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血液系统用药20200525

合集下载

药理学课件二十六章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课件二十六章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06
抗贫血药
Chapter
铁剂
总结词
铁剂是常用的抗贫血药物,主要用于 治疗缺铁性贫血。
详细描述
铁剂通过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 的合成,提高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从而改善贫血症状。常见的铁剂包括 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叶酸
总结词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于红细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叶酸可以促进DNA的合成,进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对于缺乏叶酸引起的贫血 ,补充叶酸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叶酸通常与维生素B12联合应用,以治疗巨幼细 胞贫血。
药理学课件二十六章作用于血液系 统的药物
目录
•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概述 • 抗凝药 • 抗血小板药 • 溶栓药 • 促凝血药 • 抗贫血药
01
作物作用机制
抗凝药
抗血小板药
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阻止血栓形 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 险。
溶栓药
激活纤溶酶原,分解纤维蛋白,溶解 血栓。
新型抗凝药
新型抗凝药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 Xa因子抑制剂等。
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 等,通过选择性抑制Xa因子,发挥抗 凝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和 肺栓塞等疾病。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比伐卢定和阿加 曲班,可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起效 快,主要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等 抗凝治疗。
03
坎格雷洛
是一种可逆性的P2Y₁₂受体拮抗剂,用于PCI术后 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04
溶栓药
Chapter
尿激酶
01
作用机制
尿激酶能激活纤溶酶 原,使其转化为纤溶 酶,从而溶解血栓。
02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 肌梗死、脑梗死、肺 栓塞和周围动脉血栓 性疾病。

血液系统药物

血液系统药物

抗凝 系统
抗凝血酶Ⅲ (antithrombin Ⅲ, AT-Ⅲ) 肝素(heparin) 蛋白C 蛋白S 肝素辅助因子 (heparin cofactorⅡ, HCⅡ) 组织因子通路抑制剂 (TFPI) 内皮表面辅助因子凝 血酶调解素 (thrombomodul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组织凝血激素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AHF) 血浆凝血激酶(PTC)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PTA)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纤维蛋白 溶解
纤溶酶原 (plasminogen)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 (plasmin)
Pre-K:前激肽释放酶 HMWK:高分子激肽原 PL/PF3:血小板的磷脂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一系列凝血因子相聚酶解激活 的过程。“瀑布学说” 关键环节:凝血酶(Ⅱ)的形成 凝血反应终产物:难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临床应用
1. 血栓栓塞性疾病 用于心肌梗死、肺栓塞、脑血管栓塞、 外周静脉血栓和心血管手术时栓塞等。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DIC)的高凝期 可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耗竭而发 生的继发性出血。但 DIC 的低凝期禁用,避免 加重出血。 3. 其他 体内外抗凝,用于输血,体外循环和血液 透析等的抗凝。
低分子量肝素(LMWH)
• • • • • • 抗凝作用弱,抗栓作用较强。 对Ⅹa抑制作用强,对Ⅱa的抑制作用弱。 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 t1/2较长,F 较高,剂量可固定,可Sc。 用于深部静脉血栓或手术后血栓形成。 生物利用度高,可皮下注射。
常用药物万脉舒,依诺肝素,弗希全等

血液系统用药

血液系统用药
注射液:1ml:0.25mg、1ml:0.5mg
189
叶酸Folic Acid
片剂:0.4mg、5mg
190
腺苷钴胺Cobamamide
片剂:0.25mg
(二)抗血小板药
*(64)
阿司匹林Aspirin
肠溶片:25mg、50mg、0.1g、0.3g
191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
片剂:25mg
注射液:10ml:0.1g、5ml:50mg
197
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
注射液:5ml:0.25g、5ml:0.5g
198
鱼精蛋白Protamine
注射液:5ml:50mg、10ml:0.1g
199
血友病用药
注射用无菌粉末
注释5△
(四)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200
肝素Heparin
(钙)注射 液:1ml:5000单位、1ml:10000单位(钠)注射 液:2ml:5000单位、2ml:12500单位
十一、血液系统用药
序号
品种名称
剂型、规格
备注
(一)抗 贫 血 药
185
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
片剂:0.3g缓释片:0.45g
186
右旋糖酐铁Iron dextran源自注射液:2ml:50mg、2ml:100mg
187
琥珀酸亚铁Ferrous Succinate
片剂:0.1g
188
维生素B12Vitamin B12
201
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Heparin
注射液
202
华法林Warfarin
片剂

