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美学思想的环境设计_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环境规划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儒家文化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儒家文化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儒家文化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儒家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更是维系中华人民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精神支柱。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便成为了汉民族进行族群识别、塑造民族意识的思想基础,并以其强大的包容力和渗透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不同地域少数民族的审美标准、价值追求和伦理观念,而建筑物这一作为物质实在的文化载体,则担当起了记录和展现各民族文化心理转变、文化融合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的重任。

我国酒店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在酒店的装饰设计方面来说,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思想,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重视对人格的塑造,主张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儒家文化在酒店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对此,本文对儒家文化在酒店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儒家文化;装饰设计;运用分析1 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思想儒家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更是维系中华人民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精神支柱。

儒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他提出了“仁”,倡导“礼”。

儒学的产生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虽然儒学在当时已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占据主导地位,与其他诸子如道、墨、法家居于平等地位。

孟子将孔子的“仁”进行了更深入的发展,反对苛政,与百姓的联系更为密切。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儒家思想是国家的哲学基础,结束其他思想体系。

他的思想宗旨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汉代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而上学盛行。

唐代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用儒家的命运理论和封建教派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从宋代到明代的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又一个高峰期,主要观点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

儒家文化本质是基于“仁”和“礼”。

仁,就是爱人,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

曲阜孔子儒家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分析

曲阜孔子儒家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分析

曲阜孔子儒家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现代城市公园建设的也呈现多样化,孔子儒家文化公园秉承"传承文化、教育后人"的景观规划开发理念,力争打造全国最吸引人的孔子儒家文化公园。

中国文化经过5000多年的流传,其中儒家学派的思想最为普及。

曲阜更是被评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孔子的故乡,曲阜肩负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景观;铺装;以人为本一、曲阜孔子儒家文化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及灵感(一)设计的原则1、文化传承教育为主。

游人休闲娱乐为辅,在分区设计中,以可持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主线之中。

无论是植被选取还是在建筑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都时刻牢记园区建设主要的目的--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

2、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文化公园的建设设计中不仅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如饮食,方便、休息等,同时也考虑到游客的感官体验,比如湿地公园的园区的色彩选择、随处可见的休闲座椅等。

在达到宣传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保证游客游玩在湿地公园体验到来自自然、人文的关怀。

(二)设计的灵感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方”与“圆”的解读。

在中国传统儒家学派中对“方圆”的理解为:方是规矩的象征,是做人的根本,而圆是融通的处世之道。

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

以“方圆”为设计灵感,不仅突出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同时也能时刻提醒进园游客为人处世之道。

三、孔子儒家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分区和色彩意境(一)配套的功能分区与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文化公园建设于山东省孔子故里曲阜市,周边交通便利,位置良好。

1、中心广场,中心广场的设立主要目的是供文化公园举办大型的活动仪式所用,如成人礼,祭祀活动等。

中心广场设计为圆形,与整个园区方形设计正好突出中国传统“方圆”的设计理念。

中心广场的地面铺设采用“环状”方式,有人漫步其中感受不到地砖的呆板、冰冷质感。

同时考虑到整个广场面积较大,难免给人无生机的错觉,所以在圆形广场周围种植适当的树木与一些绿色植被,树木的种植不仅能够给广场平添些生机,同时在物理学角度上也能够降低园区的热岛效应。

基于儒家美学思想的环境设计_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环境规划设计为例

基于儒家美学思想的环境设计_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环境规划设计为例

10中国园林/Vol.15,No.66/1999(6)“从设计对象中发掘建筑的文化内涵,并加以时代的创造,丰富建筑艺术的表现力,这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吴良镛1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设计任务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在曲阜兴建孔子研究院,是国际国内儒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必将对研究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精华,促进世界现代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l996年4月,我接受曲阜市人民政府的委托,主持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工作。

孔子研究院座落于曲阜城万仞宫墙南约800m处大成路的西侧,南临小沂河公园,与东侧的论语碑苑结合在一起,构成与孔庙南北对应的城市格局。

研究院占地9.5hm2,建筑面积36000m2;其中一期工程占地6hm2,建筑外环境面积约4hm2。

研究院于l996年9月28日举行了奠基仪式,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及辟雍广场已于l999年9月26日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之际基本建成。

