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计算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计算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计算知识点总结化学计算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摩尔概念
1. 摩尔的概念
2. 摩尔质量的计算
3. 摩尔体积的计算
二、物质的量与质量关系
1.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2. 质量分数
3. 气体电荷的计算
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平衡常数
2. 压力和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3. 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3. 氧化数和半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五、溶液及其计算
1. 溶解度的计算
2. 浓度的计算
3.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计算
六、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计算
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2.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3. 电导率和电导率浓度的计算
七、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动力学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反应速率的计算
3. 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总之,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很多知识点和内容。

掌握化学计算的知识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实际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化学计算知识,提高自己的化学水平。

专题复习-化学计算

专题复习-化学计算

【专题复习】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量的角度来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必须在理解有关化学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无论计算题型怎样变化,化学的概念、原理不变。

无论计算的方法如何变化,化学的原理、知识不变。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仔细审题、规范解题格式和步骤、准确计算。

一、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1、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意义a 物质的量(n )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粒(或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的数量。

基本单位: 摩尔 (符号:mol )规定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个微粒,即:N A =6.02×1023 /molb 摩尔质量(M )1mol 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单位:克/摩尔 (符号: g /mol )其数值与该物质的式量相等。

2、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和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两个计算公式的熟练运用N------------微粒数目 M ------------摩尔质量NA ------------6.02×1023m------------质量n------------物质的量3、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例:1、胆矾的式量为____________,胆矾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9.03 × 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为__________mol 。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为__________mol 。

0.5mol 甲烷含有甲烷分子_______________个,含碳原子__________mol ,含氢原子_______________个。

0.2mol 甲烷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_____个。

0.2mol 硫酸钠与__________mol 硝酸钾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3、蚁酸是一种有机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刺激n n m N ÷N A N A × M ÷ ×M皮肤。

计算专题复习-化学式教案

计算专题复习-化学式教案

计算专题复习-化学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化学式的计算方法,包括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的关系;(3)能够运用化学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化学式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化学式的定义;(2)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离子式、结构式等。

2. 化学式的计算方法(1)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2)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3)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的换算。

3. 化学式的实际应用(1)溶液的配制;(2)化学反应的计算;(3)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化学式的计算方法;(3)化学式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能力。

