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针灸在康复与保健中的应用进展
针灸在康复的应用

针灸的定义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的作用机制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使穴位内的气血流动畅通,进而调整脏腑功能,改善人体内部环境。
针灸的作用机制具有多层次、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能够针对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综合性的治疗作用。
针灸可刺激神经系统,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人体应激状态,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糖尿病
针灸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调节内分泌紊乱。
肥胖症
针灸可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
针灸在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
03
针灸在康复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
疗效显著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和内分泌,达到缓解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广泛
针灸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
xx年xx月xx日
针灸在康复的应用
针灸的简介针灸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针灸在康复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针灸在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结论
contents
目录
01
针灸的简介
针灸是一种利用针刺和艾灸等手段刺激人体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物理疗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康复领域。
脑卒中
颈肩腰腿痛
针灸可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炎症,改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等症状。
骨折
针灸可减轻疼痛、肿胀,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恢复期。
针灸在骨骼肌肉疾病中的应用
心绞痛
针灸可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药物使用。
高血压
针灸可调整血压,改善高血压症状,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针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

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和作用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针灸在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本文将从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作用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针灸对康复的重要性。
1.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加速康复过程。
2. 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康复的效果。
3. 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人体内分泌系统,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和止痛的作用,对于康复期间的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 改善神经功能,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衰弱、神经痛等症状,有利于康复患者的神经恢复和功能重建。
5. 促进组织修复,针灸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速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针灸在康复中的作用。
1. 针灸在骨折康复中的作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针灸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
2. 针灸在中风康复中的作用,中风后的康复过程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针灸可以调整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改善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
3. 针灸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作用,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过程需要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针灸可以起到镇痛、消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加速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
4. 针灸在慢性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颈椎病等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针灸在心理康复中的作用,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
三、针灸的应用领域。
1.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针灸在康复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配合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针灸推拿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推拿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引言:康复治疗是指通过运用物理、心理和职业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治疗中,针灸推拿技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应用广泛且有效。
本文将探讨针灸推拿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并且分析其机制和疗效。
一、针灸推拿技术概述针灸推拿技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医传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
针灸疗法利用针刺入穴位,以调整气血、舒畅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疗法则通过手法的运用,以揉捏、按摩、拍打等方式,调整经络、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气流畅通,以达到治疗效果。
二、针灸推拿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疼痛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康复患者最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针灸推拿技术在疼痛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循环,舒畅经络,缓解痛觉传导,减轻疼痛症状。
推拿手法则可以通过按摩肌肉和筋骨,舒展僵硬的组织,减少疼痛的感知和发作。