2曲阜孔子研究院的总体设计构思简介我们的设计位于曲阜,是孔子研究院,并不是一般的建筑设计,在艺术与创造上如何与孔子及其诞生地曲阜相联系,是在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的。

孔子研究院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拟从哪些方面进行设想,经过一个时期的思考和查阅文献,认为下列观点可供参考:211研究院的总体布局借鉴“河图”、“洛书”和“九宫”的观念,以及中国传统风水学说中的构图原则,使建筑既具有象征性和文化内涵,又与环境完善契合。

2.2建筑的总体布局研究院相当于古代的“明堂辟雍”,是现代的“礼制建筑”。

主体力求造型严谨,采用方圆结合的形式,意在汉代的“礼制建筑”原型上的创新,并借鉴战国铜壶所镌刻的近于孔子时代的建筑形象,以“高台明堂”为原型,极具纪念性。

在建筑群的纵横两轴线上规划以“辟雍”形制的广场,环绕以水池,中有喷泉,外有回廊,不仅在空间布局上烘托了主体建筑群,而且还为曲阜群众提供了进行多样活动(集会、音乐会、露天剧场)的场所。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儒家文化思想论文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儒家文化思想论文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儒家文化思想论文摘要:在当前的城市之中,园林景观意境成为一种相对比较独特的城市风景,而与一般的风景区相比,园林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开展园林设计工作时,设计者的审美能力与审美需会直接影响到园林给游客带来的审美体验。

很多园林设计者会根据城市体现出的现代化观感来设计园林,在园林之中引入西方审美元素。

但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审美价值并不低于西式园林,本文从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入手,谈一谈当前的园林中的景观系统的审美设计情况。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儒家文化在对现代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者不仅仅需要将具有直观美感的景观添加的园林之中,同时还要提供一些具有意韵的特殊景观,使园林的审美品位得有提升,使人们在园林之中既可以拥有优质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可以获取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使身心都可以保持愉悦。

在审美设计环节,不少优秀的园林设计者都应用了儒家思想,提升了园林的整体审美水平,本文对先关的设计情况加以研究。

1、外在审美形态分析中和是儒家文化体系之中一种重要的为人处世原理,很多现代园林都具有一种恬淡、温和的美感,而不会从视觉方面来冲击游客,儒家文化之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影响着景观设计工作,大部分古典园林以及具有古典风格的现代园林展现给游客的都是一种含蓄内敛的美,从景观的色彩来看,园林景观大多为浅色系,并不会突兀地应用大红等色彩鲜明的颜色。

为了应用节制式的设计方法,景观设计人员需要优化园林内部景观的空间设计工作,使局部景观与整体景观可以保持一个和谐的韵律,如与假山相配的流水,流水的柔和中和了假山的坚毅,使此处的整体观感更为舒适和谐。

受到儒家文化中的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的影响,现代园林的大部分景观都具有一定的景观,其审美内涵极为丰富,游客会在观赏到景观后产生一定的共鸣,感受到景观富含的哲理化的理性美感。

中和之美可以被看做儒家文化最高的审美境界,设计者于园林景观之中还有极大的设计空间。

2、审美本质研究从审美本质这个角度来分析儒家文化,会发现将美与善合一是求审美本质,其审美的基础就是伦理道德,因此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开展审美活动均无法脱离道德,设计人员可以将儒家的伦理道德附加到园林的景物之中,使道德观在园林的山水之中体现出来,这种“比德”的创作原则在文学创作过程之中也有所体现,应用最多的“比德”设计元素主要是竹子、梅花、松树以及柏树,借助松树以及柏树具有的耐寒的特点,设计者可以在园林中种植松柏,使游客在四季都可以观赏到这种常绿植物景观,进一步体会君子应有的不畏环境艰难的精神。

