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的临床病理学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疾病进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疾病进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疾病进展阿尔茨海默综合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认知功能丧失。

虽然精确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已经确定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与神经元的萎缩、异常沉积的蛋白质斑块和纤维缠结有关。

病理生理学变化是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病情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该疾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大脑中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

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患者中,可以观察到特殊的病理学结构——酸性多巴胺酶(Acetylcholinesterase)阳性的神经元谷、非典型的神经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斑块的沉积。

这些斑块和纤维缠结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和磷酸酯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组成。

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正常情况下,这类蛋白在大脑中有一定的表达并参与脑细胞的正常功能执行。

然而,由于某种原因,β-淀粉样蛋白开始异常地聚集在大脑中,形成了具有毒性的斑块。

这些斑块会引发炎症反应,破坏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并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另一个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是tau蛋白的异常磷酸酯化。

tau蛋白是一种在神经元中起支持细胞骨架的重要蛋白。

正常情况下,tau蛋白会帮助维持细胞骨架的结构完整性。

然而,在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中,tau蛋白发生异常改变,磷酸酯化水平增加,导致蛋白质结构的紊乱和纤维缠结的形成。

这些纤维缠结会干扰细胞骨架的正常功能,并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发病过程并不是突然发生的。

病理生理学变化通常会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年甚至十几年开始累积。

在这个过程中,斑块和纤维缠结逐渐增加,神经细胞的丧失也随之加剧。

这种缓慢的进展是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独特之处,使得早期诊断变得困难。

病理生理学变化不仅仅是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特征,也是该疾病的重要研究领域。

阿尔兹海默症病理学特征

阿尔兹海默症病理学特征

阿尔兹海默症病理学特征
阿尔茨海默症的经典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记忆功能障碍、地点及人物认知障碍、精神活动与行为举动异常等。

具体内容如下:
1、记忆功能障碍:早期、近期记忆力障碍为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表现,尤其容易遗忘人名、地名等抽象名词。

2、地点及人物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容易走失,遗忘过去非常熟悉、亲近的人,社会接触能力减退。

3、精神活动与行为举动异常:主要表现为失眠、言语重复、失语、暴躁、情绪起伏大、偏执、被害妄想等。

预防缓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需要尽早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增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戒烟戒酒,积极用脑,积极学习、接纳新鲜事物,多听舒缓平静的音乐,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诊断了解病理学家的角色和方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诊断了解病理学家的角色和方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诊断了解病理学家的角色和方法阿尔茨海默综合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和确诊,病理学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病理学家是专门研究疾病样本的科学家,他们使用显微镜和其他工具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变化,以及与疾病相关的损伤。

在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诊断中,病理学家的角色是通过研究脑组织样本,明确病变的特征,确定疾病的存在和程度。

为了展示病理学家在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和方法,我们将讨论一些常用的病理学技术和诊断准则。

首先,在病理诊断中,病理学家会利用组织切片和染色技术来观察脑组织的细胞变化。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特征之一是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和颗粒样棕黄色(plaque)沉积物。

病理学家使用特殊染色剂如伊红和波斯染料等来突出这些异常结构,并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和计数。

其次,病理学家会对病变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以确定病理学特征的存在和程度。

这种分析可能包括计数颗粒样棕黄色的数量,测量神经纤维缠结的密度,或者研究其他神经元损伤标志物如炎症因子等。

这些定量数据有助于评估病理学特征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相关的变化。

此外,病理学家还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和识别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相关的遗传变异。

通过对病人或家族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病理学家可以确定与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关的突变基因。

这些突变基因可以进一步用于诊断、预测病情和研究药物治疗靶点。

最后,病理学家的角色还包括协助临床医生解释病理学结果并提供治疗建议。

他们可以对病理学样本的结果进行解释,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预后,并提供相关的治疗建议。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诊断中,病理学家可以确定特定的病理学特征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如血管性病变。

