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诗歌部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时天狗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剥.削盘剥.剥.皮生吞活剥.B.咬啮.始龀.韶龄.龇.牙咧嘴C.血.脉血.汗流血.血.口喷人D.爆.发暴.动曝.光一曝.十寒解析:A项,“剥皮”的“剥”读“bāo”,其他均读“bō”;B项,依次读niè、chèn、líng、zī;C项,“流血”的“血”读“xiě”,其他均读“xuè”;D 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ù”,其他均读“bào”。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宇宙/寅时沫水/摸仿燃烧/荏苒B.狂飙/彪悍脊髓/隋唐脑筋/帮助C.废品/荒费裨益/婢女良辰/星晨D.品相/像貌撕拼/厮守熔铸/融汇解析:A项,“摸”应为“模”;C项,“费”应为“废”,“晨”应为“辰”;D项,“像”应为“相”,“撕”应为“厮”。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热巴”是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巧和难度很大的舞蹈。
热巴队的组成一般以家族为核心,或几家人合作组队,多则二十人,少则四五人,队员都是能歌善舞又各怀绝技之人,其表演有弦子(二胡)、鼓、铃铛等乐器伴奏。
“热巴”整场演出完整严谨,其中戏剧及体育内容丰富且寓意长远,是颇具健身作用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舞蹈。
它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和云南、四川、青海玉树藏区,()。
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表演者根据鼓点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
在表演中,男持铜铃,女执手鼓,绕圈走动,________。
铃鼓声节奏鲜明,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热巴舞的队形变化多而且十分复杂,除圆圈外,还有“龙摆尾”“双插花”,舞姿优美,节奏鲜明,手和脚为顺脚,重在腿部动作的变化。
时而如同走“八卦阵”,时而像数条青龙在飞舞、交缠、并肩盘圆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5 离骚(节选)新课课件

端午端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初” 相同,即“初五”;又“五”“午”相通,端五也叫 “端阳”。
传说端午为纪念屈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 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 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 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祭奠屈原,担心蛟龙所食, 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这 些都表明人们对屈原的崇敬。
二(7—12)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 立场,以及得不到楚王采纳的痛苦 心情。
五、问题讨论
1、开头几节诗人为何要写自己显赫的家 世、奇异的出身、超群的才干?
2、诗人用香草香木比喻自己和楚王目的 何在?
用比兴的手法加以说明。
3、用自己的话阐述屈原的“美政”。 4、屈原的政治理想为何不能实现? 5、比较《诗经》、楚辞。
六、《离骚》语言特色
1、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 2、大量运用对偶手法。 3、想象奇特瑰丽。
七、作业
1.背诵选诗的前6节。 2.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 的讨论。 3、掌握下列词语: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
《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 诗,表现“美政”理想。 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 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 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 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 理想、坚持节操,“虽九 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 情怀。
第九节:皇舆,喻指国家。
第十节:踵武,喻指先王的足迹;荃,香草名; 齎怒,盛怒。
第十一节:謇謇,忠贞的样子; 灵修,有远见的人,这里指楚怀王。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表达交流:《奇妙的对联》课件

2013-9-20
春 联
春 联
2013-9-20
婚 联
2013-9-20
千 里 姻 缘 一 线 牵
百 年 恩 爱 双 心 结
挽 联
2013-9-20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013-9-20
西湖孤山石亭联
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绕边
某公厕对联:
2013-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万里旅途,绝无半点负心
(三)对联试拟
2013-9-20
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 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 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 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斩断长江千里水 锁住三峡无数峰
春 联
2013-9-20
2013-9-20
正对
反对
流水对
(串对)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
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 寒。 上联改为: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013-9-20
(一)评改对联
2.上联: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 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2013-9-20
(三)对联试拟 蚕吐丝—— 蜂酿蜜 辞旧岁—— 迎新年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2013-9-20
(三)对联试拟 家中世界小 —— 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 —— 春来鸟语花香 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 —— 雨露滋润禾苗茁壮叶更绿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课件