203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
26
A型题
阻止肝脏氢醌型维生素K生成的抗凝血药是(D) A、肝素 ——激活抗凝血酶Ⅲ B、链激酶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C、双嘧达莫——抑制PDE,抗血小板 D、华法林 E、噻氯匹定——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
.
27
A型题 维生素K的拮抗药是(C)
A.肝素 B.双嘧达莫 C.华法林 D.链激酶 E.噻氯匹定
.
48
小结: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1、促凝血药——重点 2、抗凝血药——重点 3、溶栓药 4、抗血小板药——重点 5、抗贫血药 6、升白细胞药
.
49
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维生素K
A.维生素K缺乏(胆汁分泌不足、早产儿新生 儿、广谱抗菌素抑制肠道合成、肝脏疾病)
B.双香豆素类、水杨酸过量引起的出血
氨甲环酸
抑制纤溶系统功能,用于纤溶亢进出血(手 术、外伤、血友病)
阻断药
纤维酶原 vWF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 GPⅡb/Ⅲa-R
作用较强、短 血小板聚集
.
33
用药监护**
关注阿司匹林出血、溃疡
警惕潜在的相互作用抵消氯吡格雷对心血管保护作用 INR值——2.0
注意与胃黏膜保护药的合用 正视血小板抵抗、择期手术权衡利弊
应对阿司匹林抵抗(治疗无反应/低反应)
整合素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药——影响作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DIC 的高凝期、体外抗凝
鱼精蛋白
.
52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叶酸与维生素B12合用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选用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rhG-CSF)可用于
维生素B12
肿瘤放疗、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 性贫血、骨髓移植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急 性白血病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总结词
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预防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总结词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通过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等。
分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抑制凝血酶、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等物质,阻止血液凝固,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血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释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
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止血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监测血常规指标
在使用抗贫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贫血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血小板计数
抗血小板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目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种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01
CHAPTER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在使用抗凝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血液系统用药

血液系统用药

IX(2)在妊娠中、后期通常口服铁剂后4~5d ,血液中网7~12d 达高峰;Hb 于用药第4周4~12周,而Hb 正常2~3月,以使血清铁蛋 不良反应消化 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胃痛、上腹疼痛、腹泻,肠蠕动减少(引起便秘)、黑便。

药物过量1.剂量 儿童一次性摄入130mg 铁即可致死。

2.表现 本药引起坏死性胃炎、肠炎,可见严重呕吐、腹泻及腹痛,导致血压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昏迷。

24~48h 后,严重中毒可进一步发展至休克、血容量不足、肝损害及心血管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

中毒晚期表现为皮肤湿冷、紫绀、嗜睡、极度疲乏及虚弱、心动过速。

3.处理意见 应立即给予喷替酸钙钠或去铁胺对抗。

中毒解救后,可能会有幽门或贲门狭窄、肝损害或CNS 病变等后遗症,故须尽早处理。

相互作用1.西咪替丁、去铁胺、二巯丙醇、胰酶、胰脂酶等:影响铁的吸收。

2.制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含鞣酸的药:易产生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3.含鞣酸(如浓茶)的饮料:服用本药时,如同时饮用此类饮料,铁的吸收受影响,故服药后2h 内应避免饮用此类饮料。

4.多巴类(如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甲基多巴等)、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青霉胺、锌制剂:此类药的吸收减少。

