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思维训练2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思维训练 (2)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思维训练 (2)

阅读思维扩展基础字词积累(看拼音写汉字)勤学善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运用以上关于道德的名言中任意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加强拔高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

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

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

果然,劳动效率便大大提高,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

一起洗盘子的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

他毫不避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少洗两次嘛。

”日本学生诺诺,却与他渐渐疏远了。

餐馆老板偶尔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

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我们这位留学生时,他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

”为了生计,他又到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

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

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屡屡碰壁。

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多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李搬到了另一座城市,一切重新开始。

他痛心疾首地告诫准备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

”1、根据语句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⑴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⑵伤心悔恨到了极点。

()⑶一次次遇到阻碍或遭到拒绝。

()⑷实在一点办法都没有。

()2、根据段文内容,按要求做题。

⑴第一段说“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这里的“计”指的是。

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训练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训练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训练方法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要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思维训练是关键。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

一、培养精读的习惯精读是深入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时,要逐字逐句地认真研读,理解每个词语、每句话的含义。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比如,在阅读记叙文时,要关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在阅读议论文时,要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在精读的过程中,可以边读边做笔记,标记出关键的词句、段落,写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读完后,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和准确度。

二、学会提问和思考阅读一篇文章时,要带着问题去读。

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入手,提出自己的疑问。

比如,文章的标题为什么是这样?作者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目的?结尾的含义是什么?同时,要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和观点。

对于作者的观点,要进行分析和评价,思考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可以思考:作者提出的环保措施是否可行?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这样的思考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加强推理和预测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和预测。

比如,根据文章的前文内容,推测后续可能发生的情节;根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预测文章的走向。

通过推理和预测,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发展脉络,提高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度。

当自己的预测与文章的实际内容相符时,会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当预测不符时,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自己思维的漏洞,从而不断改进。

四、拓展知识面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阅读理解至关重要。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文章,包括文学、历史、科学、哲学等,能够增加对不同领域的了解,提高对各种文体和主题的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逻辑思维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等。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使学生理解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思维方法的概念和特点。

(2)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如何准确识别和运用这些逻辑思维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逻辑思维方法灵活运用于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阅读理解材料中。

(2)帮助学生克服在逻辑思维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逻辑思维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巧。

2、练习法通过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典型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交流思维过程和方法。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阅读理解文本,详细剖析其中的逻辑结构和思维线索,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篇简短但逻辑关系较为复杂的阅读理解材料,引发学生在理解上的困惑,从而引出逻辑思维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个小镇上,所有的居民都喜欢种花。

张三是这个小镇的居民,所以张三喜欢种花。

”提问学生:从这段话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2、知识讲解(15 分钟)(1)归纳法介绍归纳法的概念:从个别事物的特征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方法。

举例说明:“小明喜欢读书,小红喜欢读书,小刚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个班级的很多同学都喜欢读书。

”强调归纳法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如总结文章的主旨、概括段落大意等。

(2)演绎法讲解演绎法的概念: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方法。

示例:“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狗是哺乳动物,所以狗是恒温动物。

”说明演绎法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如根据文章的观点推断具体事例、根据前提预测后续情节等。

(3)类比法解释类比法的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维训练,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并且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讨论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学生思维训练方法。

一、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关键能力之一。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例如,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分析和归纳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并进行适当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思维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逻辑关系的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或组合。

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造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力不仅仅体现在作文中,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进行自由的表达。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四、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整理和表达思维的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组织文章的结构,或者帮助他们整理和复习学过的知识点。

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提高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性。

五、问题解决训练问题解决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解决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引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潜能。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在高考中,语文阅读理解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和思想,从而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一、消除干扰在解答阅读理解问题时,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信息,这些信息与问题无关,容易让我们陷入混乱和困惑。

因此,我们要善于辨别关键信息和无关信息,抓住问题的核心,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方法一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

通过仔细阅读问题,找出关键词,然后回到文章中寻找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正确的答案。

方法二是学会排除干扰选项。

在选项中,有时会有一些与文章相关但是并不是问题所要求的答案。

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干扰选项,将其排除,集中精力选择正确答案。

二、推理判断阅读理解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文章的推理和判断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需要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断,利用已知信息来推测未知的结果。

方法一是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文章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因果关系。

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断。

方法二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区别。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着重观察事物的共性和区别,并加以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特点,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高考阅读理解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逻辑推理需要我们根据已知信息,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方法一是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

在解答问题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例如假设推理、比较推理、归纳推理等,从而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推理。

