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建筑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
砌体结构施工工艺控制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于烧结空心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填充墙砌体工程。
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2.1.1提升各种砌体材料的垂直运输设备已安装,特种检测合格;2.1.2主体结构浇筑完成28 天且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报告验收通过;2.1.3楼层内内模支撑体系已拆除,垃圾及支模材料已清理;2.1.4现场对砌体、砂浆,水泥等材料堆场整理硬化处理,上部搭设防雨蓬,下设排水沟,防止因排水不畅造成积水,运输车辆进出卸货方便,便捷,距离垂直机械较近减少二次搬运。
2.1.5以减少扬尘和噪音为目的,加气块现场加工不适用盘踞、手工锯,宜采用加气块砖手动切割机。
2.2技术准备2.2.1针对砌筑工程已编制施工方案或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总包编制、审核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准许实施;2.2.2根据图纸设计和施工方案完成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2.2.3砌体结构的标高、轴线,应引自基准控制点,保证于混凝土结构控制线,控制点保持一致;2.2.4已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边线、房间规方线、200 控制线等,经监理公司或项目工程部(工程管理中心)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并保存验收资料,备工程管理中心查验。
2.3材料机械准备2.3.1砼砌块、烧结空心砖进场要核实出场批次,规格,强度等级,容重,出厂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等。
原材进场后,在见证人员的见证下取样员按不同规格、强度、种类随机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应用与施工部位。
2.3.2砌筑砂浆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预拌干混砂浆砌筑施工,进场要检验砂浆类别,数量,出厂合格证,配合比单,保水率,抗压强度等。
2.3.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2.3.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堆放位置应接近垂直运输机械,方便运输倒运。
砌体工程施工标准

目录1.目的 (3)2.适用范围 (3)3.引用规范、文件 (3)4.方案要求 (3)5.施工交底 (4)6.样板引路 (4)7.材料管理 (5)8.砌筑工艺标准做法 (6)9.质量检查及验收 (14)1.目的为规范砌体工程的管理流程,明确砌体工程的标准做法,提高砌体工程的实测数据合格率、观感质量、现场整洁度,为后续工艺提供质量保障,进一步提高整体工程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
3.引用规范、文件《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13J104)《蒸压灰砂砖》(GB11945—1999)《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公司工程巡检管理办法》(2018版)4.方案要求4.1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编制详细、有针对性的砌筑施工方案,报送监理、工程部审批,未审批通过不得私自施工.4.2 方案要针对墙体门窗洞口、相邻墙体接茬等位置绘制砌体排版图,以确保砌体组砌合理,砌体排版图应具体到构造柱布置、植筋位置高度、底砖砌筑皮数、斜砌留置高度、配电箱预制块设置、门窗固定块设置、窗户压顶留设高度等,特别对转角墙、丁字墙、十字墙组砌方式,在排版图中均应详细绘制。
4.3 方案中还应包含构造柱砼浇筑、振捣等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实测实量等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的质量保证措施等.4.4 方案应体现有防水要求部位的反坎做法、二次预制小构件的做法、水电预留位置做法、砂浆质量控制等内容。
4.5 项目工程部和监理单位要仔细审核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方案,对方案合规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进行审核评估,提出审核意见,并依据审批通过的方案进行监督.建筑与结构图纸叠图,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主要目的是反映砌体墙与梁的位置关系、核对建筑与结构尺寸是否吻合绘制砌筑排版图及门窗洞口定位控制图,须将砌块排列、构造柱设置、顶砌腰梁方式、洞口定位、门窗固定块设置等表达清楚,经监理和工程部确认后实施,张贴在施工部位,指引现场工人按图施工5.施工交底5。
砌体施工工艺标准

砖砌体施工工艺标准3第一章、总则1、目的:为防止非承重砌体渗、漏、裂质量通病,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河南民安集团项目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普通砼(页岩)小型空心砌块、蒸压粉煤灰砖、轻骨料砼小型砌块砌筑的非承重砌体的施工与验收,不适用于承重砌体结构。
非承重砌体的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其他砌体材料按国家及有关规程执行。
3、本标准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规范(程)的基本原则,结合各类砌体特点编制。
第二章、基本工艺2.1基本材料要求1、砌块(砖)、水泥:其品种强度等级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
有出厂证明、试验单,并复试合格。
2、砌体砌筑时,块体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砖应提前1d~2d适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块体湿润程度宜符合有关规定。
3、砂:中砂,应过5mm孔径的筛。
M5及其以上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4、掺合料;凡在砂浆中掺入石灰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粉等有机塑化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且在使用中严格控制掺量。
5、冬雨期施工:5.1在预计连续5d由平均气温低于+5℃或当日最低温度低于0℃时即采取冬期施工施工。
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cm的冻块,材料加热时,水加热不超过80℃砂加热不超过40℃。