2. 教学难点:(1)化学式计算中的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2)化学式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化学式的计算方法;3. 设计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复习共安排2课时;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计算方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化学式的概念,举例说明化学式的表示方法;b.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化学式计算的方法;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过程和结果;3. 练习与巩固: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c. 学生根据点评进行修改,提高解题能力。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会求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 3、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5、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
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 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 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 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 的计算技能。
·科学广东教育版
真题赏析 [方法点拨] 题中未给出纯净物的质量
时,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的某种气 体或沉淀质量,利用此纯净物的质量代 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科学广东教育版
训练题
1.实验室常用一定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 制取氧气。某同学实验前称得一定质量分 数的过氧化氢溶液42.5克,加入1克二 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 41.9克。 (1)反应中放出氧气的质量。 (2)试验中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A. 12
B. 18
C.22
D.40
2.在反应A+B=C+2D中,2.9g A可跟4.9g B完全反应, 生成6g C,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A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 )
A.26 B.40
C.58
D.86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 ①步骤要完整 (一设 二写 三标 四列 五解 六答)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关键是:
例1 求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KMnO4 (2) 2H2O (3)Ca(OH)2 (4)CuSO4﹒5H2O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各
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结果化为最简整数比)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潞州中学周丹丹一,考试要求:1,内容及要求:内容要求说明1.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Ⅱ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Ⅱ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Ⅱ4.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Ⅱ6.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Ⅱ7.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Ⅱ8.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Ⅲ综合运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2,考察形式:(1)主要考察以微观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原子序数为主的有关原子结构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有关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互关系的计算;pH与氢离子浓度及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弱电解质溶液的计算;判断氧化产还原产物的价态,以及反应过程中电子守恒为主的有关化合价计算;以多角度,多综合为主的有关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为主的计算;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计算以及以上知识点和多种计算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涉及此类计算内容的题型主要有I卷中的选择(约占8%)和II卷中计算(约占15%),在填空部分,也可能出现少量的计算内容.(2)能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此类试题主要以题示信息为背景,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3,近年高考化学计算题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意速算巧解:一般在第Ⅰ卷中会出现七个左右要计算的量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计算的试题.其命题意图是考查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重点考查考生运用题给信息和已学相关知识进行速算巧解的能力.(2)起点高,落点低:这方面主要反映在第Ⅱ卷中的计算题.试题常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但落点仍是考查基本计算技能.(3)学科渗透,综合考查:主要考查各种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物理学科中的有效数字及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4,复习建议:(1)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巧: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主要有:定量问题定性化;近似估算;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利用图象解题等等.这些技巧在下面例题和习题中将会用到.(2)注意规范解题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规范格式:注意分步作答.(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引起注意: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科主要知识的落实,巩固与拓展.