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第一1课时)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对比导入(课前播放《二泉映月》,板书:9.二泉映月)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乐曲谁知道它的名称?(板书:二泉映月)师:谁又知道这画面中是一处什么景点?(手指屏幕)师:对,这就是无锡惠山的著名景点——二泉映月。
(板书:二泉映月)师:那我们看到的这处景点与阿炳创作的这首乐曲(板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板书:——)这篇课文就是写的这样一个故事——(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做个交流。
课文有很多生字新词,先看着两组(出示词语),谁来读?一泓清泉流水淙淙静影沉璧饱经风霜卖艺度日经历坎坷(指名读)师:你觉得他读准确了吗?(学生评价)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再指名读)师:这两位同学预习得都很认真!把这两个词语跟着老师再读一遍!(齐读“一泓清泉”“流水淙淙”)师:我们再来看这两组词语——(出示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恬静激荡倔强呐喊倾吐情怀抒发向往师:我们在读这两行词语时需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预设:“倔强”“跌宕”,学生领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两行词语!(生齐读)师:请女生一起读一二两行词语,男生读三四两行!(男、女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都很认真。
你们在理解这些词语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了吗??(预设:(1)静影沉璧——①这里的“璧”是什么意思?②这是一块怎样的玉璧?③沉到水底的是玉吗?④为什么要把它比做玉璧呢?⑤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哪个词语?⑥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感觉!生读“静影沉璧”。
⑦我们抓住了其中的关键字,词语意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2)升腾跌宕——乐曲的音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富于变化。
“升腾跌宕”的仅仅是旋律吗?等我们读了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师:“倾吐情怀”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说)师:我们先来看“倾”这个字,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种解释(出示),你觉得这里的“倾”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师:那“倾吐情怀”的意思就是——(指名说)师:“倾”这个字在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中也出现过,(出示三个句子)这三个词语中的“倾”意思都一样吗?(生回答)师:带着你的理解,把这三个句子读一读!(生齐读句子)师:仔细看看这四行词语,课文中它们分别描写的是什么?(生回答:第一行:二泉景色;第二行:阿炳的身世;第三四行:《二泉映月》乐曲)师:这二泉的景色多么优美啊,读——(引读第一行)师:但是师父和阿炳的生活经历却是这样坎坷——(引读第二行)师:阿炳用他和师父的人生经历终于创作出《二泉映月》,你听,这首乐曲的旋律这么有特点——(引读第三行)师:《二泉映月》尽情地表达了阿炳的心声——(引读第四行)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自由朗读)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回答)三、品读感悟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美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你们知道是谁创作的吗?(阿炳)3、那你们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呢?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
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想)听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动人的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悲伤、孤独)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1、同学们,一首名曲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他的话,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
那么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
(学生动情入境地轻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
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
(出示小黑板)认识吗,自己快速读一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月光照水、经历坎坷、步步高昂水波映月、热爱音乐、舒缓起伏静影沉璧、向往光明、恬静激荡3、谁有信心来读准它们?(指名一生读)强调:“宕”读dang 第四声“恬”读tian第二声。
4、读得非常准确。
他是横着读的,你还能怎么读?(竖着读)你从竖读的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第一行都是讲月亮、月光的。
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
第三行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
)你们真是太聪明了!5、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女生读)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怎么读呢?(男生读)谁能试着把《二泉映月》的旋律也读出美感来?(男女生齐读)6、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相机理解:静影沉璧、恬静激荡)7、让我们再一次地把感情融入朗读中,读好这些词。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通用5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通过快速浏览、轻声读、默读、大声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展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结合圈画批注法、比较阅读法并借助乐曲的反复聆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了解阿炳的坎坷人生,深切感受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记叙了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过程,浓缩了阿炳不幸的人生遭遇,再现了乐曲的丰富内涵。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自学了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读不懂的字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完成初步交流,且对文中描写惠山二泉景色的优美词语进行了圈画识记和熟读积累。
课前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力争不漏读不错读发音正确。
教学理念及教学辅助手段:根据情境教学理念和情智教学理念展开教学,借助笔记本的乐曲录音,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小黑板和大黑板。
教学过程:一、“入境始与亲”1、揭示课题:二泉映月。
指名开火车读课题。
读出韵味来。
2、师:二泉映月现如今在无锡惠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课文里有许多优美的词语描绘了这道美丽的风景,我们上节课已经交流过,(相机出示小黑板)再来读一读。
读出美感,读出静的感觉。
(两到三遍)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3、师:课题二泉映月指的是什么?(阿炳创作的二胡名曲。
第一课时已经交流过,此问旨在复习和过渡。
)下面我们一起来精心听一听这首不朽的乐曲。
(播放乐曲)听完乐曲后的小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二、“疑义相与析”1、师:创作人阿炳是听着什么创作出了这首不朽的乐曲?(二泉的泉水)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课文记叙了阿炳的几次听泉?(两次)分别是课文的哪两个自然段写到的?(2、4自然段)2、师:轻声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两次听泉的不同之处。
想一想,为什么?生交流:(第一次听泉是师父带着,只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第二次听泉是邻家少年搀扶着,不光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还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因为年幼的阿炳天真单纯,不谙世事,而长大后的阿炳饱经风霜,经历了坎坷的人生----)(相机板书:淙淙流水坎坷人生)3、师:阿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人生?课文的哪一小节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作了叙述?(第3小节)默读第3小节,用三角符号标出让你为之感动的词句。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前播放课件:屏幕出现课题及月光水面树影图景,同时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导语:让我们随着这委婉动听的二胡曲进入我们的课堂,进入美丽的二泉世界吧。
(师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同时举起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欣赏了惠山二泉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谁能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带领大家神游美丽的二泉?(学生可用书中的八个词,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老师展示图片,为大家再现美景。
)2、这样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情?二、品读坎坷。
1、像梦境一样令人陶醉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双目失明的阿炳,他能看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阿炳来说,只意味着什么?2、又是一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二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候的阿炳,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认真读读,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3、生默读、划。
大声地读一读。
指名读相应句子。
