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设计规范
泵站设计规范

泵站设计规范泵站是用来储存和输送流体的一种设备,广泛应用于水利、农业、电力、市政、石油化工等行业。
因此,泵站设计规范对泵站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本要求1.泵站设计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技术标准;2.应考虑泵站内设备及水源状况,有利于环境和节能;3.设计中应考虑泵站的安全和可靠性,泵站内的各部件使用有关的行业规范;4.泵站的总体设计和设备的安装应能满足有关质量、抗污染要求;5.泵站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地震规范要求;6.对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最新技术改造泵站;7.泵站设计中关于水源、地质、风环境等现场资料应有充分的调查研究;8.泵站设计中应给予补偿措施,以防止及时制止泵站可能发生的灾害。
二、室内装置设计1.水位控制装置:针对水位的流量特性,应采用合适的仪表和水位控制装置,其控制过程可通过计算机控制;2.泵站供水装置:考虑特定的水源,应充分考虑给水装置的选型,以满足泵站的供水要求;3.贮水池设备:根据水源的特性,应采用适当的贮水池设备,使贮水容量及贮水温度合乎要求;4.电力供应:应采用合适的发电装置,使供电稳定可靠;5.自动化控制装置:应采用合适的控制系统,使操作程序安全可靠;6.仪表及调节装置:应使用质量可靠的仪表,满足调节过程的要求。
三、泵站施工和调试1.施工:建设施工应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调试:调试时应按有关技术规程及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转动灵活,操作可靠,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四、总结泵站设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必须考虑泵站的安全可靠性,泵站的整体设计和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质量、抗污染的要求,泵站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地震规范要求,同时,泵站建设施工及调试工作应符合有关文件要求,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只有完成上述各项工作,才能保证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
泵站设计规范 -4.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4.1 一般规定4.1.1 泵站站址应根据灌溉、排水、工业及城镇供水总体规划、泵站规模、运行特点和综合利用要求,考虑地形、地质、水源或承泄区、电源、枢纽布置、对外交通、占地、拆迁、施工、环境,管理等因素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4.1.2 山丘区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地形开阔、岸坡适宜、有利于工程布置的地点。
4.1.3 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的天然地基上,宜避开软土、松沙、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杂填土、分散性土、振动液化土等不良地基,不应设在活动性的断裂构造带以及其他不良地质地段。
当遇软土、松沙、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杂填土、分散性土、振动液化土等不良地基时,应慎重研究确定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措施。
4.2 泵站站址选择4.2.1 由河流、湖泊、感潮河口、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宜选择在有利于控制提水灌溉范围,使输水系统布置比较经济的地点。
灌溉泵站取水口宜选择在主流稳定靠岸,能保证引水,有利于防洪、防潮汐、防沙、防冰及防污的河段。
由潮汐河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取水口,宜选择在淡水水源充沛、水质适宜灌溉的河段。
4. 2.2 从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应根据灌区与水库的相对位置、地质条件和水库水位变化情况,研究论证库区或坝后取水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选择在岸坡稳定、靠近灌区、取水方便,不受或少受泥沙淤积、冰冻影响的地点。
4.2.3 排水泵站站址宜选择在排水区地势低洼、能汇集排水区涝水,且靠近承泄区的地点。
排水泵站出水口不应设在迎溜、崩岸或淤积严重的河段。
4.2.4 灌排结合泵站站址,宜根据有利于外水内引和内水外排,灌溉水源水质不被污染和不致引起或加重土壤盐渍化,并兼顾灌排渠系的合理布置等要求,经综合比较选定。
4.2.5 供水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受水区上游、河床稳定、水源可靠、水质良好、取水方便的河段。
4.2.6 梯级泵站站址应结合各站站址地形、地质、运行管理、总功率最小等条件,经综合比较选定。
泵站设计规范

泵站设计规范泵站是一种用于将液体从一个区域输送到另一个区域的重要设施,它可以帮助构建管道网络,协调水文地质,保护环境,以及最重要的是提供高效率可靠的水供应。
泵站是一个由多个类型的水泵组成的设施,除了水泵外,其他辅助设施和设备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启停控制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过滤设备,涡轮机房等等。
因此,有必要就泵站设计制定出规范来统一设计标准,保证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泵站的设计规范泵站的设计规范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分类,可以按照系统功能(供水站,灌溉站,排洪站),可以按照水泵类型(离心泵,混流泵,叶轮泵),还可以按照安装环境(地下室,地上,船上)进行分类。
无论分类方式如何,在设计泵站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水质是泵站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泵和辅助设备,同时也要考虑现有水质的变化,并采取措施防止泵站受到污染。