《考试大纲》中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同时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层次要领会与把握,使学生形成解题规律,思路与技能则是重中之重.二,常见考点及典型例题:(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直接计算相对分子量;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 = 22.4ρ;3,根据相对密度求摩尔质量:M = M'D ;4,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平均)= =MA·a% + MB·b% + …;5,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126C原子的质量÷12);(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6,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1)燃烧通式:CxHy + (x + ) O2 → x CO2 + H2O ;CxHyOz+ (x + - )O2→ x CO2 + H2O ;(2)有关有机物燃烧的规律:①气态烃燃烧前后总体积变化情况:在1个大气压,100 ℃以上(水为气态)时:(水为液态时又怎样)=4 ,总体积不变烃分子中氢原子个数4 ,总体积增大②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需氧气的量最多的含氢量最大,如:CH4 .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含碳量最大的,如:乙炔, 苯.③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分子中x 值最大的,需氧气最多的是(x+y/4)值最大的.④具有相同最简式的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量也一定.⑤烃的衍生物中耗氧量比较:把烃的衍生物的分子式进行变形,然后再进行比较.规律1:等物质的量的各种有机物(只含C,H,O)完全燃烧时,分子式中相差若干个"CO2"部分或"H2O"部分,其耗氧量相等.规律2 :当n(O2)=n(CO2) ,有机物表示为Cm(H2O)n ;当n(O2)>n(CO2)时,说明分子组成中除"(H2O)n"部分外,还必须含C和H ,表示成(CxHy)m(H2O)n;当n(O2)<n(CO2)时,分子组成中除"(H2O)n"部分外,还必须含C和O,表示成:(CxOy)m(H2O)n .(3)混合烃的燃烧常用求平均分子式的方法.求出平均分子式后即可用"一大一小"分析.[例题1]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和,在105℃时1 L该混和烃与9 L 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为10 L.下列各组混和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A.CH4 C2H4B.CH4 C3H6C.C2H4 C3H4D.C2H2 C3H6[提示]在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等于4时才符合题意答案:BD[例题2]某烃在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等体积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测得反应后混和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少1/8 (均指120℃,1.01×105帕),则该烃的分子式A.C4H6B.C2H4C.C3H6D.C4H8[提示]由于完全燃烧生成等体积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分子中C 与H的原子个数比为1:2,分子式可写成CxH2x,故排除A的可能;将密度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的变化:d前:d后=n后:n前,再据燃烧方程式可求.答案:D[例题3]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0.1mol,完全燃烧后生成标况下的CO23.58L,生成水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乙烯B,一定有甲烷C,一定没有乙烷D,一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提示]设平均分子式为CxHy,则据通式或关系式:CxHy~xCO2~H2O可求出平均分子式.答案:B C[例题4]标准状况下1.68L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15.0g;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9.3g.(1)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2)若原气体是单一气体,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3)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只有一种是烃,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只要求写出一组).答案:(1) 2.7g (2) C2H4 (3) C4H6和H2或C3H8和CO或C3H6和CH2O等.(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步骤: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相关的量(物质的量或质量等).(1)把已知量(纯物质)和未知量(用x,y等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数值下面,确定相对关系;(2)根据有关的量列出比例式或方程组求解;2,注意:(1)单位:同一物质所使用单位必须一致,不同物质的单位可以不同.常用单位有:g ,L ,mol等;(2)对气体使用体积时注意条件(温度及压强),否则气体体积无意义;(3)各种率的概念,如:产率,转化率等.(三)溶液计算:1,包括内容:(1)溶液构成的计算; (2)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包括利用溶解度曲线解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及应用计算; (4)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5)pH,H+ 离子,OH —离子浓度的计算;(6)有关电化学的计算(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求解).2.基本公式及关系:(1)物质的量浓度:基本公式:c = n/V 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 V1= c2 V2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 (c1 V1 + c2 V2)/(V1 + V2)质量分数换算为物质的量浓度:c = (1000ρ×a%)/ M(2)溶质的质量分数:a% = (m质/m液)×100%a% = [S /(100 + S)]×100%(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混合:m1a1% + m2a2% = (m1 + m2)×a混%稀释:m1a1% = m2a2%①溶解度的计算:S = 100m质/m剂(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S = 100a% /(100 – a%)(a%: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例题1]定温下,将一定量饱和Na2SO4溶液用铂电极通电电解.