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件_实验原理部分
遗传学实验课件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是典型的巨大染色体,它的成因是
:核内有丝分裂造成的。由于其染色体DNA经过多次
复制(可达210 -215次),但并未发生细胞核分裂,
同时唾腺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是处在配对状态即体细胞
联会,重复复制后的染色线聚集在一起,所以在显微
镜下看到的唾腺染色体要比一般染色体大(宽约5μm
,长约400μm,是一般染色体的100 -150倍),又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实验二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四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实验五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六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 实验五的检验 实验八 实验六的检验 实验九 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十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实验十一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1/17 实验十二 简易法提取植物遗总传学D实验NA
五、实验步骤:
1.观看视频教材:
6/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7/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8/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9/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0/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1/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2/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3/17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遗传学实验》课件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概述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手段将目的基因从细 胞或个体中剔除或插入特定位置的技术。
基因敲除与敲入的方法
基因敲除的方法包括同源重组法和CRISPR-Cas9技术等, 而基因敲入则通常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和锌指核酸酶等技 术。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的应用
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在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基因治 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确修改和调控的技 术。
基因编辑的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它能够通过引导 RNA精确地定位到目标基因并对其进行切割和修复。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病治疗、农作物改良、动物模型建立等领域有着 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人类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遗传学实验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遗传学实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随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遗传 学实验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遗传学实验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和 完善。
发展
现代遗传学实验更加注重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利用基因编辑、基因 合成等技术手段,深入探究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认识生命本质和解 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果蝇遗传实验
果蝇遗传实验简介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 其染色体数目少,繁殖快,易于
观察。
实验过程
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研究者可以 观察到明显的遗传现象,例如伴性 遗传、突变等。
实验结果
果蝇遗传实验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帮助科学 家更好地理解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 系。
04
现代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基因的分离

实验六基因的分离一、实验目的利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实验结果,证明基因的分离原则,加深对其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植物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必须随着所在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如在杂种中,将形成带有不同基因的孢子,进而产生不同的配子。
水稻、玉米、高梁、小米等作物种子的胚乳有糯性之分,非糯性的含直链淀粉较多,糯性的含支链淀粉较多,前者遇碘液后呈兰色,后者遇碘则呈棕色。
通过杂交试验得知这是由于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别,非糯Wx对糯wx为显性,在玉米中这对基因位于第9对染色体上。
淀粉粒存在于植物体的许多细胞中,花粉粒中也有淀粉粒。
如果纯合的非糯与糯性的玉米品系杂交,F1是非糯杂合体Wxwx o F1形成配子时,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结果形成两种不同的孢子,后来发育不同的花粉粒。
一部分花粉粒带有非糯基因Wx,含直链淀粉多,遇碘呈兰色;另一部分带有糯性基因wx,含支链淀粉多,遇碘呈棕红。
这两种花粉粒,理论上数量是相等的,其分离比例应为1:1。
三、实验材料以腊质(糯性)与粉质(非糯性)玉米杂种F1的花粉粒为材料。
年前将腊质与粉质玉米自交系杂交,次年种植其F1及两亲本,抽穗时于前一天将雄花套袋,次日上午9~11时开花最盛时拦落其花粉,分藏于冷凉干燥处备用。
或于头天取将开而未开花散粉的雄花序,放入卡诺液中保存备用。
四、实验方法1、药品配制1%碘—碘化钾液:取2克碘化钾溶于5毫升蒸馏水中,加入1克金属碘,待其溶解后再加95毫升水,保持于棕色瓶中。