(2)管道结构:管道结构是泵站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考虑管道型号,尺寸,功率,流量,压力,温度等要素,确定最适合的管路结构。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控制水泵的启停,以及调整流量和压力,根据泵站的功能特点进行设计,保证水泵的安全运行。
(4)安全防护:泵站的安全防护是极其重要的,应该安装可靠的电气设备,配备安全阀,安装泵故障报警系统,以防止泵出现意外故障。
此外,对于地下泵站,也要考虑地下水位变化,保证泵站的安全运行。
(5)经济性:泵站的经济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当比较不同型号、不同参数水泵的成本,同时考虑到维护成本,以确定最合适的水泵类型。
结论泵站设计规范是一种依据详细的规定来统一设计泵站的标准,它全面考虑了水质、管道结构、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能有效地保证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也可以节省资源。
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泵站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pumping stationGB/T 50265-97目录1总则 (3)2泵站等级划分 (3)3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4)3.1 防洪标准 (4)3.2设计流量 (4)3.3特征水位 (4)3.4特征扬程 (6)4站址选择 (6)4.1 一般规定 (6)4.2不同类型泵站站址选择 (6)5总体布置 (7)5.1一般规定 (7)5.2泵站布置型式 (7)6泵房设计 (8)6.1泵房布置 (8)6.2防渗排水布置 (9)6.3稳定分析 (10)6.4地基计算及处理 (12)6.5主要结构计算 (14)7进、出水建筑物设计 (15)7.1 引渠 (15)7.2前池及进水池 (15)7.3进、出水流道 (15)7.4出水管道 (16)7.5出水池及压力水箱 (19)8其它型式泵站设计 (19)8.1竖井式泵站 (19)8.2缆车式泵站 (20)8.3浮船式泵站 (20)8.4潜没式泵站 (21)9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21)9.2进水管道及泵房内出水管道 (23)9.3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23)9.4真空、充水系统 (24)9.5排水系统 (24)9.6供水系统 (24)9.7压缩空气系统 (25)9.8供油系统 (25)9.9起重设备及机修设备 (26)9.10通风与采暖 (26)9.11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27)10电气设计 (28)10.1供电系统 (28)10.2电气主接线 (28)10.3主电动机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29)10.4无功功率补偿 (29)10.5机组起动 (30)10.6站用电 (30)10.7屋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30)10.8电气设备的防火 (32)10.9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34)10.10照明 (35)10.1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36)10.12自动控制和信号系统 (38)10.13测量表计装置 (38)10.14操作电源 (38)10.15通信 (38)10.16电气试验设备 (39)11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39)11.1一般规定 (39)11.2拦污栅及清污机 (40)11.3拍门及快速闸门 (40)11.4启闭机 (41)12工程观测及水力监测系统设计 (41)12.1工程观测 (41)12.2水力监测系统 (41)附录A泵房稳定分析有关数据 (42)附录B泵房地基计算及处理 (43)附录C镇墩稳定计算 (46)附录D主变压器容量计算与校验 (48)附录E站用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48)附录F电气试验验设备配置 (49)附录G自由式拍门开启角近似计算 (51)附录H自由式拍门停泵闭门撞击力近似计算 (53)附录J快速闸门停泵闭门撞击力近似计算 (56)附录K本规范用词说明 (57)1总则1.0.1为统一泵站设计标准,保证泵站设计质量,使泵站工程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量、运行管理方便,制定本规范。
给排水工程中的泵站设计规范要求

给排水工程中的泵站设计规范要求泵站是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设施,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以下是给排水工程中泵站设计的主要规范要求。
1. 泵站选址要求泵站的选址应遵循以下要求:- 地势平坦:泵站应选在地势平坦的区域,以便于泵站的布置和运行。
- 交通便利:泵站应位于交通便利的位置,以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 临近供电源和水源:泵站应尽量选址在供电源和水源附近,确保泵站运行所需的电力和水资源供应稳定。
2. 泵站结构要求泵站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建筑布置合理:泵房建筑布置应方便设备安装、维护和操作,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排烟和防潮等条件。
- 设备布置合理:应根据工程需求,合理布置泵、管道、阀门等设备,确保泵站运行的顺畅和高效。
- 结构牢固:泵房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抗震、抗风和抗冲击能力,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3. 泵站设备要求- 泵的选型要合理:根据工程需求、水质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泵,确保其性能稳定、高效。
- 设备的数量要合适: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确定所需设备的数量和配置,以满足给排水系统的需求。