这种综合运用针灸推拿技术的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长期的疼痛缓解和舒适感。
三、针灸推拿技术在神经系统康复中的应用神经系统康复是指帮助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患者恢复功能,以提高生活质量。
在神经系统康复中,针灸推拿技术被广泛应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神经系统的活动,改善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平衡,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恢复。
推拿手法则可以通过手法的运用,促进运动神经元的活跃,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四、针灸推拿技术在心理康复中的应用心理康复是指帮助患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创伤的患者恢复心理健康,重建自信和社交沟通能力。
在心理康复中,针灸推拿技术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缓解紧张、焦虑和抑郁等症状,并提高睡眠质量。
推拿手法则可以通过轻拍、揉捏等方式,促进患者的肌肉放松,提供身心的舒适感,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平衡和活力。
结论:针灸推拿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中,为患者提供独特的疗效和舒缓疼痛的效果。
本文将聚焦于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的关系,探讨其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机制及疗效。
一、中医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中医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在康复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以及刺激特定的穴位,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作用。
在康复治疗中,中医针灸常被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系统康复:中医针灸在中风、脑瘫、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和针刺方法,可以刺激神经回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并帮助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2. 骨骼肌肉康复:在骨折、脊柱疾病、骨关节疾病等骨骼肌肉康复中,中医针灸常被用于缓解疼痛和促进骨骼肌肉的修复。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炎症消退,促进组织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3. 神经病理性疼痛康复: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康复治疗难题。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改变疼痛传导途径,释放天然止痛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中医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机制中医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生理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穴位刺激:中医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以及内脏功能。
穴位与神经、肌肉、脏器等有着紧密联系,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途径和体液介质起到调节作用。
2. 神经调节: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这对于神经系统康复至关重要,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3. 内源性物质释放:中医针灸刺激穴位可以促进内源性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等,这些物质具有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对于疼痛和炎症的缓解非常有效。
对针灸疗法在康复治疗应用前景的分析

·217·1针灸疗法1.1…针灸疗法的原理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是人们利用金属针或者艾柱、艾卷等,通过人身体上分布的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段。
针灸疗法是中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有的民族医疗方法,对于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
针灸疗法的原理在于刺激人的特定穴位下的神经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
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整经络,强化器官功能的效果。
1.2…针灸疗法的发展针灸疗法自行春以来不断地被发展在临床之上,按中医的诊断方法,确诊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然后通过相关的穴位处方进行治疗,也实现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平和,从而达到防御疾病的目的。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疗法成为了我国医学遗产中的一大重要部分,中医疗法也在不断地被发展,包括有艾灸法,其它刺法,拔罐法,梅花针疗法,现代针法灸法等多种类型。
由于中医疗法的显著作用是中医疗法,在海内外的传播都非常的广泛,其操作方法也相对简单。
在我国唐代就已经有将针灸疗法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记录。
针灸疗法在传播到不同国家之后,也有了其他的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的拓展。
截止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了世界的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医学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保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1.3…针灸疗法的发展现状目前针灸疗法在国际上已经被认可,并且与相关的现代西方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中西合璧。
在临床之上也具有一定的使用。
总体环境下,国内针灸临床领域相对呈现萎缩的趋势,针灸科室所诊疗的病种偏单一。
但由于存在有西方国家对于中医治疗的偏见,以及其他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了针灸疗法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并不是特别的广泛。
加上国内外的外交环境,外交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一些西方国家不认同,不支持中医针灸疗法使得针灸疗法在与西方医学结合的道路上大受阻碍。
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1. 介绍中医针灸疗法(200字)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长的针具,以达到平衡、调节、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针灸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健。
近年来,针灸疗法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并被广泛应用。
2. 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范围(300字)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涵盖了各个医疗领域。