病理生理学-阿兹海默症

病理生理学-阿兹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l 病症 l 静止时颤抖(resting tremor):单边或双边的手臂
会不由自主地抖动。双腿、双脚或下巴也会有抖 动的现象。 l 僵直(rigidity):中枢性的持续性肌肉紧张,导致 肌肉疼痛或是身体无法伸直。
l 运动不能〔akinesia〕和运动缓慢 (bradykinesias):呈现面部表情獃滞,足部蜷缩 等病症
阿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一、根本概念 二、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四、病理生理机制 五、實驗設計
一、概 念
• 是一种原因不明、表现为智力 与认知功能减退和行为及人格 改变的进行性退行性神经系统 疾病,是老年痴呆的一种最常见 的形式
Auguste D, the patient described in the 1906 case study by Dr Alois Alzheimer and the first pers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what subsequently became known as Alzheimer disease.
• 病理学: • 病毒感染学说 • 中毒学说 • 自身免疫学说关系 • 兴奋性氨基酸〔EAA〕学说 • 遗传学说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taxia Telangiectasia,AT)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ataxia telangiectasia syndrome)又称共济失调性毛细血 管扩张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免疫缺陷症 (immunodeficiency with ataxia telangiectasia) 、Louis-Bar综合征Boder-Sedgwick综合征等。

3.4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其病理机制假说

3.4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其病理机制假说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全面持久的智能减退,包括记忆力、 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 能力和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异 常,丧失工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 碍,不认家门和家人,四处游走等。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特征?
①脑组织萎缩:脑重量减轻,脑 回变薄,脑沟增宽 ,脑室扩大。
② 大量的老年斑(核心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 Aβ在细胞基 质沉淀聚积后可产生很强的神经毒 性,引起神经元变性和死亡。
③神经纤维缠结:主要亚单位是过度 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当 tau蛋白超磷酸化后影响微管的形成和 稳定性,继而影响神经元轴突运输、 树突发生和突触可塑性,最终导致突 触变性及神经元死亡。
(3)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Aβ 在 AD 患 者 脑 中 沉 积 , 激 活 小 胶 质 细胞,引起神经毒性和炎症反应, 导致神经元死亡,产生临床痴呆 表现。
(4)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 使 微 管 结 构 破 坏,引起细胞传导运输功能障碍, 最终导致神经元变性和损伤,促 发AD。
第三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3.4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病理学特征及其病理机制假说
第十二章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或早老性痴 呆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以慢性、 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 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 攀升。
阿损伤假说:乙 酰胆碱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AD患 者大脑皮质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明显 减少,乙酰胆碱水平降低与病情的严 重程度呈正相关。 ( 2 ) 兴 奋 性 氨 基 酸 毒 性 假 说 : AD 病 人脑内谷氨酸释放增加,通过激活受 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引起外钙内流和内 钙超载,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痴呆的病理改变与预防措施

痴呆的病理改变与预防措施

痴呆的病理改变与预防措施一、痴呆的定义和病理机制痴呆,也称为老年性痴呆症或阿尔茨海默氏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它通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其主要特征是逐渐进行性的认知能力损害,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以及行为和情感的改变。

1. 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阿尔茨海默氏病人脑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

神经纤维缠结主要由Tau蛋白形成,在正常情况下,Tau蛋白起到稳定微管的作用,但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Tau蛋白异常聚集并形成缠结,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淀粉样斑块则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而成。

2. 炎症反应:慢性神经系统的慢性轻度炎症是痴呆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炎症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物质会导致脑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影响记忆与学习能力。

3. 神经元损伤: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神经元逐渐凋亡,失去功能,这是造成认知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痴呆的预防措施尽管当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痴呆的方法,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罹患痴呆的风险。

下面是一些科学有效且易于实施的建议:1. 锻炼身体和大脑: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锻炼身体对防止或延缓痴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每天进行适度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并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此外,参与智力游戏、学习新技能和保持社交活动也有助于保持大脑活跃。

2. 持续学习:通过参加课程、学习音乐或学习新的语言,你可以将大脑保持在活跃的状态。

不断追求新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3. 科学饮食:均衡饮食对于预防痴呆至关重要。