当阳极逸出a mol气体时,同时从溶液中析出m g Na2SO4·10H2O晶体,则电解后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提示]无论是电解前还是电解后溶液匀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析出的部分也应是饱和的,故三者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答案:[71m(m+36a) /161] ×100%[例题2]某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是25g,若温度不变,将32g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m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胆矾晶体析出时,则m的取值范围是A 18g≤m≤128gB 36g<m<180gC 18g<m<128gD 36g≤m≤128g答案:C[例题3]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答案:D②有关pH的计算: pH = -lg c(H+)KW = c(H+)c(OH-)= 10-14(25 oC)强调溶液稀释过程以及溶液混合过程pH的变化趋势:[例题1]酸HA,HB两溶液的pH值为3,且体积相同,加水稀释两溶液,pH值与加入水的体积关系如上图所示,则两者酸性较强的是( ),两种酸稀释后的pH 7答案:HB ; < .[例题2]某酸溶液的pH为2 ,某碱溶液的pH为12 ,两者等体积相混合后,有关pH值的变化正确的是A 大于7B 小于7C 等于7D 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例题3]例3:常温下一种pH为2 的酸溶液与一种pH为12 的碱溶液等体积相混合,对溶液的酸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若是二元强酸和一元强碱,混合液为酸性B 若是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混合液中呈酸性C 若是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混合液呈碱性D 若是强酸和强碱相混合,溶液反应后呈中性答案:D(四)(3)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2,化学平衡中转化率及各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五)有关燃烧热的计算:计算技巧:1,物质前的计算数指的是"物质的量".2,△H 0为吸热反应.3,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例题1]运送飞船的火箭燃料有一种液态氮氢化合物.已知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相对分子质量为32,进行分析发现,该分子结构中只有单键.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64g g该物质与液态双氧水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两种无毒又不污染环境的气态物质,还放出3000kJ的热量.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H3分子中N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能发生反应:NH3+HCl==NH4Cl.试写出上述通入足量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N2H4(l)+2H2O2(l)= N2(g)+4H2O(g);△H = -1500 kJ/mol (2)N2H4+2HCl===N2H6Cl2[例题2]已知在1×105Pa,25℃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H2O(g)=H2(g)+1/2 O2(g) ΔH =+242 kJ/molB 2H2(g)+O2(g)=2 H2O(l) ΔH =-484 kJ/molC H2(g)+1/2 O2(g)=H2O(g) ΔH =+242 kJ/molD 2H2(g)+O2(g)=2 H2O(g) ΔH =+484 kJ/mol答案:A三,解题方法:(一)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1,关系式法——多步变化以物质的量关系首尾列式计算.2,选量法——利用已知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3,差量法——根据变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计算.4,十字交叉法——对于二元混合物问题运用交叉法.5,守恒法——运用质量,元素,得失电子,电荷守恒计算.6,极值法——对数据处理推向极端的计算.7,估算法——避开烦琐解题寻找快速方法解题,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分子式的主要方法.8,图象法——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式.9,以上方法的复合应用以及整体的思维技巧.(二)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1,定量问题定性化; 2,近似估算;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 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三)具体解题方法及例题:1,关系式法:应用于多步连续反应(即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初始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快速,准确的解出答案.用关系式法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而建立关系式一般途径是:(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关系式;(2)利用化学方程式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建立关系式等.[例题1]一定量的铁粉和9g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g水,求加入的铁粉质量为A 14gB 42gC 56gD 28g[提示]因为题目中没有指明铁粉的量,所以铁粉可能是过量,也可能是不足,则与硫粉反应后,加入过量盐酸时生成的气体就有多种可能:或者只有H2S(铁全部转变为FeS),或者是既有H2S又有H2(铁除了生成FeS外还有剩余),所以只凭硫粉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不易建立方程求解.根据各步反应的定量关系,可列出关系式:Fe→FeS(铁守恒)→H2S(硫守恒)→H2O(氢守恒) (1)Fe→H2(化学方程式)→H2O(氢定恒) (2)从而得知,无论铁参与了哪一个反应,每1个铁都最终生成了1个H2O,所以迅速得出铁的物质的量就是水的物质的量,根本与硫无关,Fe ~H2O56 18x g 9 g∴56:x g == 18:9 g ∴x = 28 g (也可利用铁与水物质的量相等解题)[例题2] 200t含硫40%的黄铁矿,用接触法可以制得95%的硫酸多少t (不考虑中间过程的损耗)[提示]解:根据反应前后硫原子数不变,可得关系式: 2S ~FeS2 ~2H2SO4即: S ~H2SO432 98200t×40% 95%·x ∴32:98 = (200×40%):(95%·x)答案: x = 257.5 t2,选量法:选量计算是指,在一道题中计算某一数值时,给出了两个相应的条件,需要选取一个适当条件,舍弃一个不当条件计算的方法.[例题1]将标准状况下33.37L(氢气的密度为0.089g/L)的氢气,缓缓通入150g灼热的氧化铜中,充分反应后可得到多少g的铜[提示]题目中即给了氢气的量,又给了氧化铜的质量,在这两个已知量中必须比较,选取不足的量来计算生成的铜的质量.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由于知给定氧化铜过量,用不足量氢气的体积作为已知量求解.