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寓言四则
第30课寓言四则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说说你是如 何看出来的。
文中描写到“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 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多少钱?’” 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 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而“白送” 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谷底。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 形象。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 能妄自尊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出自本文。
课文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明白,寓言是 借一个故事寄寓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我们以启示。我们也了解了寓言故事 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 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我想,在今后的 学习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仔细观察 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 故事,正确地认识生活。
塞翁失马
研读课文
《塞翁失马》主要讲的什么呢?
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 “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 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 “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 祸再次转化为福。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课文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 (于是)不吃不睡的了。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 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 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 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 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 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 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那人说: “地塌了怎么办呢?”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 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 土块啊。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 心地会塌呢?”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 也释然而开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 (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 乎?” 祝贺 人们都去祝贺他,这老人却说:“这难 道不是祸害吗?”
疏 通 文 意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多 喜欢(读hào) 落(读duò )
大腿
断(读shé)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 (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重 点 字 词
4、居数月 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带领 6、死者十九 十分之九,意思是
绝大部分
反问
寓言是一个怪物, 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 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 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 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 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韩非子》一书笔锋犀利, 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 理,富有说服力。
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 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讳疾忌 医”、“滥竽充数”、“买椟还 珠”、“老马识途”等等。
作 者 与 作 品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好,一定 会有盗贼进来。” 其邻人之父亦云。 他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现 实 意 义
请你诊断: 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 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 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 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 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 条件的。
实 际 运 用
1、马无故亡而入胡 逃跑 2、人皆吊之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3、此何遽不为福乎 怎么就,表示
疏 通 文 意
四个三十字的寓言故事

黄蜂、鹧鸪和农夫
一次,有些黄蜂和鹧鸪口渴难忍,就赶到农夫那里要水喝。
作为回报,鹧鸪提出为他的葡萄树松土,好结出累累硕果;黄蜂说要把守好葡萄树,并用毒刺蜇跑小偷。
农夫回答说,“哦,不用了,我有两头牛,它们从不许诺,但什么都能干,我还是把水给它们的好。
”
人和狮子一起旅行
一次,狮子跟人一同旅行,他们两个自吹自擂,都说自己如何了不得。
途中,他们看见了一座人征服狮子的雕像。
人指着雕像对狮子说:“你看我们人类多么强大。
”狮子只是笑了笑说:“假若狮子会雕刻的话,你就会看见更多的人成为狮子的牺牲品。
狼和牧人
狼溜近牧人们的住房,隔着篱笆偷偷地张望:牧人们正在开剥一只最肥的羊,几只猎犬静静地卧在一旁。
狼忿忿离去,心中暗伤,他懊恼地自己对自己把心思讲:“朋友们,假如是我干这勾当,你们岂不要大肆声张?”
拜观音的人
有一个佛教徒走进庙里,跪在观音像前叩拜,他发现自己身边有一个也跪在那里,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他忍不住问:“你怎么这么像观音啊?“我就是观音。
”那个人回答道。
他很奇怪:“既然你就是观音,那你为何还要拜呢?”“因为我也遇到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观音笑道,”然而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已。
”。
三十个寓言故事及道理

三十个寓言故事及道理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来启发人们思考与反思的文学形式。
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寓言向读者传递着各种道理和智慧。
下面列举了三十个寓言故事及其所蕴含的道理,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1. 龟兔赛跑故事道出了“稳扎稳打”和“骄傲自满”的道理。
2. 狐狸与乌鸦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恭维和奉承。
3. 蚂蚁与蝉蚂蚁懂得勤劳和持之以恒的道理,而蝉则因懒散而遭遇困境。
4. 狼来了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要保持警惕。
5. 小狗与影子故事揭示了盲目崇拜和追随别人的危险。
6. 猴子捞月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贪得无厌,要学会满足。
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教会我们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8. 白雪公主故事告诉我们,美貌并不是全部,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
9. 乌鸦与狐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丧失警惕。
10. 丑小鸭故事传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应被外表所欺骗。
11. 铁杵磨成针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克服困难。
12. 狐假虎威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害怕而屈服于他人的威胁。
13. 人与猴子这个故事教会我们认清别人的真实面目,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4. 守株待兔故事揭示了贪婪和不切实际的行为的后果。
15. 别人的草地故事教会我们要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一味追求他人的。
16. 宝剑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在一开始就做出正确的选择。
17. 猴子吃石头故事揭示了盲目模仿和追求的荒谬。
18. 高傲的斑马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外表与众不同而骄傲自满。
19. 狗咬吕洞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误解而轻易敌对他人。
20. 狡猾的乌鸦故事揭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21. 守望相助这个故事教会我们团结的重要性。
22. 兔子和青蛙故事告诉我们要接纳和尊重不同的个体。
23. 装病的狼故事揭示了谎言和欺骗的恶果。
24. 猪八戒的懒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懒惰会导致失败。
25. 狼与七只小羊故事传递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30个经典中国寓言故事

