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

合集下载

聋人舞蹈教学“三要素”

聋人舞蹈教学“三要素”

数 民 族 舞 蹈 组 合 ,这 些 练 习 既 提 提 气 、 气 、 屏 呼气 这 四种 形 式 组 成 。 高 了 聋 生 的学 习模 仿 能 力 , 又 掌 握 了 不 同 风 格 的 舞 蹈 动 作 。还 增 呼气 一 般 为 “ 法 儿 ” 准备 ; 起 做 提 气 是 为 了 提 高 “ 体 的 重 心 ” 屏 人 :
教 学 的 基 础
念 、 息对 动作 的 引导 作用 , 般 气 一
来 说手 臂 向上 吸气 , 下呼 气 , 向 当
舞 蹈 是 表 现 人 体 美 的 一 门 艺 术 , 讲 究 形象 美 、 作 美 、 条 它 动 线 美 、 态 美 , 姿 态 是 经 过 夸 张 和 姿 而 美 化 了 的 形 体 艺 术 动 作 。 聋 生 由
在 每 节 课 的 前 1_ 1 0 _ 5分 钟 仿 、 练 习 , 使 学 生 熟 能 生 巧 , 多 能
必 须 做 的 动 作 是 擦 地 练 习 、腿 部 练 习 、 位 练 习 。一 至 三 年 级 的 学 手 生都 要反 复练 习。
特别 是 多模 仿 儿 童 舞 蹈 组 合 、 少
么 在 教 学 中就 要 注 重 基 本 功 的 训
位 — — 头 、 干 、 肢 、 肢 一 一 躯 上 下
学 起 ,再 合 成 整 体 。 遇 到 复 杂 动 作 。 求从 头 、 、 、 、 、 、 要 眼 颈 手 身 胯
练 ,加 大 模 仿 练 习 ,不 断 渗 透 意 腿 、 细 心 观 察 , 分 解 模 仿 , 脚 并 先
手 位 时 , 调 沉 肩 , 个 肩 胛 骨 向 强 两
要 素谈起 。

两 边 打 开 ,整 个 人 像 气 球 一 样 , 上 、 、 、 完 全 撑 开 了 。 臂 应 下 左 右 手

舞蹈基本功入门教学

舞蹈基本功入门教学

舞蹈基本功入门教学舞蹈是一项非常漂亮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许多人的爱好和兴趣。

舞蹈的基本功是舞蹈技能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舞蹈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舞蹈基本功是舞蹈技能的基础。

在学习舞蹈时,很多人都会急于求成,希望能够尽快地学会高难度的舞蹈,但是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基本功不扎实,造成技巧不完善,最终影响整个舞蹈的水平。

因此,学习舞蹈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

二、舞蹈基本功的内容1.身体协调性:身体协调能力指的是舞蹈者在舞蹈的过程中,各个肢体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

舞蹈者需要通过锻炼,提高各个身体部位的协调程度。

2.灵敏度:灵敏度是指舞蹈者在舞蹈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反应速度。

舞蹈者需要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从而更好地表现舞蹈动作。

3.身体柔韧性:身体柔韧性是指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所需要的身体伸展和弯曲能力。

舞蹈者需要通过伸展和弯曲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柔韧程度,从而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

4.柔软度:柔软度是指舞蹈者在舞蹈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个部位的柔软程度。

舞蹈者需要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各个部位的柔软程度,从而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

5.身体平衡性:身体平衡性是指舞蹈者在舞蹈中所需要的平衡能力。

舞蹈者需要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

三、舞蹈基本功的学习方法1.坚持训练:学习舞蹈基本功需要坚持训练,每天保持一定的训练量,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2.重视基础知识:舞蹈基本功的学习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只有掌握和理解了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技能提升。

3.多观察和模仿:观察和模仿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舞蹈基本功的学习离不开对于优秀舞者的观察和模仿。

观察到每个动作的细节,在进行模仿时更能够领会技巧和注意点。

4.持之以恒:学习舞蹈基本功需要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

只有在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之后,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技能提升和表现水平。