混悬液 10ml:300mg(相当于铁99mg)。

临床应用[说明书适应症]慢性失血以及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所致的缺铁性贫血。

用法用量[说明书用法用量]1.预防缺铁性贫血 200mg/d ,p.o.。

2.治疗缺铁性贫血 (1)400mg/次,tid.,p.o.。

(2)200mg/次,tid.,p.o.(液:300mg/次,tid.,p.o.[其它用法用量]·国内参考信息治疗缺铁性贫血 tid.,p.o.。

根33~4周。

禁忌症[说明书禁忌症]1.对铁剂过敏者。

2.非缺铁性贫血。

3.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4.血友病。

5.GU 、DU 。

6.溃疡性肠炎。

7.严重肝功能损害。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禁忌症: (1)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者 (2)有出血性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血友病,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或血管性紫癜) (3)外伤及术后渗血、先兆流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黄疸、严重高血压、活动性 结核病、内脏肿瘤者 (5)对伊诺肝素、达肝素、肝素和肉类制品过敏者 (6)妊娠初始3个月内妇女及哺乳妇女 (7)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
主要药物:阿司匹林
适应症: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动脉血管手术,人工瓣膜手术,预防血 栓形成。大剂量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治疗
作用机制:使血小板的环氧酶乙酰化,减少TXA2的生成,对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地抑制作 用;对二磷酸腺苷或肾上腺素诱导的Ⅱ相聚集也有阻断作用,并可抑制低浓度胶原,凝血酶,某些病毒和 细菌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减少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常见大出血,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疲乏,无力,面色苍白,γ-谷氨酸转肽酶升高,肝脏氨基转移 酶AST及ALT升高;少见便秘、腹泻、上腹痛、胃部不适、口干、心动过速、肾损害、瘙痒、皮疹、 荨麻疹。
禁忌症: (1)对相关药品过敏者
(2)有明显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严重血小板计数减少者、凝血异常和临床相关出血风 险的肝病患者
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同尿激酶
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激活血栓中已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对循环血液中纤溶 系统几无影响,较少产生应用链激酶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且对人无抗原性。临床用于治疗急 性心肌梗死、脑栓塞和肺栓塞。
4.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
主要药物:阿替普酶
适应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血流不稳定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医学课件】血液与造血系统用药

