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语文北师大七年级下册《过零丁洋》同步练习1

语文北师大七年级下册《过零丁洋》同步练习1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收获平台一、默写《过零丁洋》全诗,回答问题。

1.默写。

2.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答:3.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答: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二、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

答:⊙发展空间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óng):蟋蟀。

(2001年春季·上海高考卷)1.词中说的“心事”指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3.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轻松一刻汕头收藏一幅文天祥诗墨□林俊聪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句的南宋民族英雄、杰出诗人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有一幅手书自作诗的条幅,现被汕头市区一位业余收藏家珍存着。

该条幅宣纸非常陈旧,个别地方受损,但所幸诗书墨迹完好。

其诗为:“月淡梧桐雨后天,潇潇络纬夜灯前。

谁怜古寺空斋客,独写家书犹未眠。

”诗末署名文山,末加二印。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的文天祥,手迹条幅为何流落在汕?据收藏者称,这是在民国时期,他在汕头街上,见一摆摊有该条幅,遂洽商钱价后而购之,虽穷困潦倒仍珍藏不售。

他还收藏大量各国钱币等。

笔者见此条幅,恰与由潮安县凤凰镇文天祥正气堂理事会创刊号《正气》中一照片一模一样,深感奇怪,请教理事会负责人而无法解释,便写信向民族英雄故乡江西吉安县文天祥纪念堂求助,他们委托伍映山先生,于10月13日来信回复,事情原委是这样的——这首诗,是文天祥《幕府杂诗》四首之一。

据清《庐陵县志·艺文志·金石》载,《幕府杂诗》4首七绝:1.催花一曲胜伊凉,羯鼓声高乐未央。

八年级语文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1. 诗中诗人自叙身世经历的诗句是:
□□□□□□□,□□□□□□□
2. 诗中运用贴切的比喻表达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的诗句是:
□□□□□□□,□□□□□□□
3. 诗中借语音双关,表达作者特殊心境的诗句是:
□□□□□□□,□□□□□□□
4.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
5. 诗中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动荡不安的痛苦的诗句是:
□□□□□□□,□□□□□□□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人的坚贞民族气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古诗词中这样的名句有很多。

作者:题目:
7. 运用双关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当时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句子是:
□□□□□□□,□□□□□□□
【试题答案】
《过零丁洋》
1.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6. 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7.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一、默写《过零丁洋》全诗,回答问题。

1.默写。

2.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
3.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óng):蟋蟀。

1.词中说的“心事”指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3.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一、1.略。

2.比喻。

把山河风雨飘摇的亡国之象与个人生死荣辱的经历刻画得悲壮动人,入木三分。

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3.一指地名,二是包含着诗人忧虑国事艰难的情感。

4.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

二、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拓展练习
1.词中说的“心事”指希望抗金报国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3.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同步练习】《过零丁洋》(北师大)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同步练习】《过零丁洋》(北师大)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碧阳初级中学舒晓燕默写《过零丁洋》全诗,回答问题。

1、默写。

2、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3、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

1、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óng):蟋蟀。

4、词中说的“心事”指5、这首词的主旨句是6、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过零丁洋 同步练习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过零丁洋 同步练习 苏教版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4.默写。

①《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柳先生传》赞语中和“不慕荣利”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④X禹锡的《酬乐天某某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因为住宅边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

B.他有嗜酒的天性,经常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

C.他喜好读书,但不死抠字句。

D.他虽然贫穷,但是安之若泰,以文自娱。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的精神。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9.“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二)鸟说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①然者。

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②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过零丁洋》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过零丁洋》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过零丁洋》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9题;共23分)1. (2分)小说《热爱生命》的作者是 ________(国别)小说家 ________(姓名)。

2. (3分)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________ ②天祥泫然出涕________ ③天祥临刑殊从容 ________3. (4分)给加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落惶恐干戈飘絮4. (2分)《过零丁洋》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5. (4分)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逢:________②山河破碎风飘絮风飘絮:________③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 ________④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________6.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 .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 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 .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7. (2分)下列对诗歌主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春望》抒发了安史之乱时期,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B . 《泊秦淮》批判了秦淮歌女不关心国家前途,只顾卖唱逗笑的无耻生活。

C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愿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D . 《过零丁洋》中作者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8. (2分)下面对《过零丁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过零丁洋》随堂练习

《过零丁洋》随堂练习

《过零丁洋》随堂练习一、文学常识1.文天祥,字,又字,号,(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2.《过零丁洋》体裁是一首。

二、默写(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诗人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发出感慨的句子是:,。

三、重点词义句意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汗青: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所呈现的情景。

四、中心思想诗人通过追忆经历,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以及崇高的。

五、课内外比较(一)阅读《过零丁洋》和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夜思中原(南宋)刘过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①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流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②。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①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这里指礼乐制度昌盛之地。

②天阊(chāng):天门,此处指朝廷。

(1)《夜思中原》颈联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2)《过零丁洋》和《夜思中原》尾联都运用了的抒情方式,文天祥主要表达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而刘过则表明了自己。

(2分)(二)阅读《过零丁洋》和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①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②。

①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②啼鹃带血归: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1)《金陵驿二首》(其一)中的“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是如何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由此你能想到《过零丁洋》中的哪两句诗?(3分)(2)《金陵驿二首》(其一)中的画线句与《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卫辉市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一正气歌过零丁洋同步练习长版

卫辉市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一正气歌过零丁洋同步练习长版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七律·长征
2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会写32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感受革命志士的崇高品质,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阅读理解
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3.表达运用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除了诗中写的五岭、乌蒙、岷山,以及金沙江、大渡河这些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他们又是如何战胜的呢?
过零丁洋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àngféng liǔxùhuáng kǒng
()()()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
寥落:
2。惶恐滩头说惶恐。
惶恐:
3.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
4。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
汗青:
三、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朝的。
2.默写《过零丁洋》.
1。预习提纲
(1)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了解作者毛泽东。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朝代)大臣、文学家。

(2分)
2、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4分)
⑴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逢:)
⑵山河破碎风飘絮(风飘絮:)
⑶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
⑷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从该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3分)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4、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4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4分)
6、知识联想(4分)
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的哪种感觉写的。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
⑵两个黄鹂鸣翠柳()
⑶踏花归去马蹄香()
⑷一枝红杏出墙来()
7、口语交际:(3分)
一个顾客在酒馆里喝啤酒。

当他喝完第二杯后,问酒馆的老板:“你们这里一星期能卖出多少桶啤酒?”“40桶。

”老板得意地回答。

“那么,”这个顾客说,“我刚想出来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80桶啤酒的办法。

”老板一听,急忙问:“您能告诉我是什么办法吗?”“很简单!您只要将每个啤酒杯里的啤酒都装满就行
了。


顾客的言外之意是:
第二部分:
(一)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2分)
9、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4分)
10、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二)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2.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分)
13.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描写这个景象意在表现什么?(3分)
14.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2分)
15.这首诗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说说下面两句描写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4分)
(1)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
(2)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
16.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参考答案:
1、文天祥;南宋
2、⑴遭遇,指被朝廷选拔⑵形容局势如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⑶孤苦无依的样子⑷史册
3、B
4、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诗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意近即可)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⑴视觉⑵听觉⑶嗅觉⑷视觉
7、酒馆老板每杯啤酒只装了一半,给得太少了。

8、儒家经典
9、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10、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11、A(没写大战告捷的事,只写了兵败之事)12.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13.“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4.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

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15.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16.A(不是夜晚,而是白天。

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解。

“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指晚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