5.2 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等在气温高于0℃条件下应浇水湿;气温低于等于0℃下砌筑时,可不浇水,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
根据天气的预知情况,提前准备好遮阳、保温、防雨雪、防冻等物资。
5.3砂浆中掺盐时,砂浆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掺盐量应符合冬施方案的规定。
建筑工程砌体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标准

建筑工程砌体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标准建筑工程中的砌体施工,就像做一座大房子的“拼图”,每一块砖都得放对地方,不然房子可能就会成了一座“斜塔”。
砌体施工工艺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呢,咱们可以把它当成做饭,只不过你得知道每种材料的用量和顺序,才能做出一顿美味的“大餐”。
1. 准备工作:盖房子的第一步1.1 现场准备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施工现场的情况。
这就像是你做饭前得先把厨房收拾好一样。
现场得平整,做好排水和防护措施。
这时候别急着动工,要先检查一下图纸,看看是不是和实际情况吻合。
像做饭前先得准备好食材,施工前先准备好材料、工具和工人。
1.2 材料选择接下来,选材是关键。
砖头和砂浆就像你做饭时的米和菜肴,必须是新鲜的。
砖头的质量决定了房子的坚固程度,砂浆的比例决定了粘合力。
记住,质量不过关的砖头就像煮了半生不熟的米饭,吃着肯定不舒服。
2. 砌体施工:开始拼图游戏2.1 砌砖步骤施工时,首先得做好第一排的砖,这就像是做饭时先把锅预热一样。
第一排砖一定要摆正了,后面的砖才不会“歪七扭八”。
砌砖的时候,得先抹上砂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砖放上去。
每一块砖都得用垂直和水平仪检查,别让它们跑偏了。
就像你做饭时,每道菜都得按时火候,砖头也得放到位。
2.2 接缝处理砖砌完了之后,接缝处理可不能马虎。
砂浆得填得满满的,别留空隙。
这就好比做饭时要把每一层的配料都拌均匀,不然味道肯定不正。
填缝时,要用专门的工具,把砂浆压实,确保稳固。
处理不好就像煮粥没搅拌均匀,锅底容易烧焦。
3. 施工控制:让房子更牢固3.1 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是关键。
每一段墙都得用工具检测一下,比如说水平仪和垂直仪。
这个步骤就像你做饭时要不断尝味道一样,保证每一步都做到位。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等到全部砌完了再修补,这样就像饭煮得糊了再去挽救,效果肯定不好。
3.2 养护工作砌完之后的养护也非常重要。
砂浆干得太快会导致裂缝,就像做饭时汤煮得太快会变味。
通常情况下,要保持墙面湿润,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
建筑工程砌体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标准

建筑工程砌体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标准1. 前言好啦,咱们今天聊聊建筑工程中的砌体施工工艺,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别急,其实这就是给你房子搭砖搭瓦的那一段流程。
咱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搞清楚砌体施工的步骤,听起来也不至于像在听天书。
我们一步步来,把复杂的施工过程拆解开,让大家都能听得懂。
2. 砌体施工工艺流程2.1 施工准备首先,施工之前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就像你出门前要检查口袋有没有钥匙一样,砌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也很重要。
首先,要搞清楚砌筑的设计图纸,看清楚墙体的尺寸和形状,不要到时候盖着盖着突然发现砖不够,那可就尴尬了。
接着,要准备好所有的施工材料,这包括砖、砂浆、工具等等。
砖砌墙需要用到的材料可不少,砂浆是粘砖的“黏合剂”,别小看它,做好砂浆的调配是保证墙体结实的关键一步。
然后,检查施工环境。
天气要合适,温度湿度都得控制好,最好是在干燥的日子施工,湿湿的天气对砂浆干得慢,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
2.2 砌体施工步骤施工正式开始啦!首先要做的是基础。
基础就像房子的“鞋底”,必须稳固才能支撑整栋房子。
基坑挖好后,先浇筑混凝土基础,把地基打牢,然后再在基础上铺设一层防潮层,这样可以避免地下的潮气透过砖墙爬上来,弄得墙体发霉。
接着,就开始砌砖了。
砌砖的步骤大致分为几个阶段:1. 铺设第一层砖: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第一层砖一定要砌得水平且整齐。
你要把砖砖放好,砂浆涂抹均匀,这样砖墙才不会歪斜。
如果第一层砖砌歪了,后面的砖墙也跟着会变得不对劲,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 砌筑第二层及以上:第二层及以上的砖墙,主要是要保持砖缝的对齐。
砌砖时,可以用水平尺测量,保证砖缝水平,砖与砖之间要填满砂浆,避免出现空隙。
如果砖墙出现裂缝,可能是施工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或者砖没铺正,这可是一大隐患。
3. 墙体的养护:砖墙砌好之后,不是立马就结束了,还要进行养护。
这一步骤就像给墙体“喝水”,保持墙体湿润,帮助砂浆更好地干固。
【建筑工程标准】砌块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GB)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砌块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GB)6砌块砌体工程(砌筑施工工艺标准)6.1总则6.1.1适用范围1为加强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规范砌筑工程的操作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砖、石、混凝土中小型空心砌块及其它砌块等砌体工程的施工与质量控制和验收。
6.1.2参考标准及规范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中型空心砌块施工质量标准可参照施工质量标准可参照《中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JGJ5—80)有关规定。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质量标准可参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95)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标准图集96SJ102(一)、96SJ102(二)的有关规定。
6.2术语、符号6.2.1术语1通缝continuousseam砌体中,上下皮块材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
2假缝supposititiousseam为掩盖砌体竖向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表面作灰缝处理的灰缝3芯柱corecolumn在砌块内部空腔中插入竖向钢筋并浇灌混凝土后形成的砌体内部的钢筋混凝土小柱。
