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儿科的应用
微生态活菌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微生态活菌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微生态活菌制剂对小儿肠易激综合征 (IBS)中腹泻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60例IB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均口服思密达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外加微生态活菌制剂培菲康,观察疗效。
结果经6周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有效率为93.3%明显比对照组30例的有效率76.7%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1)。
结论微生态活菌制剂培菲康对小儿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微生态活菌制剂培菲康小儿肠易激综合征 (IBS)腹泻随着环境的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小儿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日趋增高。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对肠道的菌群不耐受,易受引起这些菌群的失调而出现小儿肠易激综合征,引起小儿腹泻,临床上治疗腹泻的方法较多,但因小儿特殊的身体状况,不耐受腹泻,易导致小儿水液电解质失衡等,而疗效不确切。
现作者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微生态活菌制剂培菲康辅助思密达治疗 IBS腹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国际罗马标准[1],选择60例患有IBS腹泻的患儿,排除有肠道器质性的疾病。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6岁。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7.8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症状及体征上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于用药前1周,停止服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口服思密达,一天3次,每次3g;治疗组在口服思密达的同时,加上培菲康 420mg,每次3次,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
1.3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3天内,患儿的粪便性状、次数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均消失;有效:治疗3天后,患儿的粪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明显改善全身症状,但没消失;无效:治疗3天后,患儿的粪便性状、次数和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有恶化倾向。
2结果经6周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0例、有效l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
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医药科研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曹小艳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妇幼保健院,陕西西安 710200)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研究组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属治疗满意度、患儿舒适度。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采取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疗效,提高患儿舒适度,且不良反应少,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关键词:微生态调节剂;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儿科常见病。
常见的有炎症性肠病、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以及儿童腹泻等,严重威胁患儿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给患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1]。
正常菌群可以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抵抗致病菌的入侵,其中肠道菌群有益正常菌群在小儿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3]。
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调节剂也在儿科中应用广泛[4]。
为了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研究组:男患儿17例,女患儿13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岁,平均年龄(4.12±1.11)岁。
对照组:男患儿16例,女患儿1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9岁,平均年龄(4.31±1.21)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7.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张琳(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石家庄050051)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逐年增高,成为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以往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着过敏性疾病的表现和发展。
目前研究表明小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小儿免疫形成初始化过程有关,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 益生菌概述Probiotics(益生菌)最初认识是指能刺激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或能促进微生物繁殖的组织提取物。
历经多次的反复修改在2001年修订为“含有足够数量的活菌,组成明确的微生物制剂或产品,能通过定殖作用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从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
”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1、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宿主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参与吞噬功能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
