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中国革命的胜利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 基本上是步枪
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 出······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 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与国统区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 共产党在解放区 进行了土地改革, 解放区一片欣欣 向荣。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土 地 改 革 与 三 大 战 役
八年抗战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感召
下,当时中国民众咬牙坚持、不离不弃,加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 1945 年9 月27 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内容: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
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 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
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影响: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
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 深放 受区 农的 民土 欢地 迎改
革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Copyright 2004-2015
4.1.2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总 兵力
机动 兵力
形 势
装 备
后 方
士 气
人民 280 优于 主 大为 巩 高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改善 固 昂
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被 动
略占 危机 低 优势 四伏 落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国 “统 反区 内学 战生 ”的 示“ 威反 游饥 行饿 ”
比较分析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 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统区的黑暗腐败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发展,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加 之对人民的经济剥削和腐败统治,国民政府的声望一 落千丈。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采取了有 利于人民的一些列正确决策,如土地改革,使共产党 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和信任。这为夺取全国胜 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纷到银行兑换贬
硬性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的
值的货币
1:200,远远高出实际购买力比值的1:35,
这就意味着沦陷民众资产一夜之间缩水了
得优势
歼敌55万余人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决战的地点在哪里?
徐州
60万
80万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一决胜负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最新部编人教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拉拢地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背景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10%
˃90%
20-30% 70-80%
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 时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 地政策。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
机成熟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
1.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 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B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解放战争期间,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B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天津
先打两头 瓮中捉鳖
使华北全境基 本解放
傅作义
为什么要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①和平解放北平,是人民的呼声;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并保护文物、古迹;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作战上策。
平津战役
指挥员:聂荣臻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读课本P114-115,思考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 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没收地主土地 ②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 ③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各地斗地主
猛虎掏心
华东野战军
经过:以发徐起州战为争中,心歼的灭广大大量地敌区军
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 大地区
“我们的胜利 是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陈毅
平津战役
时间:1948 年 11 月——1949年1月 指挥者:聂荣臻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经过:争令取傅北作平义国接民受党和守平军改总编司 结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是为了团结地主阶级 共同抗日所实行的特 殊土地政策。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 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 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农民分到牲畜
解放区群众在登记、丈量土地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版)

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2.34.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解放南京(渡江战役):(1(2(3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C.实行耕者有其田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分析】本题以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此次土地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着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经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故选:D。
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其中,在平津战役中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锦州B.徐州C.北平D.天津【分析】本题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为依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
【解答】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一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 时间: 1947年-1948年底
地点:解放区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意义: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 放区农村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图为土改工作人员把《中 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壁上。向农民广泛宣传。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开 始谈判,双方于四月十五日拟订《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 案》。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 判破裂。图为双方谈判代表在北平举行会谈。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 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 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 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 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指挥: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意义: 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 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淮海战役
碾庄
陈官庄
徐州
肢 解 敌 人
各 个 击 破
江苏
淮海战役 双堆集
安 徽 (1948.11.—1949.1)共歼敌55万余人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前提:1948年,解放军已发展到280万人(敌我力量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同国民党军队 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11月
1、根据1946年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我军的战略战术是什么?
战略防御
2、根据1947年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我军及时改变了战略战术, 又是什么? 战略进攻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wjj

1947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
比较与思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 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欢解 迎放 区 的 土 地 改 革 深 受 农 民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国 反统 内区 战学 ”生 示的 威“ 游反 行饥 饿 ”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一、国统区与解放区的比较
1.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国统区的人们纷纷到银行兑换贬值的货币
2.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3.解放区 土地改革
•内容: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 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 •影响: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 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 前线的热潮。
1.辽沈战役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沈阳
营口
辽沈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攻克锦州
沈阳市民欢庆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
猛 虎 掏 心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徐州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解放区农民支援前线的车队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55万余人,基本解放长江以 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歼敌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平津
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 意义: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 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启示录
○ 想一想,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时间由弱 变强,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请归纳共产党取 胜的因素?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共21页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பைடு நூலகம்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52万余人 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
意义
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 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到来
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政治: 共产党加强民主建设,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
一战线;国民党统治腐败,一党专政,失去民 心。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国统区的人们纷纷到 银行兑换贬值的货币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国统区通 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厂倒闭。
国统区掀起“反内 战”“反饥饿”“反 迫害” 民主运动
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10.10)
内容:
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
度,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
黄百韬
黄维
杜聿明
肢各 解个 敌击 人破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解放区农民支援前线的车队
民工 担架
543万人 30.5万副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88万辆 76.7万人 8500只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大别山就 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决战时机已经到来
373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1947年6月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名称: 结果: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军事:解放军英勇善战,运用了正确的战术;国民党
指挥失误,战斗力不强。
经济: 通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解放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国统区经济 则陷入崩溃境地。
社会: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国民党
的统治不得人心,处境孤立
和谈时期
1945.8 1946.6
内战时期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1
“国 反统 内区 战学 ”生 示的 威“ 游反 行饥 饿 ”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比较一下,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 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经济 政治
国统区 ▪趁接收日伪财产之机 掠夺人民财产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孤立无援
解放区 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 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主力12万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1)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 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伯承
邓小平 陈赓 晋冀鲁豫 2)陈庚、谢富治率 太岳兵团 谢富治 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 挺进豫陕鄂边区
为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
1947年夏 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373 万人
195 万人 1947年6月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 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 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 被消灭。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9.12--1948.11.2)
关 役示意图
(1948.11.7--1949.1.10)
3)陈毅、粟裕 华东解放 陈毅 率华东解放军进 军主力 粟裕 攻豫皖苏地区 三 路 突 进
意义: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威胁南京和武汉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 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 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 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 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 北平的和平解放 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中国
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 胜利的重要保证。
内 容 战 役 时间 歼灭和改 编国军 结果
辽沈战役
1948年9~11 月 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 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55万余人 基本解放了长江 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
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 影响: 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中共夺取全 国胜利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支持。
深解 受放 农区 民的 欢土 迎地 改 革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战 略 防 御
进攻 粉 攻粉 碎 碎重 全点 面进
战 略 进 攻
刘邓 大军 挺进 大别 山
战 略 决 战
三 大 战 役
渡 江 战 役
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土 地 改 革 与 三 大 战 役
土地改革
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时间:1947年6月
战略反攻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时间: 1948年9月——1949年1月
9.6亿斤 20.6万副
说说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保证,为军 队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11.29--1949.1.31)
傅作义接受 和平改编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改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采取了符合人民 根本利益的政策。 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 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也能使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使故宫、颐和园等古建 筑得以完整保存。 傅作义部有和平改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