选择蔬菜、水果、全谷物、健康蛋白质来源(如鱼类、家禽和豆类)以及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和坚果),并避免高糖及高盐食品。

此外,适量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和Omega-3脂肪酸也被认为有助于保护神经系统。

4. 管理心理健康: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对预防痴呆很重要。

长期的压力会产生激素,这可能会损害神经元的功能并导致记忆下降。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与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与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与研究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

该病最早由德国神经病学家阿尔茨海默于1906年首次描述。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目前,研究人员在病理生理机制与潜在治疗方向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而多样的。

病理学上的主要特征是脑部神经元扭曲纤维和淀粉样斑块的形成。

淀粉样斑块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而成,Aβ是一种由丙氨酸产生的多肽,其在正常的脑部组织中也存在,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聚集得更多,形成淀粉样斑块。

此外,还有Tau蛋白磷酸化异常和神经元丢失等其他病理学表现。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热点和难点领域之一。

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突变的APP(Aβ前体蛋白)基因和相关基因,如PSEN1(编码Aβ42的gamma-酶切酶的亚基之一)和PSEN2(编码gamma-酶切酶亚基之一)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发型病例有显著相关性。

此外,APOEε4等基因的突变也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晚发型病例有关联。

这些突变导致Aβ的异常积聚,进而引发Tau蛋白磷酸化等病理学变化。

除了遗传因素,研究还发现,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有一定影响。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关联。

此外,长期缺乏认知刺激和脑力活动,饮食不均衡、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为了阐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能够精确检测Aβ堆积和脑功能活动变化。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也被用于病理学特征的检测和研究。

老年性痴呆的脑病理(一)

老年性痴呆的脑病理(一)

老年性痴呆的脑病理(一)老年性痴呆(AD)病人的脑在宏观和微观上均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肉眼可见脑组织明显萎缩,重量减轻,脑回变薄,脑沟变宽、变深,脑室扩大。

但这些改变并非特异性的,有些脑萎缩相当明显的老年人并不出现痴呆症状。

AD病人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β淀粉样蛋白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如用体视学方法可发现一些部位有大量的神经元丢失。

β淀粉样蛋白老年斑β淀粉样蛋白老年斑是指大量堆积在神经细胞周围的蛋白质和细胞物质,主要是不溶性蛋白片段沉积,也叫β淀粉样蛋白,另外还有其它一些蛋白质、神经元残余、非神经元细胞如小胶质细胞(它包围并消化受损的细胞及外来物质),和其它胶质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

β淀粉样蛋白形成于脑神经细胞内含的一种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

目前人们通常把APP和细胞膜联系在一起,但还不了解它在细胞内起什么具体作用。

如图所示,APP钻出细胞膜,有点像牙签戳穿桔子皮。

某种酶将APP裂解成蛋白质残片,这些残片包括β淀粉样蛋白。

这些β淀粉样蛋白残片堆积在一起,形成斑块,并最终打乱了海马区和大脑皮层其它区域的正常工作,而海马区主管记忆,并参与其它一些高级心理活动,如思考、问题解决等。

1.APP钻出细胞膜2.某种酶将APP裂解成蛋白质残片.3.β淀粉样蛋白残片堆积在一起,形成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的脑组织里都会出现老年斑,但AD病人的某些脑区里,老年斑的数量很大。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是老年斑导致了AD病人脑内神经元的所有损伤,但近几年这个观点有所改变。

许多科学家现在认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ADDL(可扩散配体衍生物Aß-derived diffusible ligands,也叫水溶性齐聚体soluble oligomers)。

它是老年斑形成早期阶段的β淀粉样蛋白团。

许多科学家同时还认为老年斑其实是受损的大脑为了把有害的β淀粉样蛋白甩出神经元而采取的一种自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痴呆的临床病理与诊断Clinicopathology and Diagnosis上海市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何育生临床诊断病理痴呆Alzheimer’s Disease1.1986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某些政党交锋的时刻常以“我想不起来”,“我不记得”…这类显得蹩脚的答案来响应对手。

