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2018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精练课件-第18课时 写景状物类文章的阅读(含课内)
《写景类文章阅读》课件

04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理解
理解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
主旨:文章的中心思想,通常通过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体现 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态度,通常通过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节发展等部分体现 理解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感情 阅读技巧:注意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情感表达:通过语言和表达方式 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探究文章深层含义和主题
阅读理解: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主题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情感表达: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主题
05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实践
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一篇写景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a. 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b. 作者是如何描 写这些景物的? c.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写景类文章03的结构和特
点
写景类文章的结构
开头:引出主题,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引发思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主体:详细描写景物,运用多 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结构特点:层次分明,条理清 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
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观察细致: 对景物进行 细致入微的 观察,捕捉 其特点和细
比喻:将抽 象的事物形 象化,使读 者更容易理
解
拟人:赋予 夸张:夸大
景物以人的 事物的特点,
情感和性格, 增强文章的
使景物更加
表现力
生动有趣
对比:将两 种事物进行 对比,突出 其中一种事
物的特点
排比:将类 似的事物或 句子进行排 列,增强文 章的气势和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18课《紫藤萝瀑布》,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以及通过观察紫藤萝瀑布所引发的思考。
课文描绘了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通过对紫藤萝瀑布的观察,领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坚韧。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入紫藤萝瀑布的主题。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集体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三、词语与句型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3. 举例练习,巩固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四、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 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2. 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情景表演。
五、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
2. 学生跟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业设计:1. 课文背诵。
2. 完成练习题:(1)选择题:课文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他对()的赞美。
A. 大自然的壮观景象B. 生命的美好和坚韧C. 紫藤萝的花朵(2)填空题:课文中的紫藤萝瀑布_____,_____,给人一种_____的感觉。
写景、状物类阅读理解PPT课件

CHENLI
7
例文:《游黄山》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 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 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 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 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 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 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 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 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 的云真妙啊,妙在它缥缈,妙在它恍惚,妙在它给人留以想象的余 地,妙在它是如此的引人入胜。难怪从黄山回来的人都说:“黄山 云海是个奇观,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例文:《白荷》
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 浅绿色的小花蕾。小花蕾渐渐长大了,洁白似玉的 花瓣轻轻地绽开。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 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 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穿白色衣裙的 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 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荷 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来洗净,放在杯 子中,再冲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 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 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
CHENLI
5
例文:《游黄山》
图片观赏: 山:1、2 云:1、2、3
游黄山
CHENLI
6
例文:《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 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 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 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 魂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 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 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拂,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 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从没有 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 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 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 骨。
小升初语文阅读考点 专题六 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指导 课件 人教统编版

3.时间推移的顺序。随着时间的变化, 所要描写的景物往往也发生了变化。
《观潮》一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 时、潮来后”的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 潮的壮观的。
状物类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 写静物时,一般按外形、结构、用途的顺序来 写;写动物,按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的顺序写; 写植物,按形状、颜色、气味的顺序写。
小升初语文阅读考点
专题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指导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基础知识
写景类文章,是以描写大自然中的 各种景象以及人们生活中的某些建 筑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基础知识
状物类文章,是指侧重于状物的文章, 而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 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出来。
一、文章的类别
《草原》一文:作者通过对草原美景的描写 和蒙古同胞热情迎客场面的刻画,歌颂了蒙 汉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 无限热爱。
❃热点题型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某某景物? 2.某某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你由此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下列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5.本文是按哪种结构方式写的?
