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祖国神圣领土-某某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运用地图说出某某省的位置和X围,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某某省的自然环境他正和经济特色,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地方法。

学生利用材料能说明某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图上指出某某的X围,分析其地理环境,能过说明某某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某某的自然环境他正和经济特色。

三、教法学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法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四、教材分析本节从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祖国神圣的领土”,主要介绍某某 X围位置,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说明“祖国神圣领土”的X围。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某某自然条件及丰富的物产,明确自然条件雨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某某的经济发展状况,说明某某经济如何由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到出口加工工业占主导的发展变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这首歌反映的是哪个民族(高山族)高山族主要分布在那些省份?(主要分布在某某和散居在某某两省)(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某某1.展示某某岛地图,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图册分析某某岛和某某省的区别。

(看投影图)1,让学生指出某某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位置。

(讲述)某某省包括某某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80多个岛屿,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

其中某某岛是某某省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让学生说出投影图中ABCD代表的海域:(分别代表东海、太平洋、南海和某某海峡)。

隔某某海峡与(E)某某省相望。

让学生动笔计算“做一做”的练习:基隆—某某距离为360千米,高雄—某某距离为320千米。

(提问)某某纬度位置?属于中、低、高纬哪一纬?(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分析问题,明确某某的位置。

某某海陆位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评价某某这种位置的重要性。

初中部八年级地理下册《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初中部八年级地理下册《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某某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某某省的X围及位置。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某某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某某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

2.学会利用资料分析某某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图片资料了解我国某某省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观,创设生活情境来理解归纳,分析地图和图片资料来总结完善。

小组合作探讨来总结反思。

三、课前准备学生在旅行社或网上查阅并下载关于某某省的地理风情图片资料,了解某某省出口的商品类型。

到大型超市查找某某省出口的食品。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某某省的风光、超市农产品和电子商品等。

教师设问: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鲜美的水果、丰富的电子商品都来自于哪里?教学反馈:课件资料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某某风光图片,个人经常吃的和用的超市商品,学生感觉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初步形象直观感受到某某省和我们联系紧密。

活动一:认识某某省——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教师提问:某某省在哪儿?X围组成有哪些?请各小组同学快速查找,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5-67.并将对应内容在书上和图中找出。

结合课本p66-67页图7.41-7. 42独立完成P67活动1、2。

教学反馈:学生小组内能互相抽记,强化巩固。

小组合作抽查的优势显现出来。

反馈检测:学生代表指图介绍某某省的地理位置与X围组成:某某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____、岛等许多小岛。

某某岛北临海,东临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省相望,是我国最的岛屿。

北回归线通过某某岛的部位。

2.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在读图时注意到某某岛的轮廓像什么?3.师生互动1: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形象引导,如果像树叶,总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像孤舟,终将有回归港湾的那一刻(课件展示:某某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师生互动2:某某省的居民中族占97%,他们主要是自明清以来从___ _、两省迁居某某的居民后代。

八年级地理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

2.了解地形、气候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及人口分布的影响。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4.学会用事实和史料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教师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台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省的居民中,族约占97%,它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

读图7.41,回答问题:(1)范围:台湾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位置:①台湾岛北临海,南临海,东临洋,西隔海峡与省相望。

基隆到福州的实地距离是千米,高雄到厦门的实地距离是千米。

②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部位,台湾岛属于、(温度带)。

(3)台湾面积约36 000平方千米,人口2 300万(2010年),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

读图7.42,可以看出台湾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三、合作探究(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解答)探究1:读图7.42,图7.43,图7.40,回答:(1)台湾岛的地形2/3为,其中山脉纵贯南北,主峰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地区。

(2)台湾岛属、气候,气候特征为冬季,夏季,雨量丰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从图7.43可以看出台湾岛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原因是,降水分布特点是,原因是。

(3)岛上河流短急,丰富。

最长的河流是,最大的湖泊是。

探究2:台湾岛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读图7.46,回答问题:(1)说出台湾的主要农产品和矿产品。

(2)台湾森林面积广阔,有“”的美誉。

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是,特有树种是。

(3)台湾的农产品和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从地形角度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课,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台湾省的基础认识,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教育价值。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地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同时,学生对于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可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对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点。

2.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4.讲授法:教师讲解台湾省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台湾省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对台湾的认识,然后提出问题:“台湾省作为祖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是什么?”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4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4  新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的地理教师王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的《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我将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根据人教版教材的设置,八年级下册主要学习的是中国的区域地理,而六七八章主要是按照不同的尺度进行划分的。

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这一章主要选取了四节的内容,分别是以直辖市为代表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以优越地理位置取胜的特别行政区,港澳;以省为代表的祖国神圣领土,也是本次说课的主题台湾省;以自治区为代表的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的学习是北京市和港澳的延伸同时又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本章只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

