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史地面气象报表数字化处理和应用
浅析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制作与应用问题

浅析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制作与应用问题摘要: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既是气象观测记录数据的一项重要背景信息,又是了解、管理与应用气象数据必须具备的基础信息。
本文首先概述了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并重点列举制作和应用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时的一些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面气象台站;数据文件;制作;问题1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概述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是历史资料信息化的基础,是气象服务的技术支撑。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是记录气象台站建设发展历程,反映气象台站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档案资料。
气象台站环境、观测场变动、台站迁移、观测要素增减、观测仪器的变动等信息,不仅是气象数据有效应用的背景信息,还是影响气候资料均一性变化的重要条件。
按照《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QX/T 37-2005) 》,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内容由20个项目组成。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简称“L文件”, 为文本文件,包括地面(LD)、高空(LG)、辐射(LR)。
项目标识码及名称如下:01: 台站名称 02: 区站号03: 台站级别 04: 所属机构05[ 55] : 台站位置06: 台站周围障碍物07[ 77] : 观测要素 08: 观测仪器09: 观测时制 10: 观测时间11: 守班情况 12: 其他变动事项13: 图像文件 14: 观测记录15: 观测规范 16: 预留17: 预留 18: 预留19: 沿革数据来源 20: 文件编报人员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主要来源于各类原始记录、观测薄、自记纸和各类台站档案。
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LD)数据主要来源于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气表-1―气表-8)、年报表(气表-21)、观测记录薄、自记纸、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文件、J文件、Y文件)。
2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制作与应用问题在制作和应用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时,20个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不是单独存在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2.1台站沿革数据文件中03项“台站级别”变动台站沿革数据文件03项“台站级别”描述台站级别变动情况。
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数据分析处理

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数据分析处理摘要:在实际的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气象观测报表中经常会有疑误数据出现,观测人员应始终遵循尊重原始记录、正确修改或订正异常记录原则,找出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以提升地面测报质量。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疑误数据;分析处理引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在台站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观测人员要熟练掌握气象观测知识、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工作原理、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气象资料的准确性水平。
在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下,地面气象观测报表中经常会有疑误数据出现,严重阻碍地面测报工作顺利进行。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升气象测报报表中数据规范性水平。
1 A、Z文件数据不一致分析处理造成A、Z文件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就是逐日数据维护不正确。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观测人员应在每天的20:00后做好当日观测数据的维护。
如果B、Z文件不一致,应判断是否需要替换,之后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否则很容易导致转换后的B文件生成的A文件数据与Z文件不一致。
如果Z文件中的数据出现异常或者缺测,而这些又包含有人工替代、内插、缺测处理的记录,此时不需要替代,应在备注栏中详细说明,可以在20:00逐日数据维护选项上点击“不选”按钮,之后直接返回即可;如果是由于B文件维护不当使得A、Z文件内的数据不一致,应重新对B文件中数据进行维护,并将B文件中的数据用Z文件中的数据替代,可以用鼠标点击需要替换的气象要素,在出现“√”时说明选中,之后点击“替换”按钮返回,点击“存盘”按钮保存。
2、A、J文件首行参数标识符问题处理2.1A文件首行参数台站参数由12组数据构成,具有固定的排列顺序,每组数据之间的间隔符是一位空格。
业务人员很容易将积雪、雨量传感器以及电线积冰这三种的首行参数理解错。
积雪和电线积冰属于常年观测项目,只不过在夏季没有出现,所以在参数中这两个仍旧出现,标识码为0;进入冬季后有些雨量传感器会停用,启用雨量传感器的标识码为1,停用时的标识码则用0表示。
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的使用要点分析

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的使用要点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气象地面综合观测的软件系统,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等提供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气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在气象领域的作用愈发重要。
背景介绍: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的发展史可追溯至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目前,各级气象部门和气象科研机构纷纷推出各类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以满足气象观测数据处理的需求。
在过去的气象观测工作中,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出现人为误差。
而随着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的应用,观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快速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误差,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气象观测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2 研究意义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在现代气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气象观测人员更加高效地进行地面气象数据采集和处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气象预报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软件,气象部门可以对气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气象变化规律,提高对天气现象的预测能力。
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也支持气象部门对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促进了各地气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提升了整个气象行业的发展水平。
研究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的意义在于不断提升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为天气预报业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09】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气象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的使用要点,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软件。
通过对软件功能特点的分析和使用要点的详细讲解,可以提高用户对软件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开展气象观测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应用

N 总、 O 低云量段 , 每段每天 4次定 时值共 4组 。 H= 表 示 该 要 素 全 月 缺 测 。 c 每天 4个 时次 的云状 。 0 V 每天 4次定时值共 4组 , 0 每组 3位数 。 R 定时 降 水 量 段 每 天 3组 ; 6 自记 降 水 量 段 每 天 ( 1o 2 :o 共 2 2: o~ 0 o ) 4组 , 为 2个 记 录 , 个 记 录 为 1 分 每 2
1 1 数 据 结 构 .