30个经典中国寓言故事以下是30个经典中国寓言故事:1. 乌鸦喝水这个寓言讲述了一只聪明的乌鸦利用空心竹子解渴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智慧和创造力可以解决问题。
2. 鹿过河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鹿巧妙地跳过河流的经历。
它教导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虎陷沼泽这个寓言以虎陷入沼泽为背景,告诉我们要避免冒险和贪婪,以免陷入困境。
4. 乌龟比赛这个故事讲述了乌龟和兔子之间的比赛,以及乌龟最终获胜的道理。
它教导我们要持之以恒,不要轻视任何挑战。
5. 猴子捞月这个故事讲述了猴子试图捞取在水中倒影的月亮,但最终却什么也得不到。
它告诉我们不要追求不可能的事情,要脚踏实地。
6. 走失的羊群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以免迷失方向。
7. 隔江渡石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智者利用江中的石头来帮助人们渡江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智慧和创造力可以克服困难。
8. 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画蛇时多余地为蛇添加了足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要避免不必要的多余步骤或改变。
9. 孔雀开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真实,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
10. 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反复喊狼来了,最终导致人们不再相信他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要避免说谎,以免失去信任。
11. 种瓜得瓜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努力种植瓜果而得到了丰收的故事。
它教导我们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回报。
12. 忍辱负重这个寓言以蜜蜂扛着重物的形象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怕困难。
13. 猴子爬山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猴子试图爬上山顶的经历。
它教导我们要坚持不懈,努力实现目标。
14. 阿里山的姑娘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阿里山上的姑娘对自己美丽的山水环境毫不在意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不要被外界的表象迷惑。
15. 木匠修桥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木匠通过自己的努力修复了一座破损的桥梁的故事。
它教导我们要有才能和勇气,改变环境。
16. 捡到金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捡到金子后失去了原本幸福的生活的故事。
30寓言四则四字成语解释

30寓言四则四字成语解释翻译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听说:“这怎么就不能就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去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道:“这怎么就无法变成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略边塞,强壮男子都拎起至武器回去登陆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丧生的占到了十分之九。
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缠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位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属于。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无法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不好骑著,坠而八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蓄财跛之故,父子相保。
智子疑邻翻译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倒塌下来。
他儿子说道:“如果不(赶紧)加固它,一定存有盗贼进去。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道。
(可以富人不听到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遗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很赞许儿子的精明,却猜测盗窃的就是隔壁的老人塞翁失马翻译紧邻边塞的人,有个擅于方术的人。
(他家的)马无原无故跑到胡人那回去了,大家都宽慰他。
那家的父亲说道:“这又怎么马上就晓得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去了,大家都去祝贺他。
那家的父亲说道:“这又怎么马上就晓得不可能将就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那家的儿子讨厌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撞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去宽慰他,那家的父亲说道:“这又怎么马上就晓得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略边塞,壮年男人都拎起至弓箭倒戈,(住在)边塞附近的人(壮年男人),死的人存有百分之九十,这家就是因为腿两条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以求挽回损失。
30个寓言成语故事

30个寓言成语故事(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30《寓言四则》

30《寓言四则》教学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复述课文大意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寓言四则
一、教学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五、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1、疏通字词
塞()遽()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引弦而战()
此独以跛之故()
2、查阅资料熟读全文。
3、找到重点字、词。
第一课时
(二)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三)体裁介绍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四)文学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
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
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三)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
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
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
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
..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
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
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
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
(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
)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
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
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
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
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
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
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
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