4施工质量等级控制controlgradeofconstructionquality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若干要素对施工技术水平所作的分级。
5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commonconcreteminitypeairblock以碎石或卵石为骨料制作的混凝土,主规格尺寸为390×190×190,空心率位25~50%的小型空心砌块。
简称普通混凝土。
6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lightmaterialconcreteminitypeairblock以浮石、火山渣、煤渣、自然煤矸石、陶粒为粗骨料制作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简称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一、前言砌体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美观和使用功能。
为了确保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水平,制定本工艺标准。
二、编制依据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3.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 0169-2003);4.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三、材料要求1. 砖、砌块品种、规格、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 砖、砌块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强度、容量等性能检测报告;3.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4. 砖、砌块进场后应取样检测,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5. 承重结构中的砖、砌块应按规定做有见证试验。
四、施工工艺1. 基槽开挖:按设计要求开挖基槽,槽底应平整、坚实,无杂物、积水;2. 验槽:开挖完成后,进行验槽,确认槽底符合设计要求;3. 垫层:在槽底铺设垫层,垫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4. 基础:按设计要求浇筑基础,基础表面应平整、坚实;5. 砌墙:a. 按设计要求设置皮数杆,控制墙体高度和厚度;b. 砌筑墙体时,应采用横平竖直的施工方法,确保墙体稳定;c. 墙体应分层砌筑,每层高度宜为400mm左右;d. 墙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采用丁字砖或三角砖砌筑,确保墙体严密;e. 墙体洞口、窗口、门洞等应在砌筑过程中预留,并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f. 墙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水平筋、垂直筋等,确保墙体整体强度;g. 墙体砌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灰缝厚度等,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整改;h. 墙体砌筑完成后,应及时清理表面浮尘、松散颗粒等,确保墙体表面整洁;6. 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按设计要求绑扎构造柱钢筋,确保钢筋位置、规格、连接方式等符合要求;7. 浇筑混凝土:构造柱、过梁等浇筑混凝土时,应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强度。
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砌体工程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保障工程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砌体墙体、隔墙等砌筑工程的施工。
第三条砌体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砌筑工、质检员、技术员等相关专业人员,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关的工程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并保持施工现场清洁整洁。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尊重施工计划,按照施工计划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程。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处理,合理调整施工进度。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质量,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违法违规施工。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评定体系,对施工工艺进行评估。
第二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第十三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场地平整整洁。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做好材料的调配。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向相关部门申请施工许可,取得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成立施工组织管理小组,统一管理施工现场施工人员。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要求。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购买施工保险,确保工程发生意外时受到保障。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编制完整的施工图纸和施工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过程有依据可循。
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应购买施工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二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正常工作。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应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保持沟通,及时反馈施工进展情况。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应购买相关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砌筑砂浆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1 总则1.1.1 适用范围(1)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所采用的砖、石、混凝土中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砌体工程的砌筑砂浆施工。
