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人民志愿军名字的由来

合集下载

历史小故事_战争故事介绍

历史小故事_战争故事介绍

历史小故事_战争故事介绍历史小故事(一)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伤亡多少人?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伤亡和病故等非战斗伤亡2.5万余人),在战斗中负伤22.1万余人。

在十几万名烈士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多名。

历史小故事(二)抗美援朝中的特级英雄携炸药跃向敌群的杨根思1950年11月,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同年12月,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黄继光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历史小故事(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炒面代干粮的由来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由于敌机疯狂轰炸,昼夜封锁破坏志愿军后方供应线,致使志愿军的口粮和副食供应难以及时得到补充。

而且即使有时得到补充,白天也不能生火做饭,敌机发现哪里有炊烟,马上就会狂轰滥炸。

加之战事紧张,战士们常常也来不及做饭。

第2课+抗美援朝

第2课+抗美援朝

3.战争结果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
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 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成
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 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
4. 取得胜利的原因 1.战争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中朝人民并肩作战,中国人民积极支援前线 3.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导入新课
几乎每位同学小时候都会在课桌上划 出一道“三八线”来与同桌隔开,那 么你们知道真正的“三八线”的由来 是怎样的吗?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 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协 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线作为 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 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 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后 来,“三八线”南部和北部分别 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朝鲜战争结束后, 同桌间的“三八线” 朝鲜与韩国的国界线大体在“三 八线”附近。
杨根思 (1922— 1950年)
用生命保卫了小高 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 战役胜利立了卓越功勋。 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 和国英雄”称号,是中 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2.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 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全国支援抗美援朝 国内人民踊跃支援前线,
捐款飞机大炮,广大青
年学生还积极报名参加 志愿军,这是一场轰轰 烈烈的伟大爱国运动。
捐献款 可买飞机 5.5650亿元 3710架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再见了,亲人》(小学语文第十册)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8年从朝鲜回国时,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我国出兵支援朝鲜开始于1950年,在出兵前对部队的名称,党中央曾做过仔细的斟酌研究,最后定下来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下面讲讲这个名称的由来.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开始了向朝鲜的进攻.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在正式出兵前,对出兵的名义问题做了认真研究.开始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想用支援军的名义出兵.他们为慎重起见,决定征求一下民主人士的意见.征求意见的通知发出后,中国民主建国会领导人黄炎培便登门造访.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起听取了他的意见.黄炎培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名不正这个仗就打不好.所以对这个问题要认真考虑.我们叫支援军,周总理说,支援朝鲜人民嘛.黄炎培说:这样叫,是不是师出无名?需要再考虑一下.怎么是师出无名?支援军,顾名思义,是派遣去的.谁派出去支援?当然是国家.这样,我们是不是要向美国宣战?毛主席一听,点点头说:对,有道理!随手拿起一枝铅笔,将支援两字划去,改成了志愿,接着说: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嘛,这是民间的事儿,人民志愿去朝鲜帮助朝鲜人民,不是国与国的对立.周总理兴奋地做了一个手势,对,世界上有许多志愿军的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来的志愿军.黄炎培也很同意叫志愿军,笑道: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朝鲜战场上,在朝中人民军队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至此,朝中人民军队取得了抗击美帝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分批回国的,1958年全部撤离朝鲜.(《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抗美援朝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

第二课抗美援朝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

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B.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C. 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2.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A. 1950年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3.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A. 董存瑞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罗盛教4.“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A. 聂耳B. 冼星海 C. 邱少云 D. 王进喜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6.下图照片首次发表在1951年《解放军画报》第四期的扉页上,从此成为抗美援朝的标志。

你知道行进中的军队名称是()A. 中国人民解放军B. 八路军 C. 新四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7.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有()①邱少云②焦裕禄③雷锋④黄继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以下人物属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是()①黄继光②王进喜③邱少云④邓稼先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9.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谙此中的道理,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一曲雄壮激昂的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记

一曲雄壮激昂的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记

一曲雄壮激昂的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记作者:辛征季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5期辛征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是一首歌。

65 年前,几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唱着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争前线。

60 多年来,这首歌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这首歌歌词简单易记,旋律激昂有力,催人奋进。

它的诞生有一个故事。

1950 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不久,战火烧到中国边境。

7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1 师奉命集结安东(今丹东),编入东北边防军,执行镇守边防的任务。