东风: 美好 东风不来 三月的 柳絮不飞 西风: 落寞惆怅 古道西风瘦马
作业:
2试着用传统意象创作诗歌或散文(荷塘月 色的 荷花也是传统意象)。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 叔 同
史上意象最多的 送别诗
别前
黄叶地 碧云天 古道柳如烟 一滴离泪霜林染 夕阳愁满山
象征愁怨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独自愁。
——李商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景
李煜 的 老子
象征美丽、高洁、愁怨、 就像一个纤弱的、 忧郁的、楚楚动人的、 惹人怜爱的小家碧玉
三 鉴赏人物形象—丁香姑娘 我
丁香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美丽高洁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 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 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 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 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 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
•
诗情画意 之
以诗文想像画面
作者用油纸伞、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 意象,营造出“朦胧感伤”的意境, 让你觉得全诗弥漫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请用 诗中原词作答
明确:愁怨、凄婉迷茫、惆怅
小结 • 明确:迷蒙的细雨、狭窄破旧的小巷、 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 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 成了一个清冷破败空寂的背景,带给人 冷漠、凄清、惆怅的感觉。而环境中出 现的人也忧愁哀怨的。在《雨巷》中, 情即景,景即情,它们共同营造了《雨 巷》的意境美。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离骚》精品课件

《离骚》 《九歌》
(11篇)
《天问》 《东皇太乙》《云中君》 《大司命》《少司命》《湘君》 《湘夫人》《东君》《河伯》 《山鬼》《国殇》《礼魂》
《涉江》《哀郢》《怀沙》 《惜往日》《思美人》《抽思》 《惜诵》《悲回风》 《橘颂》
《九章》 (9篇)
《招魂》
“离骚”释义
•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 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 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 者,牢骚之词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 ] 怒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
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 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 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原作品主要有《离骚》 《天问》《九歌》《九章》等。 其中《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 的抒情诗,充分表现出诗人的“美 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 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 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 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 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 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
肆妄行的对比 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
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同课异构课件1:第7课 诗三首—短歌行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5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 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 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但并没有软弱消沉,却 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 事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020年10月2日
13
[品味鉴赏]
朝露
生命短促、易逝。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 彪》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2020年10月2日
14
孤独
招
酒
思乡
忧愁
纳 贤
感伤
才
2020年10月2日
15
诗中“贤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
快场面。
2020年10月2日
8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
2020年10月2日
6
第二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 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 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蜀相》课件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 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 品味炼字的精妙。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 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 两句话,含义最深的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歌,诗中二、三 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 意象,请分析其意蕴。
考试链接-----分析诗眼意蕴的题型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
• 两句的深层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 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 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 听呢?五百年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 没有出现过!诗句透露出感伤叹婉。含有 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 欣喜愉悦的情感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 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 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 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 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 军山
• 泪满襟——襟,衣襟。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齐读《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高中语文 1.4《十八岁出门远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一分。
•2
• 要求:按照小说的情节内容,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一分。
• 例2: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 到了黄昏的头发。
•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我〞出门远行一天的奔波。
“从早晨里穿过〞,好似早晨是一片树林,“下午的尾声〞那么
是把下午当成一首歌或一出戏,“黄昏的头发〞那么会出现一个
人的形象。这样写显得欢快,充分抒发了“我〞出门远行的兴奋
中,“荒唐〞性的描写给读者呈现的是一个强烈的冲突:“我
〞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这是“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
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司机与其他人一起形成了“我〞
不能理解、给予“我〞狠狠打击的“世界图景〞。正因为其
“荒唐〞,从某一方面把“真相〞浓缩了,使之更醒目地展现
在“我〞的眼前,寓示着“我〞出门远行遇到的挫折是成长过
写汽车遭抢劫时一系列“不合情理〞的事情,“我〞遍体鳞伤时感受到
“旅店〞其实就在自己心窝里。
•
第四局部〔从“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至结束〕:这是一段倒叙,写
“我〞出门前与父亲的一段对话,照应开头。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一分。
问:文中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我〞遭遇 到了哪些事情?“我〞持有什么态度?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一分。
问:我的问路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为什么还 对他们充满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