3.品味文章是怎样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把景 物描绘得形象逼真的。
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往往流露某种思想感情,或喜 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等。阅读时,我们可以关 注文章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特别是抒情句、 议论句等,反复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4.体会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思想感情。
❃热点题型
6.文中的加点词“某某”是什么意思? 7.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8.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某某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 解。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18课《紫藤萝瀑布》。
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详细描绘了紫藤萝花的美丽景象,通过对自然美的感悟,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内容包括:文章主题、作者介绍、生词学习、文章分析、修辞手法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学会珍惜时间。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生词、短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文章分析,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美。
3. 生词学习:讲解文章中出现的新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文章分析:逐段分析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讲解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一段,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对身边的景物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2. 作者:宗璞3. 生词:繁茂、蔓延、璀璨、馥郁等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5. 文章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校园一角”为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性作文。
答案示例:校园一角校园的一角,有一片绿荫。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这里的树木繁茂,枝叶蔓延,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学会了珍惜时间。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时给予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描绘,提高写作水平。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18课《紫藤萝瀑布》。
该章节详细描绘了紫藤萝的美丽景象,通过作者的细腻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内容主要包括:对紫藤萝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及其象征意义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紫藤萝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及其象征意义,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紫藤萝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绘方法。
重点:紫藤萝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及其象征意义的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通过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逐段讲解,让学生了解紫藤萝的生长环境、外貌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作者的观察和描绘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取一个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描绘。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的外貌特征花瓣:紫色、细长、向下垂花序:繁密、如瀑布般垂落2. 紫藤萝的生长环境湿润、阳光充足3. 紫藤萝的象征意义生命力旺盛、坚韧不拔4. 作者的观察描绘方法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细致入微、形象生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绘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要求运用课堂所学,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植物是仙人掌。
它的外形呈球形,全身长满了硬刺。
在阳光的照耀下,仙人掌的绿色显得更加鲜艳。
虽然它生长在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但依然能顽强地生存下来。
这让我想起了课文中的紫藤萝,它们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敬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让学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技巧。
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进一步拓展对大自然的认识。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

[答题思路] 如:运用比喻,把____比作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对象的某种特性 ),表达了_____(作者…… 的思想感情)。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 端,也不见其终极。
运用比喻,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 花的繁多茂盛和气势非凡,体现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迸溅的水花”
——颜色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终极” ——形状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彼此推着挤着”
——情态
·“还有淡淡的芳香”“在这……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香气Βιβλιοθήκη 从而突出了紫藤萝花怎样的特点?
突出了紫藤萝花的繁盛(繁多茂盛)、 美丽、生机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快速浏览课文 品读写景之妙
找出“我”赏花行踪的句子。
停住了脚步--伫立凝望--加快了脚步
文章围绕什么事物来抒发感情?由哪三部分组成? 看 花 第一部分(1--6)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
美丽动人
忆 花 第二部分(7--9)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
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运用通感,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形象 生动 地写出紫藤萝香气的柔美、温馨,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 的喜爱之情;同时,“梦幻”一词也似在表明作者对眼 前景象的怀疑和不确定,由此过渡到对家门前那树紫藤 萝遭遇的回忆。
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精细的 工笔重描紫藤萝炫人眼目的 美丽?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 感情基调的语句,理清作者 的感情变化脉络。
忍 俊 不 禁 :忍 不 住 笑
仙 露 琼 浆 :形 容 鲜 美 的 酒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对应章节为《紫藤萝瀑布》。
详细内容包括:文本阅读、生词学习、重点句子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阅读课文,理解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和赞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并掌握生词、短语,拓展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分析。
2.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课文阅读理解和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词、重点句子等。
2. 黑板、粉笔:板书设计及讲解。
3. 学生笔记本、文具: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丽。