乳酸菌体外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和IL-6产生刺激非特异性免疫。
益生菌产生的蛋白酶可降解牛奶产生多肽,这些多肽能抑制淋巴细胞活动。
临床发现经乳酸杆菌降解的牛奶可使IL-4的产生减少,益生菌通过修改有害抗原的结构改变它的免疫原性,使细胞因子的产生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免疫反应发生。
故益生菌在稳定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过敏患儿吞噬细胞活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高于健康儿童,益生菌可减缓过敏反应,益生菌调节不同个体吞噬细胞的活动有所不同,对健康个体起到免疫刺激作用,对病人起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
大量证据证实益生菌可恢复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强屏障功能,避免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2、促进sIgA分泌sIgA是肠道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肠道正常菌群起到保护和调节作用。
肠道微生态失衡时,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等获得优势,降解肠道sIgA,使肠道的免疫排斥功能减弱或消失,促进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和过敏性抗原物质对肠黏膜的侵入,使机体易遭受感染和过敏,所以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是预防发生感染性和过敏性疾病的前提保障。
微生态制剂在基层儿科的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基层儿科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针对微生态制剂在基层儿科具体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儿科所收治的90例患儿进行研究。
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为主,并对患儿展开分组治疗,研究组45例患儿根据病情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参照组45例患儿根据病情仅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高,共有42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比(93.33%);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低,共有33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比(73.33%);两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值<0.05,表示检验结果有意义。
结论将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基层儿科的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而且对于消化道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微生态制剂;应用效果微生态制剂是通过正常微生物、或能够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性微生物制剂[1]。
所以凡是能够使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均可定义为微生态制剂[2]。
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肠道的作用,使肠道微生态加速平衡,对于老人或儿童的腹泻、便秘情况,均可起到预防及治疗的作用。
本文针对性分析微生态制剂在基层儿科具体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儿科所收治的90例患儿进行研究。
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为主,并对患儿展开分组治疗,研究组患儿共有49例男童和41例女童,年龄在5个月-8岁;参照组患儿共有48例男童和42例女童,年龄在6个月-7岁;研究资料数据分析显示P>0.05,具备分组条件。
1.2方法研究组45例患儿根据病情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使用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生产企业: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一周岁以下,0.5袋/次;二周岁以下,1袋/次;二周岁以上,2袋/次,口服,2次/日。
连用一周。
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摘要】微生态疗法指的是通过采用微生态制剂,帮助生理性有益菌进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重新建立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
微生态制剂的主体主要包括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等。
微生态制剂可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例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以及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等。
【关键词】医师在线;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采用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制备,可调整微生态的平衡,防治疾病。
大量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微生态制剂可治疗多种疾病。
目前,我国的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的发展迅速较快,菌种和制剂的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临床治疗的疾病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微生态制剂的疗效具有一定的菌属特异性,国外采用的产品疗效证据和国内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不一致,本次研究就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的论述,总结如下:1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及其特点1.1概念微生态制剂指的是人或者动物的正常优势细菌群研制成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和酪酸菌);兼性厌氧菌(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粪链球菌);需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1]。
1.2微生态制剂的自身特点1.2.1丽珠肠乐丽珠肠乐是一种单一双歧杆菌成份的活菌制剂。
