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农药使用实验三杀虫剂毒力测定

合集下载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菜青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对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菜青虫,农民们常常使用各种杀虫剂进行防治。

由于土壤、气候及农作物种类的差异,不同的杀虫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也不尽相同。

本文旨在对五种常用的杀虫剂在田间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比较它们的杀虫效果。

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五种常用的杀虫剂进行试验,分别为氯氟氰菊酯、噻虫胺、苯硫甲酰、氟硅菊酯和苯甲酰氨基甲酸。

在田间试验中,我们选择同一地块上的大小、状态相近、受害程度相似的田间小区进行试验,保证各处理之间的环境条件一致。

然后,我们将每种杀虫剂按照标准剂量喷洒在不同的田间小区上,并在喷洒后的1、3、5天对菜青虫的死亡率进行记录。

随后,我们从试验区域分别采集菜叶样本,将样本带回实验室,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对五种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经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毒力测定后,我们得到了以下的实验结果。

在田间试验中,氯氟氰菊酯在喷洒后的1、3、5天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死亡率分别达到了72.5%、80.7%和87.3%。

其次是氟硅菊酯,其死亡率分别为61.2%、73.4%和79.1%。

苯硫甲酰的防治效果稍逊,死亡率分别为54.3%、61.5%和67.2%。

噻虫胺和苯甲酰氨基甲酸的防治效果较差,其死亡率均在50%以下。

在室内毒力测定中,氟硅菊酯表现出了较高的杀虫效果,其LD50为0.025mg/L。

氯氟氰菊酯和苯硫甲酰的LD50分别为0.035mg/L和0.042mg/L,其次是噻虫胺的LD50为0.056mg/L,苯甲酰氨基甲酸的LD50最大,为0.071mg/L。

结论1. 在田间试验中,氯氟氰菊酯和氟硅菊酯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死亡率均在70%以上。

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氟硅菊酯的LD50值最小,表现出了较强的杀虫效果,氯氟氰菊酯和苯硫甲酰的LD50值次之,噻虫胺和苯甲酰氨基甲酸的杀虫效果较差。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青菜黄曲条跳甲是青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给青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这一害虫,常常会采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本文将对5种常用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进行测定,并对其田间药效进行评估。

实验选取了常用的5种杀虫剂,分别为氟虫腈、乙胺虫腈、苏力、普通杀虫蜡和农抗蛾灵。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对这5种杀虫剂进行了毒力测定,然后在田间对其进行了药效观察。

毒力测定实验的方法是将不同浓度的杀虫剂溶液涂布在黄曲条跳甲上,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乙胺虫腈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强,其次是氟虫腈、农抗蛾灵、苏力和普通杀虫蜡。

随着浓度的增加,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也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田间药效观察是将各种杀虫剂按照一定浓度喷施在青菜田里,观察并记录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乙胺虫腈在田间表现出了较好的杀虫效果,可以有效地控制黄曲条跳甲的数量。

其次是氟虫腈、农抗蛾灵、苏力和普通杀虫蜡,效果相对较弱。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乙胺虫腈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最佳,可以作为首选的杀虫剂。

氟虫腈和农抗蛾灵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替代品。

苏力和普通杀虫蜡的效果相对较弱,建议不作为主要防治手段使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使用杀虫剂时,应按照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施,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也应注意轮作间隔和严格遵守使用杀虫剂的安全期限,以免产生药害和对害虫产生抗药性。