- 设备的布置要合理:泵的布置应方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并具备良好的排水和排气条件。
4. 泵站管道系统要求- 管道设计应合理:根据设计流量、扬程、管道材料等因素,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和材质,以减少阻力和泄漏。
- 管道布置应合理:管道应尽量缩短长度,减少转弯和弯头数量,以降低能耗和压力损失。
- 管道的连接要可靠:管道连接应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牢固、密封可靠。
5. 泵站电气系统要求- 电气设备应符合规范:泵站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电气安全规范,包括线路、开关箱、电机等。
- 配电系统应可靠:泵站的配电系统应具备备用电源和过载保护等功能,以确保泵站正常供电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6. 泵站自动化控制要求- 控制系统可靠性要高: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包括监测、控制和调节等功能,以实现对泵站设备的自动化操作。
泵站设计规范 - 9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9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9.1 主泵9.1.1 根据国内已建泵站的选型经验,并考虑到今后的提高和发展,本条规定了主泵选型的基本原则:1 主泵选型最基本的要求是满足泵站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要求,同时要求在整个运行范围内,机组安全、稳定,并且有最高的平均效率。
2 要求在泵站设计扬程时,能满足泵站设计流量的要求;在泵站平均扬程时,水泵应尽量达到最高效率;在泵站最高或最低扬程时,水泵能安全、稳定运行,配套电动机不超载。
排水泵站的利用率比较低,当需要运行时,又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排除积水,所以水泵选型时应与一般泵站有所区别,强调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水泵的设计流量宜按最大流量计算。
3 水泵一般按抽送清水设计。
当水源含沙量比较大时,水泵效率下降,流量减少,汽蚀性能恶化。
所以,在水泵选型时充分考虑含沙量、粒径对水泵性能的影响是必要的。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性能优良的水力模型不断出现。
在水泵选型时,应以积极的态度推广使用性能优良的新产品,逐步替代落后的系列产品。
新设计的水泵应有比较完整的水泵模型试验资料,对轴流泵和混流泵为带有流道的装置模型试验资料,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大型机组在无任何资料可借鉴,且原型泵的放大超过10倍时,有必要进行中间机组试验。
5 有多种泵型可供选择时,应考虑机组运行调度的灵活性、可靠性、运行费用、主机组费用、辅助设备费用、土建投资、主机组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等因素进行比较论证,选择综合指标优良的水泵。
6 采用变速调节能增加水泵对流量和扬程的适应性,但会增加设备投资,因此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9.1.2 一般情况下,主泵台数多则运行调度灵活性较好、工程投资较多,主泵台数少则运行调度灵活性下降、工程投资较少,因此主泵的台数选择应对经济性和运行调度灵活性进行综合考虑。
9.1.3 为了保证机组正常检修或发生事故时泵站仍能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备用机组是必要的。
对于重要的城市供水泵站,由于机组事故或检修而不能正常供水,将会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也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备用机组应适当增加。
泵站设计规范

泵站设计规范泵站是一种重要的给水和集水设施,主要用于将水从低位向高位输送,将降雨、河流、湖泊中收集到的水资源有序地加以引入,对防洪、改善水质、发展水利等给水工程和水环境改造工程提供重要的输水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泵站设计规范必不可少,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泵站设计规范,严格控制泵站的设计建设、改造和运行。
二、泵站设计的原则1、结构原则:依据不同水源来源、调水路线和服务对象的不同,泵站可采用立式泵站或背压式泵站等形式;2、投资原则:泵站设计时,除确保安全、可靠性和节能性外,投资成本应以保证设计功能及其有效性为目的;3、安全原则:泵站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运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以保证泵站安全和可靠运行为原则;4、节能原则: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泵站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尽量减少集水和输水管线的损耗,减少能源消耗;5、材料原则:泵站建设应采用适合水源条件、服务对象条件、经济条件及当地环境条件的建设材料及设备,满足设计要求及服务对象的要求。
三、泵站设计的四个方面1、水源和水质处理:泵站依靠水源来源,应根据水源来源、水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处理措施;2、水位调节装置:为了调节输水量和压力,控制泵站实际运行情况,可采用平衡声门、定量调节器等水位流量调节装置;3、自动化控制:开发、改造和运行的控制,可安装自动控制设备,将仪表、报警器、保护器、控制器等设备结合起来,实现自动控制;4、安全防护:为了保障泵站的安全运行,可采用电气安全防护、机械安全防护和建筑安全防护等措施。
