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
康复技术规范(物理治疗学)

2)余弦定律I=I。Cosθ
一、直接作用
(一)对组织器官方面的直接作用
直流电、短波及超短波、直流电离
子导入、CO2浴、高频电、低频
电、CO2激光等
(二)对致病因子的直接作用
超短波、微波、紫外线、超声波等
(三)对组织直接作用的深度
物理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而获得治疗效果,但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的深度并不尽相同,其有效穿透深度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旧石器时代——先人们用尖状针和刮削的
石,用以刺破痈,排脓
针血,治疗外科疾病。
灸
(2)疗
法新石器时代——砭石针,尖端为三棱
起形和圆锥形,灸法来源于我
源国北部以畜牧为主的民族。
北方寒风凛冽,居民易腹寒
腹,遂发明了灸疗和热疗法
(3)电疗起源:用电治病,是人类在掌握电能之前,古希腊的渔夫们在捕鱼的过程中,被脊柱上长有放电器的鱼用电击伤,原有患关节痛的人经过这样的电击之后,疼痛得到缓解或者痊愈。现代应用静电(可以治疗精神萎靡、嗜睡、乏力等)、无线电磁波、各种脉冲电流治疗疾病,从而形成了临床电疗学。
2.低频电疗法0~1000Hz
①感应电疗法
②电兴奋疗法
③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体操)功能性
电刺激疗法(FES)
④痉挛肌电刺激疗法
⑤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
⑥间动电疗法
⑦电睡眠疗法
⑧各种调制波的脉冲电疗法
作用于中枢循环
作用锻炼肌肉
止痛、改善血液循环
3.中频电疗法1000~100000Hz
干扰电疗法
⑤红光——使人警觉、兴奋N、加速N反应、
肌张力增高、脉搏加快;
蓝光——抑制N、降低N反应速度、脉搏下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这可真是个好搭档!大家都知道,身体有时候像老爷车,跑着跑着就会嘎吱嘎吱地出些毛病。
这个时候,咱们的针灸和推拿就像那辆车的修理工,专门来帮你把各种小问题给解决掉。
咱们就得聊聊这两者结合的范围和要点。
要不然,真是错失了好多让人舒心的时光呢。
先说针灸吧,针灸可不是随便扎扎针那么简单。
它可是中医的瑰宝,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这玩意儿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能够调节气血,平衡阴阳。
这就像你在操场上玩滑梯,滑下来后总要调整一下姿势,才能再爬上去。
你要是不调整,可能就会摔得四脚朝天,身体也会觉得不舒服。
哎,大家都知道,压力一大,肩膀上的紧张就像背上背了个大山。
这时候,针灸就像那把轻松的剪刀,帮你剪掉多余的紧绷,让你瞬间觉得轻松。
再说说推拿,推拿就像是你家里的按摩师,给你全身上下按个遍。
咕噜咕噜,揉揉捏捏,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推拿的好处多得是,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放松,简直是“懒人福音”。
有些人一坐就是一天,腰酸背痛的,搞得就像老年人一样。
这个时候,推拿一来,嘿!就像把你从沙发上捞起来的英雄,立马觉得活过来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那针灸和推拿到底怎么结合呢?其实这两个东西搭配起来,简直是如鱼得水。
你想想,先来一针,调理好气血,再来个推拿,简直就是锦上添花。
就像喝茶,先来一口清茶,之后再吃块小点心,那滋味可真是妙不可言。
针灸先把身体的能量通道打开,推拿再把紧绷的肌肉放松。
两者结合,身体的小毛病就像冬天的雪花,随着阳光的照耀,慢慢融化,不见踪影。
做完针灸和推拿,很多人都会觉得特别的困,想睡觉。
这可不是因为你累了,而是因为身体在忙着自我修复呢!就像一台电脑,更新了系统,得好好重启一回,才能运行得更加流畅。
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找个舒服的地方,闭上眼睛,享受这段宁静的时光。
别担心,放松下来,身体在进行“内部清理”,让你恢复得更好。
结合这两者也有些小窍门。
比如说,针灸的时候最好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身体的变化。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范围和要点探讨

蒙医学包括基础理论 、 蒙药与蒙药方剂 、 临床各科等几大 学科 。蒙 医基础理论 主要 研究人体生理 、 病理 、 疾病 的诊断 和治 疗原则 以及 治疗方法 等 , 对I 临床各科具 有指导 意 义的一门学科 。蒙 医学理论 来源 于临床实践 , 又反过来指 导临床实 践 , 并 在实践 中不断 得到充实和发展 。它不仅仅是 医疗经 验 的积 累 , 而且具 有从实 践 中升华 出来 的一套 学 术理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过程 中 , 接受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 和辩 证思想—— 阴阳 、 五行 学说的影响 , 吸收了印度医学 、 藏 医学 、 中医学 的部分基础 理论 , 不断地得 到了充实 和提 高。蒙药学是对蒙药进行 全面研究 的学科 , 主要研究每 昧蒙药 的来 源 、 形态、 产地、 晶种 和真伪的鉴别 、 性味 、 功效 以及采 收、 加工、 炮制、 贮藏 等。蒙药 学还 总结 出了一整套 用 药规律 , 应用 于临床 , 而 达到防病 、 治病和健身 目的。方剂 学是以蒙 医基础理论 为指导 . 为防病 、 治病 而研究配制 、 药物应用 的- -f l 学科。内容包括蒙 药的配置原 则 、 配 方规则 、 配方剂型 、 配制工艺 、 方剂 功能 、 主治 、 用法与用量等。蒙医临床 各科包括 内科 、 外科 、 温 病科 、 妇科 、 儿科 、 传统疗 术科 、 骨 伤科 、 五官科 、 皮 肤科等 。都以蒙 医基础 理论 为指导 , 对疾病进行辩证分析 、 诊 断和治疗的具有独具特色的学科 。 蒙医学 以独特 的理论体系 , 独到 的I 临 床疗效 为蒙 古民族 繁衍生息 、 发展壮大作 出了 应有贡献。同时 , 蒙医药以安全 、 质优、 有效 、 价廉 等特点 深受广 大群众 的信赖 。相信 ,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蒙 医药学 的明天更 为辉煌 !
康复理疗学PPT课件

03
康复理疗设备与应用
常见康复理疗设备介绍
高频电疗仪
超声治疗仪
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对人 体组织进行治疗,具有消炎、 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红外线治疗仪
通过红外线照射人体组织,产 生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
激光治疗仪
利用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对人 体组织进行治疗,具有消炎、 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应用光、电、声、磁等 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
达到治疗目的。
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 改善或恢复身体功能。
作业疗法
通过有目的的作业活动 ,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和
心理健康。
语言疗法
