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

合集下载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

精心整理爱因斯坦简介爱因斯坦简介1884年(5岁),爱因斯坦开始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8年(9岁),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着作。

1894年(15岁),爱因斯坦一家移居意大利。

1899年(20岁)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21岁)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41906年(27岁)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10年(31岁)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3年(34岁)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35岁)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

迁居到柏林,“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

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

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

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表示:1921年(42岁),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

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

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爱因斯坦的简介

爱因斯坦的简介

爱因斯坦的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 - 1955年4月18日)
是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用自己的力量去开拓世界上物理知识
的新领域,贡献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

他的研究和理论改变了世界观,改变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态度。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市,他小时候对物理和数学非
常有兴趣,但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限制,他只能独自自学。

在1896年,
他以卓越的比较考试成绩被慕尼黑大学录取,在读完大学后,又在瑞
士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重点攻读宇宙力学。

1898年,他在慕尼黑大学任职,发表了圆盘的离子动力学和理论动力学的著作。

1900年的《光学的性质和结构》汇集了爱因斯坦光学
理论的抽象性原理和模型,为20世纪初关于空间和时间的「特殊相对论」铺平了道路,这也令爱因斯坦因其重大科学成就而流传至今。

1905-1910年期间,爱因斯坦对物理实验和研究工作积极积极贡献,他获得了真空管无穷大环境的概念、量子的熵定律、费米子定理……同时,他建立了“爱因斯坦能量等式”,为核能开发奠定了基础。

他的科学研究、推理和思考的能力,向世界开拓了普遍的新空间,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而且,他不仅是科学家,还有伟大的慈善家。

他把家庭的生活方
式 this way无私的精神带给了无数孤儿,他开创了以从自身捐助给孤儿组织来改善他们社会状态的做法,改变了社会上孤儿的困境困局。

就此而言,作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慈善家,爱因斯坦对人类
的贡献可以也非常大。

他的智慧、孝行以及自由的思考,让他的继承
者永远享受着他慷慨的智慧和孝行。

世界名人爱因斯坦的简介

世界名人爱因斯坦的简介

三一文库()〔世界名人爱因斯坦的简介〕导语:爱因斯坦是德国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奠基者,二十世纪两大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爱恩斯坦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世界名人爱因斯坦的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德国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奠基者,二十世纪两大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担任大学教授。

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

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因为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脱离德国到美国,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1940年写了一篇着名论文,“我不信仰一个人格化的神“。

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生平简介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是一名不太成功的商人,母亲波林·科克是一位钢琴家。

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出生后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迁居慕尼黑。

1894年,又全家迁至意大利米兰。

尽管爱因斯坦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好,但爱因斯坦在就读小学和中学时,是一个顶级水平的学生。

随着爱因斯坦的长大,他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市投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该校校长赫尔岑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
• 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 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 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 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 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 为一个伟人。爱因斯坦。”
• 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 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 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 为一个伟人。卓别林。”
爱因斯坦
故事发生在他刚到普林斯顿后不久。 一天,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里 的电话响了。秘书拿起听筒,听到德国口音很重的英语。
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的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 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 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 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 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 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 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人格 化的神,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神来崇拜。
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 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 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 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 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 爱因斯坦于1955年逝世后,人们对其脑部拍摄了照片。通过对这些照 片的研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迪恩·福尔克发现,爱因斯 坦大脑皮层有十几个与常人有异的细微之处,这些区别也许就是爱因 斯坦能以全新视角诠释物理学的原因所在。福尔克博士的研究成果向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爱因斯坦简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АльбертЕйнштейн),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原德国人)。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

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

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LL。

D)。

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教授。

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爱因斯坦简介(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AlbertEinstein)是著名的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

[2]正因“对理论物理的贡献,个性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联”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1999年(己卯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简介(三):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爱因斯坦的资料关于爱因斯坦的资料大全

爱因斯坦的资料关于爱因斯坦的资料大全

爱因斯坦的资料-关于爱因斯坦的资料大全导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著名的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爱因斯坦的资料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一、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

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

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父母都是犹太人。

1880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

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地思考。

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

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

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

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

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16岁时,离开德国。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

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Einstein,Albert德裔美国科学家。

1879 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镇的一个小业主家庭,1955年4 月18日卒于美国普林斯顿。

自幼喜爱音乐,是一名熟练的小提琴手。

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并取得瑞士籍。

后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找到固定工作。

他早期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都是在这里作出的。

1909年首次在学术界任职,出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933年希特勒上台,爱因斯坦因为是犹太人,又坚决捍卫民主,首遭迫害,被迫移居美国的普林斯顿。

1940年入美国籍。

1945年退休。

爱因斯坦在量子论、分子运动论、相对论等物理学的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他对社会进步事业也有重要贡献。

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著名论文量子论的进一步发展爱因斯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发展了量子论。

量子论是普朗克于1900年为解决黑体辐射谱而提出的一个假说。

他认为物体发出辐射时所放出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化的。

然而,大多数人,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内,都不敢把能量不连续概念再向前推进一步,甚至一再企图把这一概念纳入经典物理学体系。

爱因斯坦预感到量子论带来的不是小的修正,而是整个物理学的根本变革。

1905年他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探讨》一文中,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扩充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即统计的平均现象),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即涨落现象),光表现为粒子(见量子光学)。

这是历史上首次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以后的物理学发展表明:波粒二象性是整个微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特征。

根据光量子概念,他圆满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的经验规律,为此获得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生平简介

