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作分析
工业工程的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之三 — 流程法
15
现场作业改善方法
对象 设备布置
制程改善
着眼点
具体手法手段
适. ✓ 原则11: 工作抬椅高度适当舒适 ✓ 原则12: 尽量以足踏/夹具替代手之工作. ✓ 原则13: 尽可能将二种工具合并.
七大手法之二 —动改法
✓ 原则15: 依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
手别 手指別 能力顺序
左手
右手
小无中食食中无小
87531246
✓ 原则16: 手柄接触面尽可能加大 ✓ 原则17: 操作杆应尽可能少变更姿势.
七大手法有哪些?
1.防错法 如何避免做错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够具 体实现. 2.动改法 改善人体动作的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更为舒适、更有 效率,不要蛮干. 3.流程法 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工作站或地点之流动关系,藉 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4.五五法 借着质问的技巧来发掘出改善的构想. 5.人机法 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的过程,藉以发 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6.双手法 研究人体双手在工作时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 资改善之地方. 7.抽查法 借着抽样观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问 题的真象.
✓ 5>. 顺序原理: 避免工作之顺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编号 顺序排列,可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
✓ 6>. 隔离原理: 藉分隔不同区域的方式,来达到保护某些地 区,使不能造成危险或错误的现象发生.隔离原理亦称保护 原理.
✓ 7>. 复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复 制”方式来达成,省时又不错误.
✓ 3.三大分类为:
Hale Waihona Puke 大手法之二 — 动改法✓ 1>. 有关于人体动用方面之原则,共包含8项.
动作分析方法

方法研究(二)动作分析1.定义: 动作分析,也称动作研究,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作业动作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人的各种动作浪费,从而寻求省力、省时、安全、经济的作业方法。
2. 动作分析的方法3. 动素分析3.1 18种动素的定义动素分析是由美国工程师Frank Bunker Gilbreth (1862-1924)创立的,动作分析基本要素共有18种动作,也有文献定义为17种,本讲义设定为18种。
(详见下表)3.2 动素分析的用途3.2.1通过对动作方法及顺序的检讨分析,去除不必要的动作,使用动作更有效;3.2.2分析研讨最合理的作业配置;3.2.3作业的工装化及工装改善的基本资料;3.2.4改善前后的方法对比与评价;3.2.5进行作业方法的详细说明;3.2.6设定标准作业;3.3 动素分析的方法动素分析是对作业进行细微的动作分解与观察,对每一个连续动作进行分解,将右手、左手、眼睛三种动作分开观察并进行记录,进而寻求改善的动作分析方法。
下面以螺栓与螺母的装配为例进行分析记录。
4. 动素分析改善实践 4.1 动素分析改善程序以螺栓、螺母组装作业为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改善程序如下: 4.1.14.1.24.1.3 改善实施(Do ) ① 将零件置于小臂范围内将零件从现在的位置向作业者靠近,置于人体正常作业范围内,将以肩为轴的取料动作改为以肘为轴的小臂动作。
② 作业台减1/2随着零件箱的拉近,作业台的多余空间变成浪费,如下图所示,从而将作业台的作业区缩减1/2。
③动素的改善左手几乎都是迟延与持住的状态,并无作业。
相反右手几乎全是拿来拿去的移动,空手移动过多,如下图显示现状:双手动作线路。
左手:延迟右手:空运持住持物搬运A.根据双手作业原则:◎去除螺栓从右手拿给左手的交换动作,左手取螺栓,此时再将左手的空运取螺栓改为放置成品的同时取螺栓。
◎右手动作则变为取螺母与垫片,大量减少了重复动作,在取螺母之后连续取垫片则减少了往复动作距离。
运动解剖学重点内容第三部分(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重点内容
动力性动作分析----俯卧撑
1.动作阶段的划分:两上肢伸直,手和足支撑于地面,身体伸直俯卧成一直线,臀和腰不得塌陷或弓身,可分为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
2.各阶段关节的运动,原动肌肌肉工作分析:
1)上升阶段:肩带前伸,前锯肌、胸小肌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向心工作,
肩关节屈,肘关节伸,桡腕关节屈,则由胸大肌、肱三头肌、前臂屈指、屈腕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向心工作。
2)下落阶段:肩带后缩、肩关节伸、肘关节屈、桡腕关节伸,上述各肌在远固
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离心工作。
在各阶段中,颈、腰、背、髋、膝保持伸直,踝关节背屈,是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完成静力性工作。
3.分析讨论
1)次练习可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肱三头肌力量,训练夹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的控制能力。
2)采用不同姿势加高手或足的支撑高度,调整手和足承担体重的比例就可减小或增大俯卧撑难度,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
重点:以上动作分析为示例,各位童鞋
要学会去分析动作,要以以上的步骤去
分析,多看看书上动作分析,还不知道
要考哪个动作分析,做这个俯卧撑的只
是为了你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然后依
靠自己的思维在考试的时候分析出题目
中的动作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努力,加
油!!!。
各种移动步法的动作技术