针对语言障碍患者,进 行语言训练和治疗。
特殊人群的康复理疗方法
01
儿童康复理疗
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采用 游戏、玩具等儿童易于接受的 方式进行康复理疗。
止治疗。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
设备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实例
1 超声治疗仪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超声治疗仪照射肩部疼痛区域,可缓解肩部疼痛和 肌肉紧张,促进炎症消退。
2 红外线治疗仪在膝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膝关节疼痛区域,可促进关节内 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疼痛和肿胀。
发展历程
康复理疗学起源于古代医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医学 中,康复理疗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
康复理疗学的重要性
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或改 善受损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缓解疼痛
通过早期的康复介入,预防或减少因疾病或 损伤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康复概述

藏象经络理论
藏象
中医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组成,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构成了人 体的藏象系统。了解藏象系统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连接全身各个部位,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 。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体质学说
体质分类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寒、热、虚、实四种基本体质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发 展趋势。了解体质类型对于制定康复计划和预防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05
中医康复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 势
中医康复的现代研究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康复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已经证实,针灸对于多种疾病如头痛、关节炎、神经痛 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康复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疲劳和 缓解疼痛。现代研究显示,推拿按摩对于缓解颈肩疼痛、腰背痛、关节炎等慢性疼痛具有 显著效果。
挑战
尽管中医康复在许多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康复的地位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 范。同时,由于中医康复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比较独特,学习和掌握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也为中医 康复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06
中医康复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风患者的中医康复治疗
总结词
中医康复在中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是一种全面的概念,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的改 善。
康复涵盖了医疗、护理、教育、职业、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和 正常生活。
按摩推拿与养生康复学

按摩推拿与养生康复学按摩推拿不论是作为中医治疗的方法,还是作为养生康复的手段,都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整个中医发展的历史沿革中,推拿按摩与养生康复都是紧密联系的。
其独特的实施手法、对象、疗效及应用原则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保健养生,疾病的康复医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按摩推拿推拿按摩,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
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防病、治病、健身益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
《黄帝内经》指出:“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
”说明在秦汉时期推拿已成为医疗和养生的重要手段。
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曾提到有《按摩导引经十卷》,惜已佚。
但在《养性延命录》中,曾转引导引经部分内容曰:“……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
……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
又法摩手令热,雷摩身体,从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
”导引经的上述内容曾为许多书籍所推崇、引用。
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施行按摩手法时,涂上中药制成的膏剂,既可防止表皮破损、又可使药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使膏摩方法有了发展。
膏摩还可用以防治小儿疾病,《千金要方》曰“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风”。
2 养生康复学养生康复学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不断补充而逐步完善。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养生与康复知识的积累。
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积累了一些养生保健以及康复的知识。
甲骨文、《山海经》中都有相关养生保健、康复措施等内容。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

