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基础

合集下载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目录
•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腹部脏器的CT影像 • 常见腹部疾病的CT影像表现 • 腹部CT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01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腹部CT影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腹部CT影像是指通过CT(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扫描, 获取的图像信息。
胰腺常见病变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会呈现相应的密度和形 态变化。
胰腺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胰腺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 的性质。
肠道的CT影像
肠道CT影像特点
肠道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弯曲、管腔较大的器官,其内容物对密 度有一定影响。正常肠道的轮廓清晰,管壁光滑。
肠道常见病变
类似病变的鉴别
一些病变在影像上可能表现相似,如胰腺癌与胰腺炎,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设备与参数的影响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对影像 解读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影像时需要注意设备与参数 的差异。
05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 值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要性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 器的形态、位置及病变情况,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影像的扫描范围
01
02
03
上腹部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等器官。
下腹部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等器官。
全腹部
包括整个腹部的所有器官。
腹部CT影像的成像原理
X射线
CT设备利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多 层扫描,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临床医学腹部疾病CT诊断知识分享

临床医学腹部疾病CT诊断知识分享

➢2、肾 肾位于腹膜后间隙,肾周有大 量脂肪组织。
CT示:平扫肾实质密度均匀一致, CT值为40—50Hu,不能分辨肾皮质 和髓质,增强扫描肾实质密度明显升 高。
正常肾上腺CT解剖
正常肾上腺CT解剖
正常肾脏CT解剖
正常肾脏CT解剖
正常肾脏CT解剖
四、常见肝脏疾病的CT表现
(一)肝血管瘤
肝多发转移瘤 增强静脉期
(四)肝脓肿
➢肝脓肿为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一种为细菌性肝脓肿,因外伤或细菌经血行 感染,如大肠杆菌,细菌通过肝动脉到达肝 脏,还可来自胆道感染到达肝脏形成脓肿。
➢另一种为阿米巴肝脓肿,为阿米巴原虫的感 染,脓肿壁较厚,脓肿中央有脓液,并可产 生气体,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正常肝脏CT解剖
正常肝脏CT解剖
正常肝脏CT解剖
正常肝脏CT解剖
(二)正常胆道CT解剖
➢ 1、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 2、胆囊:胆囊的形状及位置变异较大, CT扫描示胆囊位于肝右叶和左叶内侧段 之间肝门下的胆囊窝内,胆囊腔CT值约 0—20Hu,胆囊壁厚薄均匀一致,正常 厚度为1—2mm,>3.5mm可疑为异常, >5mm则为病理性增厚。
正常胆道CT解剖
正常胆道CT解剖
(三)正常胰腺CT解剖
➢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为凸面向 前的条带状结构。
➢CT上胰腺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4555Hu。老年人胰腺密度可稍不均匀,边 缘亦可呈波浪状。
➢胰腺的大小对诊断胰腺有无病变有重要 意义。Haertel等认为,胰头部最大径为 3.0cm,体部为2.5cm,尾部为2.0cm, 可用于初步评估。
★CT表现:
➢①肝脏各叶比例失调。
➢②肝脏密度减低,(腹部脏器中肝脏的 CT值最高,若低于脾脏密度则认为肝 脏密度减低)。

轻松学习腹部CT诊断

轻松学习腹部CT诊断

优势:无创、无痛、准确率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用:帮助医生诊断腹部疾病, 如肿瘤、炎症、结石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为 医生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腹部CT诊断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腹部疼痛、腹部肿块、腹部创伤等 禁忌症:孕妇、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等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 诊断结果:根据CT图像判断病变部位、性质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腹部CT诊断的优缺点
优点:无创、无痛、无副作用,可重复检查 缺点:辐射剂量相对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 优点: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有助于诊断疾病 缺点:对于某些疾病,如胃肠道疾病,CT诊断的准确性不如内镜检查或超声检查
03
腹部CT诊断的基本知识
腹部CT检查的原理和流程
原理: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横断面图像 流程:患者平躺,扫描仪移动,采集数据,图像重建,诊断分析 优点:无创、无痛、快速、准确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去除金属物品,配合医生指令
轻松学习腹部CT诊断
XX,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腹部CT诊断概述
03
腹部CT诊断的基本知识
04
腹部常见疾病的CT诊断
05
腹部CT诊断的技巧和方法
腹部CT诊断的临床应用和价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腹部CT诊断概述
腹部CT诊断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通过CT扫描技术对腹部进 行诊断,获取腹部内部结构的详 细信息
技术进步:不断提高CT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 应用拓展:在更多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断 联合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相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