3. 生词学习:学习并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重点句子分析: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6.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题目,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紫藤萝瀑布2. 生词:瀑布、攀缘、摇曳、傲然、蔓延等。
3. 重点句子:描述紫藤萝瀑布的句子,如“那瀑布仿佛从天而降,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课文中的生词造句。
(2)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
(3)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短文。
2. 答案:(1)示例:紫藤萝攀缘在架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示例:我喜欢“那瀑布仿佛从天而降,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这句话,因为它形象地描绘了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让人如临其境。
(3)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第2自然段描述大理物产丰富,依次写了__树木 __、__鱼虾__、__粮食__、__蔬菜__、__瓜果__、 __大理石__,其中__大理石__写得详细。(7分) 6.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 它的具体内容,用“ ”画出来。(4分) 7.第3自然段写大理风景优美,具体内容一是写__ 苍山十九峰的美丽风光__;二是写__三百里洱海如 诗如画的风光__。(4分)
(二)芦苇赞(22分) 古往今来,鲜花、芳草、青松、翠竹,都曾得到诗 人和画家的喜爱。而芦苇却很少被人重视。其实,这平 平凡凡、朴实无华的芦苇,也是值得人们赞美的。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鲜绿鲜绿的,翠得 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时,临风摇荡,婀 娜多姿,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根 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无力的。只要被大 风一吹,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的这个弱点吧, 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 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成林似海,风吹 不断,浪打不倒。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 它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的壮观。
(一)银杏树(23分) 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棵老银杏树。它高大挺拔, 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 不出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那 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水杉 面前,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 任凭风刮雷劈,毫不动摇。 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 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耸着千百条铁的 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 拂过,眨呀眨地,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 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模样,绿的似乎会滴 下油来。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吹过,摇 一树金片。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了一支饱蘸黄 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天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秋 风吹得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 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 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融进大地,为来年 新叶生长提供了养料。
2.“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 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这句话运用了__比喻__的修 辞手法,突出描写了银杏树的__高__。文中运用这种修 辞手法的句子还有:__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 __。(写一句即可)(6分) 3.全文抓住了银杏树的__树干__、__树枝__、__树叶 __、__果实__来记叙银杏树。(4分) 4.文中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分) __银杏树四季的变化。 5.银杏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你用简短的话 说明。(5分) __顶天立地,奋发向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夸张,扩 大;④看,望;⑤商店开业。 张灯结彩( ② ) 虚张声势( ③ ) 东张西望( ④ ) 一张一弛( ① ) 5.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 传统佳节的诗句,例如:__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 入屠苏__。(4分) 6.将第②句改成双重否定句。(2分) __这的确不能不说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7.从上面文段中可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2 分) ____赏花灯、吃元宵。
①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 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 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 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 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 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往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 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②这的确 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它隐藏在稠密 的叶子里面,不易发现,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 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 啊,银杏树,你高大的形象给人以奋发的力量; 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银杏树,我 赞美你!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漫长——( 短暂 ) 隐藏——( 暴露 ) 稠密——( 稀疏 )
1.元宵节在农历__正月十五__(具体时间),这一 天人们__赏花灯__,小孩子们__买各种花炮燃放__, 大家还必须__吃元宵__。 (8分) 2.①句中加点的“又”表示__再一个__,①②句 分别在文章的__开头__和__结尾__。从这儿也可以 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__总分总__的段落结构。(8 分) 3.这部分内容重点写了灯的__形状__、__种类__。 (2分)
1.划去括号中错误的读音或汉字。(4分) 2.文章题目的重点词是__可爱__。(2分) 3.文章已分3段,写出第2段的段意:__大理的物 产十分丰富,风景十分优美__。(4分) 4.第1自然段中说,大理“不仅在__全州__有名, 而且在__全省__、__全国__甚至__全世界__都有一 定名气。”这里画“____”的词是按照范围__由窄 到广__的顺序安排的。(5分)
(二)可爱的家乡(30分) 我的家乡大理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山 水秀丽,不仅在全州有名,而且在全省、全国甚至世界上 都有一定名气。// 大理的物产十分丰富,苍山上有数不清的树木,是优 质的建筑材料;洱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是广大群众喜 爱的食品;坝子里良田千顷,(盛 生)产粮食、蔬菜和各 类瓜果。家乡的特产大理石更是驰名中外。大理石用途很 广,在建筑方面,可以做基石、铺地面、贴墙壁;在工艺 方面,可以制成花瓶、屏风和各种精美的观赏品;在文化 和生活方面,可以做笔架、砚台、杯盘、桌凳等。大理石 制品十分漂亮,白的如玉,洁净无瑕;彩的如霞,色泽斑 斓;墨绿的、赭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令人赏心 悦目。
大理的风景十分优美。苍山十九峰(fōng fēng),白雪罩顶,彩云缠腰,山泉清冽,山花争 艳,森林郁郁葱葱,峦崖千姿百态,吸引着无数的 中外游客去攀登,去观赏。三百里洱海波光浩荡, 蔚蓝的水衬(chèn cùn)着洁白的帆,如诗如画。 夜晚,明月东升,光照洱海,海面上白波闪闪 烁烁,仿佛游龙的银鳞;近岸处渔火点点,笑语声 声,真能让人(辨 辩)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 爱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