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最后一次语文Word版含答案
台州市2018年4月高三年级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屈诗通过对南京的景物描写,将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比,感伤于六朝古都的繁华已成过去,表达厂诗人的亡国之悲和无奈。(2分)(2)纳诗所持观点与屈诗有所不同,他认为明朝后期在北京的所作所为(中原事业)和建都南京的六朝以及后来的南明流亡政权(江左)一样,都是上下贪图享乐,其灭亡也是咎由自取,无须怨天尤人。其立论可谓是发人之所未发。(4分)
18.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参考高考阅卷标准。先算加分,断对1处不得分,断对2-3处得1分,断对4-5处得2分,断对6-7处得3分;再算减分,断错1处不扣分,断错2-3处扣1分,断错4-5处扣2分,断错6-7处扣3分。)
21.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
22.不矛盾。(1分)孔子认为仁者具有最高美德,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能明辨善恶。(1分)
孔子还认为应该用正直来回报仇怨,是非恩怨要分明,孔子所说的仁爱宽容是有是非原则的。(1)我们应该正确地爱,不能正确地爱,等于不爱,或者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公正地对待怨,毫无原则的宽容,是纵容,反而会害了别人,这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分)(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共4分)
17.(1)毛颖这个人记忆力非常强并且敏捷、敏锐,从结绳记事的年代起直到秦代的事,没有不编纂记录的。(“强记”“便敏”“纂录”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秦灭诸侯,毛颖参与其事立有功劳,但赏赐不足以酬报他的功绩,还因为老迈而被疏远,秦始皇真是薄情寡义啊!(“与”“酬”“被动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 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 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 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 áo)原之势。
D. 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常用字字音字形的把握。
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形近字和异形字,有些字的读音区别度很小,可能体现在音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
记忆它的读音时一般根据它的语意或词性。
A 项“两鬓”的“鬓”,念作“bìn。
”C 项“废驰”的“驰”应写作“弛”。
D 项“惩罚”的“惩”,应念作“ché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第55 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 1 -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不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
【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
【丙】“绘境子一起阅读。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8年11月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胚.胎(pēi) 褶.皱(zh?) 亘.古不变(gèn)B.镂.空(1òu) 杜撰.(zhuàn) 少不更.事(gèng)C.菜圃.(p?) 笑靥.(yàn) 蝇.头微利(yíng)D).形骸.(hái) 譬.如(bì) 敛.声屏气(li?n)答案:A. B项,更gēng;C项,笑靥yè;D项,譬pì如。
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长江万里图》以宏大的篇幅、淋漓的笔墨,挥洒出中国第一大江的壮阔与旖旎。
B.翻拍剧大都以靓丽的新人组队,依时代更叠调整内容,用情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C.日前,杭州2022年亚运会会徽揭晓,“潮涌”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倍受瞩目。
D.倘若以功利之学概括浙学,或以史学涵盖浙学,则不免有一叶彰目不见泰山之遗患。
答案:A。
B项,更叠——更迭;C项,倍受——备受;D项,一叶彰目——一叶障目。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网约车平台在利用价格机制调节供求时,动辄受到舆论掣肘..。
B.中尼双方将争取早日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更快实现互利共赢。
C.浙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D.各类培训班粉墨登场....,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
答案:D.粉墨登场:①指演员化妆后登场表演;②登上指正舞台(多含贬义)。
此处修饰对象不恰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众志成城、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
B.9月1日,在“雷霆1号”统一行动中,杭州警方成功捣毁了一个贩毒团伙。
2018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

2018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世事纷扰,人生坎坷。
在这纷烦芜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g)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shè)中得到提升。
B.世界色彩斑斓(lán),变幻莫测,谁拥有了一双慧眼,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谁就能洞察世事真相,占领思想高地,就能得到命运的亲睐(lài)。
C.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ē),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zǎi),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D.日本名将羽生结弦在本届冬奥会成功实现了卫冕,迅速蹿(cuān)红网络,羽生结弦的广告身价更是一路飙(biāo)升,连日本体育圈和娱乐界的顶级明星都望尘莫及。
二、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这是一个真理容易动摇的时代,【甲】“一毕业就失业”“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等令人沮丧的说法让好几代人为之坚守的“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
那么谁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呢?【乙】我最近看了一部名为“读书致贫”的影片(《为什么贫穷》系列公益纪录片最后一集),其旨趣在于唤起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关注,纪录片提到,在一些情况下,教育不但无法助人脱贫,甚至使人更贫困了。