答案:可生成95.04g铜.3,差量法:3,差量法: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例题1]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 g ,则原混合物中氧镁的质量分数为:[提示]反应前后质量改变原因为MgCO3变为MgO ,理论差值由此计算.MgCO3 MgO + CO2↑ △m84 84-40=44x m- n x = 21(m - n)/11原氧化镁质量= m- 21(m – n)/11 = (21n-10m)/11原氧化镁质量分数= (21n – 10m)/11m×100%答案:A[例题2]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a g .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A H2B COC C6H12O6D C12H22O11答案:D相同类型题:(1)将20 g甲醛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所得固体质量增加了多少g(2)将X g甲酸甲酯,乳酸(C3H6O3)和葡萄糖的混和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可增重多少g(3)将X g甲酸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可增重多少g(4)将X g甲烷气体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可增重多少g(5)在1500C时,将一定量的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充入盛有一定量的过氧化钠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待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1500C,测得容器内的压强近于零,(固体物质的蒸发不计),残余固体溶于水,无气体放出,则混和气体中CH4与O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多少答案:(1)20 g (2)x g(3)写为CH2O2[(CO) (H2) O]或[(CO) (H2)]:30x/46g(4)写为CH4[(CO) (H2)2]:32x/16=2xg (5)写CO H2,应为2:14,十字交叉法:[例题1] 150℃时,将1 L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至150℃,体积恒定时,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的组成是A 甲烷与乙烷体积比是1:4B 丙炔与乙炔体积比是1:4C 乙烯与丁烷体积比是1:4D 乙烯与丁烯体积比是1:4[提示]反应前后压强有所改变可运用差量法解析.应注意:①150℃时水呈气态; ②容器内压强增大8%即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8%.根据氢原子数判断,选项A,B可排除.运用十字交叉法,推断C,D中哪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 D[例题2]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密度相同,则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A 29:8:13B 22:1:14C 13:8:29D 26:16:57答案:C D5,守恒法:化学反应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守恒计算,如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若抓住这些守恒关系,将其运用于化学计算,将会化难为易避繁就简,使一些化学计算题迅速求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失电子守恒即电子守恒电子守恒是指氧化剂得电子总物质的量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物质的量.如果氧化剂不止一种须把各种氧化剂得电子总物质的量加和(多种还原剂同理).该方法只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的应用:[例题1] Zn与稀HNO3反应时,Zn与HNO3所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2 ,求HNO3在其还原产物中N元素所呈的价态[提示] 12 mol硝酸参加反应,其中10mol结合成硝酸锌,只有2mol充当氧化剂.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总物质的量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物质的量.设N元素反应后化合价为X,即2×(5-X)=5×2,解得X=0,即HNO3在其还原产物中N元素所呈的价态为零价.[例题2]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和336mL的N2O4(标况),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多少g[提示]硝酸中N元素得电子物质的量为:(4.48+0.336×2)/22.4=0.23mol,这与还原剂铜,镁共失电子总物质的量相等,也与结合氢氧根的物质的量相等.因为1mol铜或镁失2mol电子结合2molOH-生成相应氢氧化物.所以结合OH-的质量为0.23×17=3.91g,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6+3.91=8.51g .(2)在电解原理中的应用:[例题3]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情况下,Cu2+或Ag+分别按Cu2++2e-=Cu或Ag++e-=Ag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Cu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Ag的质量为A 1.62gB 6.48gC 3.24gD 12.96g[提示]铜物质的量为1.92/64=0.03 mol,转移电子0.06 mol,据得失电子守恒银的质量为0.06×108=6.48g .答案:B[例题4]将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硝酸银溶液中,通电电解,pH从6.0变为3.0,电极上应析出银的质量[提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H+和Ag+的物质的量相等,即银的质量=0.5×10-3×108=0.054g.(3)在信息给予题中的应用:[例题5]Na2S2O3可作为脱氯剂,己知25.0 ml, 0.100mol/L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况)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32-将转化为A S2-B SC SO32-D SO42-[提示]氧化剂得电子总物质的量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物质的量.设S 元素反应后化合价为X ,即0.224/22.4×2=0.100×25×10-3×2×(X-2) 解得,X = 6.答案:D[例题6]羟胺(H2NOH)是一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现用25ml 0.049mol/L的羟胺酸性溶液跟足量的Fe2(SO4)3溶液煮沸条件反应,生成的Fe2+恰好与24.50mL,0.02mol/L的酸性KMnO4作用.FeSO4+KMnO4+H2SO4===Fe2(SO4)3+K2SO4+MnSO4+H2O则在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A N2B N2OC NOD NO2[提示] Fe2(SO4)3被羟胺还原为FeSO4 又被酸性KMnO4氧化为Fe2(SO4)3 ,相当于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羟胺,氧化剂是酸性KMnO4.羟胺中氮元素反应前-1价,设反应后化合价为n ,有25×0.049×(n+1) = 24.50×0.02×(7-2),解得n = 1 .