方法二是进行逻辑推理的逐步分析。

我们可以先从已知信息开始,逐步分析问题,并推导出与问题相关的结论。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准确解答问题。

总结起来,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逻辑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思维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语文思维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语文思维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语文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思维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有效训练和提高。

本文将探讨语文思维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思维训练。

一、问题一:理解能力不足导致思维训练困难理解能力是进行语文思维训练的基础。

但是,许多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语文文章或题目时,常常感到困惑,无法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解决办法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不同题材和难度的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决办法二:培养思维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提高理解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思考、自主思考的方式,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

二、问题二:表达能力不足导致思维输出受阻表达能力是思维训练的关键,但是许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维时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导致思维输出受阻。

解决办法一:多练习写作写作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多写作文、读写评论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写作课堂,通过指导学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解决办法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除了书面表达外,口头表达也是思维表达的重要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演讲比赛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问题三:缺乏梳理思维的能力导致问题无法解决在进行语文思维训练时,许多学生常常陷入问题迷雾中,无法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方法。

解决办法一: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整体把握能力是梳理思维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总结归纳、分析比较等方法来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训练中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从宏观角度审视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思维训练50题(含答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思维训练50题(含答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思维训练50题(含答案)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小猫爬树今天,小明在院子里看到一只小猫爬到了树上。

小明心里很担心小猫会从树上摔下来受伤,于是他跑回家找来梯子,想把小猫救下来。

小明小心翼翼地把梯子靠在树旁,小猫瞪大了眼睛,继续蹲在树枝上凝视着小明。

小明看到小猫很害怕,轻轻地说:“小猫,不要怕,我来救你。

”小猫似乎听懂了小明的话,它小心翼翼地从树上慢慢地爬下来,安全地回到了地面上。

小明和小猫都非常开心!问题:a. 小明为什么想把小猫救下来?b. 小明是怎么救小猫的?c. 小猫听到小明的话后怎么做?答案:a. 小明担心小猫会从树上摔下来受伤。

b. 小明找来梯子,把梯子靠在树旁。

c. 小猫小心翼翼地从树上慢慢地爬下来,安全地回到了地面上。

2. 选词填空: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括号中适当的词填空。

a. 小明每天都帮妈妈(打扫、游戏)卧室。

b. 张老师上课时,同学们都很(害怕、高兴)。

c. 妹妹正在(看、听)音乐会。

答案:a. 打扫b. 高兴c. 听3. 猜一猜:根据提示,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种动物可爱,喜欢吃竹子,许多人都喜欢它。

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答案:熊猫4. 造句:根据所给的词语,造一个完整的句子。

词语:花草树木造句:春天里,花草树木都变得非常美丽。

5. 排列顺序:把下面的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成为一段完整的故事。

a. 小鸟继续飞翔,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b. 一天,小鸟飞到了森林里。

c. 小鸟和小兔子成为了好朋友。

d. 小鸟和小兔子一起玩耍,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答案:b. a. c. d....(继续完成50道题目)...。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思维能力训练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思维能力训练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思维能力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语文阅读理解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

3、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理解文章。

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到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中。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思维能力的概念、类型和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让学生对思维能力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难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阅读理解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总结思维方法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篇简短但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引出思维能力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0 分钟)介绍思维能力的概念和类型,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阐述这些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具体体现,如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推测下文内容等。

3、方法指导(20 分钟)分析思维方法讲解如何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句子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关键词、关键句来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

综合思维方法教导学生如何将分散在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

以一篇记叙文为例,让学生综合人物、事件、环境等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较思维方法介绍如何对不同的文章或同一文章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提供两篇主题相近但写作手法不同的文章,让学生比较其写作特点和表达效果。

概括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提炼文章的核心内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

给出一段较长的文字,让学生进行概括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与训练寻梅郝卫宁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我之爱梅大概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

其实,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梅树的城市,根本没见过梅花,而且,确切地说,除了喇叭花和月季花,其他的花我都见得少。

忽然有一天,听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呀!我所敬爱的毛主席原来如此地喜爱梅花啊!梅花真是高洁之品、人间奇绝呢。

于是,梅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个画家。

曾有一阵子,我天天缠着她的父亲要学画梅花。

人家说这里没有梅花,你没见过,不好画的。

我说,龙你见过吗,不照样画!屈原你见过吗,不照样画!于是,人家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捺着性子,抽着空教我画梅。

