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4.3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课后作业人民版选修21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2_《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步练习1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2_《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步练习1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2.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①国家无宪法和议会②天皇的权力大大加强③形成了新政治权贵专权的局面④广大人民得到许多权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列关于自由民权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B.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C.这场运动以胜利而告终D.使日本走上了立宪的道路4.《大日本帝国宪法》与下列哪国宪法比较相似()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5.下列不属于《大日本帝国宪法》内容的是()A.实行君主立宪制B.天皇统而不治C.内阁对天皇负责D.枢密院拥有最高决策权6.《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

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明治宪法》或《帝国宪法》。

与现行有效的《日本国宪法》相对应,也经常被称作“旧宪法”。

促使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观因素是()A.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不满情绪增加C.吸取中国被侵略的教训,挽救民族危亡D.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剧7.《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天皇实际上享有绝对的权力。

天皇实际享有的权力不包括()A.批准法律、任免大臣B.召集和解散议会C.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D.批准财政预算8.下列属于《大日本帝国宪法》特点的是()①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③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④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人民版】2017年高中历史选修二4.3《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共26张PPT)

【人民版】2017年高中历史选修二4.3《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共26张PPT)

大日本帝国的宪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 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 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 除政令分歧之弊…… 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 以尊皇室、敬大臣也…… 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维新政体书》
限制、破坏和镇压,最终在内讧中以失败告终。
明治维新 5.历史评价:本质是_______________ 的继续和发展,迫使 立宪道路 明治政府走上了_______________ 。 特别提醒 自由民权运 动的 兴起与 日本社会不 同阶层的政
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
二、“御赐”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 1.背景 (1)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 (2)伊藤博文考察欧洲各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 2.政体:实行_______________ 政体。
中小资产阶 (3)广大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地主阶级及中下级武士
强烈要求参政。
君主立宪 2.内容:开设民选议会、实行_____________ ;减轻地税、 废除不平等条约。 3.主要目的: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 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 4.发展状况 (1)序幕:1874年,板 垣 退助 等 人 提 出 并 发 表《 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概况,认识其实质和影响。
通过学习《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认识其影响。
一、天皇脚下的自由民权运动 1.背景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金版学案】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二课件:专题四 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 高考]

【金版学案】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二课件:专题四 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 高考]
志社、爱国公党等团体纷纷成立,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
政治纲领,因而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最终因内讧而失
败。
导学二 《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地位及其评价
(1)历史地位:既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亚洲 第一部宪法;既是日本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也是日
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的标志。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课 堂 导 学
导学一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特点
(1)深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明治维新前后,伴随着
西学东渐潮流的兴起和发展,自由、平等、民权等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大量涌入日本,促进了自由民权运动
的兴起和发展。
(2)以社会中下层为主体:自由民权运动的参加者主要
是广大中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阶级以及丧失了昔日荣 耀的中下层武士为主,社会上层人士的参与程度较小。
例1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是(
)
A.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
B.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C.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D.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运动
解析:A项属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本质,C项表述与自由
民权运动自下而上的特点不符,B项与自由民权运动
时日本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现状相悖。
答案:D
点评:自由民权运动的“本质”与“性质”不2)评价:作为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之一,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 利和参政权,在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的 国家形态与以前的绝对专制主义有所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自由民权运动的成果;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认了明治维新所
建立的近代天皇制度,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为以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基础。
(3)以政治斗争为主要方式: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开设 民选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要求,以争取资产阶级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专题八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专题八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优化方案】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迅速崛起的日本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解析:选A。

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均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新政府,本质上是个藩阀政府,这就使封建传统观念和专制主义政治得以保留。

《大日本帝国宪法》之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正是这种保留的反映,故排除D项。

B、C两项虽也属原因,但所起的作用都不如A项重要。

2.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国营企业的比例不是加大而是减少,因为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日本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对日本进行改造,才基本上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故排除③④,选A项。

3.(2013·济宁质检)明治时期,日本外相井上馨认为:“只有实现西欧化,我国才能同西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独立、富裕起来。

”与此观点不符合的是( )A.殖产兴业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自由择业解析:选C。

废藩置县不属于日本“西欧化”的表现。

4.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解析:选A。

本题以考查对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封建性特点的理解为主。

A项表明天皇是世袭的,并且权力至高无上,总揽很大的政治权力,是典型的封建性质的体现。

B、D两项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权限,C项是天皇对军权的控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doc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doc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一、“尊王攘夷”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2)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2.概况(1)标志:1860年,中下级武士暗杀幕府当权者。

