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较为显著。
中华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尊重长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人权、利益至上、重视民主自由。
1、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会尊重长辈,有责任照顾家人。
而在西方文化里,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家庭并不如中国文化一样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单位。
2、人权和民主西方文化倡导人权和民主,西方国家注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相对更加注重内省和集体思维,强调借助集体智慧而不是独立判断,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1、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仍然保留着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内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现代思维,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观念持有的态度较为谨慎。
2、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文化里有着集体思维的传统,许多人更愿意充分利用集体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思维,更倾向于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三、行为方式的异同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许多行为方式上的异同。
中国文化更加强调文明礼仪、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侧重自由和快乐。
1、文明礼仪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文明礼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中,礼节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简单、直率的表达方式。
2、享受生活和慈善公益西方人看待生活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观念较为自由,在生活中更注重享受生活的美好,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慈善公益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亦不一样。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而中西方文化偏向于集体主义,注重集体的利益和和谐。
2.人际关系与权力结构:中西方文化在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上也有差异,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独立与自由,追求平等的权利;而中西方文化更注重人际关系的繁衍与互助,注重权力结构的稳定与层级。
3.时间观念:中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念亦存在差异,西方文化较为注重现在,强调效率与精确性;而中西方文化则注重传统与历史,强调长远、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沟通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沟通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差异:中西方文化在语言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注重逻辑和语义的准确性,而中式则侧重寓意和情感的表达。
2.交往方式: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开放的交往方式,喜欢直言不讳、直接表达;而中西方文化注重间接和含蓄的交往方式,喜欢借助隐喻、暗示等方式表达。
3.个人空间: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与隐私,对他人的触碰和侵犯较为敏感;而中西方文化则较为包容,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日常生活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生活的方式和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习惯、礼仪规范、家庭观念等方面:1.饮食习惯:中西方文化在饮食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文化偏向于多样化饮食,较为开放;而中西方文化则较为注重中餐,讲究色香味形具有医学养生的作用。
2.礼仪规范:中西方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也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自我表达,较为随意;而中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礼貌、尊重以及细节的呈现。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差异

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差异一、饮食文化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国、法国和意大利,我们看看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异。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而欧洲人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
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
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
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二、思维方式东方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而西方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分析,用哲学语言来说东方是合二为一,西方是一分为二。
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
无论是儒家的自然人化还是道家的人自然化,都是把人和自然视为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这都是整体思维方式的体现。
而西方人着重去探索万物的本原,认为人与自然始终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之中。
正是“东方重整体,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导致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
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使汉语重意合,即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组词造句中完全依据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决定词语和分句的排列顺序。
而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具有“形合”的特点,即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中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三、生活态度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中国人一般重视直觉、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
这种理性与实践相脱离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中国人重整体、轻个别,重系统、轻局部,重形象、轻抽象,重混沌、轻精细,喜欢作定性研究。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1.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宗教信仰。
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这些宗教强调的是集体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2.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是价值观的核心。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家庭和传统价值观更重要。
3.教育: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中国教育重视纪律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4.礼仪:中国和西方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尊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5.家庭观念: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核心,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父母的地位。
而在西方,个人独立和自主性较为重要,家庭更多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单位。
6.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西方人通常会尽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中国人对时间可能会更加灵活,他们注重与人的交流和关系。
7.食物和饮食习惯: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荤素搭配,重视米饭和粥类食品。
而西方人更强调肉类和面食,蔬菜和主食的比例可能较低。
8.婚姻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看法也有差异。
中国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西方,个人选择和幸福感更重要,婚姻更多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教育、礼仪、家庭观念、时间观念、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也是两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产物。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
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
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
2、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
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
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
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3、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Word文档 1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
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
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扩展资料:差异互补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
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欲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许多社会基本条件有待酝酿成熟,承认东西方文化差异,使东西方文化互补和融合便是重要一条。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文化基础。
文化格格不入的国家之间很难实现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1.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个人主义较弱,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解决方式可以是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并找到平衡点。
例如,强调家庭观念的东方人可以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尝试更多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2.通信方式差异:东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让人尴尬,所以往往更加注重非言语形式的沟通,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灵活调整沟通方式,理解并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直接沟通方式,而西方人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非言语信号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人的意图。
3.社交礼仪差异:东方文化中注重尊敬和遵守长辈和权威人士的规则和礼仪,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平等和个人尊重。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相互理解,尊重对方的习俗和礼仪。
例如,东方人可以适当尊重西方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尊重东方人的长辈和权威人士,并遵守一些基本礼仪规则。
4.教育理念差异:东方文化中,教育注重纪律、刻苦和传统知识的学习,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双方的优点,结合两种教育理念,培养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