腹部CT应用入门

腹部CT应用入门
术后评估
对于胆道手术后的患者,CT检查可评估手术效果,观察术区情况,发现可能的并发症如胆漏、积液等 。同时可了解肝脏及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05
胰腺疾病CT诊断与鉴别
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诊断要点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轮廓模糊,胰周脂肪层消失,可伴有胰外积液和坏死感染征象。增强扫描 可见胰腺均匀强化或坏死区不强化。
发展历程
CT技术自1972年问世以来,经历了五代变革。从第 一代到第五代,CT技术在扫描时间、图像质量、伪影 消除、扫描范围、射线剂量、重建算法等方面都不断 取得进步。
腹部CT检查目的和意义
检查目的
腹部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腹腔脏器有无感染性疾病,如炎症、结核、脓肿 等;有无占位性病变,如良、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有无畸形、结石、梗 阻、穿孔、积液等。
腹腔内游离气体、肠壁水肿增厚、腹腔积液等。
胃肠道梗阻CT表现
肠管扩张积液、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血管增粗等。
处理措施
对于胃肠道穿孔患者,需及时行手术治疗;对于胃肠道梗阻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 疗或手术治疗。同时,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胆管癌
CT平扫可见肝内或肝外胆管扩张,肿 瘤呈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扫描 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可伴有肝内转移 或淋巴结肿大。
胆囊癌
CT表现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腔内结 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晚期可伴有肝脏直接侵犯和淋巴结转 移。
先天性胆道异常和术后评估
先天性胆道闭锁
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或闭塞,胆囊体积小或缺如。增强扫描可见肝门部纤维块影 。

腹部CT解读PPT课件

腹部CT解读PPT课件
观察病变特征
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边缘等信息,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CT图像,得出诊断结论。
常见腹部CT图像的解读要点
肝脏病变
观察肝脏大小、形态、边缘和密 度变化,注意鉴别肝囊肿、肝血
管瘤、肝癌等不同病变。
胰腺病变
观察胰腺形态、边缘和密度变化 ,注意鉴别胰腺炎、胰腺癌等不
肾脏的CT解读
肾脏的CT平扫
正常肾脏形态规则,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清晰可见。异常时, 可出现肾脏增大、缩小、形态不规则或肾实质密度不均。
肾脏的增强扫描
正常肾脏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皮质和髓质强化程度相近。 异常时,可出现不均匀强化或延迟强化。
肾脏的常见病变
肾结石、肾囊肿、肾癌等。
脾脏的CT解读
定期培训
医生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对腹部CT图像的 解读能力。
集体讨论
对于难以判断的病例,可以组织集体讨论,集思 广益,提高诊断准确性。
借助影像学软件
利用先进的影像学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有 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THANKS
图像质量
腹部CT图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扫描参数、设备性能等, 影响图像质量,给解读带来困难。
病变复杂性
腹部脏器众多,病变复杂多样,需 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才能准确判断。
辐射剂量
腹部CT扫描涉及多个层面和角度, 辐射剂量相对较大,需要注意控制 辐射剂量。
如何提高腹部CT解读的准确性
05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挑 战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
确定扫描范围
在解读腹部CT图像时 ,要明确扫描范围,避 免遗漏病变或误判。

上腹部CT 基础图解(内容详细)

上腹部CT 基础图解(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28
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壁稍厚。



静脉

腹主动脉 医学精制
29
胆囊
肠管

结 石
腹 水

慢性胆囊炎CT平扫示: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后壁见一类椭圆形高密度结石
脾 腹 水

医学精制
30
肠管
胆 囊
胰腺体、 尾部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膈脚
正常胰腺CT平扫

腹主 动脉
医学精制
31
下腔 静脉
肝右 叶
胰头
肠管
腹主 动脉
肾 正常胰腺CT平扫
医学精制
32
胆囊
肠管
胰体
胰尾
肝右 叶

脾静
下腔 静脉
脉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医学精制
33
下腔 静脉
肝右 叶
胰头 脾静 脉
腹主 动脉
肠管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医学精制
34
胰腺
胃 肝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肝左 叶
肝尾 叶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医学精制
13
门静脉 主干
肝左 叶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医学精制
14
肝右 叶
门静 脉

