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总苷的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白芍方药以及白芍总苷镇痛功效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白芍方药以及白芍总苷镇痛功效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自芍方药以及白芍总昔镇痛功效及其机理研丸进展**收稿日期:2020-01-04修回日期:2020-01-1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8青苗人才计划(DZMYS-201801),负责人:田贵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1674050):电针对CPSP 天鼠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Wnt/B-catenin 信号通珞调控作用,负责人:田贵华。

* * 通讯作者:田贵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针药结合防治慢性疼痛的临床评价方法■及效应机制研究。

林生,研究员,诗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活性物质的发现与功能研究。

代倩倩,夏 欢,夏桂阳,商洪才,石兆峰,黄雨丝,李心怡,林生**,田贵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00)摘要:目的综述古籍中对白芍镇痛功效的记载,以及近年来阐述白芍镇痛功效与机理的研究,为其 临床应用和效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查阅古籍和近年有关白芍镇痛功效的文献报道,并 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结果历代诸多医家及著作均有对白芍镇痛功效与主治的详细描述。

临床研究证 实白芍方药及其提取物白芍总昔对于腰腿痛、内脏痛、头痛、癌性疼痛等痛证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基础实 验表明,白芍及其提取物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相关受体和信号转导通路等多种途径发挥镇痛作用,还可拮 抗吗啡等西药镇痛耐受,与甘草、川乌、马钱子等中药配伍后,还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结论 白芍在 治疗多种痛证方面疗效显著,机制复杂,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很高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发掘。

关键词:白芍 白芍总昔 镇痛功效 镇痛机理 研究进展doi: 10.11842/wst,20200210002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口芍为毛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 仏)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山东等 地。

其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血 虚证、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及 肝阳上亢等证叫尤其适用于疼痛诸证,如血虚失养 所致的痛经,血虚肝郁所致的胁肋疼痛、筋脉拘急疼 痛,肝脾不和所致的腹痛泄泻以及肝阳上亢所致的头 痛目痛等。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关键词】白芍总苷药理作用毒性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为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化合物。

白芍总苷的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具有止痛、抗炎、保肝,以及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有确切疗效。

现对其药理作用和毒性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研究1.1 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镇痛作用,高崇凯等[1]用TGP粉针剂100~300mg/(kg・d)静脉滴注可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揭示该药具有镇痛作用。

王永祥等[2]利用大鼠热板反应和扭体反应检测TGP对痛觉的影响,发现TGP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扭体和嘶叫,且该作用不能被纳洛酮阻断,提示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吗啡受体无关。

而TGP对白细胞介素-2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其镇痛机制。

Kobayashi M等[3]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白芍有抗胆碱能作用,因而具有止痛功效。

国内动物实验研究证实TGP具有抗惊厥作用。

张艳等[4]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法、士的宁惊厥法和戊血氮最小阈发作法,观察TGP对动物惊厥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TGP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的最大电休克发作,TGP[60~100mg/(kg・d),ig]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小鼠和大鼠的惊厥。

TGP[40~80 mg/(kg・d),ig]对小鼠的戊血氮最小阈发作无影响。

TGP[40~80 mg/(kg・d),ig]对小鼠最大电休克发作的作用高峰时间在0.5~1.5h之间。

1.2 抗炎作用TGP粉针剂50~150mg/(kg・d)静脉滴注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并对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00~300mg/(kg・d)静脉滴注可显著抑制小鼠耳二甲苯所致的炎症,揭示该药对急性、慢性和免疫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5]。

芍药内酯苷研究进展

芍药内酯苷研究进展

芍药内酯苷研究进展摘要】芍药内酯苷为常用中药白芍的有效成分之一,是一种单萜苷类化合物。

近年来,对芍药内酯苷的研究逐渐增多,发现其相比于白芍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芍药苷,在补血、抗抑郁等方面更有效果。

为了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作者所在单位对白芍总苷胶囊的多年研究积累,对其开发现状予以综述。

【关键词】芍药内酯苷;补血;抗抑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006-03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Yang Hailing, Yu Wei, Zhou Haibing. Ningbo Lihua Pharmaceutical co., LTD.,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174, China【Abstract】Peony lactone glycosides as the commonly used one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adix paeoniae alba, it is a kind of monoterpene glycoside compounds.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found its effective composition the highest levels of paeoniflorin in radix paeoniae alba, in blood, the more effective antidepressant, etc. In order to further develop its medicinal valu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place unit of radix paeoniae alba total glycosides capsules research accumulated for many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were reviewed.【Key words】Peony lactone glycosides; Blood; Antidepressant; The research progress芍药内酯苷是中药白芍中含量位居第二的活性成分,也是白芍与赤芍区分的特征性指标成分[1]。