(2)不适用于铁路、公路和水工建筑工程等。
1.1.2 参考标准及规范《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 70;《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 11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344—1999;《建筑生石灰》JC/T 479;《建筑生石灰粉》JC/T 480;《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
1.2 术语、符号1.2.1 术语(1)砂浆由胶结料、细骨料、掺加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建筑工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起粘结、衬垫和传递应力的作用。
(2)砌筑砂浆将砖、石、砌块粘结成为砌体的砂浆,主要有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
(3)水泥砂浆由水泥、细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砂浆。
(4)水泥混合砂浆由水泥、细骨料、掺加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砂浆。
(5)掺加料为改善砂浆和易性而加入的无机材料,例如:石灰膏、电石膏、粉煤灰、粘土膏等。
(6)电石膏电石消解后,经过滤后的产物。
(7)外加剂在拌制砂浆进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砂浆性能的物质。
1.2.2 符号M -表示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Mb—表示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f2—砂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f ce—水泥的实测强度。
1.3 基本规定1.3.1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
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应按试验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1.3.2 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应保持干燥。
1.3.3 砂中不得含有有害杂物。
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 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2)对强度等级小于M5 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3)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1.3.4 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1.3.5 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
1.3.6 拌制砂浆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它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
1.3.7 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1.3.8 施工中当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
1.3.9 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有机塑化剂应有砌体强度的型式检验报告。
1.3.10 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1.3.11 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2)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3)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1.3.12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 和4h 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
应分别在拌成后2h 和3h 内使用完毕。
对掺用缓凝剂的砂浆,其使用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延长。
1.3.13 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 倍。
(2)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应不少于3 组;当同一验收批只有一组试块时,该组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3)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4)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 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
(5)检验方法:在砂浆搅拌机出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最后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单。
1.3.14 当施工中或验收时出现下列情况,可采用现场检验方法对砂浆和砌块强度进行原位检测或取样检测,并判定其强度:(1)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数量不足;(2)对砂浆试块的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3)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1.3.15 砌筑砂浆稠度应按表1.3.15 的规定选用。
1.4 石灰砂浆现场拌制1.4.1 施工准备1.4.1.1 技术准备(1)图纸会审:核对砌筑砂浆的种类、强度等级、使用部位等设计要求;(2)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所需搅拌机、计量器具的规格、型号、性能、使用精度及参数等;(3)砂浆试配:委托有关部门对砂浆配合比进行试配,并出具砂浆配合比报告;(4)技术交底:施工前应向操作层进行书面技术、安全交底。
