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word版教案1
最大的麦穗教学教案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一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最大的麦穗教案-1

最大的麦穗教案最大的麦穗教案合集五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教案篇2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六班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1教学目标:1.在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中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在潜心、感情读文的过程中查找苏格拉底的同学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真正缘由,从而明白必需擅长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背诵最终一小节。
教学活动:一、名人简介,导入新课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
有人问高校者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知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究竟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很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期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低头深思的同学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要告知我们做人应懂得虚心!平淡的话语中折射出深刻的哲理,这是就古希腊有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用他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循循善诱,制服了很多年轻人,他们仰慕他,崇拜他,以作苏格拉底的同学为荣。
今日也让我们做一回才智大师的同学吧,去采摘(最大的麦穗)(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这次苏格拉底又给同学上了一堂怎样的课?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分节朗读,随机正音,理解词语。
3.苏格拉底给同学上了一堂怎样的课?你知道吗?三、精读课文,明白哲理1.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终点等你们。
”我们一起把苏格拉底的要求读一读。
2.你听懂这样的要求吗?你说说呢?3.弟子们也听懂了老师要求,走进了麦地,结果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自读课文你是从文中的哪里知道的?4.在这个麦子丰收的季节里,弟子们走到终点,却一无所获。
他们全部人竟然没有摘到一株最大的麦穗,这是什么缘由呢?5.是麦地里就没有最大的麦穗吗?有最大的麦穗,你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的`,读一读文中有关句子。
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最大的麦穗教案集合6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
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最大的麦穗教案-1

最大的麦穗教案最大的麦穗教案汇总6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读题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
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
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
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
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
(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
(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最大的麦穗教案集合5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
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最大的麦穗教学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写 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学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大的麦穗教学教案 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
第6页 共16页
(1)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 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四、指导学生造句 1、自由读课后习题 4 中的句子,体会前后两小句之间的联系。 2、指名用“虽然……但是……、即使……也……”造句,集体评 议。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最大的麦穗教学教案 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 良机的道理。
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第4页 共16页
(1)指名读。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 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 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 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 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 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
《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最大的麦穗》教案10篇《最大的麦穗》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教学重点】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质疑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
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2、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这段话,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指名说)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语。
【设计理念:上课伊始,以这样的开头直入课题,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走进文本。
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突出重点】二、解读第一句话课件演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评议。
2、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指名说。
4、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我的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设计理念:不同层次的阅读,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平台,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
题写在黑板上。
(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 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走出了麦地? B 、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笑弟子们什么?
C 、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
D 、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指名读 自主阅读
学生自己将有价值
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在问题后面注上
自己的名字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
良机的道理。
3、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
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
定会有所收获。
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
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
大学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
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便随手扔掉了。
”——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拣。
”——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
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
学生人人自由朗读
课文,圈画读写批
注。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
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
的心得体会写在书
旁。
交流
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们。
”——(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
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
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
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
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
他不愧
位大学者!
……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
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
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可以改为苏格拉底
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
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
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
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
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
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
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 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这座精神殿堂。
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
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
有。
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练习背诵
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学生在黑板上写自
己的“名言”。
板书设计: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一个 最大
只许…… 不许……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既要…… 又要…… (追求最大 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