各种移动步法的动作技术移动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接近球,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以便击球,同时也具为了迅速占据场上有利位置。
起动后,应根据临场技、战术的需要,灵活地采用多种移动步法进行移动。
移动的主要步法有:(一)并步1. 技术方法两脚前后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两手自然放松置于腰腹。
并步时,前脚向来球方向跨出一步,后脚迅速蹬地跟上,并做好击球前的姿势。
并步的特点是容易保持身体平衡,便于做击球动作。
并步可向前、后、左、右各方向移动。
2.技术分析并步主要用于短距离移动。
其特点是转身变换方向快,容易保持身体平衡,便于制动和向各个方向移动。
3.技术要领移步快,转身活,重心稳,对准球。
(二) 交叉步1.技术方法两脚左右开立,向右侧交叉步移动时,上体稍向右转,左脚从右脚前向石交叉迈出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右侧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时重心移至右脚,身体转向来球方向,保持击球前的姿势。
交叉步的特点是步子大,动作快,便于制动。
2.技术分析当来球在体倒2-3米距离时,采用交叉步去接近球较适宜。
它只适于向侧移动,特点是步子大、速度快、制动好,便于观察及对准球。
交叉步在起动时(以向右移动为例),除身体应稍向右转动和倾斜外,右脚尖也应自然向右转动,这样便于左脚的交叉和右腿的蹬地发力。
3.技术要领屈膝交叉步子大,弯腰移动重心稳。
(三)跨步1.动作方法跨步前膝部弯曲,上体前倾,身体重心移至跨出的脚上。
跨步时,一-腿用力蹬地,另一腿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后腿随重心前移自然跟上,两臂做好迎球动作。
跨步的特点是跨距大,便于向前、斜前方降低重心进行低点击球。
2.技术分析在短距离移动中,跨步的速度最快,其中又以向前和斜前方跨步最为方便,它跨距大,便于降低重心进行低点击球。
但由于跨步后两腿不宜再做其他步法移动,故一般在并步、交叉步、跑步的最后,借助跨步来接近球和进行制动。
3.技术要领蹬地猛,跨步大,体前倾,重心低。
(四)跑步1.动作方法跑步时,一脚蹬地起动,另一脚迅速向前迈出,两脚交替进行,两臂配合摆动,不要过早做击球动作的准备,以免影响跑步速度。
(完整版)IE基础知识

• 程序流程图根 据研究对象的 不同,可分为: 1) 产品或 物料程序流程 图 2)人员程序 流程图
• 现举例说明: 例一:一张
火车票自售出、 使用至回收为 止的程序流程 图
例二:用量 规和对工件尺 寸
例一
例二
在票架上
到仪器柜
1
拿起并查看票价
1
开仪器柜
用手拿至窗口
2
拿起量规
2
打印日期
带量规到工作台
等待找钱
IE概述
• IE定义: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及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 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 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 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简而言 之,就是运用人、机、料、能、信做最有效的组合。以达到低 成本的输入,高效益的产出。
连接更合理
①改变布置,使动作边境更顺畅。
4
简化 simplify
使之更简单 去除多余动作
②使机器操作更简单。 ③使零件标准化,减少材料种类。
“ECRS”四原则
①取消(Eliminate) 在经过“完成了什么?”、“是否必要”及“为什么”
等问题的提问,而不能有满意答案者皆非必要,即予消除。 取消为改善的最佳效果,如取消不必要的工序、操作、动 作,这是不需投资的一种改进,是改进的最高原则。
“ECRS”四原则
②合并(Combine) 对于无法取消而又必要者,看是否能和拼,以达到省
时简化的目的。如何拼一些工序或动作,或将由多人于不 同地点从事的不同操作。改为由一人或一台设备完成。
• 合并突然改变方向的短程小动作,使之成为连续的曲线运动; • 合并工具 • 合并控制; • 合并动作。
IE手法之动作分析法

IE手法之动作分析动作分析⏹精益理论将动作分为三大类:⏹A,有价值必须的动作⏹B,无价值但必须的动作⏹C,无价值的浪费动作动作分析1.动作分析的意义2.动作分析的目的/意识3.动作分析的方法4.动素分析符号及改善要点5.动作经济的意义6.动作经济原则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8.动作改善的原则动作分析法(Therblig)⏹一、动作分析的意义创始人: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 B.Gilbreth)⏹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不合理、不平衡、不需要-3M),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
其实质是研究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目的: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作技术准备。
以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为例:一个熟练的厨师,可以同时用两个甚至更多的炉子炒菜,快速而且不会出差错。
而平常人则可能用一个炉子炒菜都会出现在中途发现某一种材料还未准备好的状况,所耗费的时间也更长。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动作安排合理与否造成的。
何谓动作意识?⏹A,明白合理动作与不合理动作的区分;⏹B,明确动作错误的原因,判断合理动作;⏹C,全身心地投入动作研究,思考合理动作方法、作业配置和工夹具。
动作分析方法(共四种)⏹1、目视动作分析法:(visual motion study)采用目视观测方法寻求改进动作的方法。
⏹2、动素分析法:细分动作之构成要素,得18种动素,将工作中所用之各动素逐项分析,谋求改进。
一般用在较具重复性且周期较短的手操作之研究中。
18个动素(也称基本动作)。
动作分析方法⏹3、影片分析法:(film Analysis)采用摄影机将各个操作动作拍摄成影片放映,而加以分析。
例:将生产线上各个动作拍摄下来,然后放映加以分析。
影片分析因其拍摄速度之不同,又可分为细微动作研究(micro-motion study)及微速度动作研究(memo -motion study)两种。
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动作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将从心理学、生物学以及功能性等方面分析动作的作用、表达和意义。
首先,动作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意图的一种方式。