1.4.1.2 材料准备(1)按砂浆配合比要求,对所需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进行检查验收;(2)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1.4.1.3 主要机具(1)机械搅拌时:砂浆搅拌机、投料计量设备;(2)人工搅拌时:灰扒、铁锹等工具。
1.4.1.4 作业条件(1)确认砂浆配合比;(2)建立砂浆搅拌后台,并对砂浆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挂牌;(3)人工搅拌时,需铺硬地坪或设搅拌槽。
1.4.1.5 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1)试验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材料及砂浆试块的取样规定,熟知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规定,操作熟练;(2)材料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材料进场的检验、验收、入库规定;(3)计量员:应熟知计量器具的校检周期、计量精度、使用方法等规定;(4)搅拌机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操作规程和搅拌制度,操作熟练;(5)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掌握投料、搅拌、运输等技术、安全交底内容,操作熟练。
1.4.2 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控制要点1.4.2.1 材料的关键要求(1)砂: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且不得含有杂物。
(2)水:拌制砂浆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它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
(3)用于砂浆的石灰膏、黏土膏、电石膏、磨细生石灰粉等无机掺合料应符合如下规定:l)块状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应采用孔洞不大于3mm×3mm 网过滤,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对于磨细生石灰粉,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2d。
沉淀池中贮存的石灰膏,应防止干燥、冻结和污染。
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砂浆中。
2)生石灰及磨细生石灰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 479 及《建筑生石灰粉》JC/T 480 的有关规定。
1.4.2.2 技术关键要求(1)石灰膏的用量,宜接稠度120±5mm 计量。
当石灰膏施工稠度与试配稠度不一致时,按表1.4.2.2 换算。
(2)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化或设计强度等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配并出具配合比单;(3)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不应大于30mm。
1.4.2.3 质量关键要求(1)原材料计量:1)砂浆搅拌时严格按配合比对其原材料进行重量计量;2)对于冬期施工中掺用的氯盐等配料精度应控制在±2%以内;3)砂、水及石灰膏等组分的配料精确度应控制在±5%以内;4)砂应计入其含水量对配料的影响;5)计量器具应经校准取证并在其校准有效期内,保证其精度符合要求。
(2)砌筑砂浆的稠度,按表1.3.15 选用。
1.4.2.4 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砂、石灰膏的投料人员应佩戴口罩、穿长袖衣服,防止腐蚀皮肤。
1.4.2.5 环境关键要求(1)砂统一堆放,石灰膏应设专用储存池存放;(2)因砂浆搅拌而产生的污水应经沉淀后排入指定地点;(3)砂浆搅拌机的运行噪声应控制在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范围内;(4)在砂浆搅拌、运输、使用过程中,遗漏的砂浆应及时回收处理。
1.4.3 施工工艺1.4.3.1 工艺流程图1.4.3.l 施工工艺流程1.4.3.2 操作工艺(1)机械搅拌:先向已转动的搅拌机内加入适量的水,再依次投入砂子、石灰膏,加水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
(2)人工搅拌(零星使用时可采用):先将石灰膏坍在拌灰坪上,加水拌合成稀浆,再加入砂子,充分拌合后使用。
1.4.4 质量标准1.4.4.1 一般规定(1)砂浆试样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
砂浆试块的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 70 的规定执行。
(2)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
1.4.4.2 资料核查项目砂检验报告。
1.4.5 成品保护砂浆贮存:砂浆应盛入不漏水的贮灰器中,并随用随拌。
1.4.6 安全环保措施1.4.6.1 砂浆搅拌机械必须符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 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的有关规定,施工中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修,保证机械使用安全。
1.4.6.2 落地砂浆:落地砂浆应及时回收,回收时不得夹有杂物,并应及时运至拌合地点,掺入新砂浆中拌合使用。
1.4.7 季节性施工措施(冬期)1.4.7.1 石灰膏宜保温防冻,当遭冻结时,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1.4.7.2 拌制砂浆所用的砂,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cm 的冻结块或冰块。
1.4.7.3 拌合砂浆时,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o C,砂的温度不得超过40o C,砂浆稠度应较常温适当增大。
1.4.8 质量记录1.4.8.1 砂的检验报告。
1.4.8.2 砂浆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1.4.8.3 原材料计量记录。
1.5 水泥砂浆现场拌制1.5.1 施工准备1.5.1.1 技术准备(1)图纸会审:核对砌筑砂浆的种类、强度等级、使用部位等设计要求;(2)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所需搅拌机,计量器具的规格、型号、性能、使用精度及参数等;(3)砂浆试配:委托有关部门对砂浆配合比进行试配,并出具砂浆配合比报告;(4)技术交底:施工前应向操作层进行书面技术、安全交底。
1.5.1.2 材料准备(1)按砂浆配合比要求,对所需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进行检查验收;(2)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1.5.1.3 主要机具(1)机械搅拌时:砂浆搅拌机、投料计量设备;(2)人工搅拌时:灰扒、铁锹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