四、结语舞蹈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舞蹈的人来说,学习好基本功是学好舞蹈的关键。

乐理舞蹈知识点总结图表

乐理舞蹈知识点总结图表

乐理舞蹈知识点总结图表在学习乐理舞蹈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文将对乐理舞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舞蹈元素、舞蹈形式、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等方面。

舞蹈元素舞蹈元素是构成舞蹈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动作、时间、空间和能量。

动作是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单元,它能够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意图。

时间是指舞蹈中的节奏和速度,它决定了舞蹈的节奏感和舞蹈作品的时长。

空间是指舞蹈中的身体空间和舞蹈作品的结构空间,它决定了舞蹈作品的结构和排列。

能量是指舞蹈中的力量和张力,它能够表现出舞者的形象和特点。

舞蹈形式舞蹈形式是指舞蹈的基本形式和风格,包括叙事舞蹈、抽象舞蹈、实验舞蹈和民族舞蹈。

叙事舞蹈是指能够通过舞蹈来表达故事和情感的舞蹈形式,它通常包括角色和情节。

抽象舞蹈是指没有明确故事和情感表达的舞蹈形式,它通常关注舞蹈元素的运用和表达。

实验舞蹈是指尝试新颖舞蹈理论和技术的舞蹈形式,它通常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民族舞蹈是指各民族和地区的传统舞蹈形式,它通常代表着特定文化和风俗。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与舞蹈是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它们通常能够互相补充和丰富。

音乐是舞蹈的重要伴奏,它能够为舞蹈提供节奏和情感上的支持。

舞蹈也能够为音乐提供视觉上的表现和体现。

在创作舞蹈作品时,通常需要与音乐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协调,以确保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和谐和互相呼应。

此外,音乐与舞蹈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也能够为彼此提供丰富的交流和启发。

总的来说,乐理舞蹈的知识点包括舞蹈元素、舞蹈形式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学习乐理舞蹈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舞蹈作品,以及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现能力。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地了解乐理舞蹈的知识要点。

舞蹈动作基本要素

舞蹈动作基本要素

舞蹈动作基本要素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肢体动作的优雅组合,表达出舞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舞蹈中,有一些基本要素是构建舞蹈作品的基础。

这些基本要素包括身体姿势、步伐、表情和节奏。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基本要素并探讨它们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身体姿势是舞蹈基本要素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舞者的身体姿势决定了整个舞蹈作品的形态和形式。

身体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舞者的舞蹈效果。

在舞蹈中,身体姿势通常以挺直的脊柱、平衡的身体、修长的肢体和轻盈的步伐展现出来。

舞者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并通过不断的锻炼和训练来改善姿势,以达到更高水平的舞蹈表现力。

步伐是舞蹈中另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

舞者通过步伐的变化和组合,展示出舞蹈作品的节奏和韵律感。

步伐可以是快速而短促的,也可以是缓慢而柔和的。

不同的舞蹈风格和主题需要不同的步伐表现,舞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舞蹈作品来掌握和运用适当的步伐。

步伐的准确和流畅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增加舞蹈作品的动感和视觉效果。

表情是舞蹈中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关键要素。

舞者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来传达作品的情绪和内涵。

表情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细腻的情感体验。

舞者需要有能力将自己置身于舞蹈背后的故事中,通过表情的适当运用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

通过表情的准确表达,舞者能够让舞蹈作品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节奏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节奏是指舞蹈中的音乐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舞者需要通过准确的节奏感和恰到好处的动作配合来呈现出完美的舞蹈形式。

节奏的变化和控制能够增加舞蹈作品的层次感和视听效果。

舞者需要识别和理解不同舞蹈作品中的节奏规律,并通过自身的身体语言与之相匹配。

舞者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直接决定了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舞蹈动作基本要素包括身体姿势、步伐、表情和节奏。

这些基本要素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舞蹈作品的核心。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基本要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

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

中职舞蹈教学及“趣情美”三要素的体现思考【摘要】本文从中职舞蹈教学和“趣情美”三要素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注重情感表达和交流,追求作品的美学价值,倡导“趣情美”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中职舞蹈教学中体现“趣情美”三要素。