根据2011版课程目标与旧课标的对比,发现新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从说明变成了认识,降低了学生的难度,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根据全日制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本课的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了三部分,即: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培养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2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相结合,培养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学习的最大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较多有关钓鱼岛的纠纷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划分,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省份,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现实情况等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台湾省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省的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现实问题,如经济发展、两岸关系等,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台湾省作为祖国的神圣领土,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节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介绍了台湾省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于台湾省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台湾省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台湾省的地形地貌特点。

2.台湾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台湾省的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台湾省为例,分析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特点,使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情况。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教案和课件。

3.准备课堂讨论的交流平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台湾省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特点,并进行简要的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台湾省的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以及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台湾省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地理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的了解。

2.探究活动一: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探究活动二: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1)展示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

(2)分组讨论:分析台湾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结合地图,描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2.简述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分析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思考: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台湾的地理位置:通过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同学们,你们能指出台湾在我国的哪个位置吗?”引导学生指出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八)《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一、自主学习
(一)学习主题一 :祖国神圣的领土(阅读课本P32-33,及图6.22,P34活动2)
1.台湾省包括________,以及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小岛。

2.台湾岛是我国面积________的岛屿。

它北临_____海,东临______洋,南临______海,西隔______
海峡与_______省相望。

3、读图6.22,台湾地形以 为主,东部是 山脉,西部以 为主。


此,台湾岛的地势特点是 。

4.台湾省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5. 居民中以 族为主,主要是 、 两省的移民后代;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

(二)学习主题二: 美丽富饶的宝岛(阅读课本P35,及图
6.23,图6.24,P36活动1)
1.台湾岛的风景名胜有我国东部的最高峰______山,_________山中的________潭景色迷人。

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_______、_______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属______带、_____带气候,温暖湿润。

________平原土地肥沃,盛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亚热带________。

4.结合P36活动1,台湾的美称很多:台湾盛产大米,最著名的是是“蓬莱米”,所以台湾有“__________”之称;盛产甘蔗,蔗糖的产量很大,并且大量出口,所以有“ ”之称;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四季鲜果不断,所以有“ ”之称;森林面积
广阔,岛上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所以有“ ”
的美誉和“ ”之称;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所以有“ _____”之称。

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 ”的美誉。

5.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是 ; 产量居世界首位。

(三)学习主题三:出口导向型经济(P37课文及图6.27、P38阅读材料、P39表6.1)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 ,形成了
“ — — ”型的经济也叫 型经济, 产 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2.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① ② ③ ④
3. 距台北70千米的_________科学园区,号称“_____________”,是台湾__________产业的代表。

4.台湾三类产业产值的构成中,第 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

二、知识梳理
(一) 位置:
组成: ___________岛 _________列岛 ___________岛
(二)地形:以 为主,东部是 山脉,西部以
为主。

因此,台湾岛的地势特点是 。

(三)气候:属 、 气候。

原因是___________线穿过台湾岛中部(P33图6.22) (四)宝岛台湾 ____________: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

____________:甘蔗和蔗糖产量很大 ____________:四季鲜果不断,香蕉、菠萝驰名中外 ____________: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很多,以樟树最为著名 ____________:西海岸沙滩广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矿产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面积广阔,树种丰富 (五)经济类型:______________型经济,_________科学园区号称“________________” 三、达标反馈 (一)填空题:1.台湾省包括 、 、 等岛屿组成。

2.台湾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 ,台湾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岛上1/2以上森林覆盖,有 的美誉。

此外台湾岛还有 、
、 、 、 等美称。

3.台湾岛东临________,南临________海,西隔______海峡与________省相望,北临_______海。

4.我国东部最高峰是______,“明珠上的明珠”是指阿里山中的_______。

5.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6. 台湾地形以________为主,其中最高峰是________,也是我国______部最高峰。

7.被称为“台湾硅谷”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是( )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2.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 )
①大量受过教育培训的劳工 ②海岛多港口 ③大量吸收外国资本 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3.目前,台湾经济的特点是 ( ) A .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B .出口甘蔗、菠萝、稻米、樟脑 C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D .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4.下列风景名胜属于台湾的是 ( ) A .阿里山的日月潭 B .西湖的苏堤春晓 C .鼓山的摩崖石刻 D .白头山天池 5.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主要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 B .地形以高原为主
C .森林资源贫乏
D .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6.我国东部最高峰是 ( ) A .黄岗山 B .玉山 C .长白山 D .阿里山 7.台湾有“海上粮仓”之称,盛产稻米,主要产自( )
A.台湾东部
B.台湾西部
C.台湾中部
D.台湾北部
8.台湾岛素有“东方甜岛”之称,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种植( ) A .甜菜 B .甘蔗 C .哈密瓜 D .葡萄
(三)填图题: 在右图中填:台湾省、福建省、东海、太平洋、
南海、台湾海峡、钓鱼岛、澎湖列岛、台北、高雄、玉山
四、课堂小结:
请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海峡______海 ______海 ______洋 列岛______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