东方人可以鼓励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西方人可以尊重和借鉴传统知识和价值观。
5.思维方式差异:东方文化倾向于综合思考、间接推理和含蓄表达,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直接推理和清晰表达。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学习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对方的思考习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逻辑思维,西方人可以学习东方人的综合思考和含蓄表达的方式。
总的来说,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通过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并且在沟通和交流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双方可以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江西省宁都县东山坝中学李洁民摘要本文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了一些浅浅的分析。
并且在文中指出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利用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运用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AbstractI analyze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y in this text. And point that it is so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teaching. Like this ,not only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reading、 speaking and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ing ,but also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grasp、 exert the English knowledge ,and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教学;阅读能力;交际技能;学习兴趣前言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虽然在新课标的推行下,教学重点有所转移。
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依然没有提高。
经过了几年教学我发现,利用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不仅扎实了语言基础知识,也拓宽知识,了解了世界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在课堂上加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这样英语课堂就活跃起来啦.而当前的英语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广泛的背景知识,如果不把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作一定的介绍,很难讲清楚教材的内容,学生也不容易准确掌握其思想内涵。
一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认真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
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思想。
因此,我们学习语言必须要掌握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就不能真正具备交际能力,这是我们自主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重视运用英语能力的同时,轻视英语语言知识的培养。
因为语言知识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活动的基本材料,缺乏基本的材料,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就难以实现,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知识是建立在掌握语言知识基础上。
因此,语言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获得巩固和掌握,反过来掌握语言知识规律的体系能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既然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定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个目的进行。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英语教师来说,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有时要比教会他们语言知识更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师从第一天起,就要随时注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西方的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应把这种识别和介绍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我们学生真正具备交际能力。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了解和掌握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显然这里所说的‚文化‛二字与‚他没有文化‛中的‚文化‛有所不同,与英语中的Culture一词不达意(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的涵义也不一样。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的涵义更广泛。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教起着重要作用,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在《文化人类与语言》中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必须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那个民族的社会文化。
如果忽视了语言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统一,不仅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常常造成语言的误用。
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注意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运用能力。
因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得体的语言运用将对他们的今后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1、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技能,英语阅读文章的题材多种多样,既包括大量的语言、语法等基础知识,又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缺乏相关背景知识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之一。
有时即便没有生词和语法障碍,仍弄不懂文章的意思。
如下面的对话:A― Are you English?B― No, I'm not, I'm from Britain . So, I'm British.English 严格地说是指 people of England( 英格兰人 ),Britain 包括England, Scotland, Wales 和 Ireland, 因此也就有了 English( 英格兰人 ),Scottish( 苏格兰人 ), Walsh( 威尔士人 ) 和 Irish( 爱尔兰人 ) 。
又如朋友请你去吃饭,对你说:‚ I'll meet you at McDonald's‛. 这就是说‚ You will go Dutch‛即 each person pays for himself( 各自付账 ), 而并非去荷兰。
如果对方说‚I want to take you to lunch at Johnson's‛则表示他将pay the bill for both of you( 一方付账 ) 。
掌握了这些的背景知识,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些话。
所以了解中西方文化可以让学生准确的获得有效信息,为学生的答题提高了准确性和有效性。
2、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能阔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中西方文化有助于阔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学习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比如说:在讲到英语上的信件这个话题时,‛Dear‛这个单词在英文里是‘亲爱的‘意思。
讲到这的时候。
学生都不由自主的笑起来。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解释一下。
外国人在表达感情的时候是比较直接的。
而我们中国人相反,是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对感情更为含蓄。
Dear 在这里只是一种有礼貌的,客气的一种谦语。
并没有特别的含义。
学生听了之后就明白了。
3、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提高交际技能.在与人交际时,我们中国人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
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 ank you‛表示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例如:A:Oh,you look beautiful today!B:Really?This is my favourite skirt。
Thank you!设想一下,如果B的回答为‚Oh,not at all。
Actually,I don’t think so。
‛将会产生怎样的场景?4、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要充分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西方的许多文化背景,其实赋予了许多神秘的异国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益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思想理念,领略到风格不同的异域文化风情,感受到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从而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牛津版初中英语7A第三单元中有一课是讲述西方如何庆祝万圣节的,这个很典型的西方节日,很多学生听起来都很熟悉,但是究竟为何要庆祝这个节日,为何采用如此的庆祝方式教材中未提到,这就需要我们英语老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相传很早的时候,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山苍个太阳的恩惠。
当时的占仆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
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便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成万圣节。
在节日里人们挨家挨户去讨取食物,为节日做准备。
获取这些知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和探究,让语言的学习更立体化。
5、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利于活跃英语课堂.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如九年级的一个英语话题在讲解之前,我首先问学生这句话出自那个球星之口,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回答出Michael Jordan 之后,又让他们对这一人物做简要介绍,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当然教师对于部分知识可进行必要的补充,整个课文的学习是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相关词汇,如: NBA (美国职业篮球赛) , Chicago Bulls( 芝加哥公牛队 ),world championship( 世锦赛 ) 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认真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
因此,我们学习语言必须要掌握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就不能真正具备交际能力,这是我们自主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重视运用英语能力的同时,轻视英语语言知识的培养。
因为语言知识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活动的基本材料,缺乏基本的材料,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就难以实现,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知识是建立在掌握语言知识基础上。
因此,语言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获得巩固和掌握,反过来掌握语言知识规律的体系能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既然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定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个目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