结论部分指出“趣情美”是中职舞蹈教学的核心,通过实践可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审美能力。

同时呼吁不断探索“趣情美”在教学中的最佳实践方法。

这篇文章旨在启发中职舞蹈教师关注情感和美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学, 中职教育, 趣味性, 情感表达, 美学价值, 舞蹈作品, 应用实践, 学生培养, 情感交流, 审美能力, 最佳实践方法.1. 引言1.1 介绍中职舞蹈教学中职舞蹈教学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审美能力和舞蹈表达能力。

中职舞蹈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舞蹈技巧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和自信心。

中职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舞蹈基础、舞蹈技术、舞蹈编排、舞蹈表演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舞蹈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中职舞蹈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力,通过集体排练和表演,帮助学生加强团队意识,提高舞蹈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引导学生尊重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和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中职舞蹈教学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舞蹈人才队伍,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阐述“趣情美”三要素的重要性“趣情美”三要素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趣”代表着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舞蹈的热情;“情”则强调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通过舞蹈表达情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传达方式;“美”体现了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追求舞蹈作品的美学价值,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中国舞蹈教育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

中国舞蹈教育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

( 3) 舞蹈感觉。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或者文学作品,甚至是 任何一部各个领域的作品,都讲究一个“感觉”,这种“感觉”对 于艺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少了它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艺术作品 产生。同样,这种“感觉”在舞蹈艺术中更为重要。所谓的舞蹈 感觉,就是要对舞蹈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情感有一个触碰点。 也就是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创作者在创作构思时候思 考的问题: 自己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自己要在这 部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情感和感情? 如何具体的将这种中 心情感和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没有这种对于舞蹈艺术的 特殊思考和感觉,是无法真正更好的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 北京师范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01) . [2]菁鸢,文聿. 舞蹈教育: 创造力不能被“下载”的领域———北
04( 04) .
[3]明文军. 呼唤多元化 培育舞蹈文化人———21 世纪职业舞蹈 教育的断想[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 04) .
3 完善舞蹈教育事业的措施 ( 1) 加大对舞者的基本技术培训。为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作 品,不同领域的表演者和表现者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但是, 扎实的基本技术和技巧培训每个领域必不可少的。舞蹈教育的 过程中也必不可少。舞蹈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对演员 基本功的训练,如舞蹈中时刻保持的那种飘逸流动的美妙舞姿, 表演过程中手指、衣袖等诸多元素的灵巧完美运用、注意与背景 音乐中悠远绵长的音乐相搭配配合等等方面,这一系列的技术 与技巧因素,都是促进舞蹈表演的完美成功的基础。没有这些 扎实而厚重的基本功,是万万不可的。 ( 2) 重视舞者的舞蹈编排能力。重视对舞者的舞蹈编排能 力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因为不同的舞蹈类型,其所要 表达的意蕴和风格特点也存在不同的地方。舞蹈教育者,要根 据创作者和表演者以及欣赏者三个群体进行定位; 要在具体的 编排舞蹈的过程中做到: 以创作者的基础点出发,通过一个途径 将这种不同的风格和意蕴淋漓尽致地表达给观众; 同样的,要以 欣赏者和观众的出发点出发,通过一个媒介来理解和感受不同 风格特点的敦煌舞蹈带来的不同心理体验; 还要从具体从事表 演和表现的表演者及表现者的考虑点出发,使其在表演不同风 格类型的敦煌舞蹈的过程中,利用大部分的手势、动作、手脚等 表达元素的作用促进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鉴赏者以及广大观 众等三大艺术主体之间的完美交流和沟通。 ( 3) 加强对舞者的舞蹈感觉培养。舞蹈这种艺术是一种美 的艺术,是一种善于抒发和表达情感的艺术,所以在创造这种美 的艺术、抒发和表达情感的艺术的时候,更需要加入一些能够代 替语言表达的东西,来将敦煌舞蹈这种无言的、没有声音的艺术 转化为有声有形的真正艺术。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种转化工作 呢,那就必须要依靠舞蹈感觉了。只有对舞蹈真正产生一种发 自内心的感情和感觉,对于舞蹈有着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做到成 竹在胸。才能在编排的过程中始终依靠这种感觉,从而保证舞 蹈的原创性,真正编排出有深度有含义的作品。当然,这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所以舞蹈教育者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 积少成多,逐步为整部作品的成功和深入人心打下基础。