(2)口号:“尊王攘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3)基础:中下级武士是主要参与者,得到大名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也纷纷响应。

(4)活动①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②袭击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船只等。

③1863年,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

3.结果1863年8月,京都政变,尊攘派被赶出京都,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4.局限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深度点拨] 19世纪中期,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不能产生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

尊攘派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是为“攘夷”而“尊王”,它成为反对幕府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纲领,这是由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1.背景(1)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2)有识之士要求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

(3)全国许多地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严重动摇着幕府统治。

2.领导高杉晋作、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3.根据地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强藩。

4.大政奉还(1)背景①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准备讨伐幕府。

密切同英国的关系,争取获得天皇的支持。

②幕府:为消除倒幕派的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2)概况:1867年11月,幕府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名师点拨]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特别要注意的是中下级武士虽然担负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没有演化为资产阶级。

三、戊辰战争1.原因(1)“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202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202

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治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中下级武士B.大名和武士C.广大民众D.上级武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草莽志士”可理解为身份低的人,领导发动起义的阶层,综合以上信息,选A。

答案:A2.日本中下级武士走上政治舞台时,提出的口号是( )A.“尊王攘夷”B.“大政奉还”C.“除君侧之奸”D.“辞官纳地"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是“尊王攘夷”。

答案A3.1860年3月,一些中下级武士经过精心策划,刺杀了幕府的一名重要的实权派人物。

下图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当时被刺杀的是( )A.井伊直弼B.德川家康C.德川庆喜D.德川庆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问题的能力。

井伊直弼是《日美亲善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他的活动引起了一些中下级武士的不满,被刺杀身亡。

答案:A4.“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B.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C.尊攘派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D.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尊王攘夷”运动失败使得尊攘派认识到,要想免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不能光靠盲目“攘夷”,必须改革现状,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成倒幕运动,倒幕成了挽救日本的前提.答案:B5.在西方入侵的影响下,下列为日本明治维新奠定基础的因素中,不包括( )A.原材料的大量出口使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改进B.一些有识之士购买机器,建立工厂C.部分大名改革自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西方商品大量倾销日本,黄金外流解析:黄金外流、物价暴涨导致经济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不可能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A、B、C三项为日后改革提供了物质保证,奠定社会基础。

高中历史 8.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8.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选择题1.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

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对国家进行统治,其最高权力应当掌握在( )A.天皇手中B.将军手中C.大名手中D.武士手中解析: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凌驾于天皇之上”来看,不可能选A项。

在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权却掌握在将军手中。

答案:B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颁布法令规定:“各藩城垣,如需修缮补葺,必先呈报。

至于新城之兴建,在所禁止。

”其实质目的在于( )A.减少政府开支以缓和阶级矛盾B.提倡节俭以养成良好社会风气C.控制各藩发展以巩固中央集权D.减少地方支出以增加中央收入解析:对各藩的城垣建设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际上是要对各藩进行严格的控制,限制地方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发展,进而巩固中央集权。

答案:C3.现今的COSPLAY,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

COSPLAY在日本非常流行,但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严格不仅仅体现在衣着上,甚至延伸到了衣服颜色的范畴,扮演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不同角色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独特服饰。

可见,COSPLAY文化在日本依托于( )A.等级制度B.武士精神C.军国主义D.天皇制度解析:题干材料中指出COSPLAY有着严格的要求,“扮演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不同角色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独特服饰”,此处强调了等级差异性,故选A项。

答案:A4.德川幕府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

对这种做法的认识错误的是( )A.目的是防止外部势力入侵,巩固封建统治B.在该政策下,断绝了与外国的一切交往C.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D.造成了日本落后挨打的局面解析:在幕府锁国政策下,并没有断绝与外国的一切交往,还允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16-17历史人民版选修2 专题四三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课堂练习 含解析 精品

16-17历史人民版选修2 专题四三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课堂练习 含解析 精品

1.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政府的主要支柱是()
①封建地主②大资产阶级③中下级武士④中小资产阶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A。

中下级武士和中小资产阶级属于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故排除含③或④的选项。

2.1874年把《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上呈天皇的是()
A.吉田松阴B.久坂玄瑞
C.板垣退助D.伊藤博文
解析:选C。

