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新药研发中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

新药研发中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

新药研发中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药物动力学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它是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药物的设计和剂量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更能有效保证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动力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一系列动力学过程。

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速率及其相互关系会影响药物的体内半衰期、剂量、给药频率等,因此,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药物的设计和剂量制定提供依据。

2、评价药物的安全性药物安全性是任何新药研发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直接影响着药物的临床应用。

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确定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从而为药物的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3、评价药物的疗效药物的疗效是新药研发的终极目标。

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以为药物疗效的评价提供重要指标,比如药物的血药浓度、药物的组织分布等等。

二、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方面。

1、药物吸收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进入机体的过程。

药物吸收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口服吸收、注射吸收、经皮吸收等方面的研究。

2、药物分布动力学研究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机体内分布的过程。

药物分布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机体内代谢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酶谱、代谢产物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4、药物排泄动力学研究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的排泄过程,主要包括肾排泄、肝排泄以及胆汁排泄等。

药物排泄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药物的排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等。

三、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挑战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于药物研发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药物动力学研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与临床药物治疗密切相关,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作用时达到的药物浓度,从而为临床剂量确定、疗效评价、药物副作用监测等提供依据,是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其中,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内并分布到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而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包括药物代谢途径、药物代谢产物、代谢酶活性等。

药物排泄则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尿液、粪便等排泄方式。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了解这些过程的具体情况,为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优化药物结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分析药物代谢途径和药物代谢产物的结构来优化药物分子结构,从而提高药物活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等。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代谢产物,而这些代谢产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来了解这些影响的具体情况,并通过调整药物结构来降低代谢产物的产生或减轻其影响。

二、确定药物剂量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

通过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估算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从而指导合理的用药方案。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药物代谢过快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能维持在有效范围内,而药物代谢过慢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过高,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三、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药效和耐受性,指导后续临床试验设计。

在新药上市后,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监测药物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一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指导合理的临床用药。

新药研发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评价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规律研究,而药效评价则是对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在新药研发中,药代动力学和药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科研人员评估药物的活性、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在新药研发的初期,药代动力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以及维持的时间。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下一步合理用药的制定提供参考。

其次,药代动力学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定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通过研究药物的体内消除速率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科研人员可以计算出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以及合理的给药频率。

这有助于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此外,药代动力学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和评估。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使得药物的效果发生改变。

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酶促活性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可以预测和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而药效评价则是对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药效评价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从而进一步改进药物的研发和设计。

药效评价的方法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等。

在体内实验中,科研人员可以将药物应用于动物体内,观察药物的生物学效应和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

通过体内实验,科研人员可以评估药物的药效、最佳剂量和给药时间等。

体外实验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物作用靶点。

通过体外实验,科研人员可以评估药物对靶点的亲和力、选择性和药理效应等。

临床试验是药效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药物研发的最后一步。

新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新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新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新药的研发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而新药的研究过程中,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是两个关键的方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新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它们在新药开发中的重要性。

一、药效学的研究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科学,它涉及药物对疾病治疗的效果、药物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药物的药理学机制等。

药效学的研究对于新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 药物的疗效评估药物的疗效评估是药效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药物在特定疾病状况下的疗效。

评估方法包括对照试验、双盲试验和安慰剂试验等,这些试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剂量依赖关系。

2. 药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药物的剂量-反应关系是药效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合理剂量范围,以及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等。

通过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3. 药理学机制的研究药理学机制研究是药效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药物与生物体内靶点的相互作用过程。

通过研究药物的药理学机制,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对靶点产生的效应。

这对于进一步优化药物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消除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指导药物的剂量设计和用药方案。

1. 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到达体内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测定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来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给药途径选择。

吸收过程的研究有助于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

2.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测定药物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来了解药物的分布情况和组织亲和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一、引言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是药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分别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药物在体内的效应两个角度对药物进行了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途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助于我们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而药效学则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应和作用机制,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方式和疗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途径。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和给药频率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2. 代谢酶研究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代谢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药物可能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酶进行代谢。