初中舞蹈知识点梳理

初中舞蹈知识点梳理

初中舞蹈知识点梳理舞蹈是一门优美而富有艺术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展现人体的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还能够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舞蹈,通过学习舞蹈知识点,他们可以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和舞蹈表现力。

本文将为您梳理初中舞蹈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舞蹈艺术。

一、舞蹈的基本要素舞蹈艺术的表现主要依赖于以下四个基本要素:体态、动作、空间和音乐节奏。

1. 体态:体态是指舞者在舞台上保持良好姿势的能力。

良好的体态可通过正确站立、挺胸收腹、平稳的脚步和优雅的手臂动作来展现。

在舞蹈中,正确的体态可以提高舞者的舞姿美感和表演力。

2. 动作:动作是指舞者在舞台上进行的各种肢体动作。

它包括舞者的舞步、转体、跳跃、旋转和伸展等。

初中阶段,学生们会学习基本的舞步,如走、跑、跳、转等。

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些动作,他们可以提高舞蹈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 空间:空间是指舞者在舞台上运动的范围和方式。

舞蹈表演需要考虑舞者在舞台上的位置、舞蹈动作的延伸和扩展,以及舞者与舞台布景之间的关系。

在舞蹈中,合理运用空间可以使舞蹈更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4. 音乐节奏:音乐节奏是指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舞蹈节奏通常由音乐的节拍决定,舞者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的编排和控制。

通过感受和把握音乐的节奏,舞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舞蹈的情感和内涵。

二、舞蹈类型与风格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舞蹈对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力和表演技巧非常重要。

初中阶段常见的舞蹈类型包括古典舞、现代舞和民族舞等。

1. 古典舞:古典舞是指源于欧洲宫廷舞蹈和芭蕾舞。

它注重舞姿的优雅和表现力的精准。

学习古典舞可以培养舞者的艺术修养和肌肉记忆能力,提高舞者的舞姿美感和舞蹈技巧。

2. 现代舞:现代舞是一种较为自由和富有创造性的舞蹈形式。

它强调肢体的自由运动和个人表达。

通过现代舞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发展自己的舞蹈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民族舞:民族舞是指表达某个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的舞蹈形式。

舞蹈的基本功八要素

舞蹈的基本功八要素

舞蹈的基本功八要素舞蹈的基本功八要素:基本功第一要素:站。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基本功不扎实你不用出手,往那里一站明眼人早就知道你没戏了!'站'不好,不要谈其他基本功和动作,所以站为第一要素!提高方式:开脚、直膝、包臀、立腰、立背、展肩、立项、沉气、拔头顶此曰站!基本功第二要素:立。

立是站的延伸,在立的过程中在保留站的所有要领同时,还需稳定身体的重心。

立得好则姿态准、脚下稳、旋转稳、舞步轻。

提高方式:把杆半脚尖、单脚半脚尖;把下半脚尖、单脚半脚尖。

基本功第三要素:直'直'主要指腿直、后背直这两大块,腿直又包含脚背、膝盖两个大关节的直。

'直'练得好,线条漂亮,挺而不僵。

提高方式:把杆所有动作都贯穿着“直”的要求,脚背压到最低、膝盖骨绷到凹陷,腿的“直”方得以实现。

后背直则为包臀、立胯、立腰、立背、立项、沉气、拔。

基本功第四要素:行:有的学生让他摆动作看着还不错,一走动,舞姿、体态全部走样,原因就在于“行”的基础太薄弱,“行”因其重心移动较快,对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要求陡增!'行'练得好,能有效提高舞姿的准确性,同时辅助提高舞蹈过程中的重心操控能力。