通过动作,我们可以向他人传达信息、展示自己的状态和需求。
动作可以是有意识的行为,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反应,它们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
心理学角度来看,动作与情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我们感到愉悦、兴奋或满足时,我们的动作可能会变得活跃、轻快,例如跳跃、舞蹈等;当我们感到沮丧、愤怒或恐惧时,我们的动作可能会变得迟缓、僵硬,例如低头、颤抖等。
动作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情感状态,也可以通过改变动作来调节自己的情感。
生物学角度来看,动作是我们生理机能的表现。
人类的身体可以通过运动和动作来保持身体健康和发展。
例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动作还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环境,例如捡起物品、行走、跑步等。
通过不同的动作,我们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功能性角度来看,动作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需要通过动作来完成各种任务。
例如,使用工具、键盘敲击、书写等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我们通过不断练习和改进动作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和技能,使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
总结起来,动作是人类表达情感、实现生理需求和完成各种任务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保持身体健康,适应环境并实现各种目标。
通过研究和分析动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进而提高自身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动作的意义和作用,并适时运用它们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这样,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体和社会的潜力,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动作分析与步态分析

动作分析与步态分析动作分析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动作,包括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工人的劳动动作、老年人的日常动作等。
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如高速摄影、电磁感应等,可以记录和分析每个关节的角度变化、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力的应用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解析出动作的基本组成部分、特点和规律,从而优化和改进动作技术。
动作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体育领域,动作分析可用于帮助运动员改善运动技术,提高训练效果;在生产领域,动作分析可用于评估工人的劳动动作,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在医学领域,动作分析可用于研究和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诊断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等。
步态分析是一种特殊的动作分析方法,研究人体行走的动作特征和机制。
人体的步态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包括睡相(即获得和维持平衡的动作)、摆腿相(即离地和进展的动作)和支撑相(即着地和支撑的动作)。
通过对这些动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了解步态的特点、变化和参数,如步长、步频、步态对称性等,以及与步态有关的各个关节和肌肉的动作。
步态分析的技术非常多样,包括地面反作用力测量、电磁感应、压力敏感垫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关于步态的各种参数,如步态周期、步态曲线、步态能量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步态是否正常,发现步态异常的原因和程度,预测和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设计和改进助行器和义肢等。
步态分析在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老年护理等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
在康复医学中,步态分析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康复进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运动医学中,步态分析可用于帮助运动员改善步态技术,预防和诊断运动相关的损伤;在老年护理中,步态分析可用于评估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跌倒风险,提供相应的康复措施和建议。
总之,动作分析和步态分析是运动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工具。
通过对人体动作和步态的详细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运动的机制,优化和改进运动技术,评估和促进康复进展,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提供老年护理和运动医学等领域的相应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分析
一、概念
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之后,对操作有身体细微动作进行分析,删去无效的动作或不必要动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动作分析的目的:
1.简化操作方法,发现操作人员的浪费,减轻工人疲劳,为制定标准工作法提
供资料;.