他教我的是宋朝杨无咎的墨梅画法,他说杨无咎一生坎坷,终身寻梅、观梅、画梅,他的墨梅在线条上更有书法的笔意和梅的风骨。

画家的话我似懂非懂,我画的梅也多是“有墨无梅”。

画家说梅花傲霜斗雪,高洁雅淡,你心中要有梅,才能画好。

我说我们这个城市没有梅,观察不到,心中怎么能有梅!他就沉默了。

有时候,他会在他画得比较满意的画儿上写一两句古代赞梅的诗,比如“一树寒梅白玉条”“尚余孤瘦雪霜姿”……那是一些淡淡的、清幽的日子。

画家潇洒泼墨,笔下的梅花从蓓蕾、小蕊、大蕊到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各种形态鲜鲜活活,冲淡了外面世事的喧闹。

后来,我的“墨梅”一直没画好,这个同学已经举家南迁了。

丈夫的表姐梅英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中文。

一天打电话来说她的美国学生在上课时问到了她名字的中文含义,她说是梅的婴儿——她在闪念之间把“梅英”改作了“梅婴”。

她让我帮她找些有关梅花的中国古诗词之类,她说她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突破口。

我答应了她。

我很想再走近梅。

我狂翻了所有有关梅花的书藉。

我告诉梅英,“梅文化”中的人文色彩和“仙”风“道”骨,深深震撼了我,一句话说完:“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书海“寻梅”,又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遗憾没见到真正的梅花。

寻梅不见梅,心里非常难过。

真梅到底在哪儿?我问自己。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以梅言志,咏梅、画梅、唱梅、赞梅,梅的风骨、气节和韵味远远超出了她的本身。

我想,或许见梅者未必识梅,或许识梅者未必见梅。

画家的梅花,“梅婴”的梅花,带给我许许多多有“梅”陪伴的日子,使我孤寂中有了希望;身本洁来还洁去,叫我浮躁中有了恬淡。

难道这就是“心中有梅”的含义?梅花本无形,寻梅之于我,恐怕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了。

1.文章开头以“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本文标题是“寻梅”,阅读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寻梅”的历程。

(4分)3.作者在文中说“见梅者未必识梅,识梅者未必见梅”,这句话说明了一种现象,包含了一种哲理。

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身边属于这种情况的现象。

(4分)4.作着寻梅最终也没有见到梅花,但是作者表示要寻找一辈子,你认为作者寻找的“真梅”是什么?在我们国家第二届国花评比中,梅花名列第一,把梅花定为国花,你认为可以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5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

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

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

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

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

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

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

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

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

没有缺过吃,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

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

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

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

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去。

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

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

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

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

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

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

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加了面试,未破聘用。

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

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有好风景。

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

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

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2分)2.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作用是(3分):(1)(2)3.你是如何理解“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这句话的?(3分)4.首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2分)()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C.梁启超小时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10岁开始“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坚实基础。

5.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4分)美文赏析阅读与思考南方落雨北方落雪黑白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②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

打湿了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湿庭筠的青衫。

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

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的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

③雪总是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熢火台上。

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

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

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

④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

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粉佳人藕断丝连。

那李煜做了一国之君,把所有的心思全花在吟风弄月捏弄三寸金莲上,这样的国岂有不亡不破之理?⑤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光,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

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成了强硬的民魂。

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筋骨。

北方的男人站起来顶天立地更多的是硬汉,那些在血河里沉浮在沙场上的拼杀的男儿出人头地成了杀人如麻的一代枭雄,发生在北方冰天雪里的故事哪一个不令人荡气回肠,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

⑥在北方的餐桌上,北方男人的好胃口又一次让我目瞪口呆,手抓肉扯羊腿地饕餮之后,一个个还端起比脑袋还大的家伙再吞两碗羊肉泡馍,然后拍拍手走向风雪迷漫的大漠,去对抗风沙一样粗粝的生存。

而男方的男子吃什么呢?米饭,豆浆、牛奶——我身边那些离开空调、私家车、银行卡就没活的上海小男人更是吃巧克力甜点,品法国干红,然后用纸巾拭净嘴角,挽着衣香鬓影的漂亮美眉去看《花样年华》。

⑦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

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雪中国大陆便是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

立春以后南方沿海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

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

⑧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

北方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

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改动)1、第②、③段分别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请简要归纳这两段从哪几个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的。

(4分)2、第五段中,作者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请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分)3、请赏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分析这句话表达效果。

(4分)答:4、本文作者在谈及“江南才子”和“北方男人”时,有明显的褒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态度?请作简要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