白芍总苷保肝作用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保肝作用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保肝作用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药物性肝损伤(DILI)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白芍总苷,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白芍的有效成分,近年来在保肝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白芍总苷保肝作用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白芍总苷的药动学研究,包括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影响其药动学行为的因素。

将重点综述白芍总苷的药效学研究,包括其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临床前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的治疗效果等。

本文还将探讨白芍总苷保肝作用的可能作用靶点,以及其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综述白芍总苷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进展,本文旨在为药物研发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用药建议,同时也为传统中药材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白芍总苷的药动学研究进展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e,TGP)作为传统中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在保肝作用方面的药动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药动学,即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于理解药物作用机制、优化给药方案以及评估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白芍总苷的药动学研究中,研究者们通过运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动物实验模型,对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白芍总苷在口服后能够迅速被机体吸收,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中,尤其是在肝脏中的浓度较高,这为其发挥保肝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代谢方面,白芍总苷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相对复杂,涉及多种酶类的参与。

研究者们通过体外酶解实验和体内代谢研究,揭示了其主要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学和药物相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在排泄方面,白芍总苷主要通过肾脏和胆道系统进行排泄。

研究发现,其在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量较高,这表明肾脏和胆道系统在白芍总苷的排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2期白芍总%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商福民打于娟2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新泰医院,山东泰安271200;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摘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病理特征是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异常分化,并皮细胞浸润和血管生成异常。

白芍是毛萇科植物芍药的干,其分为一组昔类物质,包括芍药%、芍药内酯%、轻基芍药%、苯甲酰芍药%、芍药花%,统称白芍总%。

白芍总%具有多种用加口、镇痛、免疫调节等,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3麻疹等。

,白芍总%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白芍总%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其他药物或物理疗合治疗银屑病,不仅疗效确切,还能减少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广阔。

关键词:银屑病;白芍总%;发病机制;临床应用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2.031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2-0112-03银屑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病因和发制尚不清楚加还将其彻底治愈的药物。

目前加艮屑病的常用治疗药物皮质激素类、维A酸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虽然这些药物对银屑病治疗,但均具强的性,长期使用不多,并且极易复发。

白芍是毛萇科植物芍药的干,其药效成分为一组糖%类物质,包括芍药%、芍药内酯%、轻基芍药%、苯甲酰芍药%、芍药花%,统称白芍总%。

白芍总%具有多用加口、镇痛、免疫调节等,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3麻疹等。

发现,白芍总%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其他药物或物理疗合治疗银屑,不仅疗效确切,还能减少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文结合文献就白芍总%治疗银屑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芍总*白芍为毛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酸。

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

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

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白芍是一种常用中药,为毛茛科植物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去皮干燥根,药材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省。

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

具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效。

白芍及其主成分芍药苷的药理活性一直是中药药理的研究热点,为了能方便对于白芍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2008年及以后)关于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

1保肝作用赤芍水提物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基于其抗氧化及自由及消除作用[1]。

另外,芍药苷被研究发现可以减轻日本血吸虫造成的小鼠肝脏肉芽肿及肝纤维化[2]。

2抗癌作用近年来芍药属中抗癌活性的研究集中于两大代表性物质丹皮酚以及芍药苷。

芍药苷可通过抑制NF-κB 活化调节人胃癌细胞的多药抗药性[3]。

芍药苷亦可诱导人宫颈癌细胞的凋亡[4]。

另外Ting-Tsz Ou等研究发现芍药提取物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使其停滞于chk2反义寡核苷酸的磷酸化[5]。

3 抗氧化及抗炎活性基于其抗氧化活性,芍药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对于大鼠心脏及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

2011年Dai Xun Jiang 等人研究了白芍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发现其机理与白芍中的中的没食子酸成分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的活性相关[7]。

另外,刘国玲,李辉,李宜川等人分别以白芍总苷((TGP))对小鼠一系列炎症模型、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以及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 [9] [10]。

2010年,Kim等发现芍药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1]。

类似的,芍药苷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12]。

4神经保护作用芍药提取物可以对抗H2O2-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13]。

2009年,Seung Hyun Kim等用活性导向分离法从白芍的甲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了7种单萜类成分,其中paeonilactone-C和benzoylpaeoniflorin对H2O2-导致的大鼠脑皮层细胞毒性具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14]。

芍药苷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_郑世存 (1)

芍药苷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_郑世存 (1)