四、泵站设计规范1、设计规范: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泵站设计,满足设计功能及服务对象的要求;2、性能要求:泵站应具备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工作特性,能够以低成本运行,符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3、施工规范:依据设计施工文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艺,严格管控施工单位,确保施工质量;4、材料要求:确定选用的材料,要求满足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坚持先期检验,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稳定可靠;5、调试规范:要确保调试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调试应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内容进行,完成调试后,应及时停止调试,保护泵站及其设备的完整性。
泵站设计规范

泵站设计规范泵站是由泵、管道、阀门等设备组成的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泵站的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泵站时应遵守的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下面将介绍泵站设计规范。
首先,泵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城市供水泵站设计规范》和《供水工程设计规范》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泵房建筑、设备选型、管道布置、阀门选择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泵站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泵的数量、容量和型号。
泵的选型应满足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考虑到水源地水质、水量变化、管网阻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泵型。
要注意泵站设计时应考虑到泵的备用、维修和更换。
再次,泵站的设计应注意泵的运行和控制方式。
泵的启停控制可以采用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自动控制可以通过水位、压力等参数进行控制,手动控制需要由操作人员根据工作需求进行操作。
在选用自动控制设备时,应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泵站的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泵房建筑应符合防震和防淹要求,设备的选用应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和故障率。
同时,泵站的设计应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维修保养要求,如设备的安全通道、防护装置和维护空间等。
最后,泵站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节能和环保要求。
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管网的损失,选择高效能的泵和控制设备,采用节能控制策略。
此外,泵站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环境保护要求,如噪音和振动控制、废水的处理等。
综上所述,泵站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泵站时应遵守的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设计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合理确定泵的数量和型号,并考虑泵的运行和控制方式。
同时,设计还应注意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节能和环保要求。
这些规范的遵守可以保证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pumping stationGB/T 50265-9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9月1日1997年9月1日1 总则1.0.1为统一泵站设计标准,保证泵站设计质量,使泵站工程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量、运行管理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中型灌溉、排水及工业、城镇供水泵站的设计。
1.0.3泵站设计应广泛搜集和整理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应经过分析鉴事实上,准确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1.0.4泵站设计应吸取实践经验,进行必要的科学实验,节省能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
1.0.5泵站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泵站等级划分2.0.1泵站的规模,应根据流域或地区规划所规定的任务,以近期目标为主,并考虑远景发展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2.0.2灌溉、排水泵站应根据装机流量与装机功率分等,其等别应按表2.0.2确定。
表2.0.2 灌溉、排水泵站分等指标泵站等别泵站规模分等指标装机流量(m3/s)装机功率(104kW)Ⅰ大(1)型≥200≥3Ⅱ小(2)型200~503~1Ⅲ中型50~101~0.1Ⅳ小(1)型10~20.1~0.01Ⅴ小(2)型<2<0.01注:(1)装机流量、装机功率系指单站指标,且包括备用机组在内;(2)由多级或多座泵站联合组成的泵站工程的等别,可按其整个系统的分等指标确定;(3)当泵站按分等指标分离两个不同等别时,应以其中的高等别为准。
2.0.3对工业、城镇供水泵站等别的划分,应根据供水对象、供水规模和重量性确定。
2.0.4直接挡洪的堤身式泵站,其等别应不低于防洪堤的工程等别。
2.0.5泵站建筑物应根据泵站所属等别及其在泵站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级,其级别应按表2.0.5确定。