爱因斯坦生平简介

爱因斯坦生平简介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犹太人家庭。

父亲和叔父开的电气小工厂和家庭的自由派思想,使他童年就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加上音乐熏陶。

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还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小学时排犹浪潮、军国主义教育方式和宗教礼仪等使他厌恶权威,他说:“我这个教徒在12岁时突然终结了,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我很快领悟到圣经里的许多故事不是真的。

我认为青年被政府用谎言故意地欺骗了”。

12岁时他一口气读完《几何学原》本,并练习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定理。

他特别喜欢读《自然科学通俗丛书》中如《力与物质》等书。

13岁时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使他的思考转向宇宙、哲学和自然现象中的逻辑。

他的数学物理很出色,但其余学业成绩不佳。

15岁时,即他中学毕业前一年本已准备“因神经系统状况不佳”休学,学校却以其自由主义思想令其退学。

他在辗转意大利和瑞士的高校人学考试中曾因无中学文会和外语、生物课成绩不佳而落榜。

1895年在阿。

劳人大学预科班,过了一年愉快的学习生活。

他随时将思考记人身边的小本,例如“追光问题”:观察者随光前进时,会不会看见电磁波形成停止的驻波?1896年,他进人瑞士苏黎世工科大学师范系(实即数理系)。

他喜欢在物理实验室观察实际现象。

读科学原著和思考现代物理学中的重大问题。

1900年毕业后失业两年才到瑞士专利局任三级鉴定员,这里的七年是他辉煌的科学创造时期。

1902~1905年,他和两个青年朋友每晚阅读和讨论哲学与自然科学著作,戏称为“奥林比亚科学院”。

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1914年任柏林大学教授和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7年(48岁)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 宣言上签名。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 为名誉主席。 • 1929年(50岁) 9月以后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 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 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 1930年(51岁)不满国际联盟在改善国际关系 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5月,在“国际 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 签字。
• 1932年(53岁)7月,号召德 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 国,全力反对法西斯。 1932年12月10日,和妻子 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 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 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 领土。 • 对爱因斯坦而言,“战争 就是瘟疫,……他呼吁我们 抵抗瘟疫”。但在1933年, 当希特勒攫取德国政权后, “他彻底的放弃了‘和平 主义’……事实上,他催促 西方大国为德国的又一次 进攻做准备。”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年11月17日,爱因 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 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 • 1938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 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 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 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许良英和周培源都曾发 表长篇悼念文章。 • 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间,爱因斯坦在中 国竟成了“本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 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掀起了一场荒诞 的批评爱因斯坦运动,好在多数科学家不予理睬, 实际上进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隆重举行了爱因 斯坦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大会。
思论 想文 发著 展作
• 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 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 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 1905年发表了6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 1.《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 2.《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 3.《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 动》 4.《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 原理,论文中提出了两个基本公理:“光速不变”, 以及“相对性原理”。 5.《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 6.《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 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 年因此被定为“2005 世界物理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阿 尔 伯 特 ▪ 爱 因 斯 坦
a
b
人物介绍 思想与著作 人物轶事 影响与精神
c
d
人 物 介 绍
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 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父亲是一个电器作坊的 小老板,爱因斯坦十五 岁时,父亲因企业倒闭 带领全家迁往意大利谋 生。
爱因斯坦的小时候
• 小时候才华并不出众, 直到五岁话还说不清 楚,曾被医生认为发 育不正常。 • 5岁开始开始对袖珍罗 盘着迷。 • 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
青年时期
• 12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 学,,同时开始自学高等 数学。爱因斯坦开始怀疑 欧几里德的假定。 • 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 15岁,爱因斯坦一家移居 意大利。 • 16岁自学完微积分。开始 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 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经 典理论的内在矛盾产生困 惑。 • 17岁,获阿劳中学毕业证 书。10月29日,爱因斯坦 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理工 学院就读。
人物精神
• • • • • 不拘成见心 对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和平的追求
Thank you!!
影 响 与 精 神
爱因斯坦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
• 对于科学的执着以及 受到前辈们思想的影 响。
• 爱因斯坦追求的是普 遍性的自然法则。 • 哲学的思考也是引导 爱因斯坦前进的重要 因素。
对世界的影响
• 创立狭义相对论 • 提出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2 • 创立广义相对论 • 光量子理论 • 对量子论的贡献 • 创立宇宙学理论 • 对统一场论的漫长艰难 的探索
婚后时期
• 24岁,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 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 一个孩子。 • 1909年(30岁)10月,离开伯尔尼 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 32岁,从瑞士迁居到布拉格。 • 1913年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 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 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 士。
• 1910年(31岁)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乳] 的论文。 • 1912年(33岁)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 1915年(36岁)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 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 星近日点运动。 • 1916年(37岁)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 相对论的基础》。 •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 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 1939年(60岁)8月2日在西拉德推动下,上书 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 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很大程度上促 进了美国在二战中抢先于德国制造出原子 弹。
人物中国
• 早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开始介 绍到中国,特别是通过1920年英国哲学家 罗素来华讲学,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 1922年冬天,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往返途 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亲 眼看到了处于苦难中的中国,并寄予深切 的同情。
• 1922年(43岁)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 篇论文。 • 1924年(45岁)从统计涨落的分析中得出一个 波和物质缔合的独立的论证。此时,还发 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 1950年(71岁)4月发表《关于广义引力论》。
人 物 轶 事
关于战争与和平
• 1914年(35岁)8月 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 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 战态度。 • 1917年(38岁),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 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 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 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