儒家孔子文化主题酒店策划方案

儒家孔子文化主题酒店策划方案
以孔孟弟子以及历代儒学圣贤人物极其相关学说作为客房的主要元素融合传统礼乐射御书数元素融入客房作为主题区分特色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文人八雅做客房装饰装修元素丰富客房主题通过选用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内容将客栈的主体作诠释文房四宝以及相关工艺技艺作为部分客房的色装饰在两千多年里儒家相关的故事传说体量丰富根据客房主题则选用之point打造一个儒学文化住宿体验基地通过各主题客房的文化融入让迚驻客栈的旅客深刻体会到儒学文化的魅力和精深根据客房的各个功能分布有机的和儒学教育结合起来在坐卧行走间领悟儒学的智慧精髓是自己能够得到领悟领会根据丌同的文化策刉主题客栈每一个房间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使入驻客栈的旅客每一次入驻都有丌同感受在住宿中体会儒学文化在房间里感受儒学特色在坐卧间领悟儒学智慧塑造一座客栈为主题特色国学馆多种手法塑造国学文化体验儒家文化精彩在空间布局上按照国学馆职能规刉设计有机的将大厅和各个主题客房结合起来使整个客栈沉浸在儒家文化分为之中让每一个旅客各自汲取所需的国学文化滋养自己
一、基本商务条件
免租:2年 租金:<1元/㎡/天 租期:>8年 其他优惠政策: 1.物业费免一年
二、意向选取位置
谢谢聆听
五常——思义主题客房
“义”是儒家文化里面仅次于“仁”的 追求理念。孔子最早提出义,亚圣孟子对于 “义”进行了诠释,“舍生取义”也成为了 传统道德操守的行为准则之一。 设计元素:孟母教子图、戒尺、鱼形灯熊掌鞋、浮雕墙等
五常——复礼主题客房
孔子讲求“克己复礼”,他对于周朝礼仪 的偏爱异乎寻常。礼作为一种仪式是维护社会 秩序的手段,是学习遵循儒家道德规范的方式。 专门著有《礼》经,六艺中也有“礼”艺。通 过序礼客房让游客能知礼、习礼。 设计元素:《礼》经、缁布冠、汉服、朱砂笔、
一所儒家国学

孔子书院影响下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探究

孔子书院影响下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探究

孔子书院影响下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探究孔子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孔子书院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而是渗透到了许多领域,包括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孔子书院对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影响,并探究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我们需要了解孔子书院对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影响是如何产生的。

作为传统的文化教育场所,孔子书院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倡“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孔子书院所倡导的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思想和风格,使其在设计中注重融合人文情怀和自然美感,以及体现节俭与中庸的情怀。

这种设计理念既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园林的审美情趣,又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孔子书院的影响使得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情怀。

孔子书院对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孔子书院所倡导的中庸思想影响了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整体风格。

传统园林设计追求“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景致与情调的营造,不追求铺张华丽,而是注重精致细腻、内涵深厚。

这种设计风格恰恰与孔子书院所倡导的节俭、中庸的思想相契合。

孔子书院对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建筑和植物的选择上。

孔子书院提倡尊崇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艺术,这就要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建筑和植物的选择要符合传统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孔子书院对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功能性方面。

传统的书院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修身养性的禅境,通过艺术性的景观、文化的引领,引导大家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孔子书院注重功能性的同时也要注重美学和文化内涵的传达,让人们在景观绿化的环境中感受到文化氛围和心灵的抚慰。

我们需要思考孔子书院对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成为城市更新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文化思想与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研究

儒家文化思想与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研究

儒家文化思想与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研究摘要:中国建筑景观的设计受到儒家文化深刻的影响,其中儒家精神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中国建筑的景观设计本质上也同于儒家的思想文化中厚德与尚德的思想品格。

儒家的精神文化中“厚德”思想作为中国建筑理念的核心,对中国整体的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建筑景观处处展现了儒家文化思想的“礼”与“乐”的布局以及“比德”和“比兴”的文化内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儒家文化对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的影响,对具体理念的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儒家文化思想,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是儒家思想文化,中国的景观设计中诸多方面展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如建筑体系和景观园林营造以及建筑形制和园林审美等角度,处处展现中国儒家文化的设计理念踪影。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理念核心,对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已经审美兴趣产生了不同的心理。

儒家文化的思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历史的发展,开始进行积淀和有衍变,最终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能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并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崭露独特的风采与头角。

因此,在进行中国特色的建筑景观设计时,应坚持以儒家传统文学思想文化为根基,将中国建筑经过设计的艺术与社会和谐连接一起,指导中国建筑景观艺术的实践与创作。

1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的核心为儒家的“厚德”精神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精神的思想文化主要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和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以及人定胜天的能懂精神等,而正是因为这些儒家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理念。

