毛管数的关系,并简要说明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4.用文字和图说明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刚性水驱油田开采特征。
5.何谓油气藏?简答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1若规定采油井为中心注采单元为“正”,试绘出五点法和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写出这两种井网的注采井数比、井网单元面积。
2、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后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3、某井区地质储量15X104t ,到2004年末累计产油2.0X104t,2004年12月含水18.1%,2005年12月含水上升到25.3%,2005年平均综合含水24%,2005年采油速度2.1%,地层压力10.5兆帕,流压2.1兆帕。
求2005年:①:平均日产油水平;②:平均采油指数;③:含水上升率;④:采出程度;⑤:水油比。
工程地质函授考试题

函授工程地质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20分)1、地球的内部圈层中,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其中以花岗岩为代表的是();以玄武岩为代表的是()。
2、岩石按其成因可以分为()、()、()。
3、土的三相是指()、()、()。
4、对地下水运动规律作描述时地下水作线性渗透时适用(),作非线性渗透时适用()。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计20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元素B、硅元素C、镁元素2、下列构造是沉积岩最典型、最重要的特征的是()A、层理B、层面C、结核3、SW205°∠250是()A、象限角B、方位角C、磁偏角4、如图表示的地层接触关系是()A、整合接触B、角度不整合接触C、平行不整合接触5、从受力角度出发,逆断层属于()A、张性断层B、压性断层C、扭性断层6、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是()A、包气带水B、潜水C、承压水7、由白云岩或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大理岩是()A、正变质岩B、副变质岩C、原岩8、滑体下滑时的软弱面的岩性通常是()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9、岩石的()为监测和预报围岩破坏现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判断。
A、岩石的松弛B、岩石的弹性C、岩石的蠕变10、地球上发生最多的、破坏最大的地震是()A、火山地震B、陷落地震C、构造地震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每题2分计20分)()1、地壳是由元素组成。
()2、矿物的形态是由其分子决定的。
()3、地球上沉积岩分布最广,占岩石圈的近3。
()4、水对滑坡的影响巨大。
()5、一般认为饱水系数小于0.8的岩石是抗冻的。
()6、岩体中的结构面具有方向性、延展性。
()7、土是各种岩石在风化作用下的产物。
()8、界、系、统是地质时代单位。
()9、运用赤平投影可以解决构造在空间的几何形态和所受力进行分析。
()10、细砂岩和粉砂岩的粒径划分界限为0.25mm。
石油地质学考试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010-6)

1、什么叫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
相互关系。(2 分) 评价参数:
①排驱压力(Pd):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表
姓名
考试日期
学号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试 卷 第3页共6页
线 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2 分)
3、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度增
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 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溶解在孔隙 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 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 好被推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 于有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2 分)
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Hedberg,1980),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 分)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
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
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2 分)
(3 分)
hd=-1000-(-1300)=300 米 (4 分)
第6页共6页
(3 分)
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 Ca、Cb、Cd 表示),圈出闭合面 积(用斜线表示),计算每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 ha、hb、hd 表示)。
A:构造—岩性圈闭
石油大学函授毕业答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核《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论述题:从以下6个题目中选择3个题目进行论述,每题不少于800字。
(总分100分)1、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参见教材第二章,重点说明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八方面内容。
答: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
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油田开发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对油田不断重新认识及开发方案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在编制开发方案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1、确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一个油田必须以较快的速度生产以满足国家对石油的需要。
但同时对稳产期或稳产期采收率有明确的规定。
它们必须以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开发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石油地质学复习试题

石油地质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石油地质学试卷(二)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请简述其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
石油形成的机理是什么?请简述其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石油勘探是石油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述常用的石油勘探方法及其原理。
石油储层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请简述石油储层的特征及其分类方法。
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请简述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勘探、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应用。
希望以上题目能够帮助您巩固、回顾石油地质学的知识。
地97《石油地质学》试题.