穷人成了教育产业捕食的猎物。
片中一个私立学院的“讲师”说,他们一般只挑偏远、消息闭塞的地方宣讲招生,因为那里的学生寡闻少见,根本没办法识破其中的玄机。
同样天资的学生,由于家庭不同就注定了在将来的求学道路上,【丙】会比其他人更为艰难﹣﹣他们需要更好的成绩才能进入同样层次的大学;假如他们成绩一般,则可能要支付更高的学费,以进入那些教育水准非常可疑的学校。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崩离析B.甚至C.寡闻少见D.玄机(2)文中画线句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B.乙C.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神话故事更是其中的瑰宝,不仅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美好品质,更体现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浪漫想象。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浙江省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 B【解析】 A 项,“两鬓斑白”的“鬓”应读bìn。
C 项,“废驰”应为“废弛”。
D 项,“惩罚”的“惩”应读ch én 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2.【答案】 C【解析】项,“关于”是介词,引进关涉的对象。
这里“绘本创作者”是引进对象的关系者,应用“对于”。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答案】 A【解析】甲处“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是对“什么是插画”的完整解释,故冒号应改为句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4.【答案】 D【解析】 A 项中途易辙,首句的主语是“出版社”,第二句的主语是“图书营销”,可将“出版社”移至“除了将”之后。
B 项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或“仰赖”。
C项结构混乱,“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的不是“观众”,而是“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故应在“受到”前加上“该节目”。
【考点】辨析病句的能力。
5.【答案】①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②温度过高或过低③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解析】①处横线前说植物的生长与三种作用有关,横线后说“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因此,所填写的内容必须将横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即回答这三种作用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故可以填写“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 。
②处横线前说到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横线后又说“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这样就知道需要填写句子的主语应为“温度”,综合文意,此处可填写“温度过高或过低” 。
③处横线后的“即”说明其引导的内容是对横线前内容的具体阐述,那么就可得出此处应填写“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6.【答案】( 1)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
2018年浙江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d.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的,不仅有儿童心..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络绎不绝B.跃然纸上C.关于D.观照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解析版)

考生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一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中“和”的审美意蕴和观念十分丰富,构成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意识发展演化的重要一环。
《诗经》中直接出现“和”一词地方共 12 处,其内涵较为丰富,几乎涵盖了西周至春秋时期言“和”的几种主要涵义。
但其“和”的意义不仅仅从在语词方面有体现,还蕴含在其整体艺术形象中的,表现在其所确立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方式上。
徐复观先生说,中国文化“走的是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方向”。
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最早在《诗经》中得到最集中、最完整的体现。
睹桃花灼灼,即感女之青春和美艳(《桃夭》);观梅花盛开而衰,即悲青春和爱情之流逝(《摽有梅》);见风雨鸡鸣,则有亲人之盼(《风雨》)。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均成为诗人情感心灵的写照。
《诗经》以鸟兽草木等起兴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意识已非常成熟,这正是《诗》“和”之审美的重要意蕴所在,对中国古代“和”的审美理想和方式的形成,无疑也有重要意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的人与自然和谐融怡的“物感”审美方式,早在《诗经》中就具备了基本的审美原型。
言《诗经》之“和”,我们还必须看到,《诗经》中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和关系把握,实与它所表现的人伦亲情和关爱是深刻统一的。
《诗经》多以鸟兽草木起兴,这不仅是一个人与自然的感情,心灵对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伦内涵。
那种本源于周代礼乐文化的对家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关爱,均在《诗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浙江省台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台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徜徉在这古貌新颜的昔日皇家园囿.(yóu),无论是年逾.(yú)古稀的老人,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B. 商场如战场,为获取额外利润而囤.(tún)积商品,这样鬼鬼崇崇的行为并非没有风险,因为提高了库存成本,折.(sé)本也是咎由自取。
C. 和煦.(xū)的阳光照耀着这片闻名遐迩的古村落,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山青水秀,粉墙黛瓦,农家小院的生活依然那么惬.(qiè)意。
