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鉴别
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别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烯烃和炔烃 CC +B r2
B r CCB r
2.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烯烃和炔烃
C H 3 C H 2 C HC H 2 H K 2 O M ,n O O H 4
O HO HH K 2 O M , n O O H 4
O + H C O O H
O H 进 一 步 氧 化
壹
贰
C O 2 + H 2 O
01
O H+3B r2
B r
O H+3H B r
B r
白
02
对亚硝基苯酚与苯酚的缩 合反应鉴别亚硝酸盐
对亚硝基苯酚在浓硫酸中可与苯酚缩合,形成绿色的靛酚硫酸氢盐。此反应液用水稀 释,则可变成红色,再加入氢氧化钠,又转变成深蓝色。这一系列的颜色变化反应可 以用来鉴别亚硝酸盐(先与苯酚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反应如下:
15.兴斯堡反应区别一、二、三级胺
一级胺、二级胺、三级胺与磺酰氯的反应称为Hinsberg (兴斯堡) 反应。Hinsberg 反应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苯磺酰氯与一级胺反应产生的磺酰胺,氮上还有一个氢,因受磺酰基影 响,具有弱酸性,可以溶于碱成盐;
1o胺 + 磺酰氯
H3C
SO2Cl +
NaOH H3C
因此可以根据卤化银沉淀的颜色和它们生成的快慢来鉴别卤代烃。
6.酰氯检验醇
O RC C l+R O H
O RC O R
酰氯与醇反应能生成有香味的酯。根据反应中是 否有水果香味逸出可鉴别醇类化合物。
7.卢卡斯试剂检验一、二、三级醇
六碳原子以下的各级醇均溶于卢卡斯试剂,但生成物氯代
Z n C l 烷不溶于卢卡斯试剂,故根据体系出现混浊或分层可判别
鉴别醇和醚的化学方法

鉴别醇和醚的化学方法
鉴别醇和醚的常用化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酸碱反应法:将待鉴别化合物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若产生气泡,则表明化合物中含有醇;若无反应,则可能为醚。
2. Lucas试剂法:向待鉴别化合物中加入Lucas试剂(浓盐酸和氯化亚铁的混合物),加热后若形成浑浊的混合物,则表明化合物中含有1、2或3度醇;若产生无色液体,则表明化合物为醚。
3. 碘液试验法:向待鉴别化合物中加入碘液(碘化钠溶液),若产生黄色颜色,则表明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醇;若无反应,则可能为醚。
4. 嗅觉法:由于醇具有刺鼻的气味,而醚则无气味或轻微芳香味,因此可以通过嗅觉进行初步区分。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时应注意条件的选择和控制,方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同时,这些方法虽然可以用来进行初步的区分,但不能确定化合物的具体结构和成分等信息,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常见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不同的化合物进行鉴别和分离。
本文将介绍常见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I. 鉴别常见离子的方法1. 鉴别阳离子(1)阳离子铁(Fe3+):加入氨水后溶液呈深红色。
(2)阳离子铜(Cu2+):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呈深蓝色。
(3)阳离子银(Ag+):加入氯化物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2. 鉴别阴离子(1)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加入酸后产生气泡。
(2)阴离子硫酸根离子(SO4^2-):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3)阴离子氯离子(Cl^-):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II. 分离常见化合物的方法1. 晶体分离法(1)卤素的分离:将混合物加入水中,使其溶解。
然后加入氯化钾,卤素溶解度较小,会生成沉淀而分离出来。
2. 蒸馏法(1)液体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分离。
(2)汽包分离法:利用汽包的作用,将气化液体与非气化液体分离。
3. 结晶法(1)溶液结晶:将溶液浓缩至饱和,冷却后结晶分离。
(2)蒸发结晶:将溶液加热蒸发,溶质浓缩至饱和后冷却结晶。
4. 离心法(1)离心过滤:利用不同化合物粒子的沉降速度差异,通过离心作用将固体与液体分离。
(2)离心离析:利用不同化合物的密度差异,通过离心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5. 萃取法(1)液液萃取: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分配行为,将化合物从一个相中转移到另一个相中,实现分离。
6. 色谱法(1)气相色谱法:根据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吸附的差异,进行分离。
以上介绍了常见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通过对离子的鉴别和化合物的分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为化学实验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鉴别和分离。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烯烃和炔烃烯烃分子中含C=C 双键,炔烃分子中含C ≡C 叁键。
二者均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红棕色消失,因此可以来鉴别烯烃或炔烃。
C H 2=C H 2 + B r 2C HC H + B r 2C H 2B rC H 2Br C H B r 2C H Br 2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烯烃和炔烃烯烃分子中含C=C 双键,炔烃分子中含C ≡C 叁键。
当二者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时,不饱和键被破坏,同时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褐色的二氧化锰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来鉴别烯烃或炔烃。
RCH =CH R' + H 2O + KM nO 4RCO O K + R'CO O K + M nO 2硝酸银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银沉淀。
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铜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铜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铜沉淀。
