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是一种通过对天然食材的分析与提取,找到一些可以食用的抗氧化剂,进而应用到食品加工制作中,以提高食品安全的技术。

这种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受到研究技术的限制,现阶段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研究尚未深入。

目前,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抗氧化剂、脂溶性抗氧化剂以及兼容性抗氧化剂等3种,这3种已成为食品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添加剂。

1 水溶性抗氧化剂水溶性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是指一些可以溶于水中的抗氧化剂,其可与添加在乳化类或者水油脂类食品当中的脂溶性抗氧化剂配合,以增强食品口感。

1.1 茶多酚茶多酚主要提取自茶叶,是一种多羟基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在成分上主要由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组成,在应用时可以抑制食品内的脂质发生过氧反应,同时降低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的消耗,有较强的维稳性。

在实践中,茶多酚多应用于一些坚果、膨化食品、烘焙食品以及罐头中,且在各种饮料当中也较为常见,可以很好地保持上述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不流失,同时也降低了维生素的消耗。

此外,茶多酚还可以应用于一些肉制品的制作,可以通过将茶多酚溶液喷洒在肉制品表面减缓肉制品的腐烂。

而在烘焙食品、乳制品中应用茶多酚,可以控制油脂酸败,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延长食品的食用期限[1]。

1.2 植酸植酸主要提取自麦麸和米糠等,是一种含磷有机酸物质,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将植酸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可以更好地发挥对金属离子的络合效果,进而抑制一些形成反应,获得较强的抗氧化效果[2]。

1.3 维生素C维生素C主要从植物中提取,是一种微黄色或者白色的结晶性粉末状物质,在血浆中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将维生素C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利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对食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果,而且可以改善身体状态,具有预防疾病预防的效果。

在实践中,维生素C多应用于一些鲜切水果、蔬菜和果蔬汁的保存方面,其可以有效扼制水果表面或者果汁的褐变情况,保障食品的品质。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其中,抗氧化作用是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防止氧化应激、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文章将首先回顾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明确其抗氧化作用的理论基础。

然后,从多个层面探讨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清除自由基、调节氧化还原信号通路、诱导抗氧化酶的表达等。

文章还将关注黄酮类化合物在细胞、动物模型以及人体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可能的应用领域。

文章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其抗氧化作用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特别是分子中的酚羟基,这些基团能够稳定自由基,从而中断自由基链式反应,防止脂质过氧化等氧化损伤的发生。

清除自由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提供氢原子与自由基反应,将其转化为稳定的产物,从而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

螯合金属离子:黄酮类化合物中的酚羟基可以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从而阻止金属离子参与氧化反应,如铜离子和铁离子等。

抑制氧化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酶活性,如黄嘌呤氧化酶、脂氧合酶和磷脂酶A2等,从而减少氧化产物的生成。

调节抗氧化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上调一些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影响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等多种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

