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的排水系统

合集下载

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排水状况的调研报告

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排水状况的调研报告
(2)一些小区和单位自行建造的排水设施,由于未按规划建设、设计不合理、不规范,建设的质量差,建设后甚至无人进行维护和保养,年久失修,淤堵严重。一些城市道路建设排水系统时,未能按照设计和施工标准实施建设,存在排水井中穿管、排水管道平坡、反坡及随意改变排水标高等现象,排水能力差。另外在排水设施建设不统一、不配套,如井盖大小不统一、井距不统一、型材不统一,部分地段未设雨水井,导致雨天路面积水严重。最典型的例子一:赣州市环城路农机局院内的排水管道,该管道从房屋下面穿过,也没有设置任何检查井,长期无法清疏,排水不畅经常造成内涝积水。例子二:前段强降雨期间迎宾大道消防支队门前路段下雨时积水严重是因为消防支队建设楼房时把排水出水管道压垮。
(3)部分道路因建设时序问题,未按规划先建设排水出口,造成排水管道排水逆流、囤水,比如虔城大道排水管道。部分道路因为规划衔接问题,造成污水无法排放,比如:兴国中路雨污分流制排水管与原兴国路的雨污合流排水管道的衔接问题。
(4)城区内开发的房屋、小区建设时破坏原有排水设施,未综合周边排水状况配套建设,造成居民密集区房屋、小区周边区域排水难,甚至进行排水改建工作都不易展开(涉及拆迁、排水设施重新设计等问题),多年来市民投诉最多的就是这类问题。比如造成风车巷排水问题、忠节营小巷排水问题、白云村和红旗村排水难问题等。
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排水状况的调研报告
城市排水建设与管理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确保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排水事业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协调发展,我们就赣州市中心城区当前的城市排水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五)重建设轻管理养护,管理养护经费投入不足,并缺乏合理和科学的核定

福寿沟全长12.6公里并建了12个排水口

福寿沟全长12.6公里并建了12个排水口

福寿沟全长12.6公里并建了12个排水口
福寿沟,是赣州古城的一个防洪排涝系统,主沟全长12.6公里,并建了12个排水口。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由时任知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建设,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因其布局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福寿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地下排水沟。

改造12.6公里长的沟渠,把明沟改为暗沟。

沟体沿途设置篦子(铜钱状的排水孔)、度龙桥、沉井、狮子扒等水利构件。

二是城外防洪墙。

老城区古城墙以及建春门、涌金门、北门3座防洪闸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防洪作用。

三是地面池塘。

池塘有调蓄城内径流的作用,是福寿沟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内建有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大小水塘84口。

四是水窗。

建设了12个防止江水倒灌的水窗。

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当河水位高于出水口时,利用河水的压力将水窗关闭,阻挡河水倒灌。

当洪水消退时,水位低于出水口时,利用沟中的水流将水窗冲开排涝。

福寿沟自唐朝初建至今已历1000多年,由于其形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依据赣州古城的独特地理、建筑特点,使得赣州老城区千年不涝,并且至今还在使用。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以及水利专家纷纷将眼光投向赣州,投向福寿沟,称之为“一颗跳动千年的城市良心”。

2019年,
我国唯一的地下排水系统博物馆——赣州福寿沟博物馆对外开放,向世人展示中华千年文明中的成功水利典范。

世界上最有效的应对暴雨的七大排水系统

世界上最有效的应对暴雨的七大排水系统

世界上最有效的应对暴雨的七大排水系统每年夏天一到,汛期也来了,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

到了考验各地排水系统的时间了,那么世界上那些先进的排水系统是怎么设计的呢?小编汇总了国内外7个排水系统,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先从国内说起,第一个是故宫。

在北京城的其他地方进入看海模式的时候,故宫依旧积水甚少,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它地势高。

当然,不可否认,地势高在暴雨中确实是有优势的。

但是如果缺乏精密的排水系统,故宫排水也不会如此有秩序。

故宫排水系统有三宝。

首先是排水系统设计因地制宜。

这个说起来老生常谈,但就是很管用。

在建造紫禁城的时候,古人就依据地形地势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密的设计。

京城的地势北高南低,所以在建造紫禁城时,整个走势依旧是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地面具有一定坡度,利于雨水排出。