摘要:目的 总结芍药苷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芍药苷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 对近 10 年芍药 苷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与结论 芍药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免疫、以及平滑 肌等方面均有肯定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为芍药苷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开拓了更为广泛的临床 应用范围。 关键词:芍药苷;药理作用
101
中国药物警戒第 9 卷第 2 期 2012 年 2 月 Fe b rua ry, 2012, Vol.9, No.2
主要靶细胞之一,PF 可能通过抑制 IL- 1 促人外周淋巴 7 降血糖作用
1 对脑血管系统 孙蓉等[1]观察 PF 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
及脑缺血神经病理改变症状、脑血流量的影响。发现 PF 对脑缺血后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脑水肿具有保 护作用。局灶性脑缺血动物应用 PF。可以明显减轻脑水 肿程度,降低脑梗塞范围,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改善神 经行为学症状、血脑屏障通透性。显示 PF 对局灶性脑缺 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 内钙离子超载,抗自由基,改善由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血 管缩舒功能障碍,保护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的血脑屏障, 促进再灌流早期脑血流的恢复等作用有关,但是 PF 抑 制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对脑组织中抗自由基机制有哪 些,对脑血管功能的作用如何,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中国药物警戒第 9 卷第 2 期 2012 年 2 月 Fe b rua ry, 2012, Vol.9, No.2
降低胞浆释放的 LDH 水平。除缺氧损伤外,PF 对其他 PC12 细胞缺血样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 可能与抑制损伤后期出现的胞内钙超载相关。杨军[2]等 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制备氯化钾及 N- 甲基 - D- 门冬 氨酸诱导的钙超载损伤模型,在形态学检查中,PF 对 2 种不同类型的钙超载损伤模型中 PC12 细胞均具有明显 保护作用,MTT 法活细胞测定提示 12.5 ̄200μg/mL 的 PF 可显著提高损伤模型中 PC12 细胞存活数,减少胞内 乳酸脱氢酶渗漏,并显著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孙蓉[3]等 探讨一氧化氮诱导 PC12 细胞凋亡及 PF 保护作用的机 制。500μmol/L 硝普钠(SNP)可诱导 PC12 细胞凋亡,使细 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下降。预先经过 0.1、1 和 10μmol/L 浓度的 PF 处理后,SNP 诱导的 PC12 细胞凋亡明显减 少,同时明显减弱一氧化氮对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提 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稳定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有关。

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25-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卷第29期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research advances of Baishao张利(东平县中医院,山东东平,271500)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29-0025-02【摘要】白芍,是一种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补血类药物。

其性味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

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应用普及,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白芍的药理作用开展了极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白芍的药用成分出发,对它的药理作用以及现代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推动和促进白芍的药用价值在临床医学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白芍;药用成分;药理作用;现代研究【Abstract】Baishao, a kind of TCM medicine which commonly used to tonify the blood, was confirmed with Yangxue Lianyin, Rougan Zhitong, Pingyi Ganyang.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TCM medicin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Baishao were studied extremely extensive and in-depth. In this articl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research advances of Baishao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mote fully application of Baishao in clinic.【Keywords】Baishao; Medicinal ingredi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odern research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29.012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总苷研究进展的综述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白芍化学成分研究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 (2)1.2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2)1.3 鞣质类 (2)1.4 多糖 (3)二、提取工艺2.1 回流提取法 (3)2.2 煎煮法 (4)2.3 超声提取法 (4)三、精制工艺3.1 大孔树脂纯化法 (5)3.2 联合技术纯化 (6)四、检识4.1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6)4.2 薄层色谱检识 (7)4.3 指纹图谱检识 (7)五、含量测定的方法5.1 高效液相法测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 (8)5.2 其他方法测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 (8)六、药理作用6.1 TGP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9)6.2 TGP对神经系统作用 (9)6.3 TGP对内分泌代谢系统作用 (9)6.4 TGP对消化系统作用 (9)6.5 TGP对泌尿生殖系统作用 (10)6.6 TGP对皮肤及骨骼系统作用 (10)七、展望 (10)八、参考文献 (10)【摘要】: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 合称白芍总苷。

近年来由于提取工艺以及检测方法的提高,对白芍中的白芍总苷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白芍中的白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含量等研究作综述。

【关键词】:白芍总苷,提取,纯化,含量测定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 loraPa ll1 的干燥根, 别名金芍药,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白芍性微寒, 味微苦、酸, 归肝、脾经, 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白芍中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 合称白芍总苷( TGP)[1],也是白芍的有效部位, 具有镇静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因此对于白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的研究很有必要性。