2.发现空闲时间,取消不必要的动作,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提供资料。
吉尔布雷斯夫妇认为:大多数工作都是由人的双手完成,而且所有的手工活动都是由一些基本动作的组合并不断重复。
动素:指人体不能再分割的基本动作;动素是动作划分的基本单位,是组成动作的基本要素。
二、动素的涵义
1.伸手------指空手移向目的物。
伸手的起点:是从手开始朝向目的物到手抵达目的物的瞬间。
伸手动素特点:
1)当手朝向目的物或者某一动素完成后,手需回时发生的。
2)伸手途中常有予对动作伴生。
3)伸手常在放手动作之后,而在抓取动作之前发生。
2.移动(又叫搬运)------是手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将物体由一个地点移至另一个
地点。
移动是从手有负荷于始朝向目的地且抵达目的地点止。
移动有空间的移动、推动、拉动、滑动、拖动、旋转等形式。
当移动途中突然停止时即为握持动素。
移动途中常有予对动素伴生,一般劝按其困难程度可分为:
1)移动至固定停靠处。
2)移动至大概位置。
3)移到精确位置。
4)移动至不定位置。
3.抓取------利用手指或手掌充分控制物体的动作。
抓取动素是以手指环绕一物体,欲控制该物体的时刻起至物体已被充分控制的瞬间止物体已被充分控制后连续抓取不叫抓取,而称“握持”;如果用器具来抓取时,应称“使用”不能称抓取。
但戴手套抓取时,则为抓取,固为手套不是器具,它仅起着保护手的目的。
除手之外用人体其它部位控制物体时,可称为抓取,抓取动素常发生在伸手与移动动素之间。
4.定位------是指将物体摆置放于特定的位置上的动作。
定位是从操作的手开
始摆动,扭转或滑动物体至一特定的方位的时刻开始至被正确安置于特定的位置时刻为止。
它常发生于移动素之后和放手动素之前。
定位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按一定的方向定位。
2)数种方向定位。
3)任何方向定位。
5.装配------是指将两个以上的物体结合在一起的动作。
装配是从两个物体开
始接触时刻起,至物体完成结合的时刻止。
它常发生在定位或移动动素之后,放手动素之前。
装配动素可能与其它动素复合发生,当装配动素与定位几乎没有区别或难于判断时,则将其列入定位动素。
6.拆卸------是将一物体分解为两个以上的物体的动作。
拆卸是从物体被握
住,处于可拆状态开始, 至物体拆开的时刻为止。
与装配动素一样,它可能与其它动素复合发生。
按拆卸的难易程度可分为:1.松动 2.稍紧 3.很紧
7.使用------是利用工具或设备改变物体的动作。
使用动素是从控制工具进行工作的时刻开始至工具使用完毕的瞬间为止的动作。
使用动素可能与其它动素复合发生。
8.放手------放下物体的动作。
放手动素:是从手指开始离开物体的时刻至手指完全离开物体的时刻为止,它是所有动素中消耗时间最小的动素。
形式:将物体放置后再松手。
在半空中让物体自由落下。
9.寻找------是用眼睛或手摸索物体的动作。
寻找动素是从眼睛开始致力于寻找的时刻开始到物体巳被发现的时刻止。
它是一种着重于生理活动的动作。
物体小,操作复杂,则寻找俞费时。
10.选择------是从两个以上相类似的物体中选取其中一个的动作。
选择动素一般发生在伸手动素和抓取动素之间,并且常与“抓取”复合发生。
同“寻找一样”,物体愈小,选择愈费时。
11.检验----是将物体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的动作。
它是从开始检验或试验物
体的时刻起至物体质量作出判断的时刻止。
检验的标准通常有,尺寸、数量、质量、性能、色泽等。
检验的动作常常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
其时间长短取决于严格要求程度和检验人员的素质。
12.计划------是操作者在操作中,为计划作业方法的动作。
它是一种心理活动,
很难正确地观测出来,我们根据其表现外在的犹豫的时间耽搁来推断。
计划动素常与其它动素复合发生。
13.预对------是将物体按规定的方式置于正确的位置,为后继动作做准备的动
作,它很少单独发生,几乎都与其它动素复合发生,如常与移动动素复合发生,其起始与终点很难正确区分,所费时间亦难以测定。
14.握持------指手指与手掌连续控制物体并保持静止状态的动作,是从用手将
物体定置于某一方位上的时刻开始,至物体不再空置于某一方位上,而开始下一个动素的时刻为止。
凡连续的抓取或移动动素中途突然停止,或为维护身体与对象物的不平衡,均可列为握持动素。
15.延迟------非操作者本身可以控制的等待。
它是从开始等待的时刻开始,至
等待结束时刻为止. 延迟的发生通常是用现有制造程序的需要或产生于等候
机器工作,或等候人身的其他部位(如另一只手)工作。
16.故延------操作者本身可以控制的等待。