其次,管网系统主干分明,四通八达。

紫禁城排水系统总体规划是东西方向的雨水汇入南北干沟,然后流入内金水河。

各个宫殿院落均设有干沟、支沟、明沟、暗沟、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

当紫禁城遭遇暴雨时,雨水首先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排水管渠。

在排水沟渠遇到障碍的地方,设有排水沟眼,使得每个地方的积水都可顺利排出。

还在排水沟口设置了栅栏拦截污染物。

最后所有雨水汇入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是紫禁城的内河,全长2000多米,河帮、河底通用白石铺砌。

在流入紫禁城的入口处,设有控水闸,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则可以关闭。

最后,城外还有三道防线。

这三道防线与内金水河相通。

一是明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护城河)。

不仅可以作为城内的用水来源,而且具有排水功能。

第二个是青岛的排水系统。

曾有媒体报道,青岛遭遇21小时强暴雨,路段突发积水,排水工人打开应急排水阀,倾盆大雨中两分钟轻松排完。

可能至今为止,还有很多朋友误以为青岛强大的排水系统是德国人造的。

当年德国占领了青岛的黄金地段,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动工修建了一套排水系统。

千年古城不涝之谜 揭秘赣州宋代福寿沟古代城市排水系统

千年古城不涝之谜 揭秘赣州宋代福寿沟古代城市排水系统

千年古城不涝之谜揭秘赣州宋代福寿沟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当洪峰到达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时,遭遇的是这样一幕情景: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

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做“灾害”。

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

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

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

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

包括广东省一位城管局局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城市排水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江西赣州。

不过,他略显不服气地强调,“这个系统也是古人留下的”。

不会被淹没的城市古人留下的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

据测量,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与志书上记载基本一致。

经过3小时通风换气,再穿上有点儿像孕妇装的连体雨衣,顺着2米多高的竹梯往下,终于见到了900多年前的下水道——福寿沟。

借着安全帽的灯光,前方是一条不见尽头的砖砌通道。

空气很难闻,就像那种多年未经疏浚的死水塘搅拌着垃圾的混合气息。

7月9日,市政工作人员检查福寿沟足趟着齐膝的地下水和淤泥,人只能猫着腰往前走。

好在没碰见目击者所述的“吐着信子的水蛇和成群结队的老鼠”,当然也未能如一位市政工人师傅那般幸运,她曾经在砖缝中发现了古人藏匿的金首饰。

偶尔有几块刻着同心圆或井字形的青砖,经专家鉴定,都是唐代的花纹砖。

地面上对应的这片区域是一条叫姚衙前的古巷,这里大体保留着宋代的格局,散落着历朝历代的房子。

在被问及“老城为啥不淹水”时,老人们都说,赣州是座“浮城”,而且是乌龟形,龟首在城南,龟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军师刘伯温欲破赣州城,久攻不下。

中国古代城市如何防洪排涝?赣州福寿沟造福千年

中国古代城市如何防洪排涝?赣州福寿沟造福千年

7月21日,首都北京遭遇了自195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强暴雨,房山区降雨量达460毫米,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不小的经济损失。

而半个多月前,省城石家庄也曾遭遇大雨袭击,防洪排涝工程也一度经受了严峻考验。

不只是北京和石家庄,全国许多城市在雨季都面临着如何解决防洪排涝的问题。

现在,我们把目光放到古代,看看历史上城市建设中是如何解决防洪排涝问题的,相信对今天的我们必有借鉴意义。

□杭侃作为人类聚集区域的城市,自古及今,防洪排涝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共有城市622座,其中531座有防洪任务,设防标准达到50年一遇及其以上的只有93座,占总数的18%。

城市内部的防洪标准,一般只有5~10年一遇。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古人逐渐形成了一些明确的思想,来指导建造人类的聚居地,以尽量趋利避害。

在幅员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大,古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建造水利设施,其中既有区域性的宏观调控,也有针对不同城市特点建造的具体工程,这些水利事业有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也有惨痛的教训需要吸取。

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留给我们今天的财富。

赣州“福寿沟”造福千年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市区外围多是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全市水系呈辐射状从东、南、西三面汇聚入章、贡二水,合为赣江北流。