A 卷一九九九—二〇〇〇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专业年级地97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 2000年6月25日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油气地质储量2.含油气盆地3.门限温度4.二次生油5.石油的荧光性6.有效渗透率7.油型气8.含油气盆地9.干酪根10.油气藏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比重大小取决于;粘度的变化则受制约。
(3分)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种水型,其中水型环境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3.沉积有机质是指随无机质点并的生物的遗体或分泌物和排泄物。
4.生油岩层的特点是、、;储集层的特性是和;盖层的特征是、、。
5.形成生物化学气的埋深和温度条件是,水介质及环境条件是,有机质类型是,细菌种类是。
6.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
7.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8.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9.按槽台学说并结合盆地构造特征和沉积发育史,将含油气盆地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三、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12分)。
2.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的异同对比分析(10分)。
3.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储集物性的因素(8分)。
四、论述题(20分)结合酒西盆地有关资料(另提供),阐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富集的基本条件。
五、图件分析题(共10分)下图为某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厚80米,上覆有厚层盖层。
各井中水距该油层顶界面距离分别为1井50米,2井50米,3井25米,4井50米,5井未见水。
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油藏类型。
注意标明图例。
11.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由向作运移。
12.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阻力是;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
3.含油气盆地中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油田公司2010级专升本石油地质学期末考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凝析气,2、油田水矿化度,3、排替压力,4、孔隙结构,5、闭合高度,6、圈闭,7、干酪根,8、油气运移,9、油气聚集带,10、地层压力。
二、填空(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0.5分):1、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
2、将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不超过1~4%的天然气叫,凡气体成分含重烃气较多者称为。
3、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最低压力称为。
4、根据盖层阻止油气运移的方式,盖层封闭油气的机理有、和。
5、按孔隙的大小或裂缝的宽度,以及它们储存和渗滤流体的能力,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即、、。
6、油气二次运移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阻力就是______ ___。
7、任一圈闭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和。
8、苏林以Na+/Cl-、(Na+-Cl-)/SO42-和(Cl--Na+)/Mg2+这三个成因系数,将油田水划分成四个基本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是油田,它位于盆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8分,每小题6分):1、天然气按产状分为哪些类型?2、简述石油物理性质。
3、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为何?4、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
5、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作用机理。
6、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疏导体系有哪些?7、简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与油气聚集单元的对应关系。
8、何谓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2分):论述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
吉林油田公司2010级专升本石油地质学期末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凝析气——在地下特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呈气态,采到地面后反凝结轻质油。
2、油田水矿化度——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3、排替压力—岩石中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其大小等于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喉道的毛细管压力4、孔隙结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5、闭合高度—圈闭溢出点到储层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或圈闭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6、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7、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质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8、油气运移——油气在地下的一切运动称为油气的运移,包括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
9、油气聚集带—在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0、地层压力—地下储层(或油层)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亦可称为地层流体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
二、填空(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0.5分):1、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2、将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不超过1~4%的天然气叫干气,凡气体成分含重烃气较多者称为湿气。
3、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最低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4、根据盖层阻止油气运移的方式,盖层封闭油气的机理有物性、烃浓度和超压。
5、按孔隙的大小或裂缝的宽度,以及它们储存和渗滤流体的能力,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
6、油气二次运移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阻力就是毛细管阻力。
7、任一圈闭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储层、盖层和遮挡条件。
8、苏林以Na+/Cl-、(Na+-Cl-)/SO42-和(Cl--Na+)/Mg2+这三个成因系数,将油田水划分成四个基本类型,即:硫酸钠型、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9、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是大庆油田,它位于松辽盆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5分):1、天然气按产状分为哪些类型?⑴聚集型:指呈游离状态的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天然气。