故延通常是由于工人的工作方法错
误,不注意或怠慢而造成的延误行为。
17.休息------Operators 过渡疲劳而停止工作,以休息为目的动作。
它常常发
生于一个操作周期与另一个操作周期之间。
三、动素分类
1.有效动素:伸手、抓取、移动、放手、预对、使用、装配、拆卸------这些
都是完成作业所必须的动作要素。
它直接使物料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这类动素仅仅只能设法使它的时间缩短,而难以删除。
2.无效动素:寻找、选择、定位、检验、计划、延迟、故延、休息、握持------
对这类动素要尽量删除或将之减少到最低限度。
正常和合理休息是必需的,不能随意取消。
四、动素分析
对操作者的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动素,进行逐项的分析,删去无效动素,简化操作动素,缩短动素时间,谋求动作改进,以减轻操作者的疲劳,提高工效。
动素程序图:
五、动作的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则是指实现动作经济与减轻疲劳的原则,用以改善工作方法。
------其重点是研究在现有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科学地使用人的双手及人身的其它部位,以最少体力、精力的消耗,获得提高动作的效果,从
而提高生产率并使工人感到身心舒适愉快。
原则一:双手的动作应该是同时的和对称的。
一般人习惯于左手持住工作物,以右手进行操作。
其实这种操作方法是较浪费的,虽然左手的效率往往不如右手,但至少可达右手效率的
80%。
双手同时动作可以减少心理上的不平衡感。
原则二:手的动作应以最低的等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妥。
人体的动作可分为五级:
一级:手指的动作。
这是级次最低,速度最快的动作。
此种动作距离最短,疲劳最少。
如抓取小零件、敲键盘。
各个指头的动作速度亦有
差别,食指一般比其它的指头为快。
因此设计工具时应考虑这一点,但
手指动作的力量最弱,故需力量较大的动作时,就必需考虑使用高级次
的动作。
二级:手指、手腕动作,仅手指和手腕移动。
三级:手指、手腕及前臂动作,动作限制在肘以下,这一级动作通常被当
作不致引起疲劳的有效动作。
四级:手指、手腕、前臂及上臂动作。
五级:手指、手腕、前臂及上臂及身体动作。
动作级次越低,所需时间越短,所耗体力越小。
为此,在实际工作尽量选择级次低的动作。
原则三:尽可能利用运动过程的动能;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弹道式运动较受控制的运动轻快;动作尽可能使之有轻松的节奏。
原则四: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的场所。
依一定次序放置于固定位置,可以帮助操作者习惯的形成,习惯一旦养成,能迅速养成自动性,操作者可以不假思考,便能顺利进行工作,
以最少的精力消耗而完成其操作。
否则,操作者需花费精力去寻找、选
择等非生产动作。
工具和物料应该在操作者前面近处,双手够得到的最佳地方。
原则五:零件、物料应尽量利用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前面近处。
重力送料方式。
原则六:应有适当照明设备,工作台及座椅式样及高度应使操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及坐立适宜。
原则七:尽量解除手的动作,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
原则八:可能时,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具合并使用。
原则九:手指分别工作时,各指负荷应按其基本能予以分配。
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与接触面大.
原则十:工具、物料应尽可能事先放在确定的工作位置上,可以减少工作中“延迟”,有利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动作原则的基本思想:充分利用双手和身体其它部位,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减轻工作人员的疲劳,提高动作效果。
动作效果的大小决定于动作单元的多少和动作的移动距离的长短。
因此,应用动作经济原则,应抓以下四个方面:
(1)两手同时使用。
(2)减少动作单元。
(3)缩短动作移动距离。
(4)舒适的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