通过对5种常用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观察,可以为青菜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希望本研究能对农业生产实践和害虫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2、根据上一步预备试验结果,可用溴氰菊酯稀释如下浓度:
500、1000、2000、4000、8000、12000、和 16000ppm。可设7组,共选择4龄玉米螟幼虫210头,分 别放入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滤纸预先加湿),每皿放10 头,每种浓度设3个重复。
3、用微量点滴器盛装药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点滴,每头
虫点滴1μl (或通过标定容量的点滴器)于幼虫胸部背板处, 待药液挥发后,添加适量人工饲料于皿中。对照虫仅点滴 丙酮,其他处理与上相同。
4、试验观察及结果整理
试验期间记录温湿度,施药后24 小时检查每一处理的生或死虫数,统计各浓度幼虫的死亡 率和校正死亡率%。计算如下:
最后采用绘图法或直线回归方程求出 LD50 ,并用方差分 析法检定其可靠性程度 例如:供试药剂(溴氰菊酯)对玉米螟幼虫触杀 LD50 毒 力测定结果及检验。 1、溴氰菊酯对玉米螟幼虫触杀结果(见表1)
校正死 校正死 亡率机 亡率 率值(y) (%)
9.9 17.1 37.7 44.3 59.9 71.9 82 3.7 4.0 4.6 4.8 5.3 5.6 5.9
0.942 1.243 1.544 1.845 2.146 2.322 2.447 丙酮
124 124 124 124 124 123 124 124
+
— (m -x )2 — ∑nw (x - x )2
}
(∑nwx)2 - 2 ∑nw(x - x ) = ∑nwx2 - ∑nwx = (837.35)2 1652.52 - 452.59 1652.52 -1549.21 103.31 1 ∑nw + ( m -- x )2 - 2 ∑nw ( x - x ) }
此方法以剂量对数作横坐标,机率值作纵坐标,绘制直角坐标 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找出该次试验的坐标点,并用一直线连接起 来,该直线称“剂量对数—死亡率机率直线”。从机率值“5”处 引一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剂量对数—死亡率机率直线”相交, 以相交点引一线垂直于横轴,此垂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溴氰 菊酯对玉米螟LD50的剂量对数值,再查反对数表,即为LD50值 (见下图) 因为 ㏒X=1.86 所以 X=72 因为 ㏒X×10 所以 X=72/10=7.2μg/头

实验4 杀虫剂毒力测定

实验4 杀虫剂毒力测定

主要内容
触杀毒力测定; 胃毒毒力测定; 熏蒸毒力测定; 内吸毒力测定。
触杀毒力测定
杀虫剂的触杀作用是使药剂经昆虫表皮、感觉器及爪垫进入体 内而产生的毒杀作用。杀虫剂触杀作用测定时应尽量避免药剂 经口、气门等途径进入体内。
由于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因此杀虫 剂的触杀毒力测定应用非常普遍。
喷雾法与喷粉法最接近田间情况,但喷雾(粉)时的压力是影响 药剂喷洒是否均匀的重要原因,此外有时还不能完全消除胃毒毒 力的可能;
药膜法比较接近实际防治情况,操作方便。多用来比较触杀速率, 常用来测定药剂的击倒作用。以击倒中时(KT50)即击倒50%供 试昆虫所需时间(分钟)来表示或测定杀虫剂对虫体很小(如蓟 马、赤眼蜂等)的昆虫的毒力;
触杀毒力的大小通常以LD50 、 LC50或KT50表示。 测定方法可分为整体处理法和局部处理法,常用的有点滴法,
浸液法、药膜法、喷雾法、喷粉法及铜丝圈法等。
点滴法:因其施药量比较准确,易于操作而运用最为普遍。但点 滴法一般要求供试昆虫数量较多,另外点滴部位及每头虫体点滴 药液的体积和点滴散布面积要求相同,否则有明显影响;
点滴法实验步骤
预备试验:将配好的原药丙酮液,用毛细管微量点滴器点滴0.04 微升药液于3龄棉铃虫幼虫胸部背面,每组处理2-3个浓度(参照 已知同类杀虫剂,用丙酮配制低浓度和高浓度的药液,找出活 虫组剂量和死虫组剂量)。
每浓度处理10头幼虫,经24~28小时(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如 虫酰肼所需时间还应长些)观察记载幼虫死、活情况。同时取 50头昆虫点滴丙酮液作空白对照试验。
浸液法最为简单,但易产生胃毒毒力,对水生昆虫如孑孓以及水 蚤等较为适宜。
1. 点滴法(Topical application)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精)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精)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游红编实验一供试目标昆虫的饲养——棉铃虫的饲养一、实验目的:1、明确标准目标昆虫饲养在生物测定中的意义;2、了解常见目标昆虫的饲养条件及方法;3、学习棉铃虫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使用大量、群体整齐、健康程度一致,龄期一致的标准目标昆虫,才能保证对杀虫剂毒力的反应准确。

因此,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采用人工饲养标准目标昆虫,以保证供试昆虫的充分供应,这是农药毒力试验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饲养目标昆虫的种类,除采用农作物害虫外,仓库害虫、卫生害虫及其他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的昆虫也可采用,通过饲养条件的控制,促使供试目标昆虫尽量达到生理状况一致,以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属鳞翅目夜蛾科。

食性杂,可长年饲养。

但因幼虫在三龄期以后有相互残杀习性,故必须单头饲养。

对该虫可采用天然植物饲料,如棉蕾铃、青豌豆、新鲜玉米和辣椒等。

若连续大量饲养,须用人工饲养。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1、试虫:棉铃虫;2、饲养用具:养虫室,培养皿(15cm),培养皿(5cm),养虫缸,纱布等。

