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间的适应性
水泥减水剂适应性分析

水泥减水剂适应性分析摘要:水泥减水剂和混凝土之间的适应性关系长期以来涉及水泥施工中阻锈剂的使用效益,采用的阻锈剂必须做好适应性测试和掺杂量优选,应用工程中劝阻锈剂材质和掺量的严格管理。
但是为改进和增强水泥稳定性和养护效能,现在普遍使用化学阻锈剂在混凝土中搅拌,对于提高水泥耐久性,改善质量,使用特种水泥的领域,水泥减水剂起到了难以取代的效果。
关键词:混凝土;减水剂;水泥适应性1存在的问题对建筑水泥生产和混凝土施工的建筑材料特性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原来使用水泥、砂子、集料和水四部分制成的常规混凝土结构,已无法适应建筑材料特性和建筑特性的需要了。
在混凝土结构、砂浆和净浆的生产流程中,掺入少许的(不超水泥产品剂量的5%)能对混凝土结构、砂浆或净浆产生改进特性的一类产物,称之为混凝土结构减水剂。
在混凝土结构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产品质量,改进混凝土结构特性,从而减小混凝土结构用水量,节省建筑水泥,成本,加快了进度。
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减水剂已变成除水泥原料、粗细骨料、掺用料和水之外的第5种必要物料。
掺减水剂也是对混凝土结构搭配比优化工程设计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的一个措施。
2探究减水剂与混凝土适应性的关系必要性水泥减水剂适应性的试验中,其问题主要在于,即便针对工程设计中采用的一种非基准水泥来说,即属于标准中一等品的减水剂,也面临着化学成分确定与用量确定的不适定问题。
目前人们也已了解,已有的一般减水剂,如木钙、木镁、木钠、糖蜜、糖钙、糖镁等对混凝土中采用的石膏,调凝剂中的无水石膏、硬石膏、萤石膏、镁石膏、工业膏渣、半水石膏、脱水石膏等都出现了物理化学上的不符合题,但采用后并没有降低产品使用量,而只是提高了使用量。
再次,用量适应性问题则主要是决定铝酸三钙的浓度高低,铝酸三钙越高对减水剂用量适应作用就越差,各个产品的水泥中所含铝酸三钙浓度差异也较大,但由于其巨大的吸收力量,因此基本上对任何的(有效)减水剂来说都面临着用量大问题。
混凝土制备中水泥性能与减水剂的适应性

混合材对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影响摘要:1 前言近年来,随着建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基建及房建市场的空前繁荣,建筑工程结构日趋复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预应力桥梁、特高强的混凝土基础工程等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而外加剂在混凝土施工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混凝土外加剂已被建筑行业公认为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其性能、节约水泥总用量及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而高效减水剂已成为商品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它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同时还可以节约水泥,改善施工条件,提高施工效率。
在具体的生产与施工中,高效减水剂与混凝土各组分材料之间存在着适应性问题,其中对水泥的影响最大。
北京新港水泥制造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定位于P·O 42.5水泥,其28天强度超国家标准近一个标号,平均强度55.0MPa以上,水泥各项性能指标用户普遍反应良好,但也有极个别用户反映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不好。
为此笔者用两种高效减水剂与三种不同成分的水泥产品进行适应性试验,分析了减水剂对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及1h流动度损失的影响,以及减水剂与掺有不同混合材的水泥之间的适应性分析。
目的是为确认水泥产品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影响因素,并以试验结果作为调整水泥生产指标的依据。
2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仪器2.1 试验材料2.1.1 水泥及混合材本试验采用了本公司的硅酸盐水泥熟料,通过改变生料配料方式烧出三种不同成分的熟料样品。
将三种熟料都按6.0%(重量)配入相同的石膏(SO3含量在38%左右),分别用?准500mm×500mm标准试验小磨粉磨制成硅酸盐水泥(Ⅰ型)。
表1列出了三种新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本试验所使用的混合材有普通细度矿渣、超细矿渣、粉煤灰、沸石粉,分别按10%、20%、30%、40%、50%与新港自制硅酸盐水泥混匀后制成掺混合材的水泥。
2.1.2 高效减水剂UNF-5: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系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和水泥的适应性

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第五组份。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就是品种多、掺量少,在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国内混凝土研究领域的热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施工性能、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及高耐久性的混凝土。
混凝土达到高性能最重要的技术途径是使用优质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特外加剂(有时称外掺料),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改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赋予混凝土高密实和优良施工性能;后者矿物外加剂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水化、改善混凝土中浆体与集料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
一、适应性的概念外加剂性能是指在混凝土检验用材料、试验条件作了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对混凝土中使用外加剂而引起的必然变化而表示的。