天然抗氧化剂及其消除氧自由基的进展

天然抗氧化剂及其消除氧自由基的进展
纤维素 常与植物胶配合使用替代脂肪 ; 例如微 晶纤维素/ 纤维素凝胶 、 CM C - Na/ 纤维素植物胶 、甲基纤维素 ( M C) / 改性植物胶以及羟丙基 - 甲基 纤维素/ 碳水化合物植物胶等 。
麦芽糊精 为各种链长糖类聚合物的混合物 , 可 由玉米或土豆淀粉等部分水解制得 , 其热量以干基计 为 4kcal/ g , 其平均分子量及水解程度差别很大 , 通 常以 D1E1 表示其还原糖含量 。不同分子量及 D1E 值决定麦芽糊精的功能特性 (如粘度 、组织等) 。与水 结合后提供滑爽口感 , 多用于麦其淋 、色拉调味料 、 烘焙食品 、沙司等食品 。
聚葡萄糖 为不规则键合葡萄糖 、山梨糖醇 、柠 檬酸或磷酸的聚合物 , 呈液状或粉末 , 酸性或中性 。 它在人体仅能部分代谢 , 热量为 1kcal/ g , 聚葡萄糖在 高水分含量食品中显示滑爽口感 , 可减少配方中脂肪 用量 。商品有 Lit esse , 其提供的热量为脂肪的 11 % , 为白色至乳白色非结晶性粉末 。由于它的滑肠反应 , 国外每份(ser vi ng) 食品如含 15g 以上时须予说明。
食品添加剂 、辅料特辑/ 食品添加剂
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改性淀粉 、糊 精 的 热 量 为 4kcal/ g , 不易消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更少。
植物胶 、淀粉 、纤维素等与水结合后在食品中可 提供脂肪似的某些功能特性 , 同时并能提供类似脂肪 的口感 、组织及不透明性 。
这类脂肪模拟品常见的有植物胶 、淀粉 、某些纤 维素 、麦芽糊精 、葡萄糖聚合物等 。
植物胶 为高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 , 常被用作增 稠剂以增加粘度 , 也可用作稳定剂和凝结剂 。用于替 代脂肪的植物胶有瓜尔豆胶 、黄原胶 、刺槐豆胶 、卡 拉胶 、阿拉伯树胶及果胶等 。多用于色拉调味料 、甜 食品 、冰淇淋 、烘焙制品 、乳制品 、汤类及沙司等 。

药物化学中的抗氧化剂药物研究

药物化学中的抗氧化剂药物研究

药物化学中的抗氧化剂药物研究抗氧化剂药物在现代药物化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药物具有调节氧化还原平衡、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减少氧化应激等作用,对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药物化学中对抗氧化剂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抗氧化剂药物的定义抗氧化剂药物是指具有清除自由基和稳定氧化还原平衡能力的药物。

它们通过捕捉和中和活性氧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从而发挥其保护细胞的作用。

2. 抗氧化剂药物的分类目前,抗氧化剂药物主要分为天然来源和人工合成两类。

天然来源的抗氧化剂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它们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等食物中。

而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药物则是通过药物化学的手段合成得到的。

3. 抗氧化剂药物的研究进展3.1 天然来源的抗氧化剂药物研究天然来源的抗氧化剂药物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天然来源的抗氧化剂药物具有较好的药效和安全性,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3.2 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药物研究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药物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研究人员通过结构优化和改良合成路线,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药物。

这些药物不仅具有抗氧化剂的作用,还具有其他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肿瘤等。

由于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较高,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4. 抗氧化剂药物的药物化学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抗氧化剂药物,药物化学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分子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子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模拟不同结构的抗氧化剂药物与活性氧自由基的结合过程,可预测它们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药物化学研究还利用多学科的手段,包括结构活性关系、定量构效关系等,对抗氧化剂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5. 抗氧化剂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抗氧化剂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暴露在越来越多的氧化应激环境中,导致自由基产生过多,对细胞和器官造成损伤。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1引言1.1研究目的和意义由于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扩大,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应用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力。

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500吨,日本500吨,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

近年来除欧美国家需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

因此,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2100吨以上,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之一,每年约有70万吨茶叶,其中有约15万吨茶片、茶末,可供提取2.3吨食品级茶多酚。

因此开发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将有充足的资源保证。

自从新世纪对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來,茶多酚的许多功能被陆续发现。

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1.2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开始于五六十年代,而专业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目前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与领先水平。

国内生产的茶多酚含量大于89%,咖啡碱小于2%。

当前茶多酚己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与医药行业。

由于茶多酚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性,不断地对茶多酚进行研究,不断地出现新的研究成果。

王玉春在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就茶多酚提取的各种方法的基本流程及各自得优缺点和茶多酚的用途做一综述。

曹群在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中对现如今对茶多酚的提取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并比较各种提取工艺的优缺点。