吉田松阴和久坂玄瑞都是明治维新前大力宣扬改革的中下级武士,伊藤博文是《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缔造者,板垣退助于1874年上书天皇。

3.面对全国规模的自由民权运动,日本天皇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初步改革地方政府②采取竭力限制、破坏和镇压的政策③瓦解各政党的斗争意志④消除地方封建割据势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

日本封建割据势力的消除是在明治维新时期,与自由民权运动及其影响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4.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规定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B项是对天皇权力的限制,C项不能说明是否具有封建性,D项规定了人民的基本人权与题意不符,A项说明天皇既是世袭的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三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使日本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

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世界强国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
解析:“脱亚入欧”是指社会性质的转型,由封建落后的国家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C
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天皇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B.封建割据势力的大量存在
C.新政治权贵实行专制统治
D.人民的民主权利极为有限
解析:A、C、D三项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封建残余大量存在的直接表现,属于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具体背景;B项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前存在的社会现象,与自由民权运动兴起于明治维新以后的史实不符。

答案:B
3下列有关日本著名政治家板垣退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曾经参加过明治维新运动
B.要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权利
C.自由民权运动的坚定领导者
D.提出《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
解析:自由民权运动期间,板垣退助等人曾接受三井集团代表天皇政府提供的资金出国旅游,从而瓦解了自由民权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下列关于自由民权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兴起的
B.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
C.运动促使日本走上了立宪道路
D.要求仿效德国宪法制定日本宪法
解析:A项是自由民权运动的文化背景,B项是其重要内容之一,C项是该运动的影响,D项仿效德国宪法制定宪法、保护天皇的专制皇权并非自由民权运动的要求。

答案:D
5下列不属于《大日本帝国宪法》内容的是(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天皇统而不治
C.内阁对天皇负责
D.枢密院拥有最高决策权
解析:《大日本帝国宪法》名义上是君主立宪政体,但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拥有巨大权力。

答案:B
6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最能体现其封建性特点的是(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解析:天皇“万世一系”并“总揽统治权”,体现了天皇世袭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明显而典型的封建性,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治与人权观念,C项是作为国家元首的天皇本应具备的权力。

答案:A
7日本在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
A.以枢密院为行政机关
B.没有任何的进步意义
C.巩固了封建君主政体
D.是亚洲的第一部宪法
答案:D
8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派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
D.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解析: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均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维新政府,本质上是个藩阀政府,这就使封建传统观念和专制主义政治得以保留。

导致《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自由民权运动震动了日本统治阶级,针对立宪政体,统治阶级也发生了分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设国会为时尚早,因为日本人尚未完全开化,不学无智,由民选议会讨论决定国家大事无异于缘木求鱼。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该创设宪法之精神在于:第一限制君权,第二保护臣民之权利。

故若宪法中不列记臣民之权利,只记载责任,则无设宪法之必要。

可称之为君主专制国。

故宪法列记限制君主权,又列记臣民有何等义务,有何等权利,始备宪法之骨架。

——《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请完成:
(1)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哪些要求?
(2)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
(3)材料二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

(2)材料一的观点借口日本民众缺乏民主政治意识,拒绝实行民主政治,实质是维护新政治权贵专制统治;该观点不符合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不利于日本社会近代化的全面发展。

(3)宪法要限制君权,保护臣民的基本权利。

说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实行宪政是大势所趋,主张在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同时也说明自由民权运动对日本宪政的推动作用。

10阅读下列关于《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几则材料(材料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其枢轴,凡百权利皆由来于此。

”依此原
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

“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

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

”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

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宪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请完成:
(1)据材料一,说明《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2)据材料二,说明《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

这种权力与天皇是什么关系?
(3)从材料三看,《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4)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大日本帝国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解析:本题以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为主题,第(1)(2)(3)问在阅读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可得出答案;第(4)问第一小问可依据材料来回答,第二小问需结合所学知识来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具有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

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

(3)天皇虽然有最高权力,但具体行使三权整个机体中某一权时,须经其他主权“辅翼”,这是用一种分割的办法限制天皇权力。

(4)天皇职能具有双重特点:无限的权威和有一定限度的权力。

原因:日本是在“还政天皇”的口号下,通过武装倒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为稳定全国政局,巩固维新成果,立宪者需要天皇具有无限的权威;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这种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国家的政治体制必须近代化,要对天皇的权力做一定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