D. 走出荫.(yìng)凉的胡同往大街上走,张道明没走多久就汗流夹背,待举步迈入店门时竟然一阵眩晕.(yùn),定了定神以后,还是心有余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山谷深邃..,池塘清幽,一股清凉之气挟着荷叶的清香扑面而来。
荷叶密密地覆盖了水面。
【甲】它们交叠着,错落着,平铺着,斜张着:以各种姿态被阳光照亮。
而那些盛开的片片花瓣,被片片荷叶衬托,由阳光与水光交映,粉红、碧绿的颜色更加扑朔迷离....。
【乙】古人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绘的想必就是这种情景。
阳光不只..直接透耀着朵朵红花,同时还投.射.到如一只只巨掌的荷叶上,跌落在绿叶间隙的水面上。
【丙】受了光的叶与水,轻轻摇晃,微微动荡,隐隐起伏,并在摇晃与动荡中,把闪烁不定的光反射到娇艳的花朵上。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深邃B. 扑朔迷离C. 不只D. 投射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甲B. 乙C. 丙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工厂的保安人员,不管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只要是履行安全保卫职责,就都必须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消防知识培训取得相应资格以后才能执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改编用途:统练适用对象:高三语文使用时间:第13周台州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考模拟试题高三语文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高三语文备课组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事纷扰,人生坎坷。
在这纷烦芜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g)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shè)中得到提升。
B.世界色彩斑斓(lán),变幻莫测,谁拥有了一双慧眼,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谁就能洞察世事真相,占领思想高地,就能得到命运的亲睐.(lài)。
C.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ē),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zǎi),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D.日本名将羽生结弦在本届冬奥会成功实现了卫冕,迅速蹿(cuān)红网络,羽生结弦的广告身价更是一路飙(biāo)升,连日本体育圈和娱乐界的顶级明星都望尘莫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这是一个真理容易动摇的时代,【甲】“一毕业就失业”“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等令人沮丧的说法让好几代人为之坚守的“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
那么谁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呢?【乙】我最近看了一部名为“读书致贫”的影片(《为什么贫穷》系列公益纪录片最后一集),其旨趣在于唤起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关注,纪录片提到,在一些情况下,教育不但无法助人脱贫,甚至..使人更贫困了。
穷人成了教育产业捕食的猎物。
片中一个私立学院的“讲师”说,他们一般只挑偏远、消息闭塞的地方宣讲招生,因为那里的学生寡闻少见....,根本没办法识破其中的玄机..。
同样天资的学生,由于家庭不同就注定了在将来的求学道路上,【丙】会比其他人更为艰难——他们需要更好的成绩才能进入同样层次的大学;假如他们成绩一般,则可能要支付更高的学费,以进入那些教育水准非常可疑的学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崩离析B.甚至C.寡闻少见D.玄机3.文中画线句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B. 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神话故事更是其中的瑰宝,不仅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美好品质,更体现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浪漫想象。
B.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购物成为人们越来越喜欢的购物方式,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大量的诈骗事件,这让人防不胜防。
C.移动数据流量与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累计使用流量达88.9亿G,平均下来,每个人用掉了好几个G。
D.一批以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具有高科技开发能力的项目正落户昆山,初步形成了电子资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几大主导产业。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给“妈妈”“女儿”各拟写一条建议,每条不超过40字。
(4分)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
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
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
”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给妈妈给女儿6.根据下面的摄影作品,写一段以“父爱”为主题的短文。
要求:从父亲或者孩子的视角来写;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100字。
(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中国进入“新穷人”时代汪晖按照户籍统计,现在有2.4亿从农村移民城市的打工者,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这一打工群体正在从拥有一点农村土地的半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向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过渡。
这一新工人群体是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同他们一道诞生的是那些曾在社会主义时期占据着特殊地位但如今衰落了的工人阶级,他们从具有某种主体地位的城市阶层迅速滑落至失业者,成为城市贫民。
较之20世纪的工人阶级,新工人群体的人数与规模要庞大得多,但这一群体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却几乎没有自己的位置,以至于他们究竟是一个阶级还是阶层至今仍然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
而今,一种不同于上述经典意义上的穷人的“新穷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例如廉思在发表的著作中描写的青知“蚁族”:他们大学毕业,聚居于城市边缘或中心,拥有一定的工作和收入,却在消费社会的碾压下辗转反侧。