2.真心话? 玩弄政治语言?3.1994年,卸任的里根总统宣布他罹患ADTongji hospital :Heyu shengContents1.AD 型痴呆的含义、连续谱2.AD 诊断的生物标记物3.AD 典型病理改变与临床对应关系4.AD 诊断的病理与临床诊断标准5.AD 型痴呆的诊断进展与病理关系6.AD 病理与治疗的关系Tongji hospital :Heyu sheng海马记忆系统的解剖生理海马记忆系统海马结构临近皮质内嗅皮层海马下托复合体齿状回旁海马皮层旁嗅皮层CA1-4额叶、颞叶、顶叶皮层联络区基底前脑的解剖生理AD的含义与连续统•2010年10月,国际工作组专家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发表AD新术语,指出:1、AD并不局限于痴呆综合征2、AD是涵盖疾病临床相的谱系变化,包括AD临床前状态、轻度认知损害(MCI)、典型AD。

3、必须有阳性的生物学标记物证据Revising the defi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new lexiconLancet neurology. 2010-11; 9: 1118-27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D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第一类:脑内Aβ沉积相关的生物标记物(1)脑脊液中Aβ42水平下降(2)PIB-PET淀粉样影像阳性Pittsburgh Compound B (PiB), a substance that crosse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binds selectively to Aß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D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第二类:下游神经元变性或受损相关的生物标记物(NFT相关)(1)脑脊液的tau升高,包括T-tau和Ph-tau(2)AD相关脑区(颞顶叶皮质、后扣带回)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摄取下降(3)结构性MRI表现AD相关脑区皮层变薄(后扣带回、内侧颞叶、内/外侧顶叶)、海马萎缩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D神经病理阳性改变淀粉样斑块。

神经纤维缠结神经纤维网线血管淀粉样变阴性改变神经细胞脱失神经突触萎缩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对称性皮层萎缩,主要颞叶内侧面。

运动、感觉、视觉皮层相对不受累颞角扩大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D神经病理•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分布:新皮层1、弥散型(不成熟,可见正于常老人)2、致密型(成熟,有致密淀粉样蛋白核心)•神经纤维缠结(NFT):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促进神经原纤维变粗在胞核周围凝结卷曲呈缠结状。

分布:主要位于边缘区及相关皮层•神经纤维网线(Neuropil threads): 神经元轴突、树突节段容纳聚集磷酸化的Tau蛋白,总是与NFT伴随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 Alzheimer plaques-Bielschowski stainAlzheimer plaquesBeta amyloid immunostain Amyloid plaques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myloid plaques 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淀粉样斑块的临床病理关系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一、类型1.弥散型:可见正于常老人2.致密型:主要见于AD患者二、分布特点:与NFT不同1.主要覆盖新皮层;旧皮层(内嗅皮层、海马结构)、基底节、脑干相关核团、小脑累及程度较轻2.时空进展的形式难以预测3.主要运动、感觉区、视觉皮层基本不受累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淀粉样斑块的临床病理关系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三、分布的进展阶段:尽管难以预测,Braak仍分3阶段:Stage A:主要位于额颞枕叶基底部Stage B:所有新皮层相关区域受累;海马结构轻度影响Stage C:主要运动感觉区、视觉皮层、小脑、脑干神经核、皮层下核团如基底节、丘脑、红核等受累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Stage AStage C Braak分级淀粉样斑块的临床病理关系1.淀粉样斑块的数量或致密型斑块与痴呆的时程、严重程度不相关2.AD临床前期阶段或认知损害刚出现时,颞部相关新皮层就已经相当数量的Aβ沉积。