经过按国家标准检验合格的外加剂,在有的水泥系统中,高效减水剂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坍落度损失快的问题;而在另一些水泥系统中,水泥和水接触后在初始60~90分钟内,大坍落度仍能保持,没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前者,外加剂和水泥是不适应的,后者是适应的。
关于外加剂和水泥之间适应与否,目前还不能定量地表示,大多以外加剂和水泥系统中,掺入某种功能外加剂,能否达到预计的效果来表示是否适应。
研究资料表明:掺入高效减水剂的水泥浆体,有一个临界掺量,超过这一掺量继续掺加时,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不再增加,这一点称为饱和点,此时外加剂掺量称为饱和掺量。
在有些情况下,在饱和点上增加减水剂掺量,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大坍落度,此时外加剂和水泥是适应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在饱和点以上增加减水剂掺量,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和泌水,此时外加剂和水泥是不适应的。
二、适应性的检测方法水泥和高效减水剂适应性可以用初始流动度、是否有明确的饱和点以及流动性损失等三方面来衡量。
研究资料表明:水泥稠度试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试验、净浆流动度试验、砂浆跳桌流动度等试验方法,所得到的饱和点掺量、流动度损失速度与程度的规律是一致的。
浅析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

强, 其性能亦具 备可 设计性 , 以满足不 同建筑工程 的需 要 , 可 成为混凝土技术改性 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 用范围也从 高 应 强、 高性能混凝土扩展到 预拌 混凝 土中 , 并逐渐取代萘系减水 剂成为减水剂市场的主流产品 。 但是 , 聚羧酸减水剂也会遇到
【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水泥; 适应性 【 e rs p l ab x l rd crcme t dp bl K ywod ] o croya eue;e n; at it y e t a a i y 【 中图分类号] U5 8 4 .; Q127 T 2 . 22 T 7 . 0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079 6 (0 2 0 —130 10 .4 72 1) 50 7 .4
工程施工技术 f
C t d n/ e n t 蛐 ‘ o ' h dol c e  ̄l
浅析聚羧酸 高效减 水剂与水 泥的适应性 问题
An lss fh Ad pa it Bewe n oy ab x lt W ae d c r n Ce n ay io t e a tbl y t e P lc r o yae i tr Re u e a d me t
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b t c] a ad f cte e oma c fo ot thg eraigw t t adpr c s mprtn g bly A sr tIclhrl r eth r r n e lwc ne ,ildces a r a n f tl a i it a t l ye p f l o n l n e re e e u e in a i
水泥适应性差的问题 , 具体表现 为 : 水泥净浆流动度 小 、 高减
浅谈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与水泥胶凝材料适应性

浅谈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与水泥胶凝材料适应性[摘要]外加剂与水泥胶凝材料之间有时出现的不相适应性(泌水多、坍落度损失快、局部骨料分离等)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实际工程对外加剂的应用,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是近几年研究开发的非萘系高效减水剂产品。
通过对聚羧酸类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进行试验比较得出,采用聚羧酸系列减水剂拌制的混凝土具有减水率高,粘聚性好,流动性好,在水泥中的分散能力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小等特点,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防裂性能,适用于泵送及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前言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萘系高效减水剂合成与应用性能的研究,并在建筑、水电、交通、煤矿等行业广泛应用。
80年代开始,外加剂的复配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成为本行业的发展趋势,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研究新型高效减水剂,相继开发了聚苯乙烯磺酸盐、氨基磺酸盐等新型高效减水剂。
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是近几年研究开发的非萘系高效减水剂产品。
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组分,掺入适当外加剂可以明显地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及混凝土性能,减少用水量,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等。
但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有时会出现拌和物流动性差、泌水多、减水率低,或拌和物板结、流动性损失过快、不正常凝结等现象。
外加剂和水泥的相容性是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几乎所有的外加剂与水泥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问题,目前商品混凝土中几乎全部使用减水型外加剂,减水型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能够直接快速地反应出来。
随着现代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工程需求粘聚性好,流动性能好且保坍增塑性能好的外加剂,能满足水下混凝土及泵送混凝土施工的需要。
聚羧酸类外加剂与萘系高效减水剂相比具有减水率高、分散能力强、粘聚性好、坍落度损失小等特性,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