【医学课件】血液与造血系统用药
详细描述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药物包括利可君、维生素B4、肌苷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 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通过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加白细胞数量,提
高免疫力。
03
CATALOGUE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CATALOGUE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分类与选 择
抗贫血药物的分类与选择
总结词
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选择合适的抗贫血药物是关键。
详细描述
抗贫血药物主要分为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补充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制剂。对于缺铁性 贫血,应选择铁剂;巨幼细胞贫血应选择叶酸或维生素B12;肾性贫血可选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选择药物时,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溶血栓药物的分类与选择
总结词
溶血栓药物是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 效手段,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 行选择。
详细描述
溶血栓药物主要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组织 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 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因此选择时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病情、医生的建议以及药物的疗效 和出血风险等因素进行。
THANKS
感谢观看
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5
CATALOGUE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副作用与 注意事项
抗贫血药物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抗贫血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贫血症状,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 作用。
常见的抗贫血药物包括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这些 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皮疹等副作用。在 使用抗贫血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不良 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分类
1. 血栓素A2抑制剂:如阿司匹林 2.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3. 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如氯吡格雷、噻氯匹定。 4.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阻断剂:如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阿昔 单抗。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的作用机制
第14章 血液系统用药
药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基本要求
掌握:重点掌握尿激酶、华法林、肝素、鱼精蛋白、维生 素K、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的药品信息。掌握阿司匹林、铁剂、 维生素B12、叶酸的药品信息。
熟悉:常见抗贫血药物、抗凝血药物、促凝血药物、抗血 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了解:腺苷钴胺、重组人促红素、氨甲环酸、凝血酶、阿 替普酶及链激酶的药品信息。
第一节 抗贫血药
典型抗贫血药
维生素B12
第一节 抗贫血药
典型抗贫血药
叶酸
叶酸进入体内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参与多种生物代谢。当缺乏时,将出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
叶酸是B族维生素之一,其天然品存在于绿色蔬菜、肝脏、酵母、牛肉及大 豆中,最初是由 Lucy wills博土于1931年从肝脏浸出液中提取,命名为威尔斯因 子,后称维生素U。1941年 Stokstad等人将叶酸从多种菜叶中分离成功,故改名 为叶 酸。1946年间 Watson等人证明对治疗恶性贫血除了维生素B12以外,还需 要叶酸。在我国,叶酸最早于1958年由上海信宜药厂生产。目前国内本品的生产 企业达100多家。
第一节 抗贫血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疗效标准 1.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GB男性达120 g/L、女性达110 g/L,ANC>1.5×109/L,PLT>100×109/L,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 2.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GB男性达120 g/L、女性达100 g/L, WBC达3.5×109/L左右,PLT也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 进步。 3.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HGB较治疗前1个月 内常见值增长30 g/L以上,并能维持3个月。 判定以上三项疗效标准者,均应3个月内不输血。 4.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常规未达明显进步。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半衰期更长,每天只给药一次。 较大剂量时其抗凝作用仍有很好的可预测性,因而给 药后不需监测PTT的动态变化。出血风险更低。
第四节 抗凝血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 塞;预防心肌梗死 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预防房颤、心瓣膜疾病或 人工瓣膜置 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第一节 抗贫血药
第一节 抗贫血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 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 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化学药物、自身免疫、放射线、病毒感 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再障主要见于青壮年,其发病高峰期有2个,即15~25岁的年龄组 和60岁以上的老年组。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根据骨髓衰竭的严重程 度和临床病程进展情况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
凝血酶: 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如维生素K等;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 作用于血管的药物:如卡巴克洛等
第三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用于维生素K缺 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出血,新生儿出血,香豆 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出血。长期应用广请抗生素应作适当补充,以免维生素 K缺乏。