在 应 用 时 , 先 要 弄 清 楚 A 文 件 的 数 据 结 构 。 A文 首
件由 台站参数 、 观测数据 、 质量控制 、 附加 信息 4个 部分构 成。观测 数据 部分 的结束 符 为“ ? ? ? 质量控 制 部分 ? ? ?”, 的结束符为 “ ”, 附加 信息部分 的结束 符为
数据 结构 由 2 0类地 面要素构 成 , 每个要 素在文 件 中 的排列顺序是 固定的 。2 0类要素的名称( 指示码 ) 排列顺 Z= 表 示 该 要 素 全 月 缺 测 。 序 如 下 : 压 ( ) 气 温 () 湿 球 温 度 () 水 汽 压 ( 、 气 P 、 t、 ,、 E) 相 G= 表 示 该 要 素 全 月 缺 测 。 对湿度 ( ) 云量 ( 、 u 、 Ⅳ) 云高 (t 、 状 ( ) 能见度 ( 、 t) 云 c 、 ) F 第 1段 和第 2段 , N 每段 每天 2 4次定 时值 共 2 4 降水量 ( 、 ) 天气现象 ( )蒸 发量 ( 、 、 ) 积雪 ( 、 z) 电线 积 组, 分为 4个记录 , 个记 录为 6组 ; 3段每 天最大 、 每 第 极 冰 ( ) 风 ( ) 浅 层 地 温 ( 、 层 地 温 ( ) 冻 土 深 度 G、 , 、 D) 深 、 大风共 4组 , 24组 为出现时间。 第 、 ( 、 A) 日照 时数 ( ) 草 面 ( 面 ) 度 ( 。 5 、 雪 温 口) D 0c 段 每 天 2 定 时 和 自动 观 测 1最 高 、 低 B m 4次 3 最 其 中海 平 面 气 压 归 并 到 气 压 , 点 温 度 归 并 到 湿 球 露 值 及出现 时间共 2 8组 , 分为 2个记录 , 1 第 个记录( 1o 2 :0 温度 , 地面状态归并 到草面 ( 雪面 ) 温度 。 0 :0 为 1 80 ) 2组 , 2个记 录 (9 0 第 0 :0~2 :0和最 高值 00 12 数 据 排 列特 点 . 最低 值及 出现 时间 ) 1 为 6组 ; 、0 1 、0 5 1 、5 2 、 A文件 的数据 排列 特点 : 天数据 的结束 符为 “ ” 及 出现时间 、 每 .; 4c 0 m段 , 每段每 天 2 4次定 时值 共 2 4组 , 为 2个 记 录, 分 要 素 数 据 的结 束 符 为 “=” 。各 数 据 的 排 列 如 下 : 2组 P 本站气压每天 2 C 4次定时值 和 日最 高 、 低值及 每 个 记 录 1 。 最 K 8 、6 、2 m 段 , 段 每 天 2 B 0 10 30c 每 4次 定 时 值 共 2 4 出现时间共 2 8组 , 分为 2个记 录 , 1个 记录 ( 1o 第 2 :o~ 分为 2个记 录 , 每个记录 1 2组。 0 :o 为 1 , 2个 记录 ( 9 0 8 o ) 2组 第 0 :0~2 :0和最高值 及 组 , 00 A= 表 示 该 要 素 全 月 缺 测 。 出现 时间 、 低 值 及 出现 时 间 ) 1 最 为 6组 ; 平 面 气 压 每 天 海 s 每 天 各 时 (3 0 2 :0 日照 时 数 共 1 及 日 2 0 :0~ 10 ) 8组 4次定时值共 4组 。 组 T 每天 2 B 4次定时和 日最高 、 最低值 及 出现 时间共 照 总 时 数 l 。 B: 表 示 该 要 素 全 月 缺 测 。 2组, 8 分为 2个 记 录, 1个记 录 ( 10 0 :0 为 1 第 2 :0~ 8 0 ) 2 组 , 2个记录 ( 9 o 第 0 :o~2 :o和最 高值及 出现 时间 、 0o 最 2 新数据 文件 的特 点 低值 及出现时间) 1 为 6组。 新数据文件是将 A文件分解成 2 0类要 素数据文 件 , I 湿球温度 、 B 露点温度段 , 每天 2 每段 4次定 时值共 按报表 格式生成 3 2个文本文件( 见表 1 。 ) 2 4组 , 2个记录 , 1 分 第 个记 录( 10 0 :o 为 1 2 :o~ 8 0 ) 2组 ,
历史地面气象资料图像扫描及图像文件数据集的制作

电茸 讯 子通
扫描 图像 文 件数 据集 内容包 括 :气表 一 、 、 、 2 45 6 ( 不含 封 面 、 底 )气 象 月总 薄 ( 封 、 含封 面 、 封底 内容 ) 、
数 据集 的质 量 .我省 严格 按 照项 目技术 组 统一 下发 25 扫 描 图像 文 件 数 据 集 制 作 要 求 .
一
( 幅 面大 小 为 A3 气 表 一 ) A ( 表一 、4 2 ( 1和 4气 2一 、
5 一 )扫 描设 备选 用 A 、6 , 3幅 面平板 扫 描仪 。