针灸是 中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中医外 治法 中应用最 广、疗效最确切 的医疗技术 ,一直在许 多疾病 的治疗 中充 当着 主要 的角色 。针灸 运用 其简、便 、验、廉 的治疗优 势和疏 通经 络、扶正祛邪 、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对人体外表皮肤特 别是 腧穴系统的刺激 以激发人体正气 、提高人体免疫力 ,通过增 强 人体 自身抵御外邪 的能力以达到阶段病势 、恢 复健康 的 目的。 尤其 是对 一些 具有 双 向 良性 调节 功 能 的 穴位 刺 激 以 后 ,不 仅 治 愈了疾病 ,也调整 了身体的阴阳平衡 ,大大加强 了针灸 治疗疾 病 的范围,尤其在 保健康 复方面 显示 出了中医的绝对优 势。
昊可 忠 (新 晃县 人 民 医 院 , 湖 南 怀化 ,419200)
中图分类号:11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1674.7860(2011)18.0063.02
【摘 要 l 随着国内外近年来对针 灸医疗技术的深入 了解与 广泛应 用以及物理疗 法在社会上 的陆续普及 ,针 灸推拿与康 复理 疗在 医学体 系中的应用被不断扩大 ,也越 来越被广 大患者所接受 。因此 ,将针 灸推拿与康复理疗有机 结合和联合应用具有广 阔的 前景。本文就针灸推拿与康 复理疗进行深入分析 ,探讨二者能够相互结合 的范 围与要点 ,以期推动针 灸推拿与康复理疗技术 的联 合应 用并取得 临床 上保健 与康 复的更好 疗效
【关 键词 】 牵 引; 针 灸 ;理 疗 ; 颈椎 病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ect oftreating cervical spondy losis combined acupuncture therapy with pillowjaw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摘要:针灸、推拿是我国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痛症治疗、预防健身、功能康复等多方面,几乎适用于所有年龄段。
康复理疗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兴理念,主要是因患者在损伤或病症的影响下导致功能障碍,并通过特定的方法来促进功能康复的一种方法。
据当下实际调查分析来看,针灸推拿也可被应用于康复理疗中,以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康复治疗效果。
本文中笔者便重点探究了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相关要点。
关键词:针灸;推拿;康复理疗;联合应用;要点1.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必要性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得到了推动,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证明针灸、推拿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如通过对机体的腧穴系统实施针对性的针灸、推拿,可以起到有效刺激,对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功能调节也有积极意义。
对于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通过辨证施治理念进行针灸、推拿,也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中的重点,到目前为止康复医学已经非常完善,其评估系统中包括有多方面的评定,如常见的肌张力、关节活动度、认知功能、感觉功能、步态分析等,其康复理疗实质为被动的物理因子促进神经功能的建立与恢复,但是从实际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来看,不如我国的针灸、推拿,但两者相互结合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1]。
无论是我国中医的针灸、推拿还是现代医学的康复理理疗,可谓“各有千秋”,但也均存在有自身的不足,而两者间的结合应用是提升康复效果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其康复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1.针灸、推拿与康复并重,针推康复结合从当下医学领域的统计调查来看,脑卒中、颅脑损伤、小儿脑性瘫痪、骨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病病损等病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在对人体损伤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均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功能,进而诱发功能障碍,如在脑卒中后,多数患者会伴随有后遗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按摩康复理疗历史发展1949年以前,推拿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
由于当时的卫生政策不重视中医,尤不重视操作型的医疗技术,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
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等等。
这些众多的学术流派,是我国推拿学科的一大特色。
这个时期,由于西方医学的传人,推拿与中医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冲击。
但推拿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冲击中吸收了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充实自身,如上海的滚法推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50年代以后,推拿学科有了显著的发展。
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58年在上海建立了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
通过设科办校,培养了一大批推拿专业的后继人才,继承和整理了推拿的学术经验。
60年代初、中期,推拿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整理出版了推拿专业教材和专著,开展了推拿的实验观察和文献研究。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中,推拿作为一种无创伤、非介入性的自然疗法,被国内外医学界有识之士重新认识。
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置推拿专业,如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于1982年招收本科生,培养推拿高级中医师,1985年上海中医学院还招收了第一批推拿硕士研究生;全国的医疗机构、康复(保健)机构,普遍设立推拿(按摩)科,推拿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科;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推拿的实验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中医推拿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
