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方法有哪几种(新版)

合集下载

2024年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2篇)

2024年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2篇)

2024年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本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顶板管理。

工作面基本支架为DW系列单体液压支柱配合DJB-1000/300型金属铰接顶梁,采用齐梁直线柱正悬臂形式布置。

全面共配置1260架基本支架,上、下工作面端头各采用四对八架形钢梁支护,机头形钢梁长3.2m,机尾形钢梁长2.4m,对工作面顶板实行全支护法管理。

本工作面采用全支护法,初次来压前采用四、五硐控顶,见五回一,加大控顶面积;正常回采时采用三、四硐控顶,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1.0m。

工作面作业顺序按爆破落煤、挂梁支临时柱、出煤、移溜、支正规柱、回柱放顶的顺序进行作业。

一、初装工作面的支护及要求:(1)本工作面切眼采用矩型锚网支护部分地段采用锚网喷支护。

(2)在装面过程中,需要对巷道进行维修时,每组最少2人相互配合,严禁单人作业。

(3)巷道内的浮煤杂物要及时清理,保持人行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4)根据切眼高度装面时分别选用2.5m、2.2m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长度为1米的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棚距为0.6m。

(5)支设支柱时应尽量将溜子移向煤帮,使顶梁母端朝向煤帮。

剪下的锚网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并码放整齐。

(6)应尽量选用与切眼高度相适应的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确实不够高时可用木料接实顶。

(7)生根后必须及时倒挂形成双排柱梁,严禁生根单梁单柱、双梁单柱。

(8)各超前支护必须打够20m,支柱前后成线、迎山有力。

(9)工作面循环溜头、溜尾处开缺口规格为走向3米,倾向1米应铺设金属网并连好,各上4架型钢梁。

(溜头3.2m、溜尾2.4m型钢梁)。

(10)向前平推一峒后,必须上齐三排柱梁及4对8架型钢梁,贴帮柱及戗柱必须每棚支设一棵。

二、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1、工作面支回顺序(1)放炮后必须将崩倒崩歪的柱子扶正打牢,顶板破碎或压力大时,应先维护好顶板后再继续放炮;(2)进入煤帮攉煤前,要铺好网挂好顶梁,及时将原贴帮柱改打为临时柱,攉出两棚距离(1.2m)时要及时用备用柱做替柱将临时柱改打为贴帮柱,贴帮柱棵棵支设,溜沿(煤帮侧)距贴帮柱的距离为1.0~1.1m;(3)移溜前对贴帮柱进行整修,移溜后摘老塘戗柱支设前排正规支柱;支设第一棵正规支柱要用备用支柱,应坚持好先支后回的原则;(4)前排基本柱全部打齐后,方可分段回柱放顶;回柱放顶期间必须停止溜子运转;(5)必须先支后回,严禁回多支少,不得出现空载支柱或闲置支柱。

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矿井或其他工程施工中的顶板安全风险进行管理的一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矿井或施工现场的顶板不发生垮落事故,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顶板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顶板稳定性评估:对于矿井或施工现场的顶板进行定期评估,确定其稳定性情况,包括地质条件、顶板开裂、岩层变形等因素。

2. 顶板支护措施:根据顶板的稳定性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包括顶板锚杆、顶梁、锚索等支护措施,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3. 工作面推进方式:规定工作面的推进方式,例如合理的掘进速度、适当的掘进角度等,以减小对顶板的影响。

4. 安全监测与预警:建立顶板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顶板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 培训与教育:对工作人员进行顶板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顶板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正确应对顶板安全风险。

6. 紧急避险措施:制定紧急避险措施和演练计划,以应对顶板垮落事故的突发情况,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顶板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矿井或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顶板垮落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工作面顶板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安全措施,它在保护工作面上的矿工不受顶板坍塌的威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有效管理工作面顶板,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以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一、定期检查和评估顶板稳定性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确保顶板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顶板的检查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比如激光扫描仪和声纳仪等,来获取准确的顶板的形态和结构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固顶板,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运营。