中国建筑的景观设计的取材广且内涵丰富,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

厚德文化可以从两个角度阐释,首先厚德文化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在社会里的地位,主张个人的道德应自我完善,注重人文、注重道德与感性,培养起一种道德的精神。

儒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应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
《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中充满了中国儒家文化中朴实、温柔、人道的价值思想,长久以来已深深铭记在华夏文化之中,同时也促使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儒家文化理念的发展。

儒家文化中的理念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也被证明能够进一步提高景观的美观性,令人愉悦,使人来之不易,使其中蕴含的艺术性更加凸现,更有益于景观设计。

首先,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国园林设计最主要的宗旨之一。

这一概念激发了一种平衡的氛围,勾勒出可以咄咄一局的自然生态系统美感。

其次,儒家文化中的“因时制宜”理念,代表着自然、充满变化与动态的精神,旨在适应不同的季节与社会环境,因此将园林的构图、色彩多重变化。

此外,儒家文化中的朴实、温柔的价值观,更有助于倡导一种以尊严、温情、尊重和平等为基础的氛围。

园林整体结构不失实用性,精雕细琢,将自然与审美相结合,为园林设计注入了来自儒家文化中深远历史的寓意,更有助于推动中国园林设计理念的发展。

总而言之,儒家文化中充满气质的理念,一直是中国园林设计继承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过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为园林设计增添更多的乐趣,也可以让园林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展现出更多形式多样的艺术美感。

