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部编版_6-10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治 辟帝制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
军 阀 割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 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据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
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再见
新课探究
1.“宋教仁”案 1912年,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 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 的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 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此案牵 涉到袁世凯本人。
宋教仁遇刺
2.二次革命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时间
1913年
经过
“宋案”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 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 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 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3)谋帝制 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举行登基大典。
新课探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 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新课探究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
(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 动乱之中。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洋 二次革命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府 的 统
袁世凯复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 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2.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 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共24张PPT)
二次革命: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 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
1、背景: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2、经过: 目的:维护共和制度
主要人物: 蔡锷、李烈钧、唐继 尧
宣布独立的时间、地点: 1915年、云南昆明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孙德鹏《疲劳的颜色》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的果 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为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维 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又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推翻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但中国仍然处在军阀割 据混战的动乱之中。正如孙中山临终时所言:“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前言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次革命
国民党成立: 同盟会会员宋教仁 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 于 1912 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 组成国民党, 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 “宋案”: 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遇刺身亡。这一 事件, 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索。
讲武堂三期学员、第一军第三支队长,后 来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在川 南最惨烈的棉花坡鏖战中,一连激战45个 日日夜夜,毫无间歇,赢得勇猛善战、忠 贞不渝的美誉。
(左)李曰垓、罗佩金、蔡锷、 殷承瓛、李烈钧
合作探究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全国人民的反对。 3.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帝国主义对其失去信任。
军阀却是民国史上的一笔糊涂账。1912— 1928年,中国的1400多个大小军阀发动了140余次 地方性及省际战争。从袁世凯死去的1916年6月到 1928年6月,有六个人成为国家元首,组成25个以 上内阁。对此,李大钊的清算最是泼辣,他把当 时的政治生活比作“宰猪场式的政治”,而军阀 是吃人民“血肉骨头”的“文武豺狼”。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1.谋正式总统 2.谋终身总统
3.谋帝制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1)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2)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 制为总统制;; (3)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 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贰·复辟帝制举国讨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2 . 接 受 “ 二 十 一 条 ” : 为了谋求帝制,袁世凯对内对外采取了什么措施
国民党力量涣散,遭袁世凯镇压 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胡汉民 广东都督 国民党籍
柏文蔚 安徽都督 国民党籍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 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 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 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 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壹·惊天血案再引革命——“宋案”与二次革命
从1912年开始到 1928年结束。
南京
南京
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
1912.1 1912.4
1927 1949
中华民国
1912
1926
1928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壹·惊天血案再引革命——“宋案”与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 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 命令时,须副署之(即总统命令需由总理签署生效)。
聘用日本人 为顾问等。
贰·复辟帝制举国讨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孙中山的态度
据材料分析孙中山 对袁称帝的态度。
反对袁称帝,认为其破 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
民心,号召讨伐袁。
讨袁檄文——孙中山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 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 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 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36张PPT)

代。义
袁世凯
军阀割据
统治时期
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一、二次革命
背景介绍
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 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材料研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 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态,北方各省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 方大多数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 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 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失败原因 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第三单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13年10月10日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913年12月23 日,刚刚登上民国 正式大总统之位的 袁世凯来到天坛举 行祭天仪式,仪式 按传统方式进行, 袁世凯身着十二章 纹衮服,称帝之野 心昭然若揭。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第三单元
签订“二十一条
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三、护国战争
宋教仁案真相大白后,全 国舆论哗然,这使孙中山从 “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 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 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一、二次革命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 失败后于日本避难
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
结果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 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 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课件(共28张PPT)