李俊华在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中经过对茶多酚的性质及现有提取方法利弊的分析,确定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茶叶中的茶多酚进行了萃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是可行的,并探讨了其较佳的提取工艺参数。

王艳在天然抗氧化剂一茶多酚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一文对其性质、结构和组成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了茶多酚的主要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

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研究进展

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研究进展

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味的追求,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食品加工中,油脂是常用的食材之一,但是油脂在加工和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氧化影响,从而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及其在油脂中的研究进展。

一、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1.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的抗氧化剂,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

它能够阻止氧气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从而延缓油脂的氧化过程。

研究发现,维生素E不仅可以抑制油脂的氧化反应,还可以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

在食品工业中,维生素E常被用作油脂的抗氧化剂之一。

2.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茶氨酚、芦丁等。

这些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茶叶、葡萄籽、水果等植物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表明,多酚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油脂的氧化反应,还可以降低油脂中的自由基含量,从而减轻氧化对油脂的影响。

3.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类植物色素,常见的有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等。

这些色素不仅赋予了植物鲜艳的颜色,还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发现,类胡萝卜素可以有效延缓油脂的氧化过程,并且在高温条件下也能保持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1. 抗氧化机制的研究目前,关于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氧化机制方面。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科学家发现,这些抗氧化剂能够通过捕捉自由基、抑制氧化酶活性、促进氧化酶活性等多种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

捕捉自由基是天然抗氧化剂最主要的抗氧化机制。

通过与自由基发生反应,抑制自由基的进一步反应,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2. 抗氧化剂的应用研究在食品工业中,天然抗氧化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油脂的加工和保存中。

研究表明,将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油脂中不仅可以有效延缓油脂的氧化速度,提高油脂的稳定性,还可以降低油脂中的自由基含量,从而减少氧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研究进展综述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研究进展综述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班级:2012级食科二班姓名:贺萍学号:201240717217课程论文题目: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学生:贺萍(食品科技学院12级食科2班,学号201240717217)摘要:本文概述了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状况, 具体分述了对从天然食用植物和中草药中开发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 介绍了 3 种新型天然食品抗氧化剂, 并就天然食品抗氧化剂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做出比较, 并阐述了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天然食用植物、中草药、抗氧化效果一、国内外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现状1、抗氧化剂的定义和分类由于食品添加剂工业的技术进步,带动了食品抗氧化剂的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长足发展。

抗氧化剂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它主要用于阻止或延缓油脂的自动氧化,还可以防止食品在贮藏中因氧化而使营养损坏、褐变、褪色等。

抗氧化剂一般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油溶性包括天然的VE和人工合成的没食子酸丙酯(PG)、抗坏血酸酯类、丁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等;水溶性包括VC和异VC及其盐类、植酸、苯多酚等。

按照功效成分的来源可分为合成抗氧化剂和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目前食品工业主要使用合成抗氧化剂BHA和BHT。

2、国内外天然抗氧化剂现状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虽占有主导地位,但人们对人工合成氧化剂总是怀疑的。

[1]动物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在日本BHA只能用于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美国、欧共体等国已禁止使用合成抗氧化剂,许多国家对其添加量已加以限制,《FAO/WHO食品标准法典》明确规定合成抗氧化剂的添加量。

[2]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了甘草抗氧化物、茶叶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姜提取物及天然VE等许多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天然提取物。

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的研究进展摘要:原花青素,简称OPC,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有机溶剂。

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能够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一般为葡萄籽或黑果枸杞提取物。

原花青素是一种新型高效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体内活性。

研究证明,其能防治80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关节病等,还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功能[1]。

本文将对其抗氧化的功效进行综述。

关键词: 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自由基1.原花青素的分类、分布及化学结构1.1原花青素的分类原花青素是以黄烷-3-醇为结构单元通过C—C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取决于五方面: 1)黄烷-3-醇单元的类型;2)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3)聚合程度(组成单元的数量);4)空间构型;5)羟基是否被取代(如羟基的酯化、甲基化等)。