2、镜检先镜检亲本再镜检杂种的花粉粒,镜检方法如下:挑取少量花粉粒于载玻片上,或取花药一个置载玻片上,夹坡,置低倍镜下观察,调节镜下光照,稍暗一点,花粉便呈现亮晶晶乳白色光泽。
滴一小滴I —KI溶液,盖上盖玻片,静观花粉粒白色的变化,有的花粉粒染成深兰色,是非糯的花粉粒,有的染成棕黄色,是糯性的花粉粒。
对杂种材料每张玻片按五点取样法,取5个视野观察之,记录各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
经典遗传学实验(绝对经典)

四、作业和思考题
1.写出制片步骤流程图。 2.制作两张质量较好的临时片(有条件可制作永久片),并绘制减数分裂粗线期、终变期、 中 I、后 I、中 II、后 II 的图像。
二、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 玉米雄花序 2.实用品 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培养皿、酒精灯、吸水纸、纱布、刀片、滤纸、 火柴、等。 3.实验药品 无水乙醇、95%乙醇、重铬酸钾、浓盐酸、浓硫酸、冰醋酸、二甲苯、加拿大树胶和洋红(或 苏木精)。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材:选取适当大小的花蕾,是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性步骤。不同植物取材时 期不同。
(3)封片:片子从最后一级培养皿内取出后稍凉,于载玻片上原来加盖玻片的位置中间滴一 滴完整的加拿大树胶,然后翻转盖玻片(使有材料的一面朝下),按原来的方向和位置轻轻盖在树 胶上。要使盖玻片随着胶的扩展自然下沉,不要施加压力或移动盖玻片。然后平放在阴凉处晾干 再镜检。对于镜检符合要求的片子,在载玻片右端贴上标签,注明标本名称,制片日期。
实验一 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和染色体观察
一、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 的细胞分裂,第一次分裂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染色体变化较复 杂,可细分为 5 个时期,即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行 为对遗传物质的分配和重组产生重大影响。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ppt课件

注意事项
麻醉剂的使用:乙醚有毒, 挥发性强,使用时, 要注意随时盖好瓶盖,防止乙醚挥发。
麻醉深度:麻醉果蝇时,要防止麻醉过度,影 响继代培养。
做好标记:新转移的培养瓶上需贴好标签,注 明继代培养日期及实验者姓名。
实验原理
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 律;伴性遗传规律;连锁与互换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长翅(雌)×残翅(雄);残 翅(雌)×长翅(雄)
2、两对相对性状:灰残(雌)×檀黑长(雄); 檀黑长(雌)×灰残(雄)
3、伴性遗传:红(雌)×白(雄);白(雌)×红( 雄)
实验操作流程
1、根据设计分取突变体 2、果蝇饲养
3、收集处女蝇。雌蝇羽化后8~12h不交配。亲本和F1雌蝇都必需是 处女蝇。 4、按组合收集雌雄蝇杂交,贴上标签(组合名称、杂交日期、小组 名称) 5、 6~7d后,幼虫出现后,放去成蝇(记日期),种蝇要放干净。
诱变方法
一般采用r圃,以60CO源为中心放置处理材 料,以材料与60CO源中心距离和照射时间来控制 辐射量。这种r圃对于诱变育种的应用不是十分合 适的,一般设置小的60CO室进行处理。可处理植 株、植株的局部、处理种子或花粉。处理花粉的 优点是产生突变不至于形成嵌合体,但花粉的存 活时间短暂不易进行处理。但花粉离体培养结果 表明,玉米新鲜花粉可在常温下储存在液体石蜡 油中2.5h,对花粉活力没有影响。
实验前要写好设计方案,涉及原理、实验流程、预期结果、 参考文献等。
实验过程中:
1、处女蝇的选择要准确。
2、麻醉深度适当;
3、若F1性状混杂,暂停;
4、培养基不够用,自行配制,注意配方和数量;
5、安排人员值班,每人2d,早、晚各1h。钥匙不得转 手。同时督促各组做好开放实验登记和清洁卫生。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原理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原理
奥地利修道士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遗传实验,发现了遗传中的几项基本规律:
1. 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个体中存在着确定某种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对。
2. 分离定律- 个体在生殖细胞形成中,同一性状的显性隐性基因会分离,各自进去不同游戏细胞。
3. Independent 律- 不同特征的基因分离时互不影响,独立遗传。
4. 优性律- 同一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同一zygote 中,显性基因表现
对性状。
5. 分离和重组- 后代遗传了父母线的部分基因,形成新组合,遗传性状呈现离散分离。
孟德尔通过大量统计分析豌豆的后代表现,总结出上述规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这对后续基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遗传学基础ppt课件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 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互作与连锁遗传
基因互作
非等位基因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同一 性状表现的现象。包括互补作用、积 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 隐性上位作用和显性抑制作用等。
连锁遗传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锁 关系,在减数分裂时,这些基因会随 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
数量性状遗传与多基因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对性状的影响程度 不同,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数量性状的遗传遵循正态分 布规律。
多基因遗传
多个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的现象。每个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程度较小,但多个基因累加作用可产生显著的表型效应。
生物进化的遗传学基础
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
突变与生物进化
生物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遗传变异是自然选 择的基础,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的基因频 率增加,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减少。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
基因重组与生物进化
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进化