因此,研究药物的代谢酶对于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代谢酶,我们可以预测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速度,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能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发生改变。

因此,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非常重要。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预测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并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药效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 药效学研究药效学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应和作用机制。

通过药效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方式和疗效,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药效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药效差异,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2. 药效评价研究药效评价研究是药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高的需求,新药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优化新药的设计,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介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其中代谢是药物在体内被分解成代谢产物的过程,有时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比原始药物更好的药效。

另外,药物的代谢过程有时还会发生互相作用,使得药物的药效增强或者减弱。

药物代谢的主要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肝脏代谢,另一种是肠道代谢。

肝脏代谢是指药物在肝脏中发生代谢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到药物通过肝脏的血管系统,被肝脏内的代谢酶进一步代谢成为代谢产物。

而肠道代谢则是指某些药物在小肠内被代谢酶进行代谢,使其失去原有的药效。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药物的吸收、分布药物吸收和分布的情况直接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因此药物吸收和分布情况的了解对于新药研发人员来说极为重要。

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剂型、药物递送系统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与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特殊情况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让新药更加高效地运用到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二、药物代谢酶药物代谢酶是在人体内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类物质。

药物代谢酶可分为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细胞色素P450酶,它约涉及到人体内的一半以上的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酶的型号、作用方式、和加强或者抑制作用的研究都有利于了解人体代谢途径和机理。

研究药物代谢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为新药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调整药物的剂量、疗效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从而让新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和不同用药情况的需求。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研究
药物代谢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
药物排泄
研究药物从体内排出的途径和机制,有助于了解药物的消除速率和途径。
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估
疗效评估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 在体内的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为 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大规模的药代动力学数据集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潜在的药物作用模式和规律,有助于预测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建立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新 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潜在风险和益处。
创新药物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剂型被开发 出来,如纳米药物、脂质体、药械结合产品等。这些新型药 物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传统剂型有所不同,需要进行深 入的研究。
药物反应差异
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人类不 同,这可能影响药物在动物模型 中的药代动力学表现。
药物代谢酶的差异
动物和人类在药物代谢酶的表达 和活性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 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预测精度
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
目前的药物代谢与排泄预测模型可能存在不确 定性,导致预测精度有限。
预测药物安全性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 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潜在的副作 用,为药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
02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 的应用
药物吸收与分布的预测
药物吸收
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程度和 机制,有助于确定最佳给药途径和剂 量。
药物分布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征,有助于 了解药物在靶组织中的浓度和作用。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

创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评价

创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评价

创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评价是新药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针对创新药物的研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学科。

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反应机制。

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包括药物的最大浓度(Cmax)、药物的清除速率(CL)、药物的半衰期(t1/2)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C-T曲线)来测定和计算。

药代动力学的评价可以为药物剂型的设计、用药方案的选择和药物剂量的优化提供依据。

药效学评价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产生的效应与给药量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药效学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和TD50(半数毒性量)等参数的测定和计算。

药效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以确定药物的最佳治疗剂量。

通过药效学评价,我们可以获得药物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药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

在创新药物的研究中,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评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药代动力学评价可以帮助确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获得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指导药物的剂型设计,确定最佳给药方案和优化药物剂量。

其次,药效学评价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确定LD50、ED50和TD50等参数,可以确定药物的最佳治疗剂量,并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内动物实验、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外血清蛋白结合率等。