3.AD临床阶段,Aβ沉积则更广泛(Braak分级)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 Neurofibrillary tangles-BielschowskiPaired helical filaments 神经纤维缠结:NFT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myloid plaques & NFTNTF 的临床病理关系•Braak 分级:根据神经纤维变性顺序,分为6阶段:I :横嗅皮层区或鼻周皮层区II :内嗅皮层、海马CA1区III :边缘结构,如海马结构下脚IV :杏仁核、丘脑、屏状核V :新皮层VI :主要运动感觉区、视觉皮层Tongji hospital :Heyu shengI&II :过渡内嗅区阶段III&IV :边缘区阶段V&IV :新皮层阶段NTF 的临床病理关系Tongji hospital :Heyu sheng (过渡)内嗅区出现NFT 为特征过渡内嗅区和内嗅区均发生严重病变, 出现大量“鬼影细胞”, 海马CA1 和CA4 区有较多的神经元受损内嗅区、过渡内嗅区和海马CA1 区神经元缺失显著, 残存神经元中出现大量“鬼影细胞”, 新皮质严重受损神经影像Jennifer L. Whitwell ,Brain 2007 130(7):1777-17863 years before the diagnosis of ADTongji hospital :Heyu sheng神经影像Jennifer L. Whitwell,Brain 2007 130(7):1777-17861 year before the diagnosis of AD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神经影像Jennifer L. Whitwell,Brain 2007 130(7):1777-1786At the diagnosis of AD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NTF的临床病理关系1.NFT的分布与数量与AD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2.NFT的选择性区域性分布决定了AD典型的神经心理特征,情节记忆障碍是AD最早期的突出表现3.Braak分级反应出AD症状的出现规律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Braak病理分级与临床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Normal MCI AD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 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D神经病理诊断重要性•2011年7月AD学会国际会议(AAIC):对NIA-里根神经病理诊断标准(NIA-RC)进行了修订相关讨论,提出AD神经病理诊断“ABC”评分法A:AβB:Braak的NFT分级C:AD联合注册研究组织(CERAD)制定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等级评分。

•优势:尽可能全面的反映出AD特征性病理改变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D的病理诊断标准1.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是AD最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因而AD的病理诊断依赖于二者的数量与分布情况。

2.目前常用的3个病理标准(A)NIA-RIA病理诊断标准(B)Braak病理诊断标准:(C)CERAD标准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 1、Braak病理诊断标准:根据神经纤维缠结分布:I:横嗅皮层区或鼻周皮层区II:内嗅皮层、海马CA1区III:边缘结构,如海马结构下脚IV:杏仁核、丘脑、屏状核V:新皮层VI:主要运动感觉区、视觉皮层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I&II:正常认知III&IV:MCIV&IV:Dementia AD的病理诊断标准AD的病理诊断标准2、CERAD标准:通过Bielschowsky染色,采用半定量方法计算受累最严重新皮层(额颞顶)神经炎性斑块(NP)的最大密度(每100倍光学显微视野)。

Stage A:NP<2个Stage B:NP约6个Stage C:NP>30个AD诊断:(1)Age<50y+ “A”;(2)50≤Age≤75y+ “B” ;(3)Age>75y + “C”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D的病理诊断标准3、NIA-RIA病理诊断标准(1)很可能AD:Braak-V/VI+CERAD-C (2)可能AD:Braak-III/IV+CERAD-B (3)可疑AD:Braak-I/II+CERAD-A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NINCDSNINCDS--ADRDA诊断标准1984●临床检查为痴呆,痴呆量表检查支持●≥2个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和其他智能障碍●无意识障碍,可有精神行为异常●发病年龄40~90y,多在65y以后●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病理检查支持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AD诊断进展与病理•NINCDS-ADRD诊断标准(1984):1、强调排除其他痴呆原因;2、确诊依据为病理学证实;3、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标志物Tongji hospital:Heyu shengDSM-IV诊断标准1.进展性多个认知功能缺失2.社会活动和职业工作能力明显减退3.逐渐起病,并缓慢持续进展。

4.认知缺陷,并非由于下列原因导致:a.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VD、PD、亨廷顿病、正颅压性脑积水等)。

b.系统性疾病(甲减、VitB12、叶酸缺乏、神经梅毒和HIV感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