f 扫 描 图像 字 迹清 晰 可 辨 的 , 用 彩 色扫 描 , 3 ) 采 扫 没有进 行 过信 息化 , 表 一 、 表 一 、 表 一 气 4气 5气 6的部 分 描 分辨 率不 低 于 3 0 p 0d i 内容进 行 了信息 化 .但 在服 务 中没 有 发挥 太大 的 作 (1 张 和字 迹 状 况 不 良或有 多种 颜 色 字 迹 的 , 4纸 用 本 次 图像扫 描 以及 扫描 图像 数 据集 的制作 将 在 采用 彩 色方 式扫 描, 扫描 分 辨率 不低 于 1 0 p。 5d i 很 大程 度 上 提 高服 务 效 率 ,查 找 资料 更 加 快 捷 、 方 f1 5利用 软 件 去除 扫 描过 程 中造 成 的图像 杂 点和 便 .不用 翻阅大 量 的纸质 报 表就 可 以查 找 到所 需要 脏 点 ; 行 图像 纠偏 处 理 , 进 图像 偏 度 不 得 大 于 3度 , 的相 关 资料 对 于 台站建 站 以及 经 纬度 变化 情 况可 以 达到 视觉 上 基本 不感 觉 偏斜 为 准 每 扫描 一页 图 以在 台 站信 息栏 中很 快查 找 到 。数字 化 成果 数 据集 像 , 存成 一 个文件 。 保 将在今 后 的服务 工作 中发 挥更 大 的作用 f1 6电子 文 件 的命名 要 求按 照 中 国气象 局 要求 有 在 整个 图像 扫 描 和图像 文 件数 据 集 的制作 过 程 明确统 一 的规则 中严 格 执行 “ 资料 扫 描 的技 术 要 求 ” “ 史 地 面 气 和 历 f1 描 文档 的数 量 和存 储顺 序 与原 档 案资 料 的 7扫 象报表 数 字化成 果 数据 集 制作 技术 规 定 ” 中图像 文 数 量 和顺 序 一致 件 数据 集 制作 的基 本原 则 . 目前 已根 据 中 国气 象 局 () 描应 用 软件 具有 自动去 黑 边 、 8扫 纠偏 、 描精 扫
2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 2004)操作手册

第一部分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 2004版第1章概述1.1 软件功能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perational Software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英文简写为OSSMO)是为了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版)的需要,针对各类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和各级审核部门的资料处理而编制的一套综合业务应用软件。
本软件适用于人工观测和自动站观测方式的各类气象观测站,以及各级审核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模式文件的审核及信息化处理,并充分考虑了与原地面测报软件数据格式的兼容,以满足对原数据格式文件的处理。
该软件与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SAWSS)和通讯组网接口软件(CNIS)相结合,构成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OSSMO包括参数设置、自动站监控、观测编报、数据维护、报表处理、工作管理、工具、外接程序管理和帮助等九大功能,各大功能项由若干个子功能项组成。
其主要内容如下表:1.2 软件构成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采取了大量的程序控件和动态链接库,按照软件功能的不同,1.3 数据文件数据文件是指软件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本文件、数据库文件和表格文件,包括如下内容:在上述各文件名中,IIiii 为区站号,MM 为月份,DD 或dd 为日期,GG 或hh 为时,gg 或mm 为分,ss 为秒,CCC 为台站字母代码的后三位,YYYY 、yyyy 或YYY (年的后三位)为年份,其它没有说明的字符为固定标识。
1.4 软件流程⑴ 进行各类参数的设置,包括操作员管理、台站参数、仪器检定证数据、旬月历史数据、地面审核规则库和文件传输路径等。
这些参数数据提供了软件的支持环境。
⑵ 进行交接班登记。
建立本班值班工作任务,班内填写值班工作日记。