体内动物实验是评价药物在活体动物内的动力学过程和效应的常用方法,通过给动物静脉、口服或皮下注射药物来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体外细胞实验是评价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和效果的方法,通过将药物添加到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观察药物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生物等效性评价
• 对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应从 对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 药物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两方面进行。 药物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两方面进行。药代动力 学参数AUC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进行交叉试 学参数 和 , 验的方差分析与双单侧t检验处理 检验处理。 验的方差分析与双单侧 检验处理。 • 若受试制剂 若受试制剂AUC的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 的 %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80 -125%范围内,Cmax的90%可信限落在 %范围内, 的 %可信限落在70 经非参数法检验无差异, -143%范围内,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无差异, %范围内, 经非参数法检验无差异 可以认定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可以认定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一、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要求
1.特异性 . • 首选色谱法如HPLC、GC、GC-MS或LC-MS等 方法 • 放免与ELISA方法有一定的特异性,灵敏度高, 但常有交叉反应。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 必须用至少5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 样品相同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 浓度,不得用线性范围外推的方法求算未知样品 的浓度。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
四、生物样品采集时间点的确定
• 通常应有预试验,为合理设计采样点提供依据。 通常应有预试验,为合理设计采样点提供依据。 • 应用血药浓度测定法时 , 服药前应先取空白血样 。 应用血药浓度测定法时,服药前应先取空白血样。 • 一般在药时曲线峰前部分至少取4个点 , 峰后部 个点, 一般在药时曲线峰前部分至少取 个点 分取6个或 个以上点。 总采样点不少于11个 。 个或6个以上点 分取 个或 个以上点 。 总采样点不少于 个 采样持续到受试药原形或其活性物3~ 个半衰期 采样持续到受试药原形或其活性物 ~5个半衰期 时,或持续采样至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 或持续采样至血药浓度为 的 / ~ 1/20以后。 以后。 / 以后
§2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1.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 了解新药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阐明ADME过程。 • 为药理毒理研究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依据。 2、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 建立检测方法要求同上! • 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用前要进行纯度检查,放化纯度 >95%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要指明药物的化学纯度 – 要制备药物在不同生物介质中的标准曲线。 – 在所测浓度范围内,药物自生物样品的回收率不低于 70%。
一般情况下,受试者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般情况下,受试者应具备如下条件:
• 男性 • 18~40周岁。同一批受试者年龄不宜相差 岁 ~ 周岁。同一批受试者年龄不宜相差10岁 周岁 以上。 以上。 • 体重:一般要求在标准体重±10%范围内;或体 体重:一般要求在标准体重± %范围内; 重指数BMI在20~24范围内。 范围内。 重指数 在 ~ 范围内 • 身体状况 : 无心 、 肝 、 肾 、 消化道 、 神经系统 、 身体状况:无心、 消化道、神经系统、 精神异常及代谢异常等病史;体格检查示血压、 精神异常及代谢异常等病史 ; 体格检查示血压 、 心率、心电图、呼吸状况、 心率 、 心电图 、 呼吸状况 、 肝 、 肾功能和血象无 异常。 异常。
• 试验前两周内未服用任何其它药物。 试验前两周内未服用任何其它药物。 • 签署知情同意书。 签署知情同意书。 • 受试者例数为 ~24例 受试者例数为18~ 例 • 绝对生物利用度试验选用经批准上市的 相同药物静脉注射剂作为参比制剂。 相同药物静脉注射剂作为参比制剂。 • 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选用经批准上市的 相同药物相同剂型的主导产品作为参与方法
1)实验药品 ) • 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 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使用的受试药 物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使用的一致。 • 对照品应是标明含量的纯品
2)实验动物 )
一般采用成年和健康的动物。常用动物有小鼠、 大鼠、兔、豚鼠和狗等。 首选动物: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一致。 尽量在清醒状态下实验,动力学研究最好从同 一动物多次采样。 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 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其 他类型的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建议首选非 啮齿类动物,如犬或兔等)。 口服用药不宜选用兔子等食草类动物。
对受试者的要求