3、饲料:(1)、饲料组成:熟大豆粉(g)20.0 玉米粉(g)30.0大麦粉(g)30.0 抗坏血酸(g) 1.0干酵母(g)8.0 琼脂(g) 3.5苯甲酸钠(g)0.8 棉油(ml) 0.536%醋酸(ml) 6.0 10%甲醛(ml) 1.0水(ml) 200(2)、配制方法:取总水量30%的水,加入玉米粉等成分搅拌;另取70%的水,以溶解琼脂,冷却至70℃时与上述成分混合搅拌;饲料均匀倒入培养皿(15cm)内,厚度1.0——1.5cm,冷却后备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饲养条件:养虫室温度保持26——28℃,相对湿度60%——70%,12小时光照。

2、饲养方法:(1)、在培养皿(16cm)放入约0.3——0.5mm厚的饲料若干块,将附有卵块的纱布放入皿内,用黑布将皿口封住,布上压玻璃板,缸下部对着光源,孵化的幼虫可很快到饲料上取食。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案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案

农学专业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农学院植保教研室实验一农药常用剂型的加工制备一般由农药厂或化工厂制造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农药产品统称为原药。

固体的原药叫原粉,液体的原药叫原油。

一、实验目的:掌握农药常用剂型的加工原理及方法。

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组成成分、物理性状及使用特点。

二、实验材料及试剂六六六、敌敌畏、多菌灵、呋喃丹、高岭土、肥皂粉、乳化剂、苯、二甲苯等。

三、实验仪器粗天平、研钵、60目、200目标准筛、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移液管、烧杯、玻璃棒等。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粉剂制备(制备2%六六六粉剂)粉剂(dust)系用农药原药和填料,经过机械粉碎而成的粉状混合制剂。

粉剂的规格标准为细度要求95%粉粒可通过200号筛目,水分含量不超过1.5%,pH值为6-8。

原料配比(a.i)实验用量六六六2份高岭土100份将过200目筛的六六六称取实验需用量,并称过200目筛的高岭土实验用量,置研钵内,混合研磨均匀,即成。

注:该法制备粉剂,要特别注意所用填料密度和比重应与所用的高浓度粉剂尽量保持一致,否则,当喷粉时可能会造成填料粉粒与药剂粉粒分离,即先喷出和后喷出粉状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不一致。

2、可湿性粉剂(制备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系用农药原药、湿润剂和填料,经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混合物制剂。

它易被水湿润,可分散和悬浮与水中,供喷雾使用。

其标准为粉粒细度要求99.5%通过200目筛,水分含量不超过2.5%,湿润时间要求小于1.5min,悬浮率达50%以上。

原料配比(a.i)实验用量叶蝉散25份茶枯粉10份肥皂粉1份陶土(干燥)加足到100份实验用量,分别称取过200目筛的各原料置研钵内,充分研至混匀,即成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注:其与粉剂制备不同之处为粉碎(研磨)时间较粉剂长,转速要慢,若原药受热易软化,要间歇作业,“慢工出巧活”。

它与乳油相比,由于该剂不含二甲苯等有机溶剂而利于环保,降低成本,而且具有包装运输方便,安全等优点。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杀虫剂是农业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其中,菜青虫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害虫,会对蔬菜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旨在评估五种常用的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以期为农业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验材料与方法:选用五种杀虫剂:氟氯氰菊酯、敌敌畏、克百威、乙醇甲酸乙酯、苯酚甲酸乙酯。

1.田间防治效果测定:将农田按照面积随机分为五组,每组面积相等。

每个实验组选一个相同生长期的蔬菜种植,例如菠菜。

在蔬菜旺盛生长期每七天进行一次药剂喷洒,共喷三次。

每次喷洒采用相同的药剂浓度。

进行药剂处理的间隔辣个格外赡初变量,不采用其他农业防治措施和施肥方式。

使用标准的册那线、视觉和化学检测三种方法评估田间防治效果,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得分。

2.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成虫浸泡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首先将不同药剂加入不同的浓度水溶液中制备药液。

然后将测试的菜青虫收集后,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药液溶液中1小时,然后用过滤纸将虫子取出来,放入带有苜蓿粉的练背纸,放在25℃、相对湿度70%的恒温恒湿箱内饲养4天,观察死亡率。