膈脚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医学精制

胸腹部CT基础课件

胸腹部CT基础课件

肝硬化
肝脏密度不均匀,血管网状扩 张,脾脏明显缩小,肝门区及 腹腔内有大量腹水。
CT肺癌的诊断
影像特点
肺内实性小结节,边缘不 规则、密度欠均质,并伴 有毛刺征及空泡征。
危险因素
吸烟、空气污染、家族史 等与肺癌发生相关性较高 的因素。
诊断流程
大片增强CT及PET-CT扫 描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确诊准确率高。
胸腹部CT基础课件
本课件介绍胸腹部CT的基础知识和图像解读。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将了解 到CT扫描的操作流程、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
CT扫描的操作流程
1
患者准备
2
告知患者禁食禁水时间,让患者更换
适合的服装,并协助患者安置在扫描
床上。
3
图像重建
4
将获取的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 生成最终的CT图像。
机器校正
骨骼CT影像的解释
正常骨骼
骨折
骨骼结构规整,骨皮质分界清 晰,微弱的骨小梁,密度均匀。
骨之间分离,骨质断裂,局部 膨胀,伴有出血及肿胀表现。
骨肿瘤
局部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 可见骨膜反应、波浪状骨质破 坏等表现。
CT扫描的临床应用
1 肿瘤检查
CT影像可以帮助发现、评估治疗和随访 肿瘤患者的疗效。
根据CT机器的类型进行参数设置和调 整,确保图像的正确采集和重建。
扫描操作
开始扫描并持续监测,确保图像质量 达到要求,同时防止辐射损伤。
肝脏CT影像表现
正常肝脏
肝脏密度均匀,肝门未见明显 阳性造影剂影。
肝转移瘤
在肝脏内发现多个境界清晰、 边缘呈结节状的异常密度影, 提示转移瘤可能性大。
肝脏囊肿
局灶低密度出现梭形水样影, 边缘光滑,界限清晰,部分有 壁钙化提示为囊肿。

腹部CT应用入门【培训学习】

腹部CT应用入门【培训学习】

脂肪组织
-700
肺组织
利用不同密度组织对X线吸收不同的原理 用X线束扫描、计算机处理后在断面上成像
黑影表示低密度区 白色表示高密度区
将水的密度定为0 密度下限定为-1000 密度越高CT值越高
-1000
精编课件
3
极低密度的肺组织(黑色) 左肾巨大囊肿(灰色)
高密度骨骼(白色)
不同密度组织(窗精位编课:件 50 窗宽:250)
精编课件
肝 十二指肠
胰腺 肠系膜上动脉
左肾静脉
左肾
22
肾 平扫
(窗位:50 窗宽:300)
双肾平面 增强扫描显示
双侧肾静脉 汇入下腔静脉
及从上方延续的 肠系膜动静脉
(窗位:50 窗宽:300)
肾 静脉期
精编课件
肝 左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腹主动脉 左肾静脉 右肾静脉
23
(窗位:50 窗宽:300)
4
CT的几个重要概念 3000
窗位(Window level) 图像的中心CT值。 窗宽(Window width) 图像的CT值范围。 调节窗位和窗宽
0
可得到适于显示不同器官的图像
精编课件
-1000
骨窗 中心CT值800
范围2000 适合显示骨密质
软组织窗 中心CT值50
范围250 适合显示内脏
脾增强扫描 动脉期
精编课件
肝(右叶) 胃 脾
腹主动脉 左肾 膈肌
肝(右叶) 胃
腹主动脉 脾动脉
脾 左2肾1
(窗位:50 窗宽:300)
约平胰腺下方 增强扫描
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 比腹腔干低1-2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表现



CT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边缘不规则的低密度病灶, 边界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与正常肝组织界线模糊,合并坏 死和囊变则密度更低,伴出血呈高密度改变。 CT增强扫描3期表现: 动脉期病变明显强化,呈不均匀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 边界较平扫清楚,也可见花边状改变及周围低密度环。 门静脉期病灶内对比剂浓度开始下降,正常肝开始强化, 门静脉晚期病灶密度降低,相对低于正常肝实质。 整体呈现 “快进快出” “游击战” 整体伴发改变:癌瘤处肝体积增大,轮廓隆凸,肝门变形 移位。临近器官受压侵润。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硬 化表现,门静脉瘤栓。
腹部影像诊断 CT基础
主要学习的内容
腹部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腹部脏器的断层解剖学基础
腹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CT)
分类:肝、胆、胰、脾、腹膜及腹
膜间隙、肾、肾上腺、输尿管、膀 胱、生殖
腹部影像学的临床应用