根据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单聚体、寡聚体和多聚体,其中单倍体是基本结构单元,寡聚体是由2~10个单倍体聚合而成,多聚体则由10个以上的单倍体聚合而成。

OPC是水溶性物质,在体内极易吸收,二聚体的分布最为广泛并且研究的最多[2]。

1.2原花青素的分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原花青素,人们对它的研究已有60余年历史,1961年,德国Karl等从英国山楂新鲜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理处2种多酚化合物。

1967年,美国Joslyn等又从葡萄皮和籽提取物中分离出4种多酚化合物,他们观察到的多酚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均可产生花青素,这类多酚化合物即为原花青素[3]。

80年代以来,全世界对原花青素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主要集中于以下植物:葡萄、黑果枸杞、山楂、日本罗汉柏、花旗松、野生刺葵、番荔枝、野草、苹果、扁桃、高粱、耳叶番泄、可可豆、大黄、桂圆、沙枣、山竹等[4]。

1.3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原花青素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

最简单的原花青素是儿茶素或表儿茶素或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形成的二聚体5,此外还有三聚体、四聚体等直至十聚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 基 . 苯 ( H ) 掊 酸 酯 , , ,. 羟 基 苯 基 4羧 甲 B T , 2 4 5三
药 物 和 化 妆 品 等 ]
2 抗 氧 化 剂 类 型
2. 酚 性 物 质 类 ( 括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 1 包 酚 性 物 质 类 有 : 橄 榄 油 中 分 离 出 的 羟 基 酪 从
丁 酮 ( HB 等 被 频 繁 地 用 于 食 品 . 于 B A、 T Q) 由 H B T等 具 有 毒 性 , 制 作 成 本 高 , 着 消 费者 对食 H 且 随 品添 加 剂 安 全 意 识 的 提 高 , 替 代 的 安 全 天 然 抗 可 氧化 剂 成 为 该 领 域 的 发 展 方 向 l . 1 j
文 章 编 号 :6 1 12 ( 0 2 0 17 — 6 9 2 0 )3—0 0 14—0 6
天 然 抗 氧 化 剂 的 开 发 研 究 进 展
霍 光 华 , 荫 榆 , 才 水 高 陈
( 昌 大 学 生物 科 学 和 食 品 工程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2 ) 南 江 3 0 9
等.
磷 酸 脂 类 有 : 脂 酰 丝 氨 酸 、 血 磷 脂 酰 胆 磷 溶 碱 、 脂 酰 肌 醇 、 神 经 ) 磷脂 、 脂 酰 胆 碱 、 脂 磷 ( 鞘 磷 磷
酰 乙 醇胺 、 脂 酸 、 油 磷 脂 等 _ J 还 有 不 饱 和 磷 甘 7 , ’
脂肪 酸类 .
2. 3 其 他 类
天 然 抗 氧 化 剂 目前 多 用 于 油 脂 的 抗 氧 化 , 以
增 加 其 稳 定 性 ; 用 于 食 品贮 藏 和 加 工 . 茶 叶 甲 也 如 醇 提 取 物 用 于 深 度 ( 8 ℃ ) 炸 土 豆 片 , 壳 提 取 10 油 虾
物 用 来 提 高 不 同种 类 海 底 石 鱼 的颜 色 稳 定 性 和 控
