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10.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2.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方案.doc

XX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方案1 超越公司XX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二0一0年十月十八日XX公司XX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前言根据山西省晋煤救发[2010]955号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临煤工发[2010]282号转发省厅《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乡煤技字[2010]159号《关于转发临煤工发[2010]282号文件的通知》的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公司安全健康能力,经矿委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
特制定该建设规划和方案。
一、简介XXXX公司乡宁县管头镇上善村,井田面积11.9837km2,被批准开采2-10#煤层。
确定原冷坡煤业公司为过渡矿井,现开采10#煤层,机采30万吨/年生产能力核定报省进行批复。
根据掌握的资料,井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倾向性属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爆炸指数22%。
六大系统现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江苏三恒型号KJ-70N;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煤科院重庆分院型号KJ-251;消防防尘主管路为DG40钢管;地面购置有QTD-110H型螺杆空气压缩机2台。
通信系统为上海丽波电子设备公司型号HY-128通讯交换机1台;安全避险配备有AZ-60自救器。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组长: 张元甲副组长: 常智慧李彬常克俭张世民田应平成员: 张金平师向鹏王郑红石国栋祁伟玮李烈火王宇翔具体分工:(一)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通防科负责(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安全科负责(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机电科负责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完善六大系统工作方案

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煤参煤矿安全局下发的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六大系统”,防范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促进安全生产,我项目部现将六大系统基本现状和实施计划步骤汇报如下:一、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现状我项目部现在使用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为2011年3月份新配,投入运行时厂家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各个数据操作等进行优化。
根据AQ1029-2007安全行业标准完善了井下采掘头面和其它主要地点的传感器设置: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负压传感器、开关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开停传感器等井下均已投入使用,做到了实时监控。
在工地调度室内安装了主机和显示终端,实现了安全监控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联合值守,统一指挥且中心站实现了双回路供电,实现了双机备份。
在外网停电的情况下备用电源能正常投入使用,系统能在五分钟内完成自动切换。
严格执行瓦斯传感器的调校制度,确保传输到主机的数据准确可靠,严格执行瓦斯超限断电撤人制度。
每班要求瓦斯员用光学瓦检仪与瓦斯传感进行比较,二者数值不一致时,以高值为瓦斯管理、控制的数据。
当数据误差超过±0.2%时,需在8小时内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在此期间不允许任何人停用瓦斯断点设备。
每隔10天对瓦斯超限断电闭锁功能进行测试并作好记录,保证在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被控工作场所的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所有装设的传感器都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设置其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并实行了挂牌管理。
矿安全监控中心能够及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及其他环境参数的真实相对物理量,并及时填写各类内业资料,上报及审阅瓦斯日报表,数据做到真实准确;并能按规定保存各类监测数据至两年以上。
矿井建立了与公司瓦斯监控系统网络的连接,实现了瓦斯监控系统的数据共享,安全监控系统稳定、可靠。
2、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实施步骤按照《山西煤矿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方案》的要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需要增补的分站、各种传感器、报警器等见“六大系统”计划表,具体增设的位置见监控设备增添计划图,计划于2011年12月底完成。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

关于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实行)》、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快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及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建设完善地方煤炭主体企业所属煤矿和单独保留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总体规划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为确保我公司“六大系统”建设目标如期按标准建设到位,特对我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做出总体规划如下:一、成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小组成员:“六大系统”建设完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电科,任办公室主任,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每周向“六大系统”建设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办公室主任及时把反映的问题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六大系统”建设完善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协调解决,确保如期完成。
二、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方案1、监测监控系统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建设完善标准及时间要求:严格对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进行排查,针对不符合标准的必须在2010年6月15日前整改到位。
(1)目前状况:各类传感器的安装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各类传感器的安装到位。
甲烷传感器的安装地点符合要求,采煤工作面安装位置:采煤工作面(采面回风巷距采煤工作面5至10米范围内)、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煤工作面回风流(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外此距回风上下山10至15米处)、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回风巷中部增加一个甲烷传感器。