患者口服后,双歧杆菌和肠道厌氧菌占据肠粘膜表面,构成一种生物学屏障,形成一定的定植抗力,阻止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进行定植入侵。
双歧杆菌可通过发酵葡萄糖产生大量的醋酸和乳酸,使患者的肠道PH值和Eh逐渐的降低,抑制患者的比分致病性细菌,另外,还可产生细胞外糖苷酶,降解患者的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的复杂多糖,阻止患者的肠道内潜在致病菌和毒素[2]。
1.2.2促菌生促菌生主要是需氧蜡样芽孢杆菌制成的活菌制剂,因为需氧蜡样芽孢杆菌在患者的肠内停留时间大约为8d ,口服后患者不容易被胃酸破坏,进入患者的肠道后能够消耗一定量的氧气,造成厌氧的环境,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胃肠内的氧化还原电势,促进患者的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生长,与有害菌争夺一定量的营养,抑制其它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使得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功能能够恢复。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以及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标签:微生态制剂;治疗学;儿科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就我院儿科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 正常肠道菌群的特征正常菌群对人体起防御感染、促进黏膜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参与营养物质吸收及能量代谢等必要的生理作用。
新生儿在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1~2h通过吞咽及由肛门上行方式建立菌群,刚开始菌群中兼性厌氧菌占较大优势,如大肠杆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等[1]。
这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消耗氧气,为肠腔创造一个高度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生长。
婴幼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此外,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可能与喂养方式也密切相关。
有研究证实婴幼儿尤其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其中主要是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主,2岁以后随着婴幼儿添加辅食种类的增加其肠道菌群接近成人。
肠道菌群中各种细菌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一种生态平衡。
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正常菌群的种类及数量发生改变,即出现肠道菌群失调[2]。
临床已经观察到,随着腹泻时间延长和病情加重,肠道有益菌群下降更加显著,明显肠道菌群失调者腹泻病程较长且病情较严重。
2 菌群失调诱发因素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包括使用抗菌药物、腹泻病,长期禁食、肠梗阻、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和营养不良等。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肠道菌群脆弱不稳定,易受生活环境、喂养因素、抗菌药物治疗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影响,导致菌群失调,益生菌能抵抗外来病原菌的侵入,并能夠通过与免疫系统和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强肠道对感染因子的防御能力。
微生态制剂以及在儿科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以及在儿科的应用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生命科学。
微生态制剂室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可以调节微生态平衡[1],维持机体内菌群的种类及数量的正常分布,起到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微生态学上的应用,微生态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对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微生态制剂品种越来越多,特别是儿科。
下面就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儿科的应用做一综述。
1 来源、分类及药理作用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其促进物微生态制剂质制备而成,具有维持或调整微生物平衡、防治疾病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微生态制剂。
其药理作用机理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态在数量上或种类上恢复其生态平衡。
依据菌株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分为原籍菌制剂、共生菌制剂和真菌制剂。
原籍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
共生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人体原籍菌有共生作用,促进原籍菌的生长与繁殖或直接发挥作用。
真菌制剂为布拉酵母菌,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2 儿科应用2.1 腹泻病的治疗和预防2.1.1 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急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种益生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有确切疗效,可有效治疗轮状病毒导致的水样泄,在疾病的早期使用效果更明显。
细菌性腹泻存在厌氧菌减少,肠杆菌增加等菌群紊乱,临床报道细菌性痢疾患儿辅助应用益生菌能够缩短病程。
2.1.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近年来儿科临床应用抗生素十分广泛,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严重。
国外有报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达5%~39%,门诊儿童患者该病的发病率6.2%。
儿科肺炎使用抗生素后腹泻的发生率50%。
AAD是指临床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导致患者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或优势菌群的更替发生的腹泻。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03-26T09:53:07.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杨爱卿[导读] 益生菌是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杨爱卿(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 032300)【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68-01【摘要】目的了解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方法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儿科,可治疗多种疾病,维持内环境稳定,控制菌群失调。