二 军阀割据混战
1、北洋军阀的分裂
袁世凯死 后,北洋军阀 很快分裂它们 为争夺北京中 央政权和各省 地盘展开激烈 角逐。
二 军阀割据
观察下图: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 并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 湖北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鲁、 闽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依靠国 家
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3年10月,国会选举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派出千名军警,谎称“公民团”,包围会场 进行逼选。前两轮投票后,袁世凯未获得当选的法 定票数。“公民团”就把住门口,不许议员回家吃 饭,大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就休想 出会!”议员们被逼无奈,违心投票,袁世凯勉强 当选。公民团大呼“袁大总统万岁!”离开会场。 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北洋政府: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军阀割据
国民党:
一、二次革命
二、护国战争
对内:
反对:
对外:
维护:
总结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 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 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为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 裁,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又领导了(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推翻了袁( 世凯)的复辟帝制,但中国仍 然处在(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之中。正如孙中山 临终时所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 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 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 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 护民主共和制度。
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部编版_6-10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部编版_6-10
这些黑科技,大大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沟通效率,让他们能够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患者身上。
在这个过程中,“办公宝”华为企业智慧屏打破了不同区域的团队成员跨越物理距离,帮助医护人员实现如临现场的面对面沟通与交互协作,既提升了医护人 员的整体效率,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目前,除了医疗行业,华为企业智慧屏也在金融、教育、政府等实现成功的落地应用
华为企业智慧屏集超大智慧平板、旗舰级智能云会议、海量App应用为一体,紧贴企业用户日常办公、会议、商务活动的应用需求,替代传统办公方式,带来更加便 捷、高效、简单、高效的办公新体验。相比之下,华为IdeaHub整合了专业级别的摄像头、麦克风模组等配件,产品在模组技术端有着更好的整合能力,这将有 效降低成本。
场景“升维”,新型远程办公模式破局智能会议市场
在原有的智能会议市场中,囿于工具层面的迟缓发展,中国远程办公模式的演进一直亦步亦趋。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每个行业的时代,华为IdeaHub办公宝不仅是一个端云协同的智能入口,员工、组织的沟通交流中心、企业商业决策中心;更是 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行业宝”。 华为IdeaHub办公宝 https:///cn/products/cloud-communications/ideahub
一、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四、军阀割据
一、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刺杀国民党领导人宋
教仁。 2.时间: 3.过程:
4.结果: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 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引 起袁世凯的恐慌。1913年春, 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 火车站遇刺身亡。
①孙中山和黄安徽、上海、广东、福建、
湖南等地加入讨袁行列。
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共29张PPT)
南京(黄兴); 安徽、广东等南方几省相继宣布独立; 结 果:遭到北洋军进攻,革命失败。
二 次 革 命 形 势 示 意 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政策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 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 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 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府 袁世凯复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的 辟帝制 黑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
暗 统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 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 混战,民不聊生。
随堂演练
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C)
中日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 利影响?
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 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北 二次革命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
二 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

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 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 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 国 战 争 形 势 示 意 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28张PPT)

桂系(陆荣廷) 控制着广东、广西
美、英
3、影响: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
之中。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对经济造 成严重破坏。 陆军人数和军费增大量增 加,说明军阀割据战事不断,严重 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发动护国战争 ④发动护法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D )7.它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 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
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
的倒台埋下了伏笔。“它”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二十一条”
( D )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 袁世凯称帝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1、背景:
(1)袁世凯破坏民主,一—再根破本坏原责任因内阁制
(2)宋教仁组织成立国民党
(3)宋教仁案震惊全国 —主要原因
(4)袁世凯镇压革命,罢免三省都督。 —直接原因
宋教仁,湖南常德市 桃源人。中国“宪政之 父” ,与黄兴、孙中山并 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 党。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 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 内阁制的政治家。国民党 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 暗杀于上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极 为强大,必须唤醒更多的民众!
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 …… ……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质隔墙板
②江西李烈钧在江西举兵; ③安徽、上海、广东、福建、
湖南等地加入讨袁行列。
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一、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刺杀国民党领导人宋 教仁。
2.时间:1913年 3.过程: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反袁,发起“二次革命”;
江西李烈钧在江西举兵;安徽、上海、广东、 福建、湖南等地加入讨袁行列。 4.结果: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一、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四、军阀割据
一、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刺杀国民党领导人宋
教仁。 2.时间: 3.过程:
4.结果: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 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引 起袁世凯的恐慌。1913年春, 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 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