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寓言四则
七上语文寓言四则寓意

七上语文寓言四则寓意
以下是四则高中语文寓言的寓意:
1. 《乌龟和兔子》:这个故事讲述了急于求成和骄傲自满的坏处。
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自认为自己太聪明了,而乌龟则太慢了。
结果,兔子因为太骄傲而途中睡觉,让乌龟赶了过去,最终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满,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成功。
2.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讲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的道理。
乌鸦找不到水喝,发现了瓶颈,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石子把水瓶子里的水溅起来,从而使水涨高,乌鸦终于喝到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凭运气或别人的帮助,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 《乌龟和鹰》:这个故事讲述了信念和毅力的重要性。
乌龟和鹰一起比赛,鹰飞得更高更快,但乌龟坚持自己的步伐,最终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 《蚂蚁和蝗虫》:这个故事讲述了团队合作和信任的重要性。
蚂蚁和蝗虫一起采摘食物,蚂蚁分工合作,各自运输不同的物品,而蝗虫则自私地独自搬运。
最终,蚂蚁们成功地把食物搬运到了洞里,而蝗虫则被孤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队合作和信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寓言四则》课文讲解

《寓言四则》课文讲解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动物和事物为形象,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用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触动心灵的文学体裁。
它常常以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在文学史上,寓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寓言四则》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组寓言,下面我们将对这四则寓言进行解读和讲解。
一、《卑鄙的裁缝》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名叫裁缝的小人物,他以自己的卑劣行径蒙蔽了全村人。
故事让人深思:卑鄙的手段可以得到短暂的成功,但最终会被真相揭露并受到惩罚。
这给我们带来了对于言行正直和诚实的思考。
人们应该学会辨别正邪、善恶,选择正确的道路,避免走向卑鄙与道德堕落。
二、《怨天尤人的狼》这个寓言讲述了一只狼以各种借口抱怨天命和众生不公,却不愿意检视自己的错误。
通过这个寓言,我们可以看到狼尤人的典型心理状态:心怀不满,抱怨天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而不自我反省。
这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益,教育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怪罪他人,而是应该检讨自己,积极改进,不断提升自我。
三、《贪婪之害》这个寓言讲述了一只兔子因为过于贪婪,而失去了自由。
通过讲述兔子在追求草地上的胡萝卜时被猎人捕获的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贪婪的危害性。
贪婪使人们失去了理性思考,沉迷于物质欲望的追求中,最终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
这个寓言提醒我们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贪婪地追求无尽的物质财富。
四、《聪明与愚蠢的牡羊》这个寓言讲述了两只羊分别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
一只机智的羊选择了绕过山脚下的道路,而另一只愚蠢的羊却被山脚下的悬崖所吞噬。
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警示:聪明和愚蠢的差距在于眼光和抉择。
聪明人会在困境中冷静思考,找到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愚蠢人则常常轻率行事,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抉择。
通过对《寓言四则》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寓言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内涵。
这些故事启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教导我们学会选择正确的道路,正直诚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知足常乐,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进。
初一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初一寓言四则课堂笔记寓言是一种通过短小的故事来传达道德教育或人生哲理的文学形式。
它常常采用动物或植物等人物形象来代表不同的人性特征或行为方式。
初一寓言四则课堂是一堂课程,通过学习四则寓言,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和用途,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以下是我的课堂笔记。
第一则寓言:《乌鸦和狐狸》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的故事。
乌鸦在树上找到一块奶酪,狐狸想要得到奶酪,于是开始奉承乌鸦,并称赞它的美丽和歌喉。
乌鸦骄傲起来,张开嘴巴高唱,结果奶酪从嘴里掉下来,被狐狸夺走。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虚伪的奉承和赞美蒙蔽了双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别人的夸奖而骄傲自满。
第二则寓言:《城市鼠和乡下鼠》这则寓言讲述了两只鼠,一只住在城市,一只住在乡下。
城市鼠生活在奢华的环境中,吃着美食,但时常受到危险的威胁;乡下鼠虽然生活简朴,但却能享受到安宁和自由。
城市鼠邀请乡下鼠到城市做客,乡下鼠却觉得城市的生活太过危险和压抑。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追求奢华和享受的生活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幸福,简朴而自由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第三则寓言:《螃蟹和鹤》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只螃蟹和一只鹤的故事。
螃蟹嘲笑鹤的长腿,鹤则嘲笑螃蟹的走路方式。
后来,鹤邀请螃蟹到湖中共进晚餐,螃蟹在湖中无法行走,而鹤却能游得很轻松。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嘲笑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互相尊重和包容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则寓言:《狼和小羊》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只狼和一只小羊的故事。
狼找到一只小羊,想要吃掉它。
狼先找借口责怪小羊,小羊辩解说自己不可能做到狼所指控的事情。
最后,狼不顾理由,将小羊吃掉。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有些人不顾事实和道理,只是找借口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我们要明辨是非,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被欺骗和伤害。
通过学习这四则寓言,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寓言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简短的故事来传递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素材 新人教版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1、狐狸和葡萄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
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
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
”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
”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
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寓意这寓言说明,帮助坏人,并向坏人索取应得的报酬,就是没有认识到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3、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
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
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小孩听罢就跑了,蝎子很得意。
过了一会儿小孩又回来了,拿出一个长长的夹子,轻佻的夹住蝎子的尾巴,小孩蹦蹦跳跳的跑回家给妈妈看他今天的收获,妈妈很高兴,中午弄了一盘油炸蝎子给孩子吃。
寓意:这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可也要看谁势力大,小蝎子跟人较劲这不是找死呢吗。
4、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寓言四则读读写写