掘进工作面安装位置:掘进工作面窝头5米范围内、掘进工作面回风流(掘进工作面外侧距采区回风巷10至15米处),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掘进巷道中部增加一个甲烷传感器;采煤机、掘进机;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测风站内;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专用排瓦斯巷。
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一、煤矿矿井六大系统概述煤矿矿井六大系统主要包括采掘、机电、通风、水文、安全、管理等六个方面,是保障矿井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系统。
其中,采掘系统是煤矿生产的核心,机电系统是保障煤矿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内空气清新流通的重要部分,水文系统是防止煤矿水灾的关键,安全系统是保障煤矿工作环境安全稳定的必要条件,管理系统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二、采掘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采掘系统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建设和整改工作应集中力量进行。
重点是加强矿井内采掘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严格执行矿井安全规程和制度。
同时应优化设备配置,配备先进的采掘设备,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在采掘现场设置检测监控装置,实现对煤炭、瓦斯等安全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三、机电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机电系统是煤矿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建设和整改工作应紧密配合采掘系统建设。
重点是对煤矿设施设备的更新、调整和改进,提高设备的效益和耐用性,增强煤矿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同时,应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修,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四、通风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内空气清新流通的重要部分,建设和整改工作应注重通风系统的完善和现代化。
一是应定期清理矿井内的积水和粉尘,确保矿井内环境卫生干净;二是应加强通风设备的投入,保证空气清新流通,防止毒气积聚;三是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监测系统,对矿井内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水文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水文系统是防止煤矿水灾的关键,建设和整改工作应强调防水措施的完善和改进。
首先,应建立全面的排水系统,确保矿井内及时排水;其次,应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和设备,如隔离墙、封堵剂等,提高煤矿防水能力;另外,应定期对抽水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转,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水灾事故的发生。
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

2023年煤矿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整改方案一、背景介绍煤矿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煤矿矿井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进行系统建设和整改。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煤矿矿井六大系统进行建设和整改,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水平,确保煤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矿矿井六大系统1. 通风系统:改造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井下通风畅通,减少因瓦斯爆炸和煤尘引发的事故发生。
2. 瞭望系统:完善煤矿矿井的瞭望系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及时掌握井下的安全状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处理。
3. 排水系统:加强煤矿矿井的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防止矿井涌水和水灾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井下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塌陷系统:进行煤矿矿井的支护和加固工程,确保井下的地质稳定性,防止因地面塌陷导致的事故发生。
5. 防火系统:加强煤矿矿井的防火设施建设,增加自动灭火设备和防烟排烟设备,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提高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6. 确保系统:建立完善的煤矿矿井管理系统,加强对矿井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矿井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安全性。
三、整改方案1. 通风系统建设和整改:对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更新,提高通风量和通风效果。
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清理和更换过期的过滤器和风机。
同时,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对矿井中的瓦斯进行抽采和处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2. 瞭望系统建设和整改: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对矿井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记录。
建立矿井监控中心,设置报警系统,对矿井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控和预警。
同时,加强对井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3. 排水系统建设和整改:对煤矿矿井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提高排水能力。
保持井下的水位在安全范围内,防止涌水和水灾事故的发生。
定期对井下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确保对环境的污染达到国家标准。
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

**分公司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方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投煤[2010]99号、南煤政字[2010]117号的文件精神要求,为按期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一、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一)组织机构公司成立建设完善“六大系统”领导组。
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各级副总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及各采掘辅助队队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生产调度室)(二)工作职责1、组长负责对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资金、物资及时到位,督促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副组长负责从系统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把关,落实各分管范围内系统建设的进度,协调和督促各部门开展工作。