同学们,俗话说,会读书的人,不仅要会把薄书读厚,还要会把厚书读薄。
你们能把这长长的三句话读成一个词吗?(坎坷)坎坷的本意是什么?联系上下文想想,坎坷在问中指什么?文中对阿炳的坎坷经历有具体的描写吗?4、还有吗?还有吗?是啊,书上的确没有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坎坷,它虽然没有写在书上,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
我们生活的年代离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比较遥远,要走进阿炳的生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你们平时在郑州的街头有没有见过一些衣衫破旧、卖艺为生的人?当年的阿炳就是这样一个流落街头、卖艺为生的人,或许衣衫更破、处境更糟。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一):二泉映月一、教材简解:《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
本课时的教学资料是让学生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资料: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十册第9课课文。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五、设计思路:《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构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此刻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必须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透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六、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6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播放录音,创设情境。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⒈你从音乐中仿佛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吗?(音乐委婉连绵,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二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看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⒈阿炳用心创作音乐,我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集中体现这首名曲内容和意境的自然段,能吗?(能)那我们就来找一找,找出来后认真读一读,并结合《语文补充阅读》中这篇课文的助读部分去仔细体味它的丰富内涵好吗?二、中心突破,精读第5自然段⒈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⒈⒈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画出。
⒈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所画语句的理解,并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听,同时仔细听听别人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⒈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⒈出示:他(阿炳)禁上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⒈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可以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2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与音乐有关的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吧?它的作者是?(阿炳)。
3、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他是20世纪响彻世界的盲人音乐家。
广为传诵的《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对咱们无锡人来说更是一道风景。
想聆听这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吗?好,听的时候老师向你们提一个要求,不仅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聆听。
4、琴声悠扬,你在这琴声中听到了什么?(教学反思:语文说起来是简单的,师生中轻松的对话,自然和本色是时时刻刻在浸润和成长的。
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聆听、体验,以求在共鸣中达到心领神会。
)二、初读感悟:作者沧桑的生命历程都融汇到这一曲《二泉映月》之中,那为什么阿炳这位盲人,这位民间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体会二泉之美1、二泉这道风景美在哪里?找出相关段落。
生: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齐读,指名读)2、说起这“天下第二泉”这几个字,还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的墨宝呢,这里有山水环绕,树影婆娑,怪不得那些诗人和音乐家们在这里驻足流连,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准多音字“强”的不同读音。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及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准备:1、挂图或投影。
2、配乐歌曲《二泉映月》。
3、搜集有关阿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
1、播放《二泉映月》。
你听过这首曲子吗?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2、出示华彦钧的挂图,介绍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出示生字词小黑板。
指读,正音,齐读。
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学生交流,师小结,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师巡视。
4、齐读生字词。
5、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理解词语。
6、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哪几自然段写了《二泉映月》的诞生过程?小结分段及段意。
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思考:你对二泉有什么样的印象?2、讨论交流,理解“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请泉”。
3、你喜欢这样的景色吗?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各自练读。
4、指读第一自然段,评议。
齐读。
四、小结。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验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1、读课题复习巩固
(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启发:这么美的题目该读美一点!再美一点!启发:不知同学们读题时头脑中有没有优美的图景出现?再试试……评价:会边读边想象了!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启发: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词语来表达一下吗?)
a出示词语: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镜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放幻灯片)
b读词语
(启发:这么美的月光!这么美的词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2、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a创设情景:语言描述(多么美好的月色啊!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又是一年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坎坷的经历,辛酸的往事一起涌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他心爱的二胡,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
b初步感知乐曲:(放乐曲)
(这曲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
预设:“很苦!”——评价:有同感!“很凄凉!”——评价:确实有!“很优美!”——评价:旋律很优美!会边听边体会了!
二、揭示目标探究学习
1、设置悬念,明确目标。
(过渡:就是这样的一首曲子,一首让同学们感觉“很苦”“很悲”的曲子,它是阿炳(板书:阿炳)弹奏出来的!而且是在中秋夜弹奏出来的!你们没有疑问吗?引导:对呀!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只要读读作者在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描述就明白了。
)
2、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导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找出关键句段。
)
3、探究学习,指导朗读。
预设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反馈:都这么认为吗?)a指名读句
(启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了吗?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原来阿炳弹奏曲子是为了“倾吐”(板书:倾吐)“情怀”(板书:情怀)
b理解词语:“情怀“在这里怎么讲?(情感、感情)“积淀”怎么理解?(积累、沉淀)“积淀已久的情怀”看来,阿炳的情感复杂!
(过渡:那阿炳有那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呢?能联系上文来说说吗?)
预设2:a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过渡:为什么“叹息”?为什么“哭泣”?倾诉什么?呐喊什么呢?你能联系上文来说说吗?)
b“双目失明”再读“渐渐地……”
c“卖艺度日”(放幻灯片)再读“渐渐地……”
d指导朗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再读“渐渐地……”
预设3:a接读: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b女生读:“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
预设4:听乐曲:(放乐曲)
(导语:作者是怎么通过文字来描写阿炳这优美的二胡曲的旋律的?请用笔画出来)
a出示句子:(放幻灯片)
(导语:我们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
a指名读(女):“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评价:抓住“幽谷”“缓缓”)b指名读(男):“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评价:抓住“升腾”“高昂”)
c自读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