因此,在园林设计的实践中,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理念思想,运用它们进行园林设计,有助于打造更完善、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园林空间,以此尽己之力让更多人享受自然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建筑群的纵横两轴线上规划以“辟雍”形制的广场 , 环绕以水池 , 中有喷泉 , 外有回廊 , 不仅在空间布局上烘托 了主体建筑群 ,而且还为曲阜群众提供了进行多样活动 (集 会 、音乐会 、露天剧场) 的场所 。在造型上 ,追求亦庄亦谐 ;为 了避免主体建筑群中过于纪念性不致于太肃穆 , 在主体建 筑四侧尽可能布置大量园林 。
《庄子 ·秋水篇》[17 ] 既然孔子与凤凰有关 , 那么就十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凤凰 。其中对凤凰形象的研究是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对凤凰 生境模式的研究 , 则对孔子研究院外环境的塑造更具借鉴 意义 。营造出适宜传说中凤凰栖息的环境氛围 ,无疑可以增 强孔子研究院特定环境的文化氛围 。 从上面文献中可以看出凤凰理想化的生存环境因子 : 1 高岗 :高岗迫天以近天降之瑞 。 2 醴泉 :甘美的泉水 。 3 梧桐 : 凤凰为何非梧桐而不止 ? 宋陈翥在《桐谱》讲 述道 “: 夫凤凰为仁瑞之禽也 ,不止强恶之木 。梧桐叶软之木 也 , 皮理细腻而脆 , 枝干扶疏而软 , 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 也 。又生于朝阳者多茂盛 ,是以凤喜集之 。”[18 ] 除了栖凤之外 , 梧桐还有另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用来 作琴材 。《诗经 · 风 ·定之方中》称 :“树之榛栗 , 椅桐梓 漆 ,爰伐琴·瑟 。”[19 ] ,其中“桐”一般认为是指梧桐 ,梧桐“理疏 而坚”[20 ] ,为琴最优 ;十分为有趣是“梧桐为琴材”恰与“孔子 杏坛鼓琴”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 从而使在·研·究·院·种·植·梧·桐·具· 备·了·双·重·隐·喻·,即·喻·凤·(孔·子·) 和·喻·孔·子·鼓·琴·(孔·子·崇·乐·) 。 我们认为在孔子研究院特定的环境氛围中“梧桐”应当 作为主题树种 , 另外再加上梧桐所特有的文人气质 , 使它应 当在研·究·院·外环境绿化中占据极为特殊和重要的地位 。 4 朝阳 : 梧桐性恶阴寒 ,喜生长在山朝阳明暖之地 ,而 凤则会栖集在朝阳的梧桐树上 。 5 竹实 : 即竹子所结的果实竹米 。由于竹子一般结实 周期相当长 , 竹米从而成为了一种稀有食品 , 如同凤凰一样 可遇而不可求 。凤仅以竹实为食 ,可见竹林是凤凰重要的生 存条件 。竹自古与文·人·结下不解之缘 ,无数佳话早已为人们 耳熟能详 , 这一切都说明了在·孔·子·研·究·院·中·广·泛·运·用·竹·林· 具·备·其·很·深·的·文·化·根·基·。 3. 2 孔子研究院外环境设计 (1) 研究院外环境的区划 研究院主要分为外庭区和内庭区 , 其中外庭包括辟雍 广场 、东北庭 、西北庭 、西南庭 ;内庭区包括主体建筑西内庭 (矩型) 、西狭内庭 (L 型) 、东内庭 (矩型) 、东狭内庭 (L 型)
《论语 ·微子篇》[11 ]
接舆是楚国隐士 , 他认为孔子身为名士 , 应象凤凰一
样 ,世事无道当隐 ,而不是终日栖栖遑遑 ,忙于入仕 。
接舆作歌一事将孔子与凤凰联系了起来 , 后儒们注疏
《论语》时对此典故中“比凤”一点大加倾扬 ,使后来圣德之人
有了“凤德”的美喻 ;后世甚至将中国本土两大哲学体系的鼻
周礼乐最为推崇 , 古籍文献中孔子出场的形象每每总是或
抚琴作歌 , 或聆琴对答 , 或推琴而起 , 因此“琴”作为孔子重
乐的器物 ,在研究院外环境造景要素中应留有一席之地 。
(3) 孔子与凤凰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 凤兮凤兮 ! 何·德之衰 ? 往· 时·不·可·谏·,来·世·尤·可·追·。已而 ! 已而 !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 子下 ,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 。”
这一决策是建立在挖掘建筑环境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
体现建筑环境特定的文化内涵的需要 。
2 杏 :蔷薇科植物 ,是外环境中体现儒学设教特指内涵
的不可或缺的植物题材 。
3 琴 :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格培养离不开“乐”的修养 ,甚
至称“兴於诗 ,立於礼 ,成於乐·。”《( 论语 ·阳货篇》) 周最崇 礼乐 , 以乐为道德者 , 又尤以琴为君子正心之器 [10 ] , 孔子对
11
祖“老子”和“孔子”比为龙和凤[12 ] 。孔子本人也对此应瑞之 鸟崇尚备至 ,甚至称“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 ,吾已矣夫”[13 ] 。
“孔子与凤凰”的典故极为重要 , 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 表征孔子的深层的形象符号 ──“凤凰”, 也为我们在研究 院建设中广泛运用这一符号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
东北部凿池理水 ,象征“洙”、“泗”。 东南面临小沂河对岸已建有亭 ,拟取名“观川亭”。(喻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 ·子罕》) 。 南部面临小沂河对岸 , 即市政府大楼北面堆土山植 树 , 象征“案山”, 在孔子研究院正南轴线的案山上建对景 建筑以象征“杏坛”。并在案山之北坡结合山形建半圆形露