第一节 抗贫血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措施(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免疫治疗:抗人胸腺脯巴细胞球蛋白 (ATG/ALG)联合环孢素A(CsA)。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促造血治疗:雄激素、司坦唑醇、十一 酸睾酮或达那唑,应定期复查肝功能。 其他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 普乐可复、雷帕霉素、抗CD52单抗。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抗贫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 促凝血药 第四节 抗凝血药
第一节 抗贫血药
第一节 抗贫血药
贫血常见类型:
失血性贫血:输血和补充血容量 缺铁性贫血: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
恶性贫血:补充B12和叶酸
巨幼红细胞贫血:补充叶酸
再生障碍性贫血:抗免疫、刺激造血、骨髓移植
第一节 抗贫血药
第四节 抗凝血药
典型抗凝血药
华法林(华法令)
商品信息:192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的很多牧场中,牛羊因为吃了发霉腐 败的牧 草流血不止死去,因此推测是这些腐败的牧草造成了牲畜的凝血功能障碍。
1940年,化学家卡尔·保罗·林克从这些发霉的牧草中最终分离出了具有抗凝血作用 的 物质,并确定了它的结构,这是一种双香豆素类的物质。此后几年中,人们陆续发现了几种 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它们都具有抗凝血的作用。这种物质发现以后的最初几年,人们并没 有想到把它当作药物使用,倒是把它做成了老鼠药。为了让老鼠药的药劲更大,林克对双香 豆素进行结构改造,于1948年得到了一种更强效的抗凝物质并把它命名为华法林。1954年, 华法林被正式批准用于人体。在华法林上市之前,临床使用的抗凝药物是肝素,这种药物只 能注射,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患者面言非常不便。华法林片剂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一节 抗贫血药
典型抗贫血药
维生素B12
本品是B族维生素中迄今为止发现最晚的一种。研究人员最用全肝可控制恶 性贫血症状,经20年研究,到1948年才从肝脏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控制恶性贫血效 果的红色晶体物质,定名为B12,因含钴而呈红色,又称红色维生素,是少数有 色的维生素。1963年确定其结构式。1973年完成人工合成。B12在体内因结合的 基团不同,可有多种存在形式,如:氰钴胺素、羟钴胺素、甲钴胺素和5-脱氧腺苷 钴胺素,后两者是B12的活性型,也是血液中存在的主要形式。国内有400多家企 业生产B12制剂。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典型抗血小板药
双嘧达莫 商品信息:1960年德国贝林公司开发的血管扩张药,以商品名“潘丁 生” 上市销售。双嘧达莫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冠状动脉扩张及抗血小板聚 集药,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国内的双嘧达莫制剂生产 企业有上百家。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典型抗血小板药
氯吡格雷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与阿司匹林合用防治血栓性疾病,与华法林合 用防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 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 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 聚集。对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
商品信息:1929年,丹麦生化学家Dam观察到一些小鸡在用低脂食物喂 养一段时间后流血死亡,1936年Dam发现小鸡的出血原因是缺乏一种脂溶性维 生素,并命名为维生素K;1939年维生素K被分离并合成;我国于1966年投入 生产 。
第三节 促凝血药
氨甲苯酸和氨甲环酸
氨甲苯酸和氨甲环酸都是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促凝血药。可抑制纤溶酶原 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溶酶, 并可直接抑制纤溶酶。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典型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能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G2和H2合 成受阻,从而间接地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阻止血小板的功能而发挥 抗血栓作用,用于防止血栓栓寒性疾病。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典型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商品信息:1898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 乙酰水杨酸。1899年,德国拜耳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阿司匹林作为商 品化药物进入市场1979年,美国FDA准许其作为预防脑血栓再发作药物而 使用。1985年适应证扩大到预防心肌梗死再发作。其后,随着临床数据的 积累,1994年确立了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抗血栓疗法作为预防和治疗动 脉血栓再发作的首选药地位。 阿司匹林在中国的生产始于1958年。1980年,FDA批准阿司匹林用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血管意外的二级预防。2009年,SFDA批准阿司匹 林100mg肠溶片用于心肌梗死一级预防。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典型抗血小板药
氯吡格雷 商品信息:氯吡格雷的原研厂家是法国赛诺菲,赛诺菲于1990年2月9日 在法国取得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发明专利,产品于1997年上市。目前国内也有 生产。
第三节 促凝血药
第三节 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是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出血停 止的药物。根据药作用机制,促凝血药一般可分为:
第四节 抗凝血药
典型抗凝血药
肝素
商品信息:1916年首先从肝脏发现,天然存在于肥大细胞,现在主要从牛肺 或猪小肠黏膜提取。1918年用于临床,我国于1966年研制生产。肝素钠 (钙) 系自猪或牛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的钠(钙)盐,属黏多糖类物质。 我国是肝素的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市场的1/3,但大部分供出口,欧美国家是全 球肝素药品最主要的消费国,并且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药品生产企业多为欧美 跨国药企,因此长期以来,欧美一直是我国肝素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第一节 抗贫血药
典型抗贫血药
铁剂
第一节 抗贫血药
典型抗贫血药
维生素B12
B12既与细胞分裂有关,又为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适用于恶性贫 血及巨幼红细胞贫血,也用于神经炎、神经萎缩症 。
恶性贫血是因胃黏膜萎缩、胃液中缺乏内因子,使B12吸收出现障碍而发生 的巨幼细胞贫血。发病机制不清楚,与种族和遗传有关。90%左右的患者血清中 有壁细胞抗体,60%的患者血清及胃液中找到内因子抗体,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 腺抗体。恶性贫血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类风湿关 节炎等疾病。恶性贫血的治疗为补充B12,需要终生维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