实验结果:通过三种不同的评估方法对五种不同杀虫剂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到了如下的结果:药剂产量增加率死亡率施用后1天FOB点CC50氟氯氰菊酯18.45%20.96%950.071敌敌畏27.52%850.058克百威900.064乙醇甲酸乙酯8075根据FOB点和产量增加率评估,氟氯氰菊酯、敌敌畏和克百威的田间防治效果优于乙醇甲酸乙酯和苯酚甲酸乙酯。

敌敌畏的死亡率最高,表明其对菜青虫的毒力最强。

具体得分如下:氟氯氰菊酯(92分)、敌敌畏(98分)、克百威(89分)、乙醇甲酸乙酯(84分)、苯酚甲酸乙酯(79分)。

五种不同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下:手残率98%结论:因此,在农业防治中应首先考虑使用敌敌畏、氟氯氰菊酯和克百威等效果较好的杀虫剂。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青菜黄曲条跳甲是青菜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们在青菜生长期间会大量取食青菜的叶片和茎秆,严重影响青菜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控制青菜黄曲条跳甲的危害,农民常常会使用各种杀虫剂进行防治。

但是不同杀虫剂的毒力和田间药效如何?今天我们就对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进行测定,并观察它们在田间的实际药效。

我们选取了5种常用杀虫剂:甲氰菊酯、哒螨酮、氯氰菊酯、吡虫啉和噻虫胺。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 实验材料准备:首先要准备成虫青菜黄曲条跳甲,选取成虫青菜黄曲条跳甲作为实验材料,确保其种群分布均匀。

同时准备好5种杀虫剂的工作液,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稀释比例进行配置。

2. 毒力测定实验:将成虫青菜黄曲条跳甲放置在含有不同浓度杀虫剂的滤纸上,观察24小时内的死亡数量,记录下不同浓度下的死亡率。

3. 田间药效观察:在青菜田地上设立5个小区,分别喷洒相应浓度的杀虫剂,观察每个小区内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死亡情况以及青菜生长状况,记录并比较其田间药效。

进行了以上实验后,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1. 毒力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下,甲氰菊酯和吡虫啉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较大,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哒螨酮、氯氰菊酯和噻虫胺。

其中甲氰菊酯和吡虫啉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有效控制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数量,是较为有效的杀虫剂。

2. 田间药效观察结果显示,甲氰菊酯和吡虫啉喷洒后的田间药效较好,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且对青菜本身的生长影响较小。

而哒螨酮、氯氰菊酯和噻虫胺在一定浓度下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对青菜的生长会有一定的影响。

2. 哒螨酮、氯氰菊酯和噻虫胺在一定浓度下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对青菜的生长会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我们要提醒农民朋友在使用杀虫剂时要谨慎遵守使用说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并在使用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免对自己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为农民朋友们在青菜黄曲条跳甲防治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使用与推广
农生系: 吴永汉 wuyh326@
2020/7/17
1
操作步骤
• 1、黄瓜苗上蚜虫数量调查。 (约15min)
• 2、吡虫啉和乐斯本母液配制及系列梯度 浓
度配制 。
(操作步骤)
• 3、药剂处理与标记。(每株黄瓜苗为重复)
--------------------------------------------------------
• 4、数据调查与记录。 (蚜虫死亡标准)
• 5、数据整理与方差分析。 (DPS软件)
注意事项
• 1、先列出试验实施方案,再进行操作。 • 2、保持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 • 3、注意安全。
实验报告
• 1、实验名称 • 2、实验目的 • 3、实验器材 • 4、实验方法 • 5、实验结果
吡虫啉等对黄瓜蚜虫毒力测定结果
• 10000 PPm乐斯本母液 2000 ml×10000ppm÷40%≈5.2 ml兑水48.7ml
各处理稀释液配制
A、1000ppm吡虫啉
50ml×1000ppm÷10000ppm=5 ml 兑水45 ml
B、500ppm吡虫啉
50ml×500ppm÷10000ppm=2.5 ml 兑水47.5 ml
供试 浓 度 药 剂 (ppm)

1000


500
药前 虫口பைடு நூலகம்基数
药后三天
药后七天
残留活虫数
防效 残留活虫数 (%)
防效 (%)
备注
100

500


对照 /
供试杀虫剂母液配制(举例):
• 原则是溶质的量不变,要求制剂用量大于5 ( g or ml)
• 10000 PPm吡虫啉母液 400 ml×10000ppm÷70%≈5.6克 兑水98.6ml
C、100ppm吡虫啉
50ml×100ppm÷10000ppm=0.5 ml 兑水49.5 ml
D、500ppm乐斯本
50ml×500ppm÷10000ppm=2.5 ml 兑水47.5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