我们已在主体建筑上以凤凰为主题对建筑的鸱吻及角 梁套兽重新进行了形象设计尝试 ,受到了极好的效果 。
(4) 凤凰及其生境 ●“凤凰鸣矣 ,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 ,于彼朝阳 。”
《诗经 ·大雅 ·卷阿》[14 ] ●“南方有鸟 ,其名为 [15 ] ……夫 发於南海而飞 於北海 ,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16 ]不食 ,非醴·泉·不饮 。”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文章编号 :1000 - 6664 (1999) 06 - 0010 - 05
基于儒家美学思想的环境设计
──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环境规划设计为例
吴良镛 朱育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 , 100084)
摘要
本文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环境设计工程为例 ,探讨了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应如何发掘文化内涵 ,塑造城市环
2 曲阜孔子研究院的总体设计构思简介 我们的设计位于曲阜 ,是孔子研究院 ,并不是一般的建
筑设计 , 在艺术与创造上如何与孔子及其诞生地曲阜相联 系 ,是在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的 。孔子研究院的文化内涵是什 么 ?拟从哪些方面进行设想 ,经过一个时期的思考和查阅文 献 ,认为下列观点可供参考 :
211 研究院的总体布局 借鉴“河图”、“洛书”和“九宫”的观念 ,以及中国传统风
林外环境的总体构思立意 , 我们在此基础上又对山水比德
及其具体运用作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 :
知者何以乐水 ? 仁者何以乐山 ? 孔子说得简括而含蓄 ,
《论语》中也没有录入孔子有关自然山水哲学方面再多的言
论 , 倒是后儒们在著述中或直疏或转借孔子的答语 , 对此作
了具体的解释 。
关于知者何以乐水《, 荀子 ·宥坐篇》记 : [3 ]“孔子观於东
213 园林的总体布局 孔子研究院也相当于古代“书院”, 取意其“近山林 , 择
胜地”,为的是 : 一讲求“畅适人情”,即要有生活气息 。 一要有山有水 “, 山端正而出文才”“, 水清纯 ,涓涓不息
则百川归海 ,无不可至”,也象征孔子“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 论语 ·雍也》) 之意 。
在设计中 , 结合风水理论构思 : 在建筑群的西北部叠 山 ,以象征孔子诞生地“尼山”,上立“仰止亭”。《( 史记 ·孔 子世家》“: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 [1 ]
(2) 孔子与杏坛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 ,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 ,孔
子弦歌鼓琴 。”[6 ]
《庄子 ·渔父篇》
·
“杏坛”典出《庄子》寓言 [7 ] ,可能本非实指 ,直至宋天禧
五年 (1021) 孔庙大殿北移 ,鲁人即藉此典故因殿旧基以“瓴
甓[8 ]为坛 ,环植以杏 ……因名曰杏坛 。”[9 ] ,后金代坛上建亭 ,
之间 ,阴阳和合 ,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之食 ,此仁者之乐
中国园林/ Vol . 15 , No . 66/ 1999 ( 6)
于山者也 。”[4 ] 董仲舒《春秋繁露 ·山川颂》又进一步阐释
道 “: 山则 崔 ,摧嵬 巍 ,久不崩 ,似夫仁人志士 。孔
子曰 ‘: 山·川·神·祗立 ,宝藏殖 ,器用资 ,曲直合 ,大者可以为宫 室台榭 ,小者可以为舟舆桴楫 。’大者无不中 ,小者无不入 ,
水学说中的构图原则 ,使建筑既具有象征性和文化内涵 ,又
收稿日期 : 1999 - 11 - 09 ;修回日期 : 1999 - 11 - 11。
与环境完善契合 。 2. 2 建筑的总体布局 研究院相当于古代的“明堂辟雍”, 是现代的“礼制建
筑”。主体力求造型严谨 ,采用方圆结合的形式 ,意在汉代的 “礼制建筑”原型上的创新 , 并借鉴战国铜壶所镌刻的近于 孔子时代的建筑形象 ,以“高台明堂”为原型 ,极具纪念性 。
孔子研究院座落于曲阜城万仞宫墙南约 800m 处大成 路的西侧 , 南临小沂河公园 , 与东侧的论语碑苑结合在一 起 ,构成与孔庙南北对应的城市格局 。研究院占地 9. 5hm2 , 建筑面积 36000m2 ; 其中一期工程占地 6hm2 , 建筑外环境 面积约 4hm2 。研究院于 l 996 年 9 月 28 日举行了奠基仪 式 ,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及辟雍广场已于 l 999 年 9 月 26 日纪 念孔子诞辰 2550 周年之际基本建成 。
继而沿为今孔庙杏坛的形制 。
今天 ,“杏坛”一词除了成为“孔子设教”的文化表征之
外 ,还成为了教育界的代称 。
从上面的典故中我们可以 取以下三种造景要素 :
1 缁帷之林 : 孔子研究院是集藏书 、展览 、研究 、培训 、
对内对外交流综合性学术机构 , 是研究 、探讨和发扬光大孔
子学术思想的“现·代·杏·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们认为 孔子研究院应该构筑在林·木·蓊·郁·如·帷·的·密·林·环·境·之·中·, 换 句话说 , 围·绕·建·筑·以·密·林·式·种·植·应·当·作·为·植·物·种·植·设·计·的· 总·体·风·格·和·指·导·思·想·。
寿 。”
《论语 ·雍也篇》[2 ]
孔子用“山”和“水”来比拟君子然现象的表层 , 发现了其符合社会
道德的内在精神美的品质 。“比德”可以说是先秦时代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