赣州具有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区湿温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降水变率大,境内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4~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的42%,春夏之交的雨季,各方河流之水汇向赣州盆地,章江和贡江的年过境水量为277.1亿立方米,经常形成洪涝灾害。

南朝萧梁时期,赣州城址经过不断的选择,最终选定在章、贡二水交汇处,在五代之前,城西北最高峰田螺岭和向东绵亘的百家岭一带建有子城,今射箭坪东北仍保存东、西宽40.3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台地。

在这块台地的南部,保存着南宋嘉定年间知军留元刚改建的军门楼,军门楼呈长方形,墙基上还有“嘉定八年”“嘉定十年”“军门楼砖”字样的宋砖。

盘点世界著名排水工程

盘点世界著名排水工程

盘点世界著名排水工程一场暴雨,北京成了“东方威尼斯”。

网友仿旅游指南打趣道:“新燕京七景: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望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

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

”不仅北京、武汉,5月间,广州也因暴雨出现过严重内涝。

北京水务局回应称,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在北京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

但是城市管网更新面临诸多问题,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

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认为,一场大雨足矣。

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

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有时候,GDP不算数,文明的差距,只差了一条下水道而已。

一、江西赣州福寿沟宋朝修建的城市下水道,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二、巴黎下水道:法国文豪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

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巴黎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在巴黎大规模建设下水道之前,这座城市大部分的消费用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就流回了河中,造成河水污染,空气中恶臭弥漫,最终导致了1832年的一场霍乱爆发。

城市规划者痛定思痛,要修建下水道系统。

是奥斯曼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第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

下图是“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为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

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①短波收听指②信鸽飞行指③空气质量指④极光指数1A.对流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光球层2.图中显示()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B.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D.2020年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3.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表中指数会明显变大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

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蕨类植物形成茂密森林的时期发生在()A.甲B.乙C.丙D.丁5.丙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征是()A.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B.金属矿藏形成的重要时期C.裸子植物占据主导地位D.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下图是地球四大外部圈层联系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四大圈层。

完成下面小题6.对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十分重要的圈层是()A.甲B.乙C.丙D.丁7.丙在地球环境中的意义不包括()A.主要成分是气体和悬浮物B.改变大气圈、水圈的组成C.促进太阳能向有机能转化D.改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A.a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B.b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C.c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D.c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9.根据图中风向和受力分析,可以判断图示为()A.北半球高空的风B.北半球近地面的风C.南半球高空的风D.南半球近地面的风10.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D.A.B.C.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老城区地下,是前人利用地势高差修建的排水系统。