答案:B(4)与其他解题方法综合应用:[例题7]为治理污染,工业上通常通入NH3与废气发生下列反应: NOX+NH3===N2+H2O,现有3L由NO,NO2组成的混合气体,可用同温同压下3.5L 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氮气,原混合物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提示]设氮元素平均化合价为X ,有3 ×(X - 0)= 3.5 ×(3 - 0),X = 3.5 ,2 0.5 13.5 : 十字叉法得1 :34 1.5 3微粒守恒:微粒守恒是指在某一特定变化过程中,组成物质的某种基本微粒(原子,离子,质子……等)的数目不变.[例题1]往密闭容器里通入CO和O2的混合气体,其中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使其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碳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是A A/B B A/(A+2B) C A/2(A+B) D A/2B[提示]不用考虑化学反应,根据原子的个数守恒.答案:B[例题2]在1.00L, 1.00mol/L NaOH溶液中通入16.8L CO2(标况),计算所得溶液中含有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提示]设所求NaHCO3,Na2CO3物质的量分别为X,Y . 根据Na+,C原子守恒有X+2Y=1,X+Y=16.8/22.4=0.75 mol,解得X=0.5mol,Y=0.25mol.[例题3]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A 70%B 52.4%C 47.6%D 30%[提示]红棕色粉末是氧化铁,其质量为a g,据Fe守恒, Fe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铝的质量就是氧化铁中氧的质量,56×2/160×100%=70%.答案:A电荷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是指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总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总电荷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所带电荷数+另一阳离子物质的量×所带电荷数+……=阴离子物质的量×所带电荷数+另一阴离子物质的量*所带电荷数+……).[例题1]溶液中共含有Na+,Mg2+,SO42-,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数比为Na+:Mg2+:Cl- =4:5:8,若设个数为4N,则SO42-的个数为A 4NB 3NC 6ND 8N[提示]据电荷守恒有c(Na+) + 2c(Mg2+)= c(Cl-) + 2c(SO42-) ,设所求SO42-的个数为X ,4N×1 + 5N×2 = 8N×1 + X×2 ,解得X = 3N .答案:B[例题2]将足量铁粉投入20 mL硫酸铁溶液中充分反应中,再加入氯化钡至不再产生沉淀,滤出沉淀,将滤液加水至500mL,测得其中氯离子浓度为0.03 mol/L,计算原溶液中Fe3+的浓度.[提示] Ba2+和SO42-全部沉淀,溶液中只存在Fe3+和Cl-,根据电荷守恒3c(Fe3+)=c(Cl-),设所求原溶液中Fe3+的浓度为X ,20×3X = 500×0.03 .答案:X = 0.25mol/L[例题3]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100 mL中,其中硝酸跟离子浓度为4 mol/L,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沉淀24.8g,向沉淀中加盐酸无气体放出,向滤液中加氯化钠溶液无现象,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有沉淀生成.将沉淀滤出,洗涤,干燥并充分灼烧得固体4.0 g ,试计算加入锌粉的质量.[提示]向沉淀中加盐酸无气体放出,说明锌全部反应.向滤液中加氯化钠溶液无现象,说明银离子全部置换.题目所给4.0g即4.0/80=0.05 mol 是氧化铜.滤液成分是硝酸锌和硝酸铜,根据电荷守恒2c(Zn2+)+2c(Cu2+)=c(NO3-)设加入锌粉物质的量为X,有2X+2×0.05 =4×0.1×1 ,解得X = 0.15 .答案:质量为65×0.15 = 9.75g .6,极值法: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简化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过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例题1] 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经分析含钠31.5%,含氯27.08%(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 25%B 50%C 80%D 无法确定[提示]若混合物质量为100g,则可求出n (Cl-)= 0.763mol ,①假设这0.763mol的Cl-全部来自于KCl(即混合物为KCl和Na2CO3)则m(KCl)=56.84g,②假设这0.763mol的Cl-全部来自于NaCl(即混合物为NaCl和Na2CO3)则m(NaCl)=44.63g,因Cl-来自于NaCl,KCl两种物质,由平均值原理知(1-56.84%)<m(Na2CO3) %<(1-44.63%).答案:B[例题2]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A(g) B(g)+3C(g).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 .则A的式量可能是A 8.5B 16C 17D 34[提示]假设A物质没有发生反应,则A的式量为8.5.如果A全部转化为B和C,则B,C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8.5 ,A的式量为17.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答案:B[例题3] PCl5密闭容器中有反应:PCl5(g) PCl3(g)+Cl2(g) .t1℃时PCl5的分解率为48.567% ,t2℃时分解率为97.034% .则t2℃时反应体系的物质的量是t1℃时反应体系的多少倍A 0.4B 1.3C 1.6D 1.9答案:B[例题4] 0.03mol Cu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A 30B 46C 50D 66[提示]设NO,NO2,N2O4三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根据题意得:x + y + z = 0.05①式,再由电子守恒可得:3x+y+2z=0.06 ②式.②式减去①式得:2x + z = 0.01 ③式.现讨论③,①式:(1)假设x=0时,则z=0.01 mol,即N2O4物质的量的为极值0.01 mol,NO2为0.04 mol,可得此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2×0.01+46×0.04)/0.05 = 55.2 .(2)假设z=0时,则x=0.005 mol,即NO物质的量的极值为0.005 mol,NO2为0.045 mol可得此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5+46×0.045)/0.05 =44.4 .故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44.4和55.2之间,故选B,C 答案:B C7,估算法:也称平均值法,是依据A1 < A(平均) < A2,只要已知A1和A2的数值后,就可以判断A(平均)的取值范围,而不需要进行烦琐的计算.此法主要用于选择题的解答.有些计算选择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需要计算,但只要仔细审题,稍加分析,便可以目测心算,得到正确答案.[例题1]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化学复习专题化学计算