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杜伦试剂鉴别醛和酮土伦试剂是银氨离子(硝酸银的氢氧化铵溶液),它与醛反应时,醛被氧化成酸,银离子被还原成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由此称该反应为银镜反应。
土伦试剂与酮不发生上述反应,所以此实验可区别醛和酮。
RCHO + 2Ag(NH 3)2+OH -RCOONH 4 + 3NH 3 + 2Ag + H 2O2,4-二硝基苯肼检验醛和酮2,4-二硝基苯肼能与醛、酮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并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沉淀。
利用此实验可以鉴定醛或酮。
C=O R (H)RNHNNO 2O 2NH 2NHN NO 2O 2N+C R(H)R+ H 2O菲林溶液鉴别脂肪醛菲林溶液是碱性铜络离子的溶液。
该铜络离子能与脂肪醛反应,反应时,Cu++络离子被还原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蓝色消失,醛被氧化成酸。
菲林溶液与芳香醛和简单酮(α-羟基酮和α-酮醛例外)不能发生上述反应,因此,利用菲林溶液可以区分脂肪醛和芳香醛,也可以区分脂肪醛和酮。
化合物鉴定前需要注意什么

化合物鉴定前需要注意什么
化合物鉴定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样品的收集和保存:应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避免可能的污染,同时应选择适当的保存条件,防止样品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2. 样品的纯度和含量:先进行初步的纯度和含量分析,确保分析的样品足够纯净,并且含量在可控范围内。
3. 鉴别试验:进行常见的鉴别试验,如溶解性、溶液的酸碱性、沉淀形成等,以初步确定化合物的性质。
4. 物理性质测定:测定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通过与已知化合物进行对比,初步判断其可能的结构。
5. 光谱分析:使用各种光谱技术,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获取化合物的光谱图谱,并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光谱进行比对,以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6. 质谱分析:使用质谱技术,通过测定化合物分子的质荷比和相对分子质量等信息,鉴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7. 熔融点测定:测定纯净化合物的熔点,并与已知化合物的熔点进行比对,确
定化合物的可能性。
8. 活化试验:进行化学反应,观察化合物的反应性质和产物的形成情况,以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的性质。
9. 对照实验:将分析结果与已知化合物进行对照,尽可能地进行充分比对和验证,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10. 结果的分析和解读:根据以上各项分析结果,综合判断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并撰写鉴定报告,将结果进行科学、准确地解读。
positively identified 化合物鉴别 -回复

positively identified 化合物鉴别-回复主题:化合物鉴别的重要性及一步一步进行化合物鉴别的方法导言:化合物鉴别是化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化合物鉴别的重要性,并提供一步一步的方法来进行化合物鉴别。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们将能够准确而迅速地鉴别出不同化合物。
第一步:外观观察化合物的外观观察通常是最直观的鉴别方法。
首先,注意样品的颜色、形状和纯度。
然后,可以通过观察溶解度来初步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溶解度的大小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其极性或离子特性的线索。
第二步:物理性质测定物理性质测定是进一步鉴别化合物的重要步骤。
其中一种常用的物理性质测定是测量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
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可以通过与已知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其可能的身份。
此外,测定密度和折光率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化合物特性的信息。
第三步:官能团分析官能团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学鉴别方法,通过对化合物中特定官能团的检测来确定其可能的结构。
例如,通过进行酮、醇、醚、羧酸等官能团的化学试验,我们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化合物。
第四步: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现代化学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键合和功能基团的信息。
第五步:化合物鉴定根据前面的步骤所得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尝试将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进行对比以最终确定其身份。
这可能包括参考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官能团以及光谱数据。
如果确切的鉴定困难,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确认性试验或寻求专家的意见。
结论:化合物鉴别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结构。
通过外观观察、物理性质测定、官能团分析、光谱分析和化合物鉴定等步骤,我们可以相对准确地鉴别出不同的化合物。
这些鉴别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并扩展我们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高中化学化合物的鉴别方法1.醇类:(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赶忙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2.烯烃、二烯、炔烃:(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3.含有炔氢的炔烃:(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4.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5.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显现沉淀。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有机物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有机物一、双键和三键化合物的检验1.取样,滴加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颜色褪色,说明含有双键或三键。