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国主要的推拿学术流派有小儿推拿、正骨推拿、运动推拿、指压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经穴推拿、腹诊法推拿等10余家。
在临床研究方面,50年代后期。
推拿的临床应用范围有伤、内、妇、外,儿等科病症。
如1959年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根据世代相传的民间推拿临床经验整理编著的《中医推拿学》,所列出的治疗病症即达70余种。
其中,内科病症有头痛、感冒、中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妇科病症有经闭、痛经、盆腔炎等;伤科病症有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伤气等;儿科病症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腹泻、惊风等;外科病症有痈、乳蛾等。
50年代末期及60年代初期,医学临床开始逐步应用推拿治疗食道癌、胆道蛔虫病、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腹泻、流行性感冒、白喉、疟疾、乳腺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
70年代初,根据推拿止痛的作用,开展了推拿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摘除、疝修补、剖腹产、胃大部切除等10余种手术。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推拿治疗内儿科疾病有了迅速的进展,如推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糖尿病等疗效及其作用原理,都可通过现代检测仪器加以证实并作出阐述。
推拿按摩手法推拿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照各种特定技巧的动作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操作的方法。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柔和、自然,并有一定深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按摩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疗法就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民间医师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抢救了尸厥病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痹症、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
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揉、捏、弹、拨、点、摇、滚、拍、击、拔伸、牵引、复位等。
临床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病症、部位及目的等采取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法主要具有疏筋通络,理筋整复,行气活血,祛瘀等作用,通过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以及手法方向的变化等各种不同性质和量的刺激,对具体脏腑起到治疗作用。
[1]推拿按摩治疗八法:1.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2.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3.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4.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
由于结滞实热引起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且无毒副作用。
5.汗:用先轻后重的手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从表解,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适用于风热外感和风寒外感。
6.和:运用滚、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的目的,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调脉气,和经血,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症。
7.散: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结聚疏通,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都可以使用,对脏腑之结聚、气血之瘀滞、痰食之积滞应用散法可使气血疏通、结聚消散。
8.清:运用刚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穴位、部位上进行操作,达到清热除烦的目的。
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
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
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
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的手法为揉捏法。
具有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
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处,常与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
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按法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
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
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
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
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
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摩法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
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
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 方法与步骤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