寓言四则读读写写
以下是寓言四则的读读写写内容:
1. 《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野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2. 《亡羊补牢》:一个人在失去了一些羊之后,才意识到需要修补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3. 《揠苗助长》:一个人为了让禾苗长得更快,就把它们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4. 《守株待兔》:一个农夫在树桩旁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就天天守在那里等待更多的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这些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阅读和书写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寓言四则注音版原文

寓言四则注音版原文摘要: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2.蚊子和狮子3.智子疑邻4.塞翁失马正文: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希腊神话中的信使神,一日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两个银元。
”赫耳墨斯不解,为何自己的雕像价格反而低于赫拉。
雕像者解释道:“因为赫拉是女神,而你是个男同性恋者,人们更喜欢女性。
”赫耳墨斯听后,默默离开了店。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尊敬的并非真实价值,而是表面的光鲜。
二、蚊子和狮子一只蚊子叮咬了一只狮子,狮子觉得疼痛,便去抓蚊子。
可是蚊子轻盈敏捷,始终躲过狮子的攻击。
最后,狮子累了,放弃了追逐。
蚊子得意的说:“看,我战胜了狮子。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以小博大,有时候胜利并非真实实力,而是借助敌人的弱点。
三、智子疑邻有一个智者,怀疑自己的邻居偷了他的斧头。
于是,他观察邻居的行为,却发现邻居并无偷窃之举。
最后,智者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他的斧头其实就在家里。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疑心生暗鬼,不要因为怀疑而影响人际关系。
四、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老人失去马匹的故事。
虽然起初他为此感到忧虑,但后来马匹回来了,还带来了另一匹良驹。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其因果,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其实暗藏幸运。
通过这四则寓言,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人生哲理。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2页)