在内科领域,针灸可以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在外科领域,针灸可以用于疼痛管理、手术前后的康复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辅助妇科、儿科、神经科等其他专科的治疗。
中医针灸疗法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独特的治疗原理和灵活的操作方法。
3. 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进展(800字)近年来,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进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方面,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一些研究者正在深入探索针灸的作用机制。
研究现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变脑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4. 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方法(600字)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针对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者通过使用红外线成像、功能磁共振等技术手段来观察针灸治疗时人体的生理变化。
此外,基础研究还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在临床研究方面,研究者通常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针灸疗法的疗效。
5. 中医针灸疗法的挑战与前景(400字)尽管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针灸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导致其难以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完全契合,这给其研究和推广带来了一定困难。
其次,针灸治疗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针灸师的技术、穴位的选择等,这也对针灸疗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出了要求。
中医针灸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评估

中医针灸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评估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式,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疾病康复中。
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文将评估中医针灸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首先,中医针灸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免疫系统方面。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增加局部血液流量,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这种调节作用在许多疾病康复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其次,中医针灸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还表现在调节神经系统和缓解疼痛方面。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机制,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调节神经传导,缓解疼痛。
这对于慢性疼痛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存在副作用和依赖性。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针灸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还体现在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改善情绪状态方面。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平衡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
同时,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疾病的长期折磨往往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和心理问题。
在具体的疾病中,中医针灸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骨关节疾病中,针灸可以缓解关节疼痛,促进关节的活动,减轻炎症反应。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针灸可以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肠道症状。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针灸可以扩张呼吸道,促进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功能。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针灸可以调节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针灸可以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再生,缓解神经病症状。
这些都是中医针灸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案例,证明了其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地位。
浅谈对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几点认识:随着国内外近年来对针灸医疗技术的深入了解与广泛应用以及物理疗法在社会上的陆续普及,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在医学体系中的应用被不断扩大,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因此,将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有机结合和联合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就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的范围与要点,以期推动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技术的联合应用并取得临床上保健与康复的更好疗效。
标签::针灸推拿;物理疗法;治疗经过数千年的经验积累与理论提升,中国传统医学中积累了大量如针灸推拿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功能康复与临床治疗技术,它们在临床功能康复、痛证治疗和预防健身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多种病症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也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祖国医学也历来都是在汲取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中不断发展。
作为通过刺激体表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效果的针灸推拿技术与现代物理疗法有着许多相似与可借鉴之处,相信通过将二者有机结合定会取得许多医学领域的进步。
本文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探讨:一、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的主要特点与临床疾病诊治范围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外治法中应用最广、疗效最确切的医疗技术,一直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充当着主要的角色。