作 者 简 介 : 光 华 (93一)男 , 徽 当涂 人 , 读 博 士 , 教 授 , 要 霍 16 , 安 在 副 主 从 事 仪 器 分 析 和 食 物 资 源 的功 能 性 成 分 开 发 利用 .
将 抽 提 物 与 铁 一 2 4 6三 吡 啶 基 均 三 嗪 , ,. (P Z 试 剂 混 合 , FS4 标 准 在 5 3n TT) 用 e0 作 9 m处 测
褐 变 产 物 , 些 醌 类 化合 物 等 [ 巧 . 某 ] ’
3 评 价 天 然 抗 氧 化 剂 活 性 的 方 法
( 氧 化 能 力 的测定 模 型 ) 抗
3. 铁 还 原 抗 氯 化 能 力 ( R P D 1 1 F A )6
收 稿 日期 : 0 2—0 20 4—1 5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3期
20 年 9月 02 郑 州 工 Fra bibliotek 学 院 学报
J u a fZh n z o n ttt fTe hn l g o r lo e g h u I si e o c oo y n u
Vo . 3. 1 2 No. 3 Se 2 0 p. 0 2
2. 磷 酸 脂 类 2
1 天 然 抗 氧 化 剂 的 原 料 来 源 和 实 际
应 用
天 然 抗 氧 化 剂 普 遍 取 自 天 然 可 以 食 用 的 物 质
中 , 如 : 菜 、 果 、 味料 、 药材 、 草 等 , 诸 蔬 水 调 中 海 农 业 和 食 品 工 业 下 脚 料 某 些 微 生 物 发 酵 产 品 j 2,
其 他 有 : 叶 绿 素 有 关 的 抗 氧 化 物 如 脱 镁 叶 与 绿 素 a和脱 镁 叶 绿 素 b 蛋 白质 , 及 氨 基 酸 _ , ; 肽 1 维 生 素 E、 生 素 C、 胡 萝 卜素 l ; 与 氨 基 酸 维 类 1 糖
制 胡 萝 卜素 因抑 制 自氧 化 或 脂 氧 化 酶 活 性 引 起 的 降解 , 饮 料 和 肉 等 进 行 护 色 和 保 鲜 . 外 , 氧 对 另 因 化 与 人 类 的 某 些 退 化 病 如 不 同 类 型 的 癌 、 血 管 心 病 、 经 学 方 面 的 病 、 内 障及 氧 化 协 迫 的其 它 机 神 白 能 障碍 等 密 切 相 关 , 然 抗 氧 化 剂 还 被 普 遍 用 于 天
摘 要 :概 述 了近 2 0年 来 天 然 抗 氧 化 剂 在 原 料 来 源 、 氧 化 剂 类 型 、 价 模 型 、 取 分 离 方 法 、 抗 评 提
结 构 鉴 定 和 构 效 关 系等 方 面 所 取 得 的主 要 成 就 , 对 存 在 的 和 有 待 深 入 研 究 的 一 些 问题 进 行 并
醇 、 醇_ 、 酪 5 松脂 醇 、 酰 松 脂 醇 l ; 芒 果 种 仁 中 j 乙 6 从 分 离 出 的鞣 花 酸 、 酸 l ; 质 素 或 阿 拉 伯 木 聚 糖 樯 7 木 与 酚 性 物 质 的结 合 产 物 _ ; 茶 叶 中 获 取 的 表 儿 8 从 茶 素 、 樯 儿 茶 素 、 啡 碱 、 儿 茶 素 掊 酸 _ ; 蔷 表 咖 表 9 从 薇 果 中获 取 的 羟 基 肉 桂 酸 、 茶 素 l 。从 蔬 菜 中 儿 1; 。 获取 的黄 酮类 化合物 槲皮 素 、 柰 酚 、 梅 素 、 山 杨 木 犀 草 素 、 菜 素 等 lj 芹 1. 1
了讨 论 .
关 键 词 : 然 抗 氧 化 剂 ;类 黄 酮 ; 发 天 开 中 图 分 类 号 :S 0 3 T 2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食 物 的 氧 化 腐 败 往 往 引 起 风 味 变 化 、 养 价 营 值下 降 、 性物 质的产生 . 氧化 剂可保护色 、 、 毒 抗 香 味 , 免 维 生 素 等 营 养 损 失 . 去人 工 合 成 的抗 氧 避 过 化 剂 如 叔 丁 基 .. 基 . 香 醚 ( HA) 3 5 二 叔 丁 4羟 茴 B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