X线——空间分辨率高,造影检查有优势, 通常用于空腔脏器的造影检查(胃肠道) B超——实质脏器的基本检查,胆系疾患如 胆结石的首选检查方式 CT——密度分辨率高,对于实质性脏器病 变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并可以使用CT增 强对比技术进一步定性检查 MR——可三维成像观察,观察胆道、尿道 系统三维成像有优势,但价格较贵
肝脏常见疾病


脂肪肝 肝硬化 肝脓肿 肝内占位----肝囊肿 肝血管瘤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肝癌 肝转移瘤 胆管细胞癌 混合性肝癌
脂肪肝



脂肪肝为肝内脂类代谢异常,主要是甘油 三酯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导致肝细胞 脂肪变性。 主要原因有:①肥胖症肝内脂肪浸润。② 糖尿病。③酒精中毒。④肝炎、肝硬化。 ⑤药物性。⑥肝代谢性疾病。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及分布范围不同,分为 限局性和弥漫性两种。病理及临床病程为 可逆性
(一)正常CT片
肝脏:实质密度均匀,各叶 比例正常,轮廓光整。
胰腺:为横行长条状,密度 亦较均匀;在腹部中央区粗 条状软组织密度灶,为胰体 部,下腔V的前方,肠系膜 上 A,V的右则为胰头部,近 脾门处为胰尾部。
双肾:位于脊椎两旁,呈椭圆 形,周围实质密度均匀强化. 脾:密度均匀,位于左上腹 部,胰腺后方可见由左侧 (脾门)向右走行的显著增 强的粗条状影为脾V。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密度 均匀。较大血管瘤者中心常伴有低密度区 (纤维化、血栓)或高密度区(钙化)。 增强扫描早期,30~60秒 ,血管瘤边缘显著 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 。 增强扫描中期,2分钟后,可见增强范围逐 渐向中心扩展,密度逐渐减低, 增强扫描后期,与肝密度相同 整体呈现:“快进慢出” “早出晚归” “农村包围城市”
胆囊正常CT表现



正常胆囊在平扫CT上为低密度、卵圆形, 横断面约4cm×5cm,胆汁密度均匀,CT 值略高于水,胆囊壁厚度不超过2~3mm, 均匀一致。 正常肝内胆管和左右肝管可不显示 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区环状影,位于门静脉 右前。 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的环状影,位 于下腔静脉前方,约1/3可显示,其直径不 超过10mm 增强CT可使胆道系统显示的更清楚。
胆道系统
胆囊常见疾病




胆囊炎----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胆石症----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系肿瘤----良性 恶性---胆囊癌
急性胆囊炎


起病主因为胆囊管梗阻、胆汁滞留 70%合并存在胆结石 基本病理改变为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 胞变性、坏死、脱落,囊壁可见不同程度 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渗出物覆盖。胆囊 呈刺激性扩张 常见40岁妇女,持续性右腹痛,阵发加剧, 反射至右肩部、右肩胛骨下角区,体温升 高,多不伴或伴轻度黄疸
肝血管瘤

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高龄女性多见。 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极少为毛细血管瘤 及血管内皮瘤。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 多见于肝右叶后段。

病理改变为肿瘤外可见结缔组织被膜,与 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其内由充满血液的 血管囊腔构成,囊腔间有纤维性间隔,囊 腔壁衬以扁平内皮细胞。肿瘤可发生纤维 化、钙化及血栓形成。


(食道、胃底、脾门附近“蚯蚓状”静脉曲 张)
肝脓肿

是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前者主 要继发于胆道、腹腔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而后者常继 发于肠道阿米巴病。 肝脓肿病理改变为三层结构,中心为组织液化坏死区域, 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形成的半液体残渣。坏 死区域周围为中间层,由胶原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外 围为向正常肝组织移行区域,为伴有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 的肉芽层。
肝脏CT检查的目的
肝脏CT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
②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以及与周围邻近 组织器官的关系 ③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其它病变,如门静脉高 压的原因及程度。
肝脏的正常CT平扫表现
1、肝大小、形态、轮廓
2 、肝实质:密度均匀, CT 值 40-70Hu ,正常应高于 上腹部其它脏器如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 肝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 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4、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5、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肝血管瘤
平扫 增强(早期) 增强(晚期) 延迟
平扫:右肝叶后段可见一约 5cm×5cm 大小低密度病灶,与周围肝组织 分界尚清楚。 增强扫描:增强早期,可见上述病灶边缘呈点状、团絮状密度增高,增 强后期密度增高强化影逐渐向病变中心区延伸,病灶低密度区逐渐变小。 延迟扫描,病灶区强化影与肝脏呈等密度改变。 诊断为右肝前叶血管瘤。
原发性肝细胞癌