⑶ 有自动气象站时,启动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正点数据存入正点地面常规数据Z 文件和正点辐射数据H 文件(有辐射观测项目时),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1分钟平均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要素的分钟数据存入各分钟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是近年来气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气象观测需求的增加,传统的人工观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气象数据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实时性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先进的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成为必然选择。
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通过采集各种传感器数据、应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实现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提供全面、精准、实时的气象观测数据。
这种系统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同时也提升了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水平。
研究此领域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气象观测需求的增加、对气象数据质量和实时性的要求提高、对传统观测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足的认识等。
研发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和应用,能够为气象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过程,探究其功能特点和在气象观测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分析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
通过研究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可以更好地了解气象观测领域中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为气象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加先进和有效的工具和支持。
通过对该系统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可以验证其在实际气象观测工作中的效果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气象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气象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气象观测人员更加高效地进行观测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的研究还对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地面气象测报业系统务软件的使用

是其它各项功能实现基础;只有管理员才有权限进行此项操作,不能随意修改
第7页/共71页
在有关记录值的输入中,除第一页按实际值输入外,其它各项中有小数位的记录值均扩大10倍输入。
台站参数
第8页/共71页
用于定时编报参数的设置。
第9页/共71页
用于重要天气报、航空报编报参数的设置。
第39页/共71页
用来计算测站重力加速度,以便于使用水银气压表的气象站在计算本站气压时进行重力差订正。
与天气报等输入规定一致。
第40页/共71页
用于辐射一级站在仪器不能自动观测时大气浑浊度的观测或用于对自动观测仪器测量值的比对。