2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性能为了解聚羧酸外加剂的基本性能,依据标准JC473-2001、GB8076-1997对几种聚羧酸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的性能进行检测。
水泥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水泥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2-08-01T02:34:28.11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6期作者:刘勇刘思远[导读] 减水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刘勇刘思远山东科润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1601摘要:减水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其主要作用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组成。
作为一种高效减水剂,它不仅要简化施工过程,而且要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高效减水剂可以使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成为可能。
分析了影响水泥与聚羧酸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
关键词:水泥和聚羧酸系列;高性能减水剂;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1减水剂的发展历程混凝土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各种外加剂的发展,尤其是高性能减水剂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减水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香菇磺酸盐系列和腐殖酸盐为代表的减水剂,第二阶段是以萘系和三聚氰胺系为代表的减水剂。
21世纪出现了第三代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该高效减水剂可与其他高效减水剂配合使用,获得高性能混凝土。
与前两代减水剂相比,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进入黄金发展期。
代表了目前混凝土外加剂领域的发展方向。
第一阶段减水剂的缺点是减水率相对较低,常用于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中,如果用量过高,可能会导致空气延迟和凝结时间延长,甚至出现不凝结现象。
此外,过多的引风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容易引发工程事故,尤其是在冬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缓慢凝结引风对混凝土的影响。
第二阶段减水剂的减水率很高,但没有任何副作用,例如阻碍空气的引入,即使是在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过量添加混凝土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萘系减水剂会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过大,给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和萘系减水剂的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因为原料萘容易升华,甲醛挥发等原因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影响水泥与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2.1水泥的矿物组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铝铁四钙。
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混凝土适应性问题综述

1引言与传统的萘系等高效减水剂相比,聚羧酸减水剂因其低掺量、高减水、良好的保坍能力等优点,已然成为目前混凝土改性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外加剂之一。
但同样存在与水泥适应性问题,具体表现在:混凝土流动性差;坍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出现假凝、速凝;严重泌水及其扒底等现象,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及施工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从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及其减水剂的掺加方式出发,简单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应用性不良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扩大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水泥特性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2.1水泥孰料矿物组成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其对水泥颗粒的分散,其分散作用主要通过吸附来实现。
研究表明,水泥孰料不同的矿物成分对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的吸附性大不相同。
张新民、肖煜等人通过TOC试验发现,C3A含量变化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影响程度远大于C4AF,随着C3A含量增加,同掺量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混凝土中分散性变差;C3S和C2S占孰料矿物孰料比例大,但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较C3A的小。
张旭等人研究认为,当C3A含量低于8.0%时,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不再随着C3A含量的降低而改善。
2.2水泥细度国内外众多学者普遍认为,水泥细度会影响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