提高方式:步伐单一练习;步法组合;步法舞姿综合组合。

基本功第五要素:'韧'是指身体的柔韧能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软开度,包括脚背、腿、胯、腰、肩等,韧带及关节的柔韧及拓展。

韧'解决得好身体的空间表现力就强,完成动作的阻力就小。

提高方式:压、踢、耗、甩。

基本功第六要素:快'是指动作的速度快,快而不紧、快而不懈。

快'练得好,灵巧度就高,快速变换舞姿的能力随之提高。

把杆的小踢腿、弹腿、大踢腿,甩腰,把下的小跳、打击都是解决'快'的有效方式。

基本功第七要素:'轻'指动作完成要轻松,腾空要轻飘、落地要轻。

'轻'解决得好,动作飘逸流畅、空中轻盈洒脱、落地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切表演艺术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审美效应=创作+表演+欣赏。

作为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懂得:以优秀的创作节目和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奉献给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对象,才能获得最美好的审美效应。

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曾指出: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机械总和。

按照这个定律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就能产生整体效应,获得1十1>2的优化效果。

如何将系统论最优化的观点、定律应用于审美教育过程中呢?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在“趣”“情”“美”三要素中完成舞蹈教学任务。

一、“趣”是打开舞蹈殿堂的钥匙舞蹈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准确规范、优美动人的舞蹈示范来感染学生,并充分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为例,“身韵”的提法兼有身法和韵律的双重含义,包含着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要求。

身韵课细腻地解剖了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其内外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感动,上身韵课便进入到一种特别的状态,这时,半抑制状态的大脑便开始习惯于随着肢体的动作而运动起来,这就是动作意识。

身韵课实为心韵课,它练的是心。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请古筝老师临场伴奏,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时,学生们立即感觉到了身体、气息、内心的节奏都高度统一在一种韵味当中,他们因为受到传统乐器演奏时气氛的感染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们随着优雅的古筝音乐声渐渐活跃起来时,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身韵课更深一层的价值。

笔者在组合训练中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身韵训练等并配上古筝等传统乐器,起到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即兴编舞、即兴跳舞等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尽力让学生寻找听到音乐后的瞬间所产生的感觉。

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去强化某个点,怎样依附于音乐又跳出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对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在舞蹈教学的最初阶段,基本功和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却是走向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可以把难度较高、较枯燥的动作放在“趣”中完成,并保持“情”的状态。

如“控制组合”在课堂的基础训练中,舞蹈动作是控制在舞姿的停顿上,或者在短暂的动作组合延伸过程中,这就要求舞蹈动作做到技巧高和稳定性强,这项训练一般是将重心放在单腿上完成的优美舞姿,因此做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和枯燥,这时教师应选择以轻松、抒情为基调的音乐旋律,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觉,从而把枯燥的“控制组合”在感情上予以调节。

训练动作中也应有情绪上的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动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需要气韵的流畅。

准确的音乐选择能使人闻声而动,这种选择能让学生达到动作的韵律与气息相呼应的目的。

随着“兴趣”的建立,教师在课堂上为扩大知识面,可以介绍舞蹈的类别、流派及艺术特点等,并辅之以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学生们了解舞蹈类型的文化内蕴、价值取向和其中蕴涵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等,由此
而让学生们在“趣”中得到收获,提高对舞蹈的认识,增强自信心,萌发强烈的求知欲。

二、“情”是走向舞蹈美的必经之路阮籍的《乐伦》称“舞以宣情”。

舞蹈被称作人类艺术之母。

中国古代典籍《毛诗序》说:“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就是将舞蹈视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古老也最直接、最强烈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在讲话、感叹、吟诵、歌唱皆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感情时才生发的。

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情”,“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舞蹈是一种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没有“情”的舞蹈是空洞的,舞蹈毕竟和杂技、竞技体育不同。

情感是动作的内心根据,动作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与动作紧紧相吻合的音乐形式,在表演性组合训练中能与舞蹈动作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和高雅的文化熏陶。

教师可以在舞蹈基训课中选择大量的与动作形式、风格相符合的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