化学复习专题化学计算

1、某氯化物的化学式为MCl2,已知该化合 、某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氯元素原子的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相对原子为35.5,则M相对原子质量为多 相对原子为 , 相对原子质量为多 少? 2、金属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其它 、金属 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的氧化物R 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则它的 。 的氧化物 2O3相对分子质量为 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某元素R的氯化物 、某元素 的氯化物 的氯化物RCln的相对分子质量 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127,它的氢氧化物 ,它的氢氧化物R(OH)n的相对分子 的相对分子 质量为90。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质量为 。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n的值为( 的值为( 的值为 )
四、有关化合价的计算 1、求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 数和为0。 金属A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2O5则X 的化合价为( )
2、求离子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下列酸根中,除氧元素外的另一种元 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MnO4B、CO32C、ClO3D、SO42注意:在离子中,各元素正、负化 合价的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 数,正负号与离子所带电荷的正负 一致。
克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为X 解:340克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克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H2O2——2H 34 2 340g X 34/340g=2/X X=20g 克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0克 答:340克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克。 克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80克硝酸铵中有氮元素质量是多 克硝酸铵中有氮元素质量是多 少? 多少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质量56 多少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质量 克? 120克CO(NH2)2的含氮量与多 克 ( 少克的NH4HCO3的含氮量相等 的含氮量相等? 少克的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计算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计算

第六部分化学计算一、化学基本计算方法1.差值法当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或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可用差量法计算。

(1)体积差[练习1] 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若在上述大试管中缓缓通入O2,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残留2mL气体,则通入O2体积可能为多少L?(2)质量差[练习2] 将10.000g氯化钠、溴化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高温高压),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9.813g。

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721g,求原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

将一定量的Na投入246gt℃时的水中,得到t℃时312g饱和NaOH溶液,则t℃时NaOH 的溶解度是()A.23gB.31gC.46gD.62.5g(3)其他差值[练习3] 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

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2.守恒法(1)质量守恒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反应前后某原子的质量不变。