水泥细度越细,总比表面积越大,C3A水化反应速率加快,早期对减水剂吸附作用越强,减弱了减水剂分子在其它水化产物表面及浆体中吸附分散作用,使水泥初始净浆流动度降低,且损失较大。
此外,伍瑞斌等人认为,水泥颗粒分布范围越窄,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越差。
2.3水泥碱含量大小水泥中碱含量以NaO2+0.658K2O来表征,过量碱含量会引发碱集料反应,同时也对聚羧酸减水剂和水泥适应性不利。
大量试验研究发现,只有碱含量控制在0.4%~0.8%范围时,其含量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影响程度最小。
因此,在水泥生产时应严格把控碱含量,降低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危害。
浅谈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问题

浅谈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问题摘要:本文通过对52组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试验,从水泥、减水剂以及环境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关键字:水泥、减水剂、适应性、试验、饱和掺量点引言外加剂被人称之为混凝土的第五组份,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与水泥的适应性称为相容性,即将某种减水剂掺入某种水泥,由水泥质量引起浆体流动性大,经时损失小,称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好;或者获得相同流动度减水剂掺量小的水泥,则该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好。
也称之为水泥与外加剂的双向适应性。
在实际施工中,外加剂按规定掺量掺入混凝土中,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会使混凝土流动度降低或经时损失加大;外加剂掺量过多时,虽然流动性好,但又出现离析、泌水、板结等不正常现象,不仅使混凝土匀质性得不到保障,严重时还会导致硬化混凝土出现塑性收缩裂纹等工程质量问题。
这些都是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问题的表现。
例如,在泵送混凝土中经常会出现坍落度损失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是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典型的工程问题。
一、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净浆流动度法,即将制备好的水泥浆体装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60mm,内壁光滑无暗缝的金属制品)后,稳定提起圆模,使浆体在重力作用下在玻璃板上自由扩展,稳定后的直径即流动度,流动度的大小反映了水泥浆体的流动性。
二、试验分析(一)饱和掺量点的确定我们对52家搅拌站的减水剂与水泥做了相容性试验,减水剂包括粉剂与液体,有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试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二是确定最佳掺量。
试验中我们发现,按照试验掺量,外加剂从0.4%提高到1.4%时,不一定能找到饱和掺量点,根据标准要求此时需增加减水剂掺量,直到找到饱和点为止。
试验中发现个别减水剂掺量非常大,且流动性也不是很好,如果工程中使用了这种水泥和减水剂,一来增加了成本;二来流动性很差,如果是泵送混凝土,必定要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间的适应性
减水剂是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外加剂之一,其作用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当前,高效减水剂以其优异的减水性能而备受青睐,但是其与水泥间的适应性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成为困扰工程界的难题,适应性的好坏将对混凝土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善适应性的方法。
标签:减水剂;水泥;适应性;影响因素
当前,低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成为发展趋势。
而低水胶比势必造成流变性能降低,从而影响其工作性,造成浇筑困难、成型质量不好,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低、耐久性差。
为了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加入减水剂。
减水剂应用至今,经历了若干阶段。
目前仍在使用的减水剂,按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按成分:木质素减水剂、萘系减水剂、脂肪族减水剂、密胺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
不同品种的减水剂适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在选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慎重选择。
因为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效果等性能好,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问题却给工程人员带来了困扰。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与减水剂性能最为相关的就是水泥。
当水泥与减水剂相适应时,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作用,当水泥与减水剂不适应时,会造成相反的后果,引起工作性能不良,如坍落度降低、坍落度损失大等。
另外,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较好的时候,低掺入量即可带来较明显的效果,若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差,则势必要提高掺入量,以达到期望的流动性要求。
1 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包括3个方面: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初始工作性、高效减水剂在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是否有明确的饱和点和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损失情况。