二、合理设计和施工工作面的顶板支护系统工作面的顶板支护系统是保证顶板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和施工工作面的顶板支护系统时,需要根据矿山的特殊情况和顶板的稳定性要求,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钢支架、木工支撑和锚杆等支护方式,以增强顶板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合理配置支撑材料和设备,确保支护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设备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设备是保证顶板稳定性的关键。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需要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

巡检可以发现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及时进行修理和更换。

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和调整等工作,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通过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可以减少顶板支护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四、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员工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效果。

因此,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于顶板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顶板管理的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等方面。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可以提高员工对于顶板管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减少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发生。

五、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为了将工作面顶板管理落实到位,需要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

顶板的安全管理

顶板的安全管理

顶板的安全管理
一、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有何规定?
1、每个掘进工作面必需有撬棍、洋镐、等工具。

进入工作面前,要先责成有生产阅历的人员进行敲帮问顶,彻底排解浮矸活石,方可进行作业。

假如处理浮矸石可能发生危急或遇有撬不掉的活动炭块,必需先设置临时支护,任何人不得在有隐患的状况下作业。

2、找顶工作应由两名阅历的人员担当,一人找顶,一人观看顶板和退路。

找顶人应站在平安地点,观看人员应站在找顶人的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3、找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头,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4、找顶工作人员应载手套。

用长工具找顶时,要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5、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平安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渐渐地找下,不提硬刨强挖。

- 1 -。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
是指为确保矿井掘进作业安全和顶板稳定而制定的管理办法。

具体内容如下:
1. 安全评估与监测:对掘进工作面顶板进行安全评估,了解顶板情况,确定合理的掘进工艺和支护方案。

同时,对顶板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顶板支护:根据掘进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和材料进行顶板支护,确保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稳定。

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拱支护等。

3. 条件限制与安全预警:根据掘进工作面顶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定相应的条件限制,包括掘进速度、爆破参数、顶板厚度等。

同时,建立顶板异常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应急措施。

4. 顶板管理人员培训:对从事顶板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顶板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5. 事故统计与分析:对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工作面顶板管理水平。

总之,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涉及到安全评估、支护技术、条件限制、人员培训等方面,旨在确保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稳定和作业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煤矿顶板管理办法

煤矿顶板管理办法

煤矿顶板管理办法一、概述煤矿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正确有效的顶板管理可以避免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安全。

本文旨在总结研究煤矿顶板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煤矿顶板管理办法,以达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顶板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煤矿顶板管理以安全为第一要务,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保障矿工安全为前提。

2.预防为主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

3.综合管理原则:顶板管理工作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方案。

4.科学技术支撑原则: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顶板管理水平,精确预测、预警顶板事故,为决策提供依据。

5.责任追究原则:顶板管理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和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追究责任。

三、顶板管理措施1.顶板支护措施:按照矿井围岩力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加强巷道、采场的顶板支护工作。

采用锚杆、螺栓等支护措施,增加顶板稳定性。

2.顶板监测措施: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通过测量顶板的位移、压力等参数,及时掌握顶板运动状态,做出科学决策。

3.顶板固结措施:采用冷喷涂浆、注浆固结等措施,增加围岩的抗压能力,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4.高效排水措施:保持矿井良好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的影响,减少顶板因水分析裂而发生事故的概率。

5.顶板预警机制:建立科学的顶板预警机制,通过分析煤层构造变形规律、矿震监测等手段,预测顶板事故的可能性,及时采取措施。

6.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煤矿安全顶板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对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和指导。

7.加强隐患治理:对发现的顶板隐患要及时报告,按照规定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煤矿顶板的安全稳定。

四、顶板管理责任1.煤矿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明确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和责任,并下达相关安全生产目标。

2.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制定并组织实施科学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一、概述顶板是矿山采掘中必须关注的一个环节,顶板事故是导致矿山事故的重要原因。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制定顶板管理规定,从顶板稳定性、支护金属结构、顶板监测等方面进行监管管理。