【 abstract 】: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from ranunculaceae plant peony dryroot, including paeoniflorin,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oxidation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single terpenoids,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are totalglycoside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tection method,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glycosides research more and more thorough, in this paper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extraction separation, content and research review.【 key words 】: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from ranunculaceae plant peony Paeonia lactif loraPa ll1 dry root, alias gold peony, mainly produced in zhejiang, anhui, sichuan, etc. Root ofherbaceous peony sex small cold, taste slightly bitter, acid to the liver, spleen, liver pain with flat, keep blood to regulate the menstrual function, gathered Yin hidroschesis effect and so on. The main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contain peony glucoside,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oxidation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single terpenoids,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are total glycosides (TGP) [1], is also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effective parts, have composed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gulation effect. So for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i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the research is a necessity一.白芍化学成分研究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1963 年, Shibata S. 等首次从白芍的根中分离得到一种蒎烷单萜苷,命名为芍药苷paeoni-florin[2]。

在1972年,Kaneda M.等用X 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它的结构,并同时分离得到了羟基芍药苷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 和白芍苷albiflorin[3 ]。

随后,Kitagawa 等从牡丹皮中分离得到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4],Murakami N.等分离出了氧化苯甲酰芍药苷[5]等成分。

1981 年,日本学者Shimizu M.等从芍药的根中分离得到了新的单萜芍药苷元酮 paeoniflorigenone[6], 此外,Shibutani S. 也得到了gallotan-nin[7]。

1983 年,郎惠英等从白芍的根中分离得到两个单萜苷,分别是 β-10-蒎烯基-β-巢菜苷(Z )-(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 [8]和药新苷lactiflorin[9]。

在1990年,Jin Yu等修正了郎惠英等人会出的该化合物的结构式[10]。

1985 年, Hayashi T等人从芍药根中分离得到Paeonilacto-neA 、B 和C[11]。

20世纪90年代初, Kadota S.等人又得到一新的单萜palbinone[12],并采用2D-NMR 技术确定了它的结构。

1996年日本学者Murakami N. 等人从日本芍药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单萜苷6-O-β-D-glucopyranosyl-lactinolide 和两个新的单萜lactinolide.paeonilactinone 以及新的单萜苷1-O-β-D-gluc-opyranosyl-paeonisuffrone[13]。

1.2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1997年K.Kamiya 等从芍药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kaempferol-3-O -β-D -glucoside 和Kaempferol-3,7-di-O -β-D -glucoside 。

[16]1.3 鞣质类 1980年,Nishizawa 等从芍药根中分离得到了没食子酰鞣质类化合物(penta-,hexa-,hepta-,octa-,nona-,anddecagalloylglucose ),1983年,他们用13C-NMR 的方法确定了其中的1,2,3,6-O-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1,2,3,4,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和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的结构。

1998年,张继振等[17]从杭白芍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没食子酸、苯甲酸等化合物,其中,没食子酸是首次从白芍中分得。

1.4 多糖 1993年,Tomoda 等[18]从白芍中分离得到了2个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

1994年,他们又从白芍中分离得到了另一个酸性多糖PA[19]。

二.提取工艺白芍总苷的提取过程,系指溶剂进入药材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变成浸出液的全过程,它的实质就是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很多学者们一般采用的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法、煎煮法、超声提取法。

2.1 回流提取法 高秀强、刘敏彦等[20]以白芍总苷为考察指标,采用了乙醇溶剂的加热回流提取方法。

对影响乙醇回流提取的三个因素: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醇量进行试验,确定了优化的工艺为加10倍量的70%乙醇溶液提取两次,每次提取两个小时。

吴英华、任凤莲等[21]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乙醇体积量、固液比、提取时间对白芍总苷提取的影响。

结果得到,在浸渍3次的条件下,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85%,固液比为1:5,提取时间为3小时。

在此条件下,白芍总白芍总苷的提取率为1.366%。

王爽、侯立强[22]研究白芍的提取精制工艺。

通过正交试验来判定何种工艺提取白芍的收膏率高,结果:以70% 乙醇提取3 次,时间为(90min ,90min ,90min )加醇量为(8 倍,8 倍,8 倍)收膏率最高。

2.2 煎煮法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或水提取, 通过对芍药苷的溶出率进行比较, 发现以7 0 %乙醉提取白芍测得芍药昔含量最高, 但考虑到在大生产过程中乙醇价格昂贵, 故采用水提法提取白芍中白芍总苷,具有简单、易行、提取完全等优点。

李衫, 王亚楠等[23]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水浸提, 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 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确定了白芍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加入12 倍量的水煎煮三次, 每次3 h 。

其中提取次数经过试验确定为主要影响因素。

2.3 超声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具有简单,省时,高效等优点。

贵永光、李申平等[24]探讨了用超声提取白芍总苷的工艺。

通过正交试验对溶剂的体积和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进行考察;优选超声提取工艺的条件,实验表明:溶剂对白 芍总苷的提取影响较小,超声提取温度和时间对其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