[1]
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如水泥化学、表面物理化学、电化学等方面知识,二者的适应性问题是困扰广大研究人员的难题。
适应性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外加剂能否得到应用推广。
而通过相关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得出影响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减水剂的性能、水泥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1.1 减水剂的性能产生的影响
减水剂的性能主要包括:分子量、分子链长度、交联程度、硫化程度、有无硫酸盐存留、平衡离子等方面。
以萘系高效减水剂为例,萘的磺化程度和磺化产物对适应性会产生影响,其中的多萘磺酸会影响到适应性;萘系减水剂分子量的大小会对适应性产生影響,为保证良好的使用效果,其减水剂分子的最佳核体数
为7-13;平衡离子中Mg2+、Na+、NH4+、Ca2+等,对减水剂的分散效果和适应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减水剂的存在状态不同,其适应性及使用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液体减水剂减水效果要好于其他。
1.2 水泥性能对适应性的影响
1.2.1 水泥的矿物组成。
例如,水泥矿物中的C3A,其活性不同将对适应性产生一定影响,而C3A的活性主要取决于其存在形体,以及熟料的磺化程度;此外,由于减水剂掺入到混凝土中以后,水泥中的各矿物组分与其产生不同的吸附作用,吸附顺序为C3A>C4AF>C3S>C2S,在高效减水剂掺量相同的情况,C3A 和C4AF含量较高的水泥浆体中,存在较明显的吸附作用,因此减水剂的分散效果较差。
1.2.2 水泥形态对适应性的影响。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水泥细度和颗粒形状的影响。
由相关试验可以发现,水泥细度对适应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水泥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对减水剂的吸附作用越明显,吸附量越多,具体数据见表1,减水剂被大量吸附,会导致溶液中的减水剂浓度大幅下降,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水泥细度大会加剧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为提高适应性应将水泥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水泥颗粒的形状对适应性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水泥颗粒球形度和颗粒级配和对减水剂的饱和产量影响不大,但其对混凝土拌合物初始坍落度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提高水泥颗粒的球形度,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初始流动性的作用。
另外,水泥颗粒级配对适应性的影响。
1.3 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对适应性的影响
高效减水剂对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适应性较好,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或者矿渣,拌合物的流动性好,坍落度大,且坍落度损失小;高效减水剂对焙烧煤矸石及火山灰的适应性较差,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此类矿物,如果要达到相同的流动性,需要增加减水剂的掺入量。
2 提高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方法
2.1 调整混合材料的掺入量及细度。
因为混合材料的辅助减水作用主要靠三方面,即颗粒的吸附,二是颗粒的堆积作用,三是颗粒的球形形态,因此,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可以从提高混合材比表面积入手,控制颗粒级配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2]。
2.2 延长水泥的陈化时间
刚出磨的水泥及出磨温度较高的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不良,如果与此类水泥共用,会出现减水率低、流动性差、流动性损失快等问题。
因此可以适当延长陈放时间,出窑熟料在贮库内存放不少于7d,[1]以提高水泥与减水剂间的适应性。
2.3 降低水泥中的碱含量。
碱会固溶在熟料矿物中,减少熟料矿物的生成量,并影响熟料矿物的结构形成和水泥水化的性质,使水泥的流变性能变差,后期强度降低。
减水剂与碱含量过大的水泥共用,会导致混凝土快速凝固,坍落度经时损失变大。
另外碱含量过高也会给混凝土带来碱骨料反映等问题,因此要严格控制水泥中的碱含量。
2.4 其他方法
因为影响水泥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较多,因此在使用减水剂时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以实现使用目的。
如重视控制水泥中硫酸钙的含量和溶解速度,加强磨机温度的控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单独粉磨混合材,提高混合材比面积,改变减水剂的品种、掺量、掺加方法等等。
高效减水剂和水泥之间的适应性是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一现象。
工程现场遇到适应性问题,首先遵照一般规则将不适合的水泥和高效减水剂排除,其次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简易试验测定料浆的粘度,将水泥和外加剂品种的选择范围缩小,最后还必须试拌混凝土来尝试解决。
参考文献
[1]朱丽君.水泥对高效减水剂适应性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J].新型建筑材料,2011,38(9).
[2]刘子恒.水泥对高效减水剂适应性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J].水泥,2002,(6).
作者简介:吕亚夫(1982-),现为工程师(中级职称),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单位:天津新亚太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