3、领导组成员负责对各系统建设的分类指导,按照系统建设的方案和设计,科学组织施工,掌握施工进度,严把施工质量。
4、领导组办公室负责系统建设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和队组开展工作,按照系统建设的要求和进度落实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按期完成。
二、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方案及设计(一)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1、监测监控系统现状(1)矿井装备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制的KJ9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该系统于2008年4月份经过系统改造,升级为符合《AQ6201-2006》标准的KJ90NB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工业环网+数据总线型式通讯模式,能充分发挥各部分设备的性能优势、结构简洁、可操作性强,便于系统的日常维护及管理。
(2)实现了安全监控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
(3)安全监控系统中各类传感器均符合AQ6201-2006的规定,稳定性不小于15天。
(4)KJ90安全监控系统实行双机并行传输方式,根据山西省数据上传协议,实现监控数据由Web浏览器数据库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传输,做到了矿井瓦斯正常、稳定、连续监控,甲烷传感器在线监测率达到100%,传感器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等信息全部上传至市局,全年不正常时间小于1个工作日。
六大系统建设计划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计划书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要求,有序推进我矿井下各项系统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我矿的抗风险、抗灾害能力,保证我矿安全生产,经公司董事会研究,按照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相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计划:一、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领导组织机构总负责人:分管领导:分工:职责:总负责人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总责,负检查、督导工作,对未按要求或落实不到位的单位批评、处罚。
各分管领导负责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维护具体工作。
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计划(一)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概况我矿在2004年已安装完善了井下监测监控系统,于2008年升级改造完成,型号为KJ95N,生产厂家为天地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矿井共装设基本分站6台,通用分站2台,安装有馈电传感器、开停传感器、甲烷传感器、风门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负压传感器共有9种98个传感器。
该系统已实现了对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同时,矿井还安装有BH-WTA型煤矿产量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具有数据显示、传输、存储、处理、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
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并由安装单位晋城市科佳电子有限公司售后服务并负责维修。
(二)人员定位系统建设概况我矿已于2006年安装完成了人员定位系统,型号为KJ251,生产厂家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该系统的功能有:(1)对当前井下员工进行跟踪定位,包括:选择跟踪、实时跟踪、位置查询、活动轨迹、轨迹再现、个人定位等。
(2)对井下员工的详细信息以及在井下的分布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包括:井下员工查询、井下员工分布、井下人数统计、未到达区域查询、超时员工查询、上下井人数查询、分站经过查询、分站信息查询、分站异常查询、员工异常查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市川主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二0一一年七月川主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方案前言根据乐安监[2011]99号关于转发《省局国家总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川安监[2011]244号转发《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的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矿安全保障能力,经矿办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
特制定该建设完善工作方案。
一、煤矿简介(一)、企业简况1、矿井名称:峨眉山市川主煤矿2、矿井交通位置峨眉山市川主煤矿位于峨眉市城区北西291°方向,平距7.5km,隶属于川主乡东岳村管辖。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3°24′36.53″,北纬29°37′35.43″,其主井口坐标:X=3279298.978;Y=34637522.665;H=+622.11m。
川主煤矿处于川主矿区荷叶湾井田和垮洪洞井田接合部位。
矿山有9 km乡级公路与乐(山)--汉(源)306省道在老宝楼相连,距峨眉山市城区12km,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2-1所示)。
川主煤矿图1-2-1 交通位置图3、建矿日期峨眉山市川主煤矿创建于1984年7月(原名枇杷树煤矿),1985年8月23日正式投产,原属合伙企业,1993年10月转制为乡办煤矿,同时更名为川主乡煤矿,并于1999年政策性转制为现在的川主煤矿,现属合伙企业。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kt/a。
核定能力60kt/a。
4、矿井五证情况及有效期(1)隶属关系:峨眉山市煤矿安全监察局(2)法定代表人:陈加彬(3)工商营业执照:511100000025336。
(4)采矿许可证号:5100000530724有效期至2015年12月。
(5)安全生产许可证:(川)MK安许证字〔2009〕5111810287B,有效期至2010年8月31日。
(6)煤炭生产许可证:X221014003G3,有效期至2015年12月。
(7)矿长:周万伦矿长资格和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煤A)10051000112997,有效期至2013年12月;(煤A)10051000112997,有效期至2013年12月。
5、矿井生产能力:6升9万吨/年技改矿井。
四川省峨眉山市川主煤矿始建于1986年8月,投产后矿井生产能力由2万吨/年,2005年提高到6万吨/年,属“五证一照”齐全的技改矿井,根据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川经煤炭函[2007]495号《关于核准乐山市峨眉山市川主煤矿改建项目立项的批复》,矿井改建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
2008年矿井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2009年该矿实产原煤2万吨。
2010年至今矿井停产投入技改,无原煤生产。
6、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矿井2010年无采掘生产,没有进行瓦斯鉴定。