城市安全视角下排水系统建设的探讨——基于福寿沟的启示

城市安全视角下排水系统建设的探讨——基于福寿沟的启示
设计 研究院院长 ; 黄仪 荣 . 硕士 赣州市城 乡规 划设计 研究院规划师。
城 市 安 全 视 角 下 排 水 系统 建 设 的探 讨
— —
基 于福寿沟 的启 示
S t u d y o n t h e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Dr a i n a g e S y s t e m o f Hi s t o r i c a l Ci t y i n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U r b a n S a f e t y : Ca s e S t u d y o f F u s h o u
统 建设 经验 ,探索 完善 现代 城市 排 水系 统建 设的 措施 。
关键词: 城市安全 ; 城市排水系统 : 福寿沟
Ab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f r e q u e n t u r b a n wa t e r l o g b e c o me s a s e v e r e c h a l l e n g e t o ur b a n s a f e t y .
城市建设 l U 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文章 编号: 1 0 0 9 - 6 0 0 0 ( 2 0 1 3 ) 1 2 - 0 0 7 2 — 0 5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 2 文献标识码 : B 作者 简介: 韩 高峰. 硕 士, 国家注册规 划师. 一级注册建筑 师 高级规 划师 . 赣州市城 乡规划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mo d e r n d r a i n a g e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F u s h o u Di t c h , a s we l l a s f o r e i g n a n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涝之谜
根据史料记载,福寿沟虽然经过多次维修改进,但大 部分仍保留砖沟墙、条石盖板的结构形式。在现存的 沟道中,最大的宽1米,深1.6米;最小的宽、深各0.6 米。
“这么宽的横截面,足以让雨水很快流走,也让淤泥 很难淤积其中。”朱小军说。而据万幼楠分析说,在 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 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 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总结
经研讨发现,城区要想没内涝,必须同 时满足3个条件,包括雨水能迅速流走、 雨水汇集后能及时排出、江水不能倒灌 涌入城。
谢谢观看
面对如此众多的环境问题,俞孔坚教授提出了一个概念“景观艺术——生存的 艺术”。当我们的生存都存在了问题,我们有何谈舒适、美观。
下面仅以武汉这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做一个调查及分析来告诉我们环境设计 应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1、武汉城市排水系统的建造与现状 武汉的排水水系,根据排水规划,结合历史排放体系和地区汇水特征,共分为 86个排水水系。其中中心城区25个水系,远城区61个水系。伴随着武汉城市 的快速发展,排水系统的建设步伐一直没有停止。据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的最 新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该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建成区425平方公里,有黄 孝河、常青、汉口沿河等22个排渍水系,汇水总面积1374.46平方公里;排水管 网总长度6307.16公里,污水处理厂截污管167公里,管涵平均每年增长近170 公里。 2、渍水的成因 2.1设计标准低:管网基本上按一年一遇设计
作为一座老城,武汉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统,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种标
准已不能适应今天城市发展的需要,如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 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而且,这些管网改造起来也并不容易,目前武 汉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电 力、通讯等共计7大类17种,分属不同的机构和单位,并且管线不断增多延 伸, 地下管网权属的复杂性也加大了下水道的改造难度,几乎每一项改造都 涉及多个职能部门。
目录
武汉市排水系统现状 武汉市排水系统渍水的成因 江西赣州的排水系统 武汉市排水系统的改进方法
最是一年好风景 应是武汉春夏季
水漫武大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每一辆武汉行驶的公交车 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冲锋舟
水上餐厅 威尼斯风情
武大新四景 牌坊望海 桂园望瀑 水淹教五 凌波微步
看到以上这些图,我们能想到什么?现代景观带给了我们什么 ?我们如何去 应对今后发生的种种.........
直到北宋熙宁年间,曾任宋朝“都水丞”的福建长乐 人刘彝出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城区街道,同时根据 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 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两个排水系统的断面为矩形,砖石结构,断面尺寸很 大,“广二三尺,深五六尺,甓以砖,复以石”,因 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 名福寿沟。
江西赣州的排水系统
江西赣州的排水系统是最好的,因为 “千年不涝之城”是有原因的,有一套 始建于宋朝时的排水系统,它叫“福寿 沟”至今已经为赣州城的水涝危险排除 保护了900多年了,青岛的那套系统是德 国人二战殖民统治时期建的,到现在也 就100来年,但是和福寿沟比起来还是有 差距的。
早在唐末,拥兵起义并自任虔州刺史的卢光稠曾做过 扩城规划,由于工程浩大、城西北地势低洼及城市排 水系统规划建设的不合理等原因,此后的一两百年中, 赣州城屡遭洪涝侵袭。
2.2施工影响 最近几年,武汉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尤以大型交通工程为主, 5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繁荣的背后是时代发展的阵痛。施工方为赶进度, 往往忽略排水管网建设。不仅事前很少主动去了解,挖断后也不通报告知, 直到水务人员巡查时才能发现,更多时候是下雨导致渍水, 影响到居民生活时才能发现。水务部门要求恢复管网, 施工方却不愿多花时间和成本对排水管网进行迁移改造,往往一再拖延。 除了野蛮施工,还有泥沙、渣土不经两级沉淀就直接排入下水道, 临时排水管网口径小、雨水收集口不足,这些都加大了下水道的压力, 对排渍产生影响。
武汉市排水系统改进方法
改善武汉城区的排水问题要对雨水系统的出水 口和收水口、建设雨水系统的连通管、建设直 通污水检查井的雨水口、建设住宅区雨水系统、 研究推广渗水型雨水排水系统等方面的优化运 行改进措施;同时也提出了对污水系统的户线 出口建设格栅井和专用检测井、改进检查井构 造及形式、泵站集水池有效容积及最低水位线 确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建设污水厂、污 水处理率计算等方面的优化运行改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