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诗四首-归园田居 课件 鲁教版 (16)
合集下载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归园田居》PPT课件(4篇)

• 读出一种尴尬和艰辛 • 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艰辛?
• 尴尬:辞官种田,却“草盛豆苗稀” • 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狼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词语解释
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 道窄。 草木长(zhǎng): 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整体感知
从表面上看,这首 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 乐,但是把这首诗和 作者的其他诗结合来 看,作者的“愿”其 实有其他的内涵—— 要让找自己的意愿生 活。不想再这污浊的 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 在官场“为五斗米” 折腰强。
拓展阅读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听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重点字词
①归园田居 ②晨兴;理;荒秽 ③带月;荷锄 ④道狭 ⑤沾 ⑥但;愿无违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huì
h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zhǎng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意:红色字体读音
初读课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 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 尴尬:辞官种田,却“草盛豆苗稀” • 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狼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词语解释
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 道窄。 草木长(zhǎng): 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整体感知
从表面上看,这首 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 乐,但是把这首诗和 作者的其他诗结合来 看,作者的“愿”其 实有其他的内涵—— 要让找自己的意愿生 活。不想再这污浊的 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 在官场“为五斗米” 折腰强。
拓展阅读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听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重点字词
①归园田居 ②晨兴;理;荒秽 ③带月;荷锄 ④道狭 ⑤沾 ⑥但;愿无违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huì
h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zhǎng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意:红色字体读音
初读课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 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归园田居》课件(共36张PPT)

哪怕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请别让
精神后花园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了保持 自己的尊贵而骄傲的呼吸!
在这座精神后花园中,我们体验阳光,体验幸 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 体验关切和感动,体验一切一切的美……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二、诵读
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 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
jī
吠
fèi
荫后檐 yìn
暧暧 ài
墟
xū
桑颠 diān 樊笼 fán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归园田居” 题பைடு நூலகம்是哪个字?
归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园田居
官场:黑暗
尘网 厌
樊笼 弃
田园: 闲适、幽美
方宅 草屋 恋
榆柳 桃李
归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授之以渔:
1、选择一两句你最喜欢的诗句。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把它改 写成散文的语句。
3、并加以简要赏析,说说美在哪里, 为什么如此之美。
鉴赏事例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
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 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 失去自由。
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 的向往。
3.归向何处? 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 景的句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自己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无拘无束。
精神后花园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了保持 自己的尊贵而骄傲的呼吸!
在这座精神后花园中,我们体验阳光,体验幸 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 体验关切和感动,体验一切一切的美……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二、诵读
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 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
jī
吠
fèi
荫后檐 yìn
暧暧 ài
墟
xū
桑颠 diān 樊笼 fán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归园田居” 题பைடு நூலகம்是哪个字?
归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园田居
官场:黑暗
尘网 厌
樊笼 弃
田园: 闲适、幽美
方宅 草屋 恋
榆柳 桃李
归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授之以渔:
1、选择一两句你最喜欢的诗句。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把它改 写成散文的语句。
3、并加以简要赏析,说说美在哪里, 为什么如此之美。
鉴赏事例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
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 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 失去自由。
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 的向往。
3.归向何处? 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 景的句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自己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无拘无束。
课件3:第30课 诗四首

读出音韵美
一、读准语音、停顿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读出字词的意思
兴: 起来。
荷: 扛着。
狭: 狭窄。
长: 但: 愿:
丛生。 只要。 意愿。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我在南山下种豆, 草盛豆苗稀。 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晨带道兴月狭理荷草荒 锄 木秽 归 长, 。 ,黄草早昏长起时树到带茂地着使里月道锄色路野回变草家狭,。窄, 夕露沾我衣。露水打湿我的衣裳。
你认为本首诗的名句是哪一联? 这是写什么的?你能看出它名在哪里吗?
赏析:
首先,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 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 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不 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赏析:
其次,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 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寥寥几笔,就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 形状,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观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 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 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 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扁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 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读出音韵美
一、读准语音、停顿。 使至塞上
登岳阳楼
(其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陈与义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 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 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
30诗四首《归园田居》课件