针灸运用其简、便、验、廉的治疗优势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对人体外表皮肤特别是腧穴系统的刺激以激发人体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通过增强人体自身抵御外邪的能力以达到阶段病势、恢复健康的目的。
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双向良性调节功能的穴位刺激以后,不仅治愈了疾病,也调整了身体的阴阳平衡,大大加强了针灸治疗疾病的范围,尤其在保健康复方面显示出了中医的绝对优势。
推拿按摩疗法是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刺激病患特定的腧穴以治疗受伤、疼痛、不适性疾病。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针对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调和阴阳、推行气血、疏通经络、活利关节,起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针灸在康复与保健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金钗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11期
【摘要】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它在传统中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被广泛地应用在康复与保健工作中,且当代人也愈发重视针灸。
它在心血管疾病与偏瘫等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具有美容、保健功效。
笔者将结合现有资料与研究成果,围绕针灸疗法,粗略探讨其在康复以及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保健;应用进展
前言: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壮大以及人们重视度的提升,针灸的应用范围日益拓展,并被大面积应用到康复和保健,其中在偏瘫、糖尿病中的应用最为显著。
中医理论指出人体由各个脏器共同组成,构成统一整体。
经络作为气血运行的基本通道,若出现堵塞,将会引发各种疾病,而针灸却能疏通经络,调整中和气血,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出现,并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康复保健手段。
一、针灸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康复治疗
针灸在康复治疗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心血管疾病,针灸具有降血脂、降血压、调整血液成分、改善粘稠度、增强血管扩张能力的功效。
通过针灸,可刺激心血管神经系统,使得系统内部能量以及物质出现改变,消除潜在的危险因子。
在临床领域,除将针灸应用在高血压中外,还被应用到低血压症中,针灸刺激收缩压以及舒张压。
其中治疗收缩压时,在低血压条件下,只要八分钟左右便能调生血压,让血压趋于平稳。
(二)在体育运动损伤中的康复治疗
针灸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因体育运动而产生的损伤,这种损伤主常常作用于开放性软组织,主要包含擦伤与撕裂伤这两种类型。
针灸康复治疗过程如下:首先,按照就近一致的原则选取穴位,常常在受伤部位以及周边取穴。
上肢损伤一般选择手三里、曲池与外关等;下肢损伤通常选择血海、足三里以及悬钟等穴位。
腰部选择肾俞与腰阳关等穴位。
头面部选择人中、百会等基本穴位;然后,借助常规医药毫针,对准穴位,准确刺入,并与治疗仪相连,保持通电十分钟左右,每日一次,以5次为一疗程。
由于针刺可直接接触病变部位,进而达到疏通经络的功效,疗程较短,便于操作,几乎不存在任何副作用,有利于康复。
(三)在感冒中的康复治疗
针灸还能治愈感冒。
中医理论指出外邪入侵时产生感冒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应依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例如,若是风寒感冒,伴有头热脚轻、舌苔呈淡红、不出汗、脉象浮紧、浑身无力等基本症状,此时,应选择风门、大椎等进行针灸,保持二十分钟左右,每日一次;若是风热感冒,伴有体热、汗出不解、脉象浮数、嗓子肿痛等症状,此时,应选择曲池与大椎等,通捻转泻法进行针灸,保持十分钟,每日1-2次。
对于感冒易感者,可选取风池穴位进行针灸,通常可获得明显的预防效果。
(四)在颈椎病中的康复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因退行性变的作用而引发椎管外形改变或者椎间孔尺寸与形状的改变,损害颈部脊髓,压迫交感神经、破坏神经根,最终损害正常功能,破坏基本结构。
针灸治疗颈椎病时通常采用下述四种疗法:其一,体针。
在颈椎中选取部分穴位,辅以上肢穴位,配合肩部穴位;其二,耳针。
顾名思义,在耳朵上进行针灸治疗,通常选取耳部穴位,摆放药籽;其四,穴位注射法,具体是指注射中成药;其四,电针。
在体针的基础上通电治疗[1]。
另外,针灸还能被应用在中风偏瘫、咳嗽、哮喘、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中,且疗效显著。
例如,一瘫痪在床8年的病人,共计进行五百余次针灸,辅以中草药,最终重新站立。
二、针灸在保健方面的应用
保健是针灸另外一个功效,可有效规避现代医疗手段的不足,无任何毒副作用,即便有毒副作用,也非常微小,且便于操作。
普通群众通过针灸进行保健,不仅能预防疾病的出现,而且保健作用还能持续较长时间,目前,它是一种认可度最高的保健手段[2]。
针灸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它能够提升血浆内部杀菌物质自身的杀菌能力,迅速增加血清补体、提高溶菌酶含量和球蛋白,还可增加非特异性免疫物质的含量,例如,增加干扰素的含量。
针灸还可再造抗体,有效防护传染疾病。
同时,针灸可调节细胞免疫情况,增强免疫力,延迟和抵抗衰老,尤其在老年人的作用更加显著,可显著提升其抵抗能力。
针灸保健还可帮助烟民有效戒烟。
在针灸过程中,通过刺激,让人体组织产生与尼古丁结构相似的物质,进而削弱吸烟意愿,一般待接受五次左右的针灸治疗后,戒烟者若闻到烟味,便会产生呛鼻的反应,即便再次抽烟,也会产生痛苦的感受,苦痛难闻,十分恶心。
容颜常驻、永葆青春是每一个女人的愿望,这种想法虽然不切合实际,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却能延缓衰老、美容养颜,而针灸美容已经得到了广大女性的高度青睐,经由针灸或者艾灸来刺激局部皮肤,进而消除或者规避生理疾病,达到美容养颜、保护肌肤的功效。
人体内环境决定着生命活动的开展情况,若机体内环境不再平衡,则一定会出现代谢紊乱、生命活动降低的现象,进而引发衰老。
人体代谢机能直接关乎着生命体态,而人体代谢机能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尤其在步入四十岁之后,它将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下降,细胞代谢能力逐步下降。
由此可
知,细胞功能是影响衰老的根本原因。
针灸可消除邪气、支撑正气,调整和中和气血,填补不足[3]。
综合来说,针灸既能加快酶代谢效率,还可提高细胞代谢效率,快速恢复平衡。
因针灸可改善细胞内环境,保持平稳,最终延缓衰老。
针刺法具体是指通过银针刺入穴位,也可刺入患处,使其产生麻木、酸胀感;灸法是指针对某些穴位摆放艾柱等药物,然后点燃,通过渗透,逐步实现延缓衰老的目的。
结语: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西治疗手段,能够舒筋通络、调和气血,保证经络顺畅,无任何毒副作用,得到了现代人的一致青睐。
传统中西针灸理论与经验在康复治疗以及保健方面发挥着指导作用,同时,在此方面的深入探究和应用还可促进中医针灸学,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慧丰.针灸在康复与保健中的应用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4,02(9):59.
[2]刘毅,王德瑜.医学专科学校针灸推拿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模块的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4,17(8):116-117.
[3]戴昭宇,李玉栋,孙基然等.日本对变形性膝关节症的针灸治疗与保健康复[C].//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暨亚洲针灸高层论坛论文集.2014: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