第41页/共71页
经纬度、年月日可任意修改,输入完毕点“计算”。
第42页/共71页
云状符号小键盘
第20页/共71页
天气现象输入:每日一条记录,一日记录必须完整输入。
先输入天气现象符号编码(可从天气现象小键盘选取),然后输入空格,接着输入天气现象起时与止时各一组,每组4位,前2位输入时(GG),后2位输入分(gg),位数不足,高位补“0”,起止时间用“-”连接。
若起止时间中间是虚线,则组间输入 “…”;若起止时间有间断两次或以上者,则两起止时间段之间输入一个上撇号“’”;若起止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需用虚线连接时,可按实际出现的起止时间输入。
第16页/共71页
必须注意是否与当前时间在台站参数中设置的观测发报任务一致,若不一致会提示所选任务错误。
第17页/共71页
报警系统:本软件设定了定时观测编报任务自动报警功能,当台站参数中计时方式设置为“计算机”时,则自动从定时编报参数和航空报编报参数读取当前时次的观测或发报任务,若该时次有观测或发报任务,从正前点15分钟开始,则会在显示屏的右下角滚动弹出如下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要作 用 , 随着现 代气 象 业务 的快 速发 展 , 象 气 纸 质报 表 档 案 资 料 不 再 适 应 现 代 气 象 业 务 需 求, 迫切 需要 开展未 信 息化 的报表 资料数 字化 。 随着气象业务 和社 会 的发展 , 要 时间序 列 需 长 、 间和时间分辨 率更高 的气 象资料 , 空 特别是 精 细化预报服务 和气象能 源开发 , 对逐小 时风 、 降水 和 日照资料 的需求尤 为突出, 资料大多以纸质 这些 报表和 图纸的形式保存 , 无法被有效利用 。另一方 面由于年代长 、 存条件 差 , 多纸张 已经出现不 保 许 同程度的变质 、 字迹变淡 等现象 , 急需尽快 地拯救
和保护。现代化设备 的发展 与更新 , 信息技术的提 高与逐渐完善 , 为以纸质为载体的大批量气象资料 进行数字化处理提供 了可行 的基础。历史地 面气 象报表数字化对保护历史气象记录档案 , 提高气象 资料资 源应用共享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
2 历 史地 面 气 象报 表 数 字化 处理
速、 日照和逐 日电线积冰报表图像文件数据集和降 水 、 向风速 、 风 日照数字化文件数据集 。
3 2卷 2期
浙
江
气象 3 52 1 1 历 史地 面 气象报表 资料 图像 扫描 . . 按照馆藏 报表 的卷 册详细 登记 报 表种类 、 站 名、 区站号 、 、 、 年 月 版面规格和数量 , 写台站信息 填 说明表 , 对破损或脆化厉 害的应进行 备注 , 醒扫 提 描时注意保护 。图像 扫描格式 为标 准型.p jg图像 文件 , 对每页图像文件建立名称 和 日期索引。扫描 幅面大小为 A 3或 l , 6开 扫描设备可选用 A 3幅面 平板扫描仪或非接触式 书刊扫描仪 。扫描 参数根 据资料原件的质量状况和应用需求来确定 , 主要包 括扫描分辨 率和色彩模式。字迹清晰可辨的 , 建议 采用黑 白二值扫描 , 分辨率不低 于 30ai纸 扫描 0 o; 张和字迹状况不 良或有多种颜色字迹的 , 建议采用 彩色方式扫描 , 描分辨 率不低 于 10ai 扫 5 o。扫描 后图像要求进行后期处理 , 利用软件去除扫描过程 中造成的图像杂点 和脏点 ; 进行 图像纠偏处 理 , 图 像偏度不得 大于 3 , 。 以达到视觉 上 基本不 感觉 偏 斜为准 , 应避免重张 、 倾斜 、 等 图像质量 问题 , 模糊 确保 报表不重复扫描 、 不漏扫 , 保证文档顺 序准确 。 2 1 2 历 史地 面 气象报 表 资料 的录入 和转 换 .. 按 照中国气象 局项 目技术组统 一制定和下发 专用 的历史地面气象报表数字化录人格式 , 包括气 表一 4录人格 式 、 气表 一 5录人格式 、 气表 一 6录入 格式 、 气表 一 8录入格 式 , 采取 “ 录、 两 两校 、 两验 ” 的方式 , 按照相应 资料 录人 格式 , 原则上确 保录入 数据与报表数据排列格式保持一致 。 开 发编 制软 件 , 录 入气 表 一4 气 表 一5 将 、 、 气表 一 、 6 气表 一8录 人格 式 文 件数 据 转 化 为历 史 沿用 的历 史 地 面 月 报 表 信 息 化 文 件 格 式 , 即 地 面气象 月报 表 A 6文 件格 式数 据 , 形成 统 一长 序列 数据集 , 于数据 应用 。 便 2 2 数字化 成 果质量 检查 .