寓意
● 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 吓唬别人。但是,狡猾的手法绝不能使 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 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 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 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好 的下场。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 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 势,招摇撞骗的人;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 不自知的昏庸之人。一切狡猾,奸诈的 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 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 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疏通文意
无,没有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倒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 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
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 聚的气体罢了
你
行动,活动
●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东郭先生像见到救星一样,赶忙拉住老人,把刚才产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要老人给评评理。狼也走过来,为自己辩解着:“您别听他胡说八道,他刚才把我塞进口袋里,害得我在里面闷得喘不上 气来,这样的人我不该把他吃掉吗?”老人想了想,说:“你们都认为自己有理,我也不好判定谁是谁非。这样吧,你们 把刚才的情形再做一遍让我看看。”狼觉得老人说的话有道理,就又钻进了东郭先生的口袋里,东郭先生又把袋口系紧了。 老人立刻举起拐杖狠狠地朝狼打去。这下,东郭先生终于明白了,他感谢老人救了他的命。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寓意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寓意
1.《杞人忧天》:这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杞国的皇帝在夏天时经常感到非常的悲伤,他的臣民也开始担心,于是他们决定向神明求救。
当他们把所有的祈祷都发出去之后,从天上飘落下来一朵仙花,上面镌刻着“假如你能够想好办法度过夏季,你就不必再担心了”。
杞国的皇帝得知了这句话,就立即采取行动,他派遣使者去周围的国家询问他们的度夏方法。
最后,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用棉花挡住屋顶上的阳光,皇帝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把每天的睡眠时间延长了。
杞国的人们都度过了一个舒适的夏季,而皇帝也没有再悲伤了。
此故事的寓意是:悲伤总是伴随着挫折,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并且学会从他人身上找到启发,就可以解决问题,改变局面,改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子疑邻”引发杀人命案
家长陪同嫌犯自首
(西安晚报04年8月17日,记者王飞)8月13日早上8时,潭家 派出所接赵村村民电话报案:赵村3组村民梁红钢被人杀死。经 查,8月12日晚上7时许,梁红钢因怀疑梁某与徐某两人将自家麦 子偷走,于是将梁某、徐某等人叫到其家,称二人偷了他家的麦 子,并让徐某、梁某写了欠条并按上各自手印,又告诉徐某、梁 某必须于当晚11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之间拿2000元钱取回条子, 否则事情了结不了。徐某、梁某两人回到家后商量对策,决定共 同要回欠条,要不回就杀了梁。徐某、梁某两人出了家门借钱购 刀。随后,徐某用6元钱在村商店内购买了一把菜刀。两人又翻 墙进入赵村酒楼的厨房偷了一把菜刀,于8月13日凌晨3时许翻墙 进入梁红钢家。在寻找欠条的过程中,徐某、梁某将梁红钢惊醒, 并与梁红钢发生激烈争执。吵架中,徐某、梁某两人挥刀砍死梁 红钢。闯祸后,徐某、梁某二人逃到赵村东边的一花坛内,埋掉 了作案用的两把菜刀,接着换掉了血衣,并把血衣拿到村东北角 处的垃圾堆烧掉。两人忐忑不安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各自的家长 后,家长做通了儿子的工作,陪着二人到公安机关自首。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寓 言 四 则
《塞翁失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 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 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 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 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 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 像思维训练。 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地点: “宋”
被盗原因: “富”
作案条件:“天雨” “墙坏”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下雨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修补
毁坏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盗贼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其邻人之父亦云。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3、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 赫耳墨斯是一个 的形象。
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 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 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 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 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本意: 向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者的关
系,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
见得好。(消极)
◎寓意:对待人家的劝告或意见,不能因关系
的亲疏远近而异。(积极)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 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 对 人不能持偏见。(启示)
没有真凭实据就怀疑邻家老人?凡是都要讲求证据,如 果人人都像富人般,带着感情亲疏地去判断事情,那么就会 有很多冤假错案了,世界也就没有什么公平与不公平了。
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④ 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A、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B、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智者胜 骄者败
C、 点明寓意: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 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 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 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骄兵必败” ⑤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下列语句能概括吗? A、再强大的人,也会有弱点。 B、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 C、勇者胜、骄者败 。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淮南子•人间训》
本文选自《淮南子· 人间训》。 《淮 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 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 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 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 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 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 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 传至今。
攀比之心
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 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 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 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 起伏变化。
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 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 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 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 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 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 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 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
色彩,清新、形象。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②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 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③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④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 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 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 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 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 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 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 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 十分新鲜、妥帖。
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 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 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 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 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 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为什么要下凡? 爱慕虚荣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 道”,这是一种怎样的 “笑”? 妄自尊大 赫耳墨斯为什么先问宙 斯雕像的价钱,而不直 接问自己的价钱?
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 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 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 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 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一个 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 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 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 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 《拉· 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③ 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 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 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 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 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 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 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 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韩非子•说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吗?它们有什 么样的寓意?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 魂两部分。所诉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 给与人们的教训、启示好比是灵魂。” 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 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 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 书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 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 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 《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 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 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 就是其中的一篇。
问题讨论
◎ 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 “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 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 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或:对正确 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如何正确对 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
寓意 :
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 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 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A、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 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 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 叭冲过去”。 B、“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 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C、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至 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② 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 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 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 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 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 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 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 “笑”说明了什么?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 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 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蚊 子 和 狮 子
阅读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
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 寓意。
◎ 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