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70%继发于肝炎,肝 硬变,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根据病理分为三型: 1.巨块型:肿瘤直径≥5cm,占肝癌总数的半数以上, 瘤内可有出血坏死,有些可见到肿瘤周边的假包膜。 2.结节型:肿瘤直径<5cm,单发或多发,分布在肝内 的结节状肿块。 3.弥漫型:较少见,肝内弥漫分布小结节病变。 临床症状呈多样性,早期无明显症状,一般症状有消 瘦、无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后期有肝大及肝脏肿块。 黄疸为晚期症状。化验检查AFP常升高,阳性率>70%。
肝囊肿


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及多囊肝,单纯性肝囊 肿可单发、多发;多囊肝常合并肾、胰等 其他脏器囊肿。囊肿多数内衬立方上皮细 胞,外被以纤维组织包膜。囊肿可大可小, 大小相差很大 临床一般无症状,多于体检B超时偶然发 现。本病具有女性多、高龄者多倾向
肝囊肿CT表低密度区,境界清晰,密 度均匀一致,CT值接近水,多为0-20Hu, 囊壁菲薄而不易显示。 (2)增强扫描后无强化,囊肿更清晰。 (3)多囊肝与多发肝囊肿的区别:数目 数得清与数不清,是否合并其他脏器囊肿
脂肪肝的CT表现
1、平扫:形态饱满,密度低于脾脏,血 管影显示清楚 2、增强: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 3、局灶性:肝内不规则或扇形分布的密 度减低区,无占位,血管走行正常 4、弥漫性:肝内实质密度普遍降低, CT值低于正常10HU以上
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以肝内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 的慢性肝病,肝实质细胞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坏死, 继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代偿性结节状再 生,正常肝小叶结构被取代。至晚期肝脏则呈现 硬化、萎缩,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门静脉梗阻 及高压为主要表现。
主要原因分为:肝炎、酒精中毒、慢性胆道梗阻、 心功能不全、药物中毒、寄生虫等,还有一些原 因不明。

(中晚期)肝硬化的CT表现

形态改变:肝普遍萎缩、肝叶比例失调、 肝裂增宽、肝表面凹凸不整。
密度改变:肝硬化再生结节为相对较高密 度;合并脂肪变性时,肝脏密度可减低 继发门静脉高压改变:门脉扩张变形、 脾大、腹水、 侧支循环形成
急性胆囊炎CT表现

平扫:①、胆囊增大,横径大于4.5cm ②、胆囊壁厚,大于3mm,边缘模糊, 周围环状水肿带 ③、胆囊穿孔形成脓肿,正常胆囊周 围脂肪间隙消失,出现局限性低密度区 ④、常合并胆囊结石

增强:粘膜层由于炎症充血而增强,呈线 条状致密影,浆膜层由于水肿,呈低密度 带环绕胆囊壁,即“晕区”
慢性胆囊炎

可由急性胆囊炎演变而成,也可以为原发 的慢性炎症
基本病理为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呈弥漫性 增厚,肌层萎缩,可伴有钙化,囊腔变小, 收缩机能减退 多为老年病人,症状为不典型消化功能减 退、间歇痛、腹胀


慢性胆囊炎CT表现


平扫: ①、胆囊缩小 ②、胆囊壁增厚 ③、胆囊壁钙化(形成所谓“瓷胆囊” ) ④、常合并胆囊结石 增强扫描: 胆囊壁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而强化不明显
左肝 胃

右肝
降主动脉
肝门区门静脉
下 腔 静 脉

胰腺
胆囊
下腔静脉
门静脉
十二指肠
胆囊
腹 腔 干

十 二 指 肠
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会合为门静脉
双肾
肠系膜上动脉
胰尾
十二指肠水平部
左肾静脉汇入下腔
肝脏的正常CT增强表现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 20~25秒,肝内动脉明显强化,肝实质无或 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 65~75秒,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肝 实质开始强化 延迟期(门静脉晚期、肝实质期、平衡期),180秒以 上,门静脉和肝静脉内对比剂浓度迅速下降,肝实质 达到强化的峰值,此时静脉血管的密度与肝实质相当 或低于后者。 正常肝内胆管分支细小,平扫增强都不易显示
腹部CT平扫检查
(一)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