2.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沉淀,说明含有卤素原子。
二、羟基和羧基的检验1.取样,滴加石蕊试纸,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羧基。
2.取样,滴加酚酞试纸,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羟基。
三、醛基的检验1.方法一:取样,滴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若产生光亮的银镜,说明含有醛基。
2.方法二:取样,滴加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醛基。
四、酮基的检验1.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若产生气泡,说明含有酮基。
五、胺基的检验1.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呈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
六、糖类化合物的检验1.取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滴加碘液,若变蓝色,说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若不变色,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2.取样,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性糖。
七、苯环及其衍生物的检验1.取样,滴加溴水,若溶液颜色褪去,说明含有苯环。
2.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硝基。
八、醇和醚的检验1.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若产生气泡,说明含有醇基。
2.取样,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颜色褪色,说明含有醚基。
九、酸的检验1.取样,滴加石蕊试纸,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酸性官能团。
十、酮和酯的检验1.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若产生气泡,说明含有酮或酯基。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有机物。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并观察反应现象。
希望这些方法能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
1烷烃与烯烃,炔烃的鉴别方法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烃的含氧衍生物均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只是快慢不同)
2烷烃和芳香烃就不好说了,但芳香烃里,甲苯,二甲苯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就不行
3另外,醇的话,显中性
4酚:常温下酚可以被氧气氧化呈粉红色,而且苯酚还可以和氯化铁反应显紫色
5可利用溴水区分醛糖与酮糖
6醚在避光的情况下与氯或溴反应,可生成氯代醚或溴代醚。
醚在光助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过氧化合物。
7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具体颜色不同反应类型较多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
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二.例题解析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烷、1-丁炔、2-丁炔。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中,丁烷为饱和烃,1-丁炔和2-丁炔为不饱和烃,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1-丁炔具有炔氢而2-丁炔没有,可用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鉴别。
因此,上面一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为:
例2.用化学方法鉴别氯苄、1-氯丙烷和2-氯丙烷。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卤代烃,是同一类化合物,都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但由于三种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分别为苄基、二级、一级卤代烃,它们在反应中的活性不同,因此,可根据其反应速度进行鉴别。
上面一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为:
例3.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正丙醇、异丙醇、苯酚
分析:上面一组化合物中有醛、酮、醇、酚四类,醛和酮都是羰基化合物,因此,首先用鉴别羰基化合物的试剂将醛酮与醇酚区别,然后用托伦试剂区别醛与酮,用斐林试剂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用碘仿反应鉴别甲基酮;用三氯化铁的颜色反应区别酚与醇,用碘仿反应鉴别可氧化成甲基酮的醇。
鉴别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化合物各取少量分别放在7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2,4-二硝基苯肼试剂,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羰基化合物,即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无沉淀生成的是醇与酚。
(2)将4种羰基化合物各取少量分别放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托伦试剂(氢氧化银的氨溶液),在水浴上加热,有银镜生成的为醛,即苯甲醛和丙醛,无银镜生成的是2-戊酮和3-戊酮。
(3)将2种醛各取少量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斐林试剂(酒石酸钾钠、硫酸酮、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有红色沉淀生成的为丙醛,无沉淀生成的是苯甲醛。
(4)将2种酮各取少量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2-戊酮,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3-戊酮。
(5)将3种醇和酚各取少量分别放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出现兰紫色的为苯酚,无兰紫色的是醇。
(6)将2种醇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异丙醇,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