用陈国战的话说,“‘新穷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于高档写字楼,外表光鲜亮丽,对自己的白领身份有很高的期待和想象”;但“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和收入水平上,他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与物质上的消费不足相伴随的,是所谓“精神贫困”、价值观的缺失等。
如果说经典意义上的穷人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程的产物,那么“新穷人”则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但他们同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资本、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产物。
我们可以预期的是:这两者之间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叠地带。
如果仅仅从消费的角度看待“新穷人”就有可能忽视了这个群体的政治能量。
与欧洲和美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诞生的“新穷人”有所不同,中国的“新穷人”萌芽于社会主义体制向后社会主义体制的转变过程之中。
但与欧洲和美国的状况相似,这一群体是新兴媒体的积极参与者,显示出较新工人群体强烈得多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动员能力。
过去,我们不难在阿拉伯的反抗运动、美国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和莫斯科的街头示威游行中看到“新穷人”的身影,如今,中国的“新穷人”也异常活跃,从微博和各种网络传媒直至纸面媒体,其话题遍及各个社会领域。
但中国“新穷人”的身份似乎更不确定,“新穷人”身上的政治潜力也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他们是不满的源泉,却又未能展开全新的政治想象;他们在消费不足中幻灭,却又不断地在生产着与消费社会相互匹配的行动逻辑。
对于新工人群体而言,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遗产,他们与乡村的联系仍然维系着。
就“新穷人”群体而言,他们是市场扩张中拥有一定教育背景的、怀抱上升梦想的、消费不足的群体,他们对个人权利及其相关变革十分关注,与这个正在生成中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价值观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恰恰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分隔现象日趋严重,在新工人群体与“新穷人”之间难以产生真正的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从而也无从通过团结或互动产生新的政治。
不过一切才刚刚开始,离真正的戏剧还有一段距离,各种新因素迅猛涌现,规模空前,它们预兆着一个正在降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新工人、“新穷人”将是历史变动的重要力量。
7.下列选项中关于“新穷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拥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心怀期待和上升梦想,与蓝领没有实质性差别的白领阶层。
B.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发展时期的产物。
C.消费能力有限,也未能展开全新的政治想象,但不能否认其在政治上存在潜力。
D.对社会有不满,但与正在生成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价值观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新工人群体尽管已经失去了土地,但他们仍然与乡村维系着联系,是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并且与“新穷人”存在一定的重叠地带。
B.城市里的穷人包括新工人群体、从具有某种主体地位的城市阶层滑落至失业者并成为城市贫民的衰落的工人阶级和“新穷人”。
C.中国的“新穷人”和欧洲、美国的“新穷人”诞生背景不同,但都不难在反抗活动或者示威游行中找到他们的身影。
D.新工人群体和“新穷人”虽然都是穷人,但他们之间可以产生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通过团结或互动产生新的政治。
9.与新工人群体相比,“新穷人”存在着诸多不同。
请列举出三点。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害羞的V先生〔阿根廷〕法比安·塞比亚⑴阿其瓦多非常非常害羞,害羞到连照镜子都要先说声“不好意思”。
他邂逅了一个女孩,这女孩从周一到周五上下班都和他乘坐同一辆公交车。
她很漂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总是在六十路车第七排临窗而坐。
⑵他从来没有和她说过话,或者正面看过她。
这些都是坐在她旁边观察到的。
最近五年来,在从周一到周五上下班的路上,他总是鼓足勇气地坐在她旁边挨着走廊的位置。
有一次他清了清嗓子想引起她的注意,但是那女孩根本没听见。
她总是在读日报。
另一次,阿其瓦多想给她一块薄荷糖,但是太紧张了,结果在一次刹车时糖块滚得满车都是。
而她,依然在看报,似乎一点都没察觉。
⑶一天,这个害羞的人壮起胆子,在日报的第三版刊登了一则启事:致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您有男朋友吗?害羞的V先生⑷第二天上午,在公交车上,他期待着她有所反应,结果什么也没有。
⑸但是第三天早餐时,阿其瓦多突然在日报第三版发现了这则启事:致害羞的V先生:没有。
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⑹他一下子把报纸浸到了咖啡里,把一个羊角面包往腋下一夹就飞奔来到了街上。
车上依然如故:他沉默不语,她埋头看报。
⑺又一天,出现了这则启事:致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姑娘:您叫什么名字?害羞的V先生⑻再一次,阿其瓦多在早餐时得知了她叫玛佳丽塔。
于是他又去刊登了这一条:多美的名字!像花朵一样。
害羞的V先生⑼在第二天日报的第三版,这个害羞的人读到:致害羞的V先生:是的,您看到了?⑽就这样一则又一则启事,你来我往,他们开始互相了解。
他们通过铅字谈论听过的音乐、喜欢的电影、昨天的午餐与今天的晚餐、对花园里的动物和小精灵的相同喜好、在政治或地理上的一致看法、冰淇淋的相同口味,以及在文学、鞋子款式或“ch”算不算一个字母等问题上的分歧。
⑾一个星期一,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她在抚摸着那天的启事,阿其瓦多精神一振。
⑿他假装不经意地看了一眼说:“真是疯了!不是吗?”⒀“啊,是疯了,不过也很美。
”⒁启事依然一则连一则,结果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多米诺效应。
忽然全城所有有着忧郁眼睛的姑娘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从周一到周五乘坐六十路车往返,坐在第七排临窗位置的女孩;而每个腼腆的单身汉都以为自己就是害羞的V先生。
这样,像阿其瓦多那样有了心上人的人都鼓起勇气表白自己的爱,那些有着忧郁眼睛的姑娘都仔细地观察谁会是自己害羞的王子,然后她们总是会发现有人在暗恋自己却羞于表白。
⒂这样成就了一对又一对有情人。
报纸标题新闻中公布的相爱的人的数量不断增长,害羞的人和有着忧郁眼睛的人的数量则持续下降。
在第三版,启事仍在继续。
⒃同时,阿其瓦多和玛佳丽塔在车上也开始交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