基因重组能产生大量的基因型,增加生物 变异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可 选择材料。
DNA的功能
03
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通过自我复制实现遗传信息
的传递。
RNA的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RNA的组成
由核糖核苷酸组成,包含 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 A、U、C、G)。
RNA的类型
mRNA、tRNA和rRNA三 种类型,分别负责携带遗 传信息、转运氨基酸和组 成核糖体。
普通遗传学第1章孟德尔定律课件

独立分配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另一个基本定律,由孟德尔发现。它是指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独立分配定律,每个基因独立遗传给后代,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这个定律适用于所有具有多个非等位基因的生 物,是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04 孟德尔定律的验证
测交实验
总结词
通过将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交配,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
详细描述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之一,由孟德尔发现。它是指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最终形成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这个定律适用于所有具 有同源染色体的生物,是遗传学的基础。
独立分配定律
总结词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独立分配定律,即每个基因独立遗传给后代,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孟德尔定律有助 于理解药物的遗传基础,从而设计出 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
孟德尔定律是基因工程的基础,帮助 科学家理解基因的遗传和表达机制, 从而实现基因的定向改造和转移。
生物技术应用
在生物技术的许多领域,如生物制药、 生物燃料等,孟德尔定律都为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孟德尔发现,在杂合子形成配子时, 非等位基因发生独立分配,后代可 以获得双亲的不同基因组合。
学术影响
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为后来的遗传学 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农业、园艺、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对进化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 达尔文进化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02 孟德尔定律的起源
在大学学习植物学, 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 教师。
学术贡献
提出遗传因子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验证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 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 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由于果蝇的白眼突变型(w)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 以此基因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性状.
X ♀ P:红眼 +︱︱+
白眼 ♂ w︱「
↓
︱︱ X ︱「 ♀ F1:红眼
+
w
+
红眼 ♂
↓
F2: +︱︱+
+︱︱w
1: 1 :
+︱「 1
w︱「 :1
F1代♀、♂都为野生型[+],F1相互交配的F2 代,则♀都是野生型[+],♂中野生型[+]和白 眼[w]各占一半。实得比数符合理论比数的程 度如何,需要用卡方值计算。
四.综合实验原理
• P:黒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
• ♀ e/e
X
灰体/白眼,短翅,卷刚毛
果蝇综合大实验
[实验目的]
1.理解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
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2.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3.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材料]
1.黑腹果蝇品系:
两个纯种亲本
♀黑檀 红眼 长翅 直刚毛×♂灰色 白眼 短翅 卷刚
毛
2.器e 具和+ 药品+: +
+ w m sn
+/e +++/w m sn
+/
e/
e/
0
+++/
0
+/+ +++/0
e/+ +++/+++
e/+ +++/0
+/+ W m sn/0
+/e +++/0
e/+ +++/w m sn
e/e +++/+++
e/+ w m sn/0
e/e +++/0
+/e
e/e
e/e
W m sn/0 +++/w m sn w m sn/0
麻醉瓶、白瓷板、海绵、放大镜、毛笔、
镊子、培养瓶、解剖针、红糖、琼脂、干酵母
等。
[实验原理]
•黑檀突变型(e)位于第三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而 其他三种突变型即白眼(w)短翅(m)、卷刚毛(sn)位于 X染色体,所以选择6号品系和26号品系作为杂交亲本, 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来对各个定 律进行验证.
在进行杂交和F1自交后一定时间为什么 要释放杂交亲本?
答:1、防止亲本蝇与子代互混,在统计数目时无法分开。 2、防止子代与亲本回交。
正交组为何不能直接进行三点测验?如果需要进 行三点测验,应如何对实验加以调整?答:
♀ w+m+sn+/w+m+sn+ ╳ ♂w-m-sn-/Y ↓
F1♀ w+m+sn+/w-m-sn- ╳ ♂w+m+sn+/Y F1代应该与一隐性个体杂交,但实验中产生的F1代的
e+/e+ Xw+/Y
e+/e+ Xw+/Y
e-/eXw+/Y
e-/eXw+/Y
e- Y
e-/e+ Xw+/Y e-/e+ Xw+/Y e-/eXw+/Y e-/eXw+/Y
正交组实验中,两组相对性状符合 自由组合定律,即9:3:3:1。 在反交组实验中,两组相对性状表
现型之比是3:3:1:1。 因为Y染色体上没有与X染色体相对 的基因,在自由组合时对表现型不
合 计
实验数据记录表
分离定律卡方检测表
灰体
实验观察数 (O) 预测数(3: 1)(C) 偏差(O-C)
(O-C)2/C
黑檀体
合计
自由组合定律卡方检测表
灰长
观察值 (O)
预期值 (C)(9:3: 3:1)
偏差 (O-C)
O-C2/C
黑檀长 灰短
黑檀短 合计
伴性遗传的卡方检测表
红眼雌 白眼雄 红眼雄 白眼雌 合计
♀m-m- ╳ ♂m+Y ↓
F1 m-Y ╳ m+m↓
F2 m-Y m+Y m-m- m+m1:1:1:1
F2代中短翅个体既有雌性又有雄性,且比 例为1:1:1:1
本实验中为何正交组与反交组自由 组合定律的分离比不同?