包括:气藏气——指在圈闭中仅有天然气而单独聚集的气藏气。
气顶气——在油气藏中油气共存,气呈游离状态存在于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凝析气——在地下特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呈气态,采到地面后反凝结轻质油。
⑵分散型:在地下呈分散状态的天然气,包括:油溶气——溶解于油中的天然气水溶气——溶解于水中的天然气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气和游离气(瓦斯)气水合物——在冰点附近特殊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甲烷等气态分子被天然地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
2、简述石油物理性质。
颜色:颜色变化较大,从无色、淡黄色、淡红色、深褐色、到黑色。
密度和相对密度:原油的密度在20℃下,一般介于0.75~1.0之间:粘度指流体质点相对移动时所受到的内部阻力。
它是对流体流动性能的度量。
石油的粘度变化很大。
凝固点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石油凝固点的高低取决于含蜡量及烷烃碳数高低。
含蜡量高,则凝固点高,反之则低。
导电性原油是一种非异体,其电阻率高达109~1016Ω·m。
溶解性石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成份和外界条件。
荧光性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轻汽油及石蜡除外),在紫外线照射下均发出特殊蓝光的现象,称为荧光。
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称为旋光角。
这种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3、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为何?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储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其上方及四周被非渗透层所封闭而形成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从成因分为五个亚类即: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基本特征:①油气分布特征:油气局限于闭合区内;气居上,其下为油,水位于油下;气油、油水或气水界线与构造等高线相平行;烃柱高度应等于或小于闭合度。
②背斜油气藏中的储油层应呈层状展布,具有良好的孔隙、渗透性。
4、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
①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深度:0~1500m,温度:10~60℃,与沉积物成岩作用阶段相符,相当于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
主要能量以细菌活动为主。
结果是:有机质中不稳定组分被完全分解成CO2、CH4、NH3、H2S、H2O等简单分子,生物体被分解成分子量低的生物化学单体(苯酚、氨基酸、单糖、脂肪酸),而这些产物再聚合成结构复杂的干酪根。
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沉积物埋深H:>1500~2500m,温度:60℃~180℃时,进入后生作用阶段,相当于长焰煤——焦煤阶段。
这时有机质转化最活跃的因素是热催化作用,催化剂为粘土矿物。
在进入此阶段,干酪根发生热降解,杂原子(O、H、S)键破裂产生二氧化碳、水、氨、硫化氢等挥发性物质逸散,同时获得大量低分子液态烃和气烃,是主要生油时期。
③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H:>3500~4000m,T:180℃~250℃,进入后生成岩阶段后期,相当于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
此时温度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除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烃外,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及环烷烃的开环和破裂,长链烃急剧减少,C25以上趋于零,低分子的正烷烃剧增,加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烷烃和芳烃。
在地下呈气态,采到地上反凝结为液态轻质油,并伴有湿气,这是进入了高成熟期。
④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当深度超过6000~7000m时,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相当于半无烟—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温度超过了250℃,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形成碳沥青或石墨。
5、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作用机理。
①压实作用:压实作用在排水的同时,油气被排出,象挤海绵一样。
②欠压实作用:泥质岩类在压实过程中,由于压实流体排出受阻或来不及排出,孔隙体积不能随上覆负荷增加而减小,导致孔隙流体承受了部分上覆沉积负荷,出现孔隙流体压力高于其相应的静水压力的现象。
当孔隙压力超过泥岩的承受强度——产生微裂缝——微裂缝排烃。
③蒙脱石脱水增压作用:蒙脱石在脱水过程中转变为伊利石再向绿泥石转化。
这些结构水在压实作用和热力作用下会有部分甚至全部成为孔隙水,这些新增的流体必然要排挤孔隙原有的流体,起到排烃的作用。
④有机质的生烃作用:干酪根成熟后可生成大量油气(包括水)。
这些油气(包括水)的体积大大超过原干酪根本身的体积,这些不断新生的流体进入孔隙后,必然不断排挤孔隙已存在的流体,驱替原有流体向外排出。
流体排出不畅时,也会增加流体超压。
⑤流体热增压:当泥岩埋藏比较深,地层温度增加,流体发生膨胀,增大剩余压力,促进流体流动。
⑥渗析作用:由于盐离子易被页岩吸附过滤,页岩孔隙水的盐度常比砂岩孔隙水高含盐量,每层页(泥)岩的中间部分向边部增高。
含盐量与渗透压力之间也成反比关系。
盐量高则渗透压力低,反之则高。
因此,渗透流体运动的方向,是从低含盐量区向高含盐量区运移。
所以渗析作用也能促进烃类从页(泥)岩向砂岩运移,是烃类初次运移的动力之一。
⑦其它作用: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还有构造应力、毛细管压力,扩散作用、碳酸盐固结和重结晶作用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疏导体系有哪些?⑴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基本通道:储集层(疏导层)中的连通孔隙、裂缝垂向运移主通道:断层侧向运移重要通道:不整合面:——常作为油气大规模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⑵油气输导体系:是指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路径网及其相关围岩,包括连通砂体、断层、不整合及其组合。
输导体系类型:按运移通道的时空组合特征: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
按主要运载层类型分类:储集层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不整合输导体系、复式输导体系(3)优势运移通道与有效运移通道优势运移通道:是指油气自然优先流经的二次运移通道。
——控制着运移油气总量的绝大部分。
包括①级差优势通道、②分隔优势通道、③流向优势通道、④流压优势通道有效运移通道:真正发生了运移作用的运载层。
7、简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与油气聚集单元的对应关系。
8、何谓有利的油气聚集带?1.生油凹陷内或其邻近地区的长期继承性隆起、背斜型油气聚集带最有利。
离油源近、储层发育、圈闭形成早(大庆长垣)。
2.形成时间较早的油气聚集带较为有利。
如果晚期形成的聚集带隆起幅度较高,在油气重新分布或烃源岩二次生油过程中,可能就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沉积盆地边缘的大单斜带,往往是有利的储集岩相带发育区,且易形成各种地层和断层圈闭。
在区域性油气运移过程中,是油气运移指向的低势区,有利于形成大单斜油气聚集带。
4.生物礁、盐丘、古潜山及滨海砂洲发育地带,都可以形成各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聚集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2分):论述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
⑴充足的烃源条件生油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因此,充足的油气供给,才能形成储量大、分布广的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