表2.0.5 泵站建筑物级别划分泵站等别永久性建筑物级别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Ⅰ134Ⅱ234Ⅲ345Ⅳ455Ⅴ55-注:(1)永久性建筑物系指泵站运行期间使用的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分为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系指失事后造成灾害或严重影响泵站使用的建筑物,如泵房,进水闸,引渠,进、出水池,出水管道和变电设施等;次要建筑物系指失事后不致造成灾害或对泵站使用影响不大并易于修复的建筑物,如挡土墙、导水墙和护岸等。
(2)临时性建筑物系指泵站施工期间使用的建筑物,如导流建筑物、施工围堰等。
2.0.6对位置特别重要的泵站,其主要建筑物失事后将造成重大损失,或站址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采用实践经验较少的新型结构者,经过论证后可提高其级别。
3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3.1 防洪标准3.1.1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应按表3.1.1确定。
表3.1.1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泵站建筑物级别洪水重现期(年)设计校核11003002502003301004205051020注:修建在河流、湖泊或平原水库边的堤身式泵站,其建筑物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坝现有防洪标准。
3.1.2对于受潮汐影响的泵站,其挡潮水位的重现期应根据工程等级,结合历史最高潮水位,按表3.1.1规定的设计标准确定。
3.2 设计流量3.2.1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灌水率、灌溉面积、渠系水利用系数及灌区内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3.2.2排水泵站排涝设计流量及其过程线,可根据排涝标准、排涝方式、排涝面积及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排水泵站排渍设计流量可根据地下水排水模数与排水面积计算确定。
3.2.3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供水对象的用水量标准确定。
3.3 特征水位3.3.1 灌溉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3.3.1.1防洪水位:按本规范3.1.1的规定确定。
3.3.1.2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85%~95%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
3.3.1.3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5~10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
3.3.1.4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95%~97%的最低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
受潮汐影响的泵站,其最低运行水位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95%~97%的日最低潮水位。
3.3.1.5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3.3.1.6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
从河床不稳定的河道取水时,尚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方可作为进水池相应特征水位。
3.3.2 灌溉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3.3.2.1最高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河道时,取输水河道的校核洪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渠道时,取与泵站最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3.3.2.2设计水位:取按灌溉设计流量和灌区控制高程的要求推算到出水池的水位。
3.3.2.3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3.3.2.4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量相应的水位;有通航要求的输水河道,取最低通航水位。
3.3.2.5平均水位: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
3.3.3 排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3.3.3.1最高水位:取排水区建站后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内涝水位。
3.3.3.2设计水位:取由排水区设计排涝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对有集中调蓄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取由调蓄区设计水位或内排出站出水池设计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3.3.3.3最高运行水位:取按排水区允许最高涝水位的要求推算到站前的水位;对有集中调蓄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取由调蓄区最高调蓄水位或内排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3.3.3.4最低运行水位:取按降低地下水埋深或调蓄区允许最低水位的要求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3.3.3.5平均水位:取与设计水位相同的水位。
3.3.4 排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3.3.4.1防洪水位:按本规范表3.1.1的规定确定。
3.3.4.2设计水痊:取承泄区重现期5~10年一遇洪水的3~5日平均水位。
当承泄区为感潮河段时,取重现期5~10年一遇的3~5日平均潮水位。
对特别重要的排水泵站,可适当提高排涝标准。
3.3.4.3最高运行水位:当承泄区水位变化幅度较小,水泵在设计洪水位能正常运行时,取设计洪水位。
