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理

合集下载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数学(文)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数学(文)试题

试卷第 1 页,总 19 页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答案】A 【解析】A,D 为奇函数,B 非奇非偶,C 为偶函数,排除 B,C; 易知 y sinx 在 0,
tan =
tan
sin 3 . cos 4

������ 3 2������ 3 5������ 6
⃑⃑ = (−√3, −1), ������ ⃑⃑,则������ 4.已知向量������ ⃑ = (������ 2 , ������ + 2), ������ ⃑ = (1, √3),若������ ⃑//������ ⃑ 与������ ⃑夹角为( A.


3 上单调递减,不满足题意,
A. y x3 在区间 0, 上为增函数. 故选 A. 3.已知 cos A.
3 ,且 , ,则 tan 5 2 2
试卷第 2 页,总 19 页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4 3
B.
4 3
D.
3 4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3 4
C.
【来源】安徽省池州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答案】B 【解析】因为 cos

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 1、本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室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3、交卷只交答题卡,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否则计0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诗的意境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 “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q晴”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目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日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全国校级联考】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国校级联考】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衡阳县2017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44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

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

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创造、绚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

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①,故上表玄,下求黄”。

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

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

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②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服饰作为社会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

汊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贊扬敬服。

隋唐服饰沿裳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女都分礼服与便展两种。

隋文帝扬坚制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哀冕、通天冠,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增加,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

唐初高祖李渊制定《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妃嫔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按品级分为紫绯、绿、青等。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结业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结业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一年级结业考试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18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衡阳八中2018年上期高一年级文科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卷)第I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

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

2017年下学期衡阳市八中高一期末考试 答案 精品

2017年下学期衡阳市八中高一期末考试 答案 精品

2017年下学期衡阳市八中高一期末考试
答案
1、D浪漫主义
2、A 昼夜古今相同
3、C 随跟随
4、B 观:景观。

其:代指自己;语气副词,表反问。

5、C C项无中生有
6、C 靡:浪费念第二声
7、A
8、C
9、翻译(1)(他)自己夸大自己的才能,说全天下没有人能赶得上他。

(2)我看当今天下的形势,地形地势没有比苏州更便利的了。

10、诗歌
【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1、默写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BD
13、答:以真实的面目(1)、自信的心态(1),直面人生(1)。

14、答:因为化妆重油饰外表、轻磨砺内心(1),实属本末倒置(1),根本无法掩饰一个人内在的浅薄(1)。

15、答:①掩饰与虚假;②欺人与自欺;③软弱与不自信;④背负劳累与忧虑。

16、A 契阔渐车帷裳舳舻禊事枕藉
17、D 乍看辨认混混沌沌十足黄漠涸辙
18、C
19、C A介词掩盖主语B主客体倒置D否定不当
20、C
21、略
22、作文。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文201807250148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文201807250148

衡阳八中2018年上期高一年级文科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英语(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一年级文科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7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前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100分)一.听力(每题1.5分,共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1.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first?A. Write his paper.B. Visit Professor Green.C. Go to the cinema with the woman.2. Where do most of the woman’s earnings come from now?A. Her recordings.B. Her advertising work.C. Her concert performance.3. What time is it now?A. 7:00 pm.B.7:30 pm.C. 8:00pm.4. Which postcard will the speakers send?A. Garden.B. Castle.C. Beach.5.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At a hotel.B. At a restaurant.C. At a stor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室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3、交卷只交答题卡,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否则计0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诗的意境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q晴”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目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日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

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八中2018年上期高一年级理科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一年级理科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重阳节是“吉日”,由历朝历代沿革至今,遂成“敬老节”。

殊不知,汉代之前,先民一直视农历九月九日为“恶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郊外登高等都是为了消解灾祸。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曰:“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之名源于古人对数字阴阳属性的神秘解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为两阳重合,意味阳气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是不祥的征兆。

为避开所谓“恶日”,古人除了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佩戴消灾除邪中草药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消灾避邪。