版权所有-
明确:归向园田。 6、作者要“归”向哪里? 7、作者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什么特点?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全景) 生活简朴
(近景)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宁静和谐 幽雅清新 (远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淳朴自然 宁静安详 (画外音)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和谐安详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近景) 清静悠闲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版权所有-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 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 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 家境没落。陶少年即有“大济苍生” 之壮志。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 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 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 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 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 想没有指望,与其与黑暗的势力同 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 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
陶渊明 做彭泽县令,在官仅八十余日。 一天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 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 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 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 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对黑暗现实的 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 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 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到唐代已形成了山水 田园诗派,被称为我国田园诗歌的“始祖”。 版权所有-
2、这样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 极端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 者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东晋末年权力 之争非常激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 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 心家争夺的工具,因此,他感到十分痛苦。
明确:归向园田。 6、作者要“归”向哪里? 7、作者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什么特点?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全景) 生活简朴
(近景)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宁静和谐 幽雅清新 (远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淳朴自然 宁静安详 (画外音)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和谐安详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近景) 清静悠闲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版权所有-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 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 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 家境没落。陶少年即有“大济苍生” 之壮志。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 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 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 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 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 想没有指望,与其与黑暗的势力同 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 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
陶渊明 做彭泽县令,在官仅八十余日。 一天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 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 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 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 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 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对黑暗现实的 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 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 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到唐代已形成了山水 田园诗派,被称为我国田园诗歌的“始祖”。 版权所有-
2、这样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 极端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 者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东晋末年权力 之争非常激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 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 心家争夺的工具,因此,他感到十分痛苦。
《归园田居》ppt课件完美版

4.归去如何?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 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表 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田园农家生活: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表明诗人向
往田园美景、
静
村居之乐,
批判官场庸
俗、污浊、
衬 虚伪、黑暗、
尔虞我诈。
狗吠 鸡鸣 动
归去感觉如何: 安逸、悠闲、自在、愉悦欣喜
不意投来的目光。
中国人对待自然环境与外国人截然不同,外国人注意到的是人如何改变土地,而中国人关注的是土地怎样改变了人。、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 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成熟是一种明亮 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思考:
该诗在写景、抒情方面与课文相比有何异同?
2.背诵课文。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
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 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 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 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 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 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 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 诗的始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大沙漠 遇到 黄河 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他说前敌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笔力苍劲 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暗写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长河:沙漠中特有的景象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 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 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 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 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 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 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 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 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主题: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眷恋、思念之情。
拓展 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他说前敌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笔力苍劲 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暗写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长河:沙漠中特有的景象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 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 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 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 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 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 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 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 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主题: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眷恋、思念之情。
拓展 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归园田居》课件.ppt

王勃: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即冈峦之体势。
简洁,朴素
铺陈,华丽
2019-10-13
谢谢聆听
12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
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
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 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2019-10-13
谢谢聆听
22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 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 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 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 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 寒的代价。
——叶嘉莹
2019-10-13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 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为自 己2019抱-10-定13 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谢谢。聆听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3 之 民吗?
知人论世
陶渊明,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 名潜 ,字元亮。死后,友人私谥“靖 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 生)。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后期陶渊明因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 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 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2019-10-13
谢谢聆听
18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其二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思考:
该诗在写景、 抒情方面与 课文相比有 何异同?
2019-1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 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 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 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 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 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 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 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 且浅,遇以濯吾足。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东晋田 园诗人,曾祖曾官至大 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 落。少年时代有“大济 苍生”的壮志。但是反 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 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 仕。死后,友人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 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 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海阔凭鱼越跃,天高任鸟飞.
情景交融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情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语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和平 景 宁静 语
恬淡 舒畅
•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 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 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 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 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 多到不可胜数了.
(后四句)
描图绘景,借景抒情 呼应开头,一气呵成
误落尘网 渴归自然
景物优美 心旷神怡
村居闲适 复返自然
主旨: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手法: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
艺术手法
1,比喻形象贴切——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之 人比喻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 “樊笼”,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比喻非常形象、准确。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 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作 业
1.讨论:你怎样看待陶渊明 辞官归隐这件事?
2.背诵课文.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 担任彭泽县令时,郡 督邮来县巡察,县吏 告诉他,应该穿戴得 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 督邮.陶渊明叹息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向 乡里小儿折腰!”即 日授印去职,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 过起自 给自足的生活.并写 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
归园田居
(前八句)
直抒胸臆,以喻过渡
(中八句)
山 水 田பைடு நூலகம்园 诗 派 发 展 脉 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 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 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 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带月荷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