当承泄区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时,取重现期10~20年一遇洪水的3~5日平均水位。
当承泄区为感潮河段时,取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3~5日平均潮水位。
对特别重要的排水泵站,可适当提高排涝标准。
3.3.4.4最低运行水位:取承泄区历年排水期最低水位或最低潮水位的平均值。
3.3.4.5平均水位:取承泄区排水期多年日平均水位或多年日平均潮水位。
3.3.5 供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3.3.5.1防洪水位:按本规范表3.1.1的规定确定。
3.3.5.2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水源保证率为95%~97%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
3.3.5.3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10~20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水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
3.3.5.4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水源保证率为97%~99%的最低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
3.3.5.5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3.3.5.6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
从河床不稳定的河道取水时,尚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方可作为进水池相应特征水位。
3.3.6 供水泵站出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3.3.6.1最高水位:取输水渠道的校核水位。
3.3.6.2设计水位:取与泵站设计流量相应的水位。
3.3.6.3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3.3.6.4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量相应的水位。
3.3.6.5平均水位:取输水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3.3.7灌排结合泵站的特征水位,可根据本规范3.3.1~3.3.4的规定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3.4 特征扬程3.4.1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在设计扬程下,应满足泵站设计流量要求。
3.4.2平均扬程:可按(3.4.2)式计算加权平均净扬程,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或按泵站进、出水池平均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H=ΣHi Qiti/ΣQiti i(3.4.2)式中H——加权平均净扬程(m);Hi——第i时段泵站进、出水池运行水位差(m);Qi——第i时段泵站提水流量(m3/s);ti——第i时段历时(d)。
在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工作。
3.4.3最高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与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3.4.4最低扬程:应按泵站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与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4 站址选择4.1 一般规定4.1.1泵站站址应根据流域(地区)治理或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泵站规模、运行特点和综合利用要求,考虑地形、地质、水源或承泄区、电源、枢纽布置、对外交通、占地、拆迁、施工、管理等因素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4.1.2山丘区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地形开阔、岸坡适宜、有利于工程布置的地点。
4.1.3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抗渗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不应设在大的和活动性的断裂构造带以及其它不良地质地段。
选择站址时,如遇淤泥、流沙、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基,应慎重研究确定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措施。
4.2 不同类型泵站站址选择4.2.1由河流、湖泊、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应选择在有利于控制提水灌溉范围,使输水系统布置比较经济的地点。
灌溉泵站取水口应选择在主流稳定靠岸,能保证引水,有利于防洪、防沙、防冰及防污的河段;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潮汐河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取水口,还应符合淡水水源充沛、水质适宜灌溉的要求。
4.2.2直接从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应根据灌区与水库的相对位置和水库水位变化情况,研究论证库区或坝后取水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选择在岸坡稳定、靠近灌区、取水方便、少受泥沙淤积影响的地点。
4.2.3排水泵站站址应选择在排水区地势低洼、能汇集排水区涝水,且靠近承泄区的地点。
排水泵站出水口不宜设在迎溜、岸崩或淤积严重的河段。
4.2.4灌排结合泵站站址,应根据有利于外水内引和内水外排,灌溉水源水质不被污染和不致引起或加重土壤盐渍化,并兼顾灌排渠系的合理布置等要求,经济合比较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