二、顶板稳定性管理1. 顶板稳定性评估每次施工前,应进行一次顶板稳定性评估。

其中包括掌握顶板形态、物性参数、岩性变异系数、框架结构稳定性、高应力区与低应力区界面等指标。

根据上述指标进行可视化预警和风险评估,以评估采掘区顶板稳定性。

2. 采取加强支撑的措施如果发现顶板存在塌落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强支撑。

具体措施包括设置笼体支撑、喷浆加固、钢撑加固等方法。

经过加固的顶板,应按照新的设备参数和物性重新进行稳定性评估,以人为干预方式了解稳定性变化情况,保证采掘安全。

三、支护金属结构管理1. 金属结构分级评定为切实保障支护金属结构合理使用,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结构材料等进行金属结构分级评定,明确各级金属结构承载能力及使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新换代,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2. 调配与检查矿区应设立专门的金属结构仓库,配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调配和检查,保证材料品质。

入库的金属结构应实行分级标识,按计划使用的级别进行匹配。

3. 支护工作质量检查采掘现场支护工作牵涉到金属结构的安装、调试和使用,这些均关系到采掘工作的安全和高效性。

对于金属结构的支护工作质量,应安排专人进行检查。

四、顶板监测1. 顶板智能化监测系统在矿山采掘过程中,应建立顶板智能化监测系统,动态了解采掘顶板的稳定状况,避免在采掘过程中出现各种危险情况。

2. 顶板监测过程和分析顶板监测过程可以是自动化的,也可以是手动化的,矿区应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监测点,监测人员能及时收到监控数据和实时告警,确保采掘顶板安全稳定。

同时,分析监测数据,提高对顶板变化的警觉性,应根据分析结果动态地调整支护结构,增强对坏地质的判断和预警能力。

五、结语顶板管理是保障矿山安全的重要一环,必须持续深入落实各项规范措施,从顶板稳定性、支护金属结构、顶板监测等方面进行监管管理。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顶板(地表以上的煤岩层或岩石层)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套规章制度。

顶板是地下矿井开采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如果顶板不稳定或发生危险,将会对矿井运行和人员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顶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顶板巡查和监控:制定巡查制度,定期对顶板进行巡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可以利用地质雷达、GPS等技术设备进行监测,及时掌握顶板变化情况。

2. 顶板支护:制定规范的顶板支护方案,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确保顶板的稳定和安全。

常见的顶板支护方式包括钢支架、木支架、石柱等。

3. 顶板处理:对于发生顶板失稳、塌落等情况的地点,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加固顶板、封堵裂隙等。

4. 顶板安全预警和应急措施:建立顶板安全预警机制,通过监测数据和预警指标,提前预测顶板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案,以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5.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矿业开采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顶板管理的认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通过建立和落实顶板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顶板管理方法有哪几种(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顶板管理方法有哪几种(新版)
根据顶板的性质和煤层的厚度等条件,处理采空区的办法(也就是顶板管理方法)基本上有下面四种。

垮落法也叫陷落法,就是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把工作面靠近采空区的支架撤出,让直接顶自行垮落或者强制垮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柱放顶。

垮落下来的岩块充填了采空区,减小了工作面顶板压力。

工作面沿推进方向一次放顶的宽度叫放顶步距;放顶前工作面沿推进方向的最大宽度叫最大控顶距;放顶后沿推进方向的宽度叫最小控顶距。

我国大多数煤矿的回采工作面采用了垮落法。

充填法:由地面或井下把充填材料(砂子、碎矸石等)送到工作面,充填采空区支撑顶板,不让它垮落。

把采空区全部填满的叫全部充填法(大多数用水力充填),多用于开采厚煤层或“三下采煤”,局部充填采空区叫局部充填法,一般是垒砌矸石带,支撑采空区顶板,适用于开采顶板坚硬的薄煤层。

煤柱支撑法: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在采空区内留下适当宽度的煤柱来支撑顶板。

这种方法适用于顶板岩石特别坚硬、人工强制放顶也很难垮落的顶板条件。

不过这种方法很少用,因为一方面煤炭回收率低;另方面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时,当下部煤层的工作面通过上部煤层留下的煤柱时会产生集中压力,给工作面顶板管理造成极大困难。

缓慢下沉法:有一种顶板岩层韧性较大,回柱后顶板岩层不垮落,而能弯曲下沉,直到与底板自然合拢。

这种方法适用于薄煤层工作面。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