[练习4] 密度为ρg/cm3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

已知沉淀的质量和原盐酸的质量相等,则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25.4ρB.12.7ρC.6.97ρD.6.35ρ[练习5] 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B.22∶9C.32∶9D.46∶9[练习6] 金属A和非金属B可以直接化合生成化合物AB。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1.以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化学计算相关的日常现象,如配制消毒液、中和反应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问方式: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提出一些与化学计算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化学计算题的趣味性,如动画、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计量数的灵活运用:化学计量数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学生需熟练掌握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解决化学计算题的关键,学生需加强对反应物、生成物及其化学计量数的记忆。
3.溶液浓度计算的应用:溶液浓度计算涉及实际操作,学生需理解公式原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提高作业:针对课堂上的提高练习,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拓展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
-学生可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提高作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实践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化学计算相关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基础练习:针对化学计算题的基本类型,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提高练习:设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正确列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R元素的质量分数=
R的相对原子质量
H
O
H
R的相对原子质量х化学式中R的原子个数
Х100%
例3 求H2O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2×1 2Ar(H) ×100% ×100%= 18 MrH2O = 11.1%
例1、计算NH4NO3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NH4NO3中氮原子的个数为两个,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
活动现场五
解:v(CO2)= 300mL-76mL=224mL=0.224L m(CO2)=1.964g/L × 0.224L= 0.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实验型计算题 100 44 x 0.44g 100 44 x 0.44g x=1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g/1.25g ×100% = 8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混合物
纯净物
活动现场三:
同学们想通过实验验证标签中 碳酸钙质量分数是否准确,在烧杯 中加入石灰石粉末20.0g后,再加入 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 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 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 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 220.0g ( 杂 质既不溶于水 , 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 。 试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原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 数。
化学式的含义:
1.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2.表示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3.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式量); 4.可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5.可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 质量分数。
巩固练习:
1. 硫酸钠(Na2SO4) 是由( 3 ) 种元素组成 的 ,分别是 ( 钠、硫、氧 )(填名称)。 2.尿素[(NH2)2CO ] 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是 N:H:C:O=(2 ): ( 4): (1 ): ( 1 )。
课 堂 小 结
格式规范 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遵原 循则 其它计算
文字 图像 表格 实验
细节
化学方程式 关键 找出已知量 类型 计算 来源
注意
显性信息 隐性信息
纯净物代入
用质量代入
计算解题
做到四有
㈠、看题有耐心; ㈡、做题有思想; ㈢、解题有方法; ㈣、答题有规范。
解读化学计算
• 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工具, 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 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 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培养分 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知识回顾
已经学过的化学计算的类型 (1)化学式的计算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式计算专题
关注热点:
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分析思考 问题,在不同类型的计算中找到已知 量,在 “一题多变”、“多题归一” 的变式中提高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 能力。
拓展与延伸
将9.2g化合物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若把生成物依次通过某干燥装置、澄 清石灰水装置。装置依次增重10.8g和 17.6g。请通过计算说明A是由哪几种 元素组成的,它们的质量比是多少?
2Ar(N)
Mr(NH4NO3)
×100% =
2×14 ×100% 80
= 35%。
答: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四、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换
元素质量=物质质量×R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计算120公斤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2Ar(N) ×100% 120×MrCO(NH2)2 2 × 14 =120 × 60 =56公斤
二、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各 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例2、计算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
(解释)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就是元素的原子量之比。
解:m(H):m(O)=2×1:16×1=2: 16=1:8。(化为最简整数比)
O
H H
练习: 求葡萄糖(C6H12O6)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例:将50g木炭粉与氧化铜组成的 黑色固体混合物放入试管中高温加 热,待反应完成后,冷却称得剩余 固体的质量为39g。试通过计算确 定剩余的39g固体的组成。
探究活动现场欢迎你的进入
我校化学实验室新进了一批石灰石,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立即对其进行了一系 列的探究活动。
活动现场一:
1、小红想利用10g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 最多能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 2 、小明设计的实验需要用到 4.4g 二氧 化碳,则需要用碳酸钙多少克?
“多组实验数据探究”表 格型计算题解题关键: 用“比较”的方法从表格
中分析处理多组数据,得出有 用数据之间存在的质量关系。
活动现场五:
小刚的方法则是:将样品 1.25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完全反应后根据 CO2 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CO2的密度为1.964g/L) 下图为该方案的实验装置设计:
活动现场二:
当同学们准备开始实验时发现石灰 石的标签上标有含杂质20%的字样(杂 质不参加发应)。 (1)如果按小红称量石灰石10g与足量的 盐酸反应可制取CO2多少克? (2)若按小明的设计需要4.4g二氧化碳, 则需要石灰石多少克?
注意:
代入化学方程式计 算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 质量
×纯度 度纯÷
计算NH4NO3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 分析:从NH4NO3的化学式知:组成硝 酸铵的三种元素是N、H、O,在一个 NH4NO3中分别计算各元素的相对质量 比即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mN :mH :mO =(14×2):(1×4):(16×3) =28 : 4 : 48=7 : 1 : 12 ∴N、H、O三种元素的质 量比为 7:1:12
化学计算基本思想
“守恒思想”
活动现场三
解:m(CO2)=220.0g - 213.4g = 6.6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转化意识:分析图像 100 44 x 6.6g 信息,利用变化趋势和转 100 44 折点找出已知量,将隐性 x 6.6g 信息转化为显性信息 x=15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5g/20g ×100% = 75%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式量);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习指导
在计算式量时应注意: (1)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合并计算。 (2)当分子中含有多个原子团 时,可先将原子团的式量计 算出,再乘以原子团的个数。
巩固与提高: 1.市售脑黄金(DHA)的化学式为 C25H51COOH,试计算:脑黄金的 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 答案:12×26+1×52+16 ×2=396 2.核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 质,其化学式是C5Hl0O5。试求: 核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 12×5+1×10+16×5=150
拓展
120公斤尿素和多少公斤硝酸铵含氮量相等?
化学方程式计算 专题复习
计算解题之步骤
(3)找出相关物质质量关系、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写出答案。
计算解题之关键
Z 找出 找出相关物质质量比;
已知量和未知量。
突破难点
活动现场四:
同学们商量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再次来测定石灰石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芳利用该石灰石与稀盐酸 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完全反应后所得相关的实验数 据记录如下(实验中误差忽略不计)
实验次数 所取石灰石的质量/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g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g 第一次 12.5 100 4.4 第二次 12.5 50 4.4 第三次 15 50 4.4
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活动现场四
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100 44 x 4.4g x=1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5g ×100% = 8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