当时炮1师正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执行垦荒生产任务。

突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由生产队转为战斗队。

1950 年10 月,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1 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

部队参战前夕,连营团层层召开誓师大会。

麻扶摇作为5 连政治指导员负责草拟全连的出征誓词。

在10 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麻扶摇写下了“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郎,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诗句。

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原歌词。

第二天,麻扶摇将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向大家宣讲。

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先后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

当时,麻扶摇所在连队的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配了曲,并在全连教唱。

与此同时,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炮兵部队采访时,看到连队的墙报上贴满了各种决心书,并偶然看到那首在战士中广为传诵的诗,他觉得诗写得好,充满战斗气氛,就抄录了下来。

在一次战役结束后,陈伯坚在撰写《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战地通讯中就引用了这首诗作为开头,但同时也将其中“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以表示英雄气概;把“中华好儿郎”改为“中国好儿女”,以增强读音脆度。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军简介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毙伤俘敌71.8万余人,其中美军29.7万余人。

迫使"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1951年4月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担任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

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

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

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诗曰:师出有名正义行,保家卫国请红缨。

援朝抗美有新旅,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仁川登陆,威胁中国的安全。

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可是,怎样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据说:毛主席与周恩来总理研究来研究去,初步定下以“支援军”的名义出兵。

他们决定征求一下民主人士的意见。

著名的——109——民主人士、曾创立过中国民主建国会,担任过新中国政务院副总理、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黄炎培经过认真思考,认为用“支援军”名义出兵不合适。

于是他专程登门造访,一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黄炎培开门见山地说:“有个问题要考虑呀,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好打。

”周恩来说:“我们叫支援军,顾名思义,支援朝鲜人民嘛!”黄炎培听后不以为然,他辩驳道:“支援军,那是派出去的。

谁派出去支援?国家吗?我们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哦,有道理!有道理!”毛泽东听后,一边应着,一边从笔筒里抓起一支笔,将“支援”两字划去,改成“志愿”两个字,并说:“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之间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嘛。

这是民间的事儿,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而不是国与国对立。

”周总理也兴奋地做了一个手势:“对,世界上有很多志愿军的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有许多各国来的志愿军。

”黄炎培频频点头道:“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

”,于是就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名称。

可据《抗美援朝四大谜团》一文,其中一个迷团就是“志愿军”名称的来历:……当然,毛泽东可能征求过民主人士的意见,黄炎培也可能提出过此种建议。

但出兵抗美援朝采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称,绝不是作出出兵决策前或之后由于黄炎培的建议才确定的。

1950年7月7日,鉴于美国大规模武装侵略朝鲜,将会威胁中国东北的安全,周恩来副主席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主——110——持召开研究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的第一次国防会议。

会后,周恩来副主席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各组织整理了一份内容相同的会议讨论情况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的由来】人民志愿军名字的由来
《再见了,亲人》(小学语文第十册)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8年从朝鲜回国时,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我国出兵支援朝鲜开始于1950年,在出兵前对部队的名称,党中央曾做过仔细的斟酌研究,最后定下来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下面讲讲这个名称的由来。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开始了向朝鲜的进攻。

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

在正式出兵前,对出兵的名义问题做了认真研究。

开始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想用支援军的名义出兵。

他们为慎重起见,决定征求一下民主人士的意见。

征求意见的通知发出后,中国民主建国会领导人黄炎培便登门造访。

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起听取了他的意见。

黄炎培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名不正这个仗就打不好。

所以对这个问题要认真考虑。

我们叫‘支援军’,周总理说,支援朝鲜人民嘛。

黄炎培说:这样叫,是不是师出无名?需要再考虑一下。

怎么是师出无名?
‘支援军’,顾名思义,是派遣去的。

谁派出去支援?当然是国家。

这样,我们是不是要向美国宣战?
毛主席一听,点点头说:对,有道理!随手拿起一枝铅笔,将支援两字划去,改成了志愿,接着说: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

不是国与国宣战。

我们是人民志愿的嘛,这是民间的事儿,人民志愿去朝鲜帮助朝鲜人民,不是国与国的对立。

周总理兴奋地做了一个手势,对,世界上有许多志愿军的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来的志愿军。

黄炎培也很同意叫志愿军,笑道: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称,就这样定了下来。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

朝鲜战场上,在朝中人民军队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

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至此,朝中人民军队取得了抗击美帝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分批回国的,1958年全部撤离朝鲜。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