2009年瓦斯等级鉴定为:相对瓦斯涌出量10.53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 1.297 m3/min,但2006年6月3日在下山k7煤层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曾发生一次动力现象,经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压出,则k7煤层属于突出煤层,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在地面建设了一个永久抽放泵站,抽采泵型号为二台2BE1-153型水环式真空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其性能参数见下表:2BE1-153型水环式真空泵主要技术参数表:型号最低吸入绝压(kPa)最大抽气量(m3/min)转速(r/min)电机功率(kw)耗水量(L/min)2BE1-153 3.3 12 1750 19.5 707、矿井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性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9年,签定报告,川主煤矿所采k6、k7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分别为Ⅲ级,煤尘自然倾向性鉴定为不易自然。
8、矿井瓦斯现状情况及是否发生过瓦斯事故和煤与瓦斯突出或瓦斯动力现象2011年矿井无瓦斯事故发生。
但2006年6月3日在下山k7煤层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曾发生一次动力现象,经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压出,则k7煤层属于突出煤层,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矿井地质情况1、矿井地层川主煤矿井田位于峨眉山北麓,为侵蚀中山地形,海拔+500~1300m,相对高差约800m。
区内地形呈剥蚀之丘陵、平顶山、圆丘、串珠丘等,其间为宽窄不一的弱谷。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中三叠系雷口坡组(T2L)、上三叠系跨洪洞组(T3K)、三叠系嘉陵江组(T2j)、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香溪群(J1X)、下侏罗系自流井组(J1Z)、中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第四系更新统和第四系全新统。
2、煤层赋存情况本区须家河组主要煤层都集中在第二段(T3xj2),第一段及第六段各煤层,按编号自下而上为K2、K3、K4、K5、K6、K7、K8、K9、k10共九层,煤总厚2.6—4.4m。
其中K2、K3、K4、K8、K9、K10不可采。
主要可采煤层为K7,局部可采层K5、K6煤层,现分述如下:1) K5煤层K5煤层在须家河组第二段上部,俗称双层子,直接顶板之上为一灰色细砂岩,坚硬,厚约14m。
K5在川主矿区内多数厚度在0.6m左右。
在川主矿区内南翼可采,北翼局部可采。
2) K6煤层K6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二段上部,煤层见于川主矿区内西翼和东翼较稳定。
结构较简单。
下距K5煤层20—38m,一般为26m,煤层厚度0.2—0.98m,一般为0.4m左右。
顶底板为页岩、粉砂岩,个别地段为砂岩或粘土岩。
3) K7煤层K7煤层,层位稳定。
下距K6煤层7—10m,平均8m。
上距T3xj3底界变化不大,约5—7m。
K7煤层结构为三分层煤和二分层夹石之复合煤层。
煤层总厚度为0.90—1.89m,平均1.5m。
纯煤总厚度0.80—1.27m,平均1.15m。
煤层有2层夹石,均为黑色稍带褐色高龄石粘土岩。
含炭质及泥质较多。
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粘土岩。
煤层底板岩性一般均为灰色、深灰色粘土岩。
矿井现开采k5、k6、k7煤层。
煤层平均倾角为25º左右。
3、地质构造情况矿区位于川主大背斜东翼中部,是在一个以25º左右倾角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内,由于受川主大背斜的影响,矿区内时有沿走向的小断裂和沿倾斜的断裂小褶皱,构造多为重叠褶皱。
矿区内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断层为李山横断层(F6),它北起李山,穿枇把树经白方庵向南至环山子消失,长约3Km。
二、六大系统现状1、矿井现装备了型号为KJ-90NA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2、人员定位系统现还在准备建设中;3、消防防尘主管路为PE-50管;4、地面购置有压风机型号OGFD-6.1/8 配套电机功率37KW空气压缩机2台。
5、通信系统型号为HJD-80通讯交换机1台;6、安全避险,井下建有避难硐室,配备有ZY45型压缩氧自救器。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组长: 周万伦副组长: 吴勇强欧玉华连德成夏长贵邹跃武成员: 邓俊超朱建刚欧定全周万军邹永祥周华文周华利管荣祥杨申云具体分工:(一)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通防科负责(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安全科负责(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机电科负责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
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硐室内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45分钟的自救器。
(四)、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设置供气阀门。
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治灾变破坏。
(五)、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
加强供水管路的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六)、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符合规定的电话。
井下避险硐室、水泵房、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发现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四、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我矿“六大系统”计划今年完成系统的建设,共计投入265.42万元,人员定位系统为2011年的重点规划项目。
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投入33.205万元;人员定位系统,投入约83.715万元;压风自救系统,投入47.5万元;供水施救系统,投入46.8万元;通讯系统,投入26.4万元,紧急避险系统,投入27.8万元。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新增加井下分站3台,更新各种传感器及相关设备。
计划资金33.205万元。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15日。
更新改造计划表:名称型号数量单价总价光干涉甲烷测定器CJG10 19 650 12350光干涉甲烷测定器CJG100 1 650 650甲烷检测报警器JGB4 10 550 5500 电子风表中速 2 800 1600电子风表低速 1 800 800 分站KJ70N-F 3台18000 54000电源箱(1140)KDW17 3台11000 33000电源箱(660/380)KDW0.7 3台5800 11600 甲烷传感器GJC4 20台2600 52000 声光报警器KXH18 9个2800 25200 温度传感器KGW5 3个2600 7800CO传感器GTH1000 4个6500 26000风筒开关传感器GFD6 5台950 4750开停传感器KGT9 6台500 300风速传感器KGF2 2台3500 7000风门传感器JFK30(A)6台500 3000馈电开关传感器KGT2.5-660v 6台(660v)2800 16800 馈电断电器KDG660 2台(660v)5800 11600 负压传感器GPD5000F 2台3500 7000断电器KDG2.5/127 6台2800 16800 二通接线盒JHH-2 30台60 1800三通接线盒JHH-3 50台90 4500监控通信电缆2000M 6.5 13000监控传输电缆2000M 7.5 15000 总价大写:叁拾叁万贰仟零伍拾元整(332050)(二)、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现与金安达公司签订了安装合同,建设装备KJ251A 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设,其设备主要包括:KHX90信号避雷器、KJJ103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KJJ46数据通讯接口、KJ90-F16(B)矿用本安型分站、KDW0.3/660(A)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PH24 矿用本安型电子显示屏、KJF210A 矿用读卡器、FDY50矿用移动式读卡器、KGE116C识别卡、FHJG-4 矿用光纤分线盒以及通信电缆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