关键 词 : 史 地 面 气 象 报 表 ; 字 化 ; 历 数 处理 ; 用 应
0 引 言
我 国地 面气 象 记 录报 表 的数 字化 处理 工 作 始 于上世 纪 7 0年 代末 , 目前 全 国 20 4 0个 国家 基 本( ) 准 站和一般站 已基本 完成 建站 至 2 0 0 8年地 面气象 月 报 表 中 基 本 定 时 观 测 资 料 的 信 息 化 ( 0A A / 1文 件 ) 60个 国 家 基 本 ( ) 已完 成 ,8 准 站 19- 20 风 向风速 、 91 08年 降水 和 日照 自记月 报表 的信息化 ( 6 A A / 7文件 )5 0个 国家基 本 ( ) ,6 准 站 已完成 16-20 降水 自记 纸 图像 扫描 和数 9 1 00年 字化处理 工 作 , 些 数 据在 气 象 业务 、 研 和 其 这 科 它社会部 门 中得到广泛应用 , 挥 了重要作用 。 发 浙江省共 6 个 国家基 本 ( ) 8 准 站和一 般站 已 基本完成建站至 20 08年地面气象月报 表中基 本定
时观测资料 的信息化 ( 0 A 文件 ) l 国家基 A/ 1 , 9个 本 ( ) 已完 成 19 - . 年 ( 分 站 19— 准 站 95 2 (  ̄ 部 9r 7 20 ) 08年 风向风速 、 和 日照 自记月 报表的信息 降水 化 ( 6A A / 7文件 ) 1 ,9个 国家 基 本 ( ) 已完 成 准 站 16 - 2 年降水 自记纸 图像扫描和数字化 处理 91 (  ̄ 工作 , 这些 已经信息化 的资料 为浙江省气 象预报 、 科研 、 气候应用发挥 了重要作用 。地面历史报表 数 字化项 目的完成 , 将会为 浙江省气 象业务 、 科研 和 服务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数据资料 , 为进一步提升历 史气象资料共享能力提供 良好 的基础 。
历史 地 面报表 数字 化 主要 是对 15 - 2 0 9 00 1
年 的气表 一 气 表 一5 气 表 一6和相 关 气表 月 4、 、 总薄 、 表 一1 气 进行 数 字化处 理 。制定相 应 的业
1 历 史地 面 气象 报 表 数 字 化处 理 重要 性及 意 义
历史地 面气 象报 表是 记 载 气象 资 料 十分 宝
浙
江
气
象
3 2卷 2期
浙 江 省 历 史 地 面 气 象 报 表 数 字 化 处 理 和 应 用
刘 熔 熔 封 秀 燕 马 仙 妹 钱 惠文
( 江省气象信息 网络中心 , 浙 浙江 杭州 3 0 1 ) 10 7
摘要 : 介绍历史地面气象报表数字化处理项 目建 设 内容 , 纸质报 表扫 描 、 据 录人 、 数 数据文 件转换 、 量检 质 查, 数据集制作等报表数字化技术方法 , 对质量检查 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 处理方法 , 针 进一步提 高气 象数据 的准确性 。获取 时间序列长 、 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气 象资料 , 尤其逐 小时风 、 降水 和 日照 资料 , 浙江 对 省精 细化 预报 服务 和气 象 能 源开 发 取 得 较 大 的推 进 作 用 , 升 了气 象 数 据 共 享 服 务 能 力 。 提
贵 的财富 , 期 的 大 量 地 面 观 测 资 料 都 停 留在 早 纸质报 表上 , 然 在 气 象 业 务 和 科 研 中发 挥 了 虽
收稿 日期 :0 01 -7 2 1 — 2 0
务流 程 , 立数 据质 量保 障 体 系 , 历 史 地 面气 建 对 象报 表进行 图像 扫描 及 处 理 , 发 专 用 软 件 进 开 行 数 据 录 入 、 据 文 件 转 换 、 量 检 查 等 工作 , 数 质 最 后进 行数 据集 制作 。 2 1 浙江省 历史地面气 象报 表数字化处理 内容 . 将浙江省所有 没有信息 化处理 的 15- 2 ) 9 1 (0 X 年气表 一 、 4 气表 一 、 5 气表 一 、 6 气表 一8图像 扫描 和资料 录入 以及 16 年 后 的气 表 一1日照 、90 91 18 年后的降水 和风 向风速 资料 的图像 扫描和数字 录 入, 建立逐 时 气压 、 温 、 对 湿度 、 气 相 降水 、 向风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