正交示意图
P: ♀e-/e- Xw+/Xw+ ╳ ♂e+/e+ Xw-/Y ↓
实验数据总表
子 灰体
代
黑檀体
类型 红 红 红 红短 白长 白 白 白短 红 红 红 红 白 白 白 白短
长长短卷 直 长 短卷 长 长 短 短长 长 短卷
统计 直 卷 直
卷直
直 卷 直 卷直 卷 直
日期
雌雄雌雄雌雄雌 雄 雌 雄 雌雄 雌雄雌 雄 雌雄 雌 雄雌 雄雌雄雌 雄雌雄 雌雄雌 雄
一.验证基因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和状态中保持相对 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 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子二代基因型分离比为 1:2:1,若显形完全,子二代表型分离比为3:1,这就是分离 定律.
在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时,只需以体色的性状作为研 究对象,亲本交配后,得到的子一代都是灰体,子一代 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 表型,呈3:1之比.如图:
F1 e+/e- Xw+/Xw- ╳ e+/e- Xw+/Y ↓
F2:
e+ Xw+ e- Xw+ e+ Y
e+ e+/e+ Xw+ /Xw+
e+ e+/e+ Xw- Xw+/Xw-
e- e-/e+ Xw+ Xw+/Xw+
e- e-/e+ Xw- Xw+/Xw-
e-/e+ Xw+/Xw+
e-/e+ Xw+/Xw-
F2:
e+ Xw- e- Xw- e+ Y
e+ Xw+
e+ Xw-
eXw+
eXw-
e+/e+ Xw- e-/e+ Xw-
/Xw+
/Xw+
e+/e+ Xw- e-/e+ Xw-
/Xw-
/Xw-
e-/e+ Xw- e-/e- Xw-
/Xw+
/Xw+
e-/e+ Xw- e-/e- Xw-
/Xw-
/Xw-
↓
F2: 灰体/红眼 黒檀体/红眼 灰体/白眼 黒檀体/白眼 +/- +/- e/e +/- +/- w/w e/e w/w 9: 3 :3 :1
即子二代中的个体,其中9/16为灰体红 眼,3/16为黑体红眼,3/16为灰体白眼,1/16为 黑体白眼.然而实得比数符合理论比数的程度 如何,需要用卡方值计算。
会产生影响。
F2代统计多少只用于实验分析?
• F2代应统计至少2000个个体。 • 因为一个雌蝇每次繁殖时产生400个卵,若
有20个卵受精并存活,那么F1 代有200个 个体,雌雄之比为1:1。以这种方式,那 么F2至少有2000个个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 在果蝇培养基中容易产生霉菌,导致果蝇 大量死亡。
P: 灰体 +/+ X e/e 黒檀体 ↓
F1: 灰体 +/e (♀、♂交配) ↓
F2: 灰体 +/+ : 灰体 +/e : 黒檀体 e/e 1: 2 : 1
所以在F2代群体中,灰体比黑檀体比为3:1。然而实得 比数符合理论比数的程度如何,需要用卡方值计算。
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一对基因的 分离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所以一对 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3:1,而两对 不连锁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呈 9:3:3:1.
实验步骤
• 1.标签设计
P:----F1:----F2:----日期:--------------组名:---------------
• 2.大概步骤
挑选亲本(26号为♀,6号为♂)
亲本杂交
分析结果
培养6-7天去掉亲本 继续培养得F1代,并统计
挑选F1代若干对杂交
继续培养3-4天得F2代并统计 培养6-7天去掉F1代亲本
♂ +/+
• +++/+++
↓
w m sn/o
•
• F1:灰体/红眼,长翅,直刚毛
♀
e/e
X
灰体/红眼,长翅,直刚毛
♂ +/e
• W m sn/+++ ↓
+++/o
F2:
♀♂
+/ +++/
+/ w m sn/
e/ +++/
e/ w m sn/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