结论微生态制剂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应用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所制成的制剂,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善健康状态[1]。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其来重建人体尤其是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内环境的稳定,控制菌群失调及治疗与菌群易位相关的多种胃肠道疾病。
不同品种的微生态活菌制剂作用机制大致相似。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物在数量上或种类上恢复。
我科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大类1.1 益生菌是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
1.2 益生元是指一种不被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它能够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肠内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到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
因而益生元对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有很重要的作用。
1.3 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制成的复合制剂,又称为合生素。
其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著持久。
2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2.1 活菌制剂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整肠生 (地衣芽孢杆菌);培菲康(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贝飞达(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 受抗 生素治疗后 一段 时问 内出现腹 泻 , 不能 以任何 明确 且 病 因解 释时 , 均应 考虑 A D。轻度 A D不用 特殊治疗 , A A 只要 停 用抗 生素 , 当对症 治疗 , 适 多能 自行恢 复 。对不能停 止使用 抗 生素而出现的 A D患者 , A 给予保 护肠道黏膜 和适 当补 充益 生 菌制剂。应用益生 菌 的作 用是改 善肠 道菌 群的组成 , 拮抗 肠道致病菌 , 阻止 由病原 体引起 的上皮 细胞 支架 和紧密 连接 蛋 白的破坏 , 提高 黏膜屏 障功能 J达到恢 复。 , 2 2 预防和治疗过敏 性疾病 : 敏性疾病 是儿科 常见 疾病 。 . 过 循证 医学资料倾 向于环境 因素的重要 性 ,卫 生假说 ” “ 认为 , 儿 童在生命早期 缺 乏微 生 物接 触是 导致 过 敏性疾 病 的 主要原 因 。流行病学调 查资 料和实验 室研究 结果 均认 为 , 童生命 儿
短 。 既 可 呈 非 感 染 性 腹 泻 表 现 , 可 以呈 感 染 性 腹 泻 表 现 , 也 甚
感染性腹泻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的预防和治疗 , 尤其是 抗生素
相关性 腹泻疗效显著 ; 可预 防和治 疗过敏性疾 病 , 还用 于过敏
性 疾 病 的初 级 预 防 , 生 后 给 予 益 生 菌 , 降 低 6个 月 婴 儿 过 出 可
综合征 (B ) 肝脏疾 病高胆 红素血 症 、  ̄ L 食下 面就微 生 IS 、 tJ厌 J 态 制剂及其 在儿科 的应用做一综述 。
1 来 源 与 分 类
微生物制剂是 根据微 生态 学原 理 , 利用对 宿 主有 益 的正 常微生物或其促进 物微生 态制 剂质 制备 而成 , 具有维 持或 调 整微生物平衡 、 防治疾病 和增进 宿 主健康 的作用 。益生菌 是 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 的微生态制剂 。依 据菌 株的来源和作 用 机制 , 可分为原籍菌 制剂 、 共生菌制 剂和真菌制剂 。原籍 菌制
失调或优势菌群 的更替 发生的腹泻 。肠道微生 态是机体最 重 要的微生态系统 。肠道正常菌群失 调不仅影 响肠 道黏膜消 化、 吸收 和分 泌功能 , 而且还会导致肠 道菌群移位 以及肠道 内 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伪膜性结肠炎 是 A D最严 重的表 现 , A 病 死率可达 1% 一2 % 。A D临床表现可 轻可重 , 1 5 A 病情 可长可
菌、 枯草杆菌等 。真菌制剂为布拉 酵母 菌 , 其独 特的作用机 有
早期接触微生物后 , 通过修饰免疫反应促 进其对过 敏原耐受 , 而益生菌在此方 面发挥重 要作 用 , 免疫 系统 的成熟起 促进 对 作用, 是形成 口服 耐受 的先决 条件 。Brs n研 究发 现 , j t k6 过敏 性 疾病 患儿和健康儿 肠道 菌群结 构不 同 , 源 自妊娠末 期母 这 亲 阴道的菌群构成 、 生后 1周 内婴儿肠道 菌群构成 。 回顾 性 资料证 明益生 菌治 疗对 机体 有益且 安 全。K lo k 等 进 ai i lma
腹 泻 ( nii i—asca ddare , A 的 发 生 率 达 5 ~ at o c soie ir a A D) bt t h %
39% [1, 门诊儿 童患 者该 病 的发生 率 5
62 [ 。儿科 肺 炎使 .% 6 1
用抗生素后腹泻 的发 生率 5 % 1 0 。
A D是指临床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导致患者肠道正常 菌群 A
敏性疾 病的 发病 率 。而 使用 益生 菌 治疗 哮 喘 的研究 正 在进 行 。抚触联合微 生态 制剂 可治疗早 产儿 喂养 不耐受 、 治疗 新
生 儿 坏 死性 小 肠 结 肠 炎 ( E 、 能 性 胃肠 道 疾 病 、肠 易 激 N C) 功
至可表 现为严重结肠炎 。任何患儿在接 受抗生素治 疗期间或
剂所 使用的菌株来源 于人 体肠道 原籍 菌群 , 以直接 补充原 可
籍菌 , 如双歧杆 菌 、 乳杆 菌 、 链球 菌等 。共 生菌 制剂所 使用 粪
的菌株来 源于人体肠道以外 , 与人 体原籍菌 有共 生作用 , 促进 原籍 菌的生 长 与繁 殖或 直接 发挥 作用 , 芽孢 杆菌 、 酸梭 如 酪
吉 林 医 学 2 1 7月 第 3 0 2年 3卷第 2 0期
・
43 83 ・
・
综 述 ・
微 生态 制剂 及 其在 儿 科 的应 用
高风霞 ( 天津市塘沽 区妇幼保健 院 , 天津 30 5 ) 0 4 0
[ 关键词 ] 微生 态制剂 ; 儿科疾病 ; 应用 微 生态 学是 一 门新 兴 的生命科 学分 支 , 是研究 正 常菌群 与其宿主 相互 依 赖 、 相互 制 约 关 系 的生 命 科 学 。在 我 国从
的原因之一பைடு நூலகம், 多种益生菌对轮状 病毒性肠 炎有确切疗效 , 可有
效治疗轮状病毒 导致 的水 样泄 , 在疾 病 的早 期使 用效果 更 明
显 】 。细菌性腹泻存在厌氧菌减少 , 肠杆 菌增加等菌群紊 乱 ,
临床报道细菌性 痢疾 患儿 辅助应用益生菌能够缩短病程 。 2 1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 近年来儿科临床抗生 素使用十分 广泛 , 滥用抗 生素 现象 非常严重 。国外有 报道抗 生素相 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