为“重阳”正名并使其成为“吉日”的第一人是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对“九”这个数字作了全新的注释:“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他以“九九”寓意“久久”,将农历九月九日主要内容由“避祸,消灾”改为“祈寿、祈福”。

到了唐朝,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载:“九月丙午,诏曰:‘尚齿重旧,先王以之垂范。

’”也就是说,九月丙午,唐太宗李世民发布诏令,尊崇老年人,看重旧臣,先代的圣王以此为后人留下了榜样。

而武则天选在公元690年的重阳节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看重的恐怕就是重九的“久久”寓意。

自从重阳节成为“吉日”,文人墨客不断用诗文歌赋为其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时,老百姓则将流传下来的重阳节俗发扬光大。

于是,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新辉煌。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

晋周处《风土记》谓:“茱萸九月初九日,气烈成熟,折茱萸插在头上,可以辟恶气、御初寒。

故而,人们不仅把茱萸插在头上,还佩茱萸于臂、悬茱萸于屋,并将茱萸栽于居所、水井等周围。

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北宋,重阳“延寿客”菊花的风头很快盖过茱萸。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介绍了当时开封重阳节盛况首先说:九月重阳,京城人观赏的菊花有数种:其中黄白色的花蕊像莲房似的叫“万龄菊”,粉红色花蕊的叫“桃花菊”,白色花瓣而浅红色花心的叫“木香菊”——酒店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

而南宋的重阳节已发展成大喜节日。

南宋文学家周密史料笔记《武林旧事》卷三“重九”曰:“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以茱萸浮于酒面饮之),簪菊。

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黏米做的面粉)。

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

”至于人们缘何重阳节赏菊、咏菊、采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除了取其谐音近似“九”,菊花也是道家仙方中的“不死草”和一剂中药。

(摘编自赵柒斤《重阳涵义的演变》,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重阳节成为“吉日”后,“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了新辉煌,北宋时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很快就超过了茱萸。

B.《武林旧事》卷三“重九”记述了皇宫里重阳节的盛况:按惯例八日准备,习俗有点菊灯,饮新酒,头插菊花等。

C.《东京梦华录》介绍了开封重阳节盛况,酒店皆以“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可见重阳节已向着大喜节日转变。

D.曹丕、唐太宗、武则天的倡导,使农历九月九日变为“吉日”重阳节,文人墨客又以诗词歌赋不断向其注入文化元素,百姓也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论证了重阳节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

B.文章引用了史料,运用事实分析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重阳节的演变。

C.文章在分析重阳节的演变时作者是以并列式论证结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

D.文章第四段分析论述了“茱萸”“菊花”迎来新的辉煌,与本文论述中心关系不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依《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人们一般把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安排在农作物丰收之时的农历九月九日进行。

B.唐太宗诏令中“尚此重阳,先王以之垂范”的提法,为重阳节纳入尊老、重老的新内容,使其含义更丰富。

C.菊花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之一,到北宋更受欢迎,因为它有消灾避邪、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能。

D.重阳节经历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显现出我们民族对生存、健康、幸福、长寿的美好愿望及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晕厥羊铁凝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

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

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

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

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

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

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

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

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

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

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

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

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

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

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

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

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

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当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时,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

他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

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

一切都在瞬间。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

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

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节选自《铁凝自选小说集》)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3分)A.作者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老马第一次听见门铃声响起时非常紧张,透露出老马平日在家对老婆的畏惧心理。

B.老马随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门厅的餐桌上,这个情节不仅说明老马不在乎钱,而且也为下文“水工”拿走钱埋下伏笔。

C.老马“不由分说”地把“水工”“请到”家里来,是因为他老婆临走的时候交代了家里的水表有点问题需要修理。

D.老马在谴责“水工”时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的满足感,而正是这种满足感让他失去了警觉,导致最终丢失了工资。

5.分析小说中老马的形象特征。

(5分)6.分析小说开头写老马非常喜欢吃蒜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12分)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