• 受试者于试验前1日和试验期内均勿饮用酒 受试者于试验前 日和试验期内均勿饮用酒 类和咖啡类饮料;试验前禁食过夜10小时 小时。 类和咖啡类饮料;试验前禁食过夜 小时。 于次日早晨空腹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 于次日早晨空腹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 , 温开水送服; 用150~200ml温开水送服;服药 小时 ~ 温开水送服 服药2小时 后方可再饮水, 小时后进统一餐 小时后进统一餐。 后方可再饮水,4小时后进统一餐。 • 受试者服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亦不得长 受试者服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 时间卧床
18.26
0.30
8.66
17.51
0.29
9.37
19.09
0.30
8.47
16.96
0.30
9.62
17.65
X
0.27
9.34
19.01
0.29
9.46
19.22
SD RSD(%) ( )
0.04
0.85
1.80
0.02
0.21
1.50
14.8
9.1
9.5
6.9
2.2
7.8
4.最低定量限 . • 最低定量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 又称灵敏度,表示测定样品中符合准确度 和精密度要求的最低药物浓度。 5.样品稳定性 . • 了解待测药物和内标物在不同pH、光照、 溶剂、温度条件下稳定性 • 对于中药或多组分制剂,应注意他们的相 互作用 • 体液中药物的稳定性包括室温、冷藏(28℃)、冻融、冷冻(-20--70℃)
特布他林浓度特布他林浓度-时间曲线图
2)组织分布试验
一般选用小鼠或大鼠,选定一个有效剂量给药后, 分别在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各选一个时间点 取样测定。 测定心、肝、肾、脾、肺、脑、胃、肠、子宫或 睾丸、脂肪和肌肉等重要组织中的浓度,以了解 药物在体内的主要分布组织,特别是效应靶器官 和毒性靶器官的分布。 若某组织的药物浓度较高,应进一步研究消除的 情况。每个时间点至少应有5个动物的数椐。 同位素标记物的组织分布试验,尽可能提供给药 后不同时相的整体放射自显影图像。
二、受试者
入选条件: 入选条件:
• 一般情况应选择健康男性志愿者 。 特殊作 一般情况应选择健康男性志愿者。 用的药品, 用的药品 , 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受 试志愿者, 如妇科用药, 试志愿者 , 如妇科用药 , 选择健康女性志 愿者; 愿者 ; 试验药品可能引起受试者精神或躯 体依赖性反应时, 体依赖性反应时 , 则应选择需要该类药品 治疗的患者。 治疗的患者。
三、设计方法
• 一个受试制剂与一个参比制剂比较的情况 采用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 下 , 采用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 , 以 减少不同试验周期和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 的影响。 的影响。 • 受试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 。 一组受试者 受试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 先服用受试制剂, 后服用参比制剂; 先服用受试制剂 , 后服用参比制剂 ; 另一 组受试者先服用参比制剂, 组受试者先服用参比制剂 , 后服用受试制 通常应间隔1周或 周或2周 剂。通常应间隔 周或 周。半衰期长的药 需有更长的间隔时间。 物,需有更长的间隔时间。
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 应用
: 85327256 : xhyhyhy@
§1 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 人体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反映 制剂中主药吸收进入人体体循环的相对量 和速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ancy)试验是指 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 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 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 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 异的人体试验。
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生物利用度研究自愿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我自愿参加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研究。 研究。经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医生对本项研 究所作的充分说明,我已经了解到, 究所作的充分说明,我已经了解到,本项研究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局批准, 理局批准,为证实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在人体吸收程度合格性而进 行的工作;我已经认识到该研究的意义、目的、药物作用、可能出 行的工作;我已经认识到该研究的意义、目的、药物作用、 意义 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有效的预防办法。试验期间我将按医生要求用药, 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有效的预防办法。试验期间我将按医生要求用药, 不用任何其它药物;按要求进餐,不吸烟、不饮酒,适度活动;按 不用任何其它药物;按要求进餐,不吸烟、不饮酒,适度活动; 规定时间接受血样采集和必要的观察。临床药理研究所将进行必要 规定时间接受血样采集和必要的观察。临床药理研究所将进行必要 的监护并提供自愿受试者营养费,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鉴于此, 的监护并提供自愿受试者营养费,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鉴于此, 我自愿参加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我自愿参加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并按照试验要求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完成此项研究。 并按照试验要求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完成此项研究。 自愿受试者(签名) 自愿受试者(签名)———————— 年 月 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临床药理所医生(签名) 临床药理所医生(签名)_________ 年 月 日
表1-3
日内变异
加样浓度 (mg·L) · 0.26
精密度试验
日间变异
9.84 19.68 0.26 9.84 19.68
0.29
9.10
20.49
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