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译文与赏析(最新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译文与赏析(最新整理)

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译文】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

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

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

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

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注释】⑴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

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⑵蜗角:蜗牛角。

比喻极其微小。

《庄子·则阳》谓在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簇常为争地而战。

⑶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

⑷些子:一点儿。

⑸“百年里”三句:语本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浑:整个儿,全部。

⑹“能几许"三句:意谓计算下来,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1]⑺“苔茵”两句: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

【创作背景】这首《满庭芳》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从词中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看,须是苏轼受到重大挫折后,大致可断为写于贬于黄州之后,当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三年)之后几年内所作。

【赏析一】这首《满庭芳》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

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

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宿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在封建社会中很有典型意义。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

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世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它构成了世俗观念的核心。

形容生活得忙碌却充实的诗句

形容生活得忙碌却充实的诗句

关于形容生活得忙碌却充实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形容生活得劳碌却充实的诗句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形容“生活得劳碌却充实”的诗句有哪些形容“生活得劳碌却充实”的诗句有:1、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元代:薛昂夫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孤独彭泽县。

释义:为了功名,像燕子一样千里奔忙。

那一脉文静脱俗的传统,已微弱犹如丝线。

时间像白驹过隙,又如闪电奔驰。

饱经风霜的两鬓突然间已经像素练一样洁白。

都说立刻就不再做官了,可在山林里哪里曾经见到过?直到现在,彭泽县令陶渊明那样的归隐者,也还是孤独无朋的。

2、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释义: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掩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释义: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赛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逐春天的心情。

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4、满庭芳·蜗角虚名宋代: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尽放我一作:须放我)思考。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古代诗歌苏轼《满庭芳》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北2023届高三测评)

古代诗歌苏轼《满庭芳》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北2023届高三测评)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庭芳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就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对名利的嘲讽之意一览无余。

B.词人在上阕中认识到荣辱得失,祸福生死都是事皆前定,不用干忙。

C.全词以叙事为主,间以抒情,表达对名利得失的看法,对自由的追求。

D.词人善用修辞,同时多俗语口语,明白晓畅,率真自然,充满豪迈之气。

16.下阕依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具体内容梳理。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C.“全词以叙事为主”错误,全词以议论为主。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态度;“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追求。

故选C。

(2)下阕“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

这几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

此句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下面笔锋一转,以“幸对”引领,使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并得到了解脱。

古人借酒消愁的诗句

古人借酒消愁的诗句

古人借酒消愁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古人借酒消愁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形容借酒消愁的诗句有哪些1.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宋代·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释义: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

2. 零落栖迟1杯酒,仆人奉觞客长寿。

——唐代·李贺《致酒行》释义: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仆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3.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唐代·王维《酌酒与裴迪》释义:斟酒给你请你自慰自宽,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澜。

4. 美人不用敛蛾眉。

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宋代·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释义:美人啊,请你不要因着伤感而双眉紧皱。

当春归、酒阑、人散,多情的我正不知该如何消愁。

5.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心情。

——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释义: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好像也在仿照着秋天的伤感心情。

6.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宋代·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释义:忧愁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7.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

——清代·纳兰性德《霜天晓角·重来对酒》释义: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

8.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代·李白《将进酒》释义: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尽情欢快,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9. 3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找觅》释义:喝3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10. 浊酒1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释义:饮1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曲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曲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曲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曲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原文】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飲,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曲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翻译文】【韵译】回去啊,我回到哪里?故乡在万里岷峨。

人生百年过了一大半,苦于来日不算多。

眼见黄州五年两闰,孩子会唱楚语吴歌。

山中友备上酒菜,盛情款待相劝老东坡。

要走了,我说什么?人生就像那织布梭。

等到闲暇时候,再去琉赏秋天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我从不剪你柔柯。

请传话左右邻里,时不时为我晒晒渔获。

【散译】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

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

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

何以依恋如许多?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

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

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曲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评析】这首词用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真切的表现了作者对黄州的依恋之情。

上阕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下阕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性格。

这首词情致温厚,属辞雅逸,意象鲜明,宛转含蓄。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曲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注释】满庭芳:词牌名。

古代诗人饮酒作诗

古代诗人饮酒作诗

古代诗人饮酒作诗说到爱酒的诗人,那可就多了,李白、苏轼、陶渊明、李贺等都是喜欢饮酒,且饮酒后都诗兴大发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古代饮酒的诗人和他们饮酒作的诗吧!一、李白人人都说李白是“诗仙”,杜甫却说他是“酒中仙”,而在皮日休笔下,他“身是酒星魄”。

酒,对他来说是人生的必需品,更是浪漫诗文的灵感来源。

1.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月下独酌四首》2.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3.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三首》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5.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6.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梁园吟》7.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8.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行 / 客中作》9.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10.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赠郭将军》二、苏轼作为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苏轼在各个领域都有过非凡的成就。

苏轼爱吃,更爱喝,甚至还自己酿酒,还写下了专业论文著作《东坡酒经》。

1.酒勿嫌浊,人当取醇。

——《浊醪有妙理赋》2.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4.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渔父醒》5.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6.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满庭芳·蜗角虚名》7.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南乡子·和杨元素》8.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七夕》9.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浣溪沙·荷花》10.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甘肃省兰州市皋兰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分析一下,词人在这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DIV>(2)这首词是一首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请根据在这首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在这一片中,通过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

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他“百年里,浑教是醉”,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

在词中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2)这首词通过对世事和自我经历的婉曲述说,集中抒发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感和努力自我超越的旷达豪迈的情怀。

作品鉴赏严羽讥弹宋人“以议论为诗”,有一定道理,苏轼就好在诗词里发议论。

但是他多数作品能作到情景并行,而不是一味叫噪怒骂。

这首词就是以议论为主的典型例子。

其实,看词主要不是看是否议论,而是看议论得好不好。

这首词议论得很好,胜过读一篇议论文。

此词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

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

苏轼在黄州写的诗

苏轼在黄州写的诗

苏轼在黄州写的诗苏轼在黄州写的诗 苏轼,字⼦瞻,⼀字和仲,号铁冠道⼈、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今四川省眉⼭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学家、书法家、美⾷家、画家,历史治⽔名⼈,接下来就由⼩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念奴娇·⾚壁怀古 苏轼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间如梦,⼀樽还酹江⽉。

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度盛⾏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

2.⽔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绣帘卷,亭下⽔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堂上,欹枕江南烟⾬,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有⽆中。

” ⼀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叶⽩头翁。

堪笑兰台公⼦,未解庄⽣天籁,刚道有雌雄。

⼀点浩然⽓,千⾥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光⽔⾊,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3.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三年,黄⼈谓之王先⽣。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饮空缸。

居⼠先⽣⽼矣,真梦⾥、相对残釭.歌声断,⾏⼈未起,船⿎已逢逢。

这⾸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

4.满庭芳 苏轼 蜗⾓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忙。

事皆前定,谁弱⼜谁强。

且趁闲⾝未⽼,须放我、些⼦疏狂。

百年⾥,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满庭芳·蜗角虚名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译文】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

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

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

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

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

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

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

蜗角:蜗牛角。

比喻极其微小。

《庄子·则阳》谓在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簇常为争地而战。

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

些子:一点儿。

百年里三句:语本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浑:整个儿,全部。

能几许三句:意谓计算下来,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1]
苔茵两句: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

【创作背景】
这首《满庭芳》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从词中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看,须是苏轼受到重大挫折后,大致可断为写于贬于黄州之后,当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三年)之后几年内所作。

【赏析一】
这首《满庭芳》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

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

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宿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在封建社会中很有典型意义。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

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世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它构成了世俗观念的核心。

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

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

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页无须过分介意。

这个思想老子。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第三十六章)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第七十八章)这就是谁弱又谁强一句的本意。

一方面,木强则折(第七十六章);一方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唯不争,故无忧
(第八章),苏轼领会此意,故得罪以来,深自闭塞,···不敢作文字(黄州所作《答李端叔书》)。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是他这个时期自处的信条。

所以,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

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

一个愤世嫉俗而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下片于自叙中夹以议论。

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即李白为欢几何之意。

风雨自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所妨者是人生乐事。

陆游《假日书事》诗所云但嫌尤畏(尤才畏讥)妨人乐,即是此意。

苏轼一踏上仕途便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此后命途多难,先后排挤出朝,继又陷身大狱,幸免一死,带罪贬逐,昔时朋友相聚,文酒之欢,此时则唯有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当此时,词人几于万念皆灰。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

他的《答李端叔书》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两句词的极好注解: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地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

而其科号为‘直言进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

人苦不自知,既已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哓哓至今,坐此得罪既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

然世人逐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

妄论利害,才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

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

可见抵死(老是)说短论长之要不得。

词人自嘲自解,其中实又包含满肚子不平之气。

下面笔锋一,以幸字领起,以解脱的心情即景抒怀。

造物者无尽藏的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高张的云幕,这个浩大无穷的现象世界使词人的心量变得无限之大。

那令人鄙夷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狭小世界在眼前消失了,词人忘怀了世俗一切烦恼,再也无意向外驰求满足,而愿与造化同乐,最后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的高唱中,情绪变得豁达开朗,超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终于成为其人生的至乐之情,在新的精神平衡中洋溢着超乎俗世的圣洁理想,词人那飘逸旷达的风采跃然纸上。

苏轼在词中擅长抒写人生。

他高于一般词人之处,在于他能从人生的矛盾、感情的漩涡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正因如此,苏轼描写的人类心灵就比别人多一个层次。

这也是他的词能使人登高望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词人重在解脱,在感情生活中表达了一种理性追求,故不免要以议论入词。

此首《满庭芳》便表现出这一特色。

词人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赏析二】
严羽讥弹宋人以议论为诗,有一定道理,苏轼就好在诗词里发议论。

但是他多数作品能作到情景并行,而不是一味叫噪怒骂。

这首词就是以议论为主的典型例子。

其实,看词主要不是看是否议论,而是看议论得好不好。

这首词议论得很好,胜过读一篇议论文。

此词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嘲讽。

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

以上几句,既是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

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
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

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过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

这几句是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

此句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下面笔锋一,以幸、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

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表明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

正如有人所说,诗词固然以主性情为主,但是主议论的诗词如能做到带情韵以行,同样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东坡这首《满庭芳》词的成功便说明了这一点。

称这首词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应当是恰如其分的。

东坡写此词时,大约也是经历了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的众多坎坷,因而大有退避之心。

此词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现身说法,真抒胸臆,既充满饱经沧桑、愤世嫉俗的沉重哀伤,又洋溢着